我一直對密碼有一種特別的迷戀。手機開機屏幕上的九宮格、郵箱登錄時的信息輸入框、戰(zhàn)爭片中生死攸關(guān)的特工電報、更衣室里形態(tài)各異的密碼鎖……那些稍經(jīng)變換便造就霄壤之別的字符總會把我送入一個由咒語層層封守的幻境。我猜測過比爾密碼預言的寶藏究竟身處何方,也幻想過有朝一日能用分布式計算摧毀所有的RSA加密算法。我的好奇心在比奶油更綿密的夏日里躁動,舞成蟬鳴,舞成蝴蝶,舞成院落里昏黃的燈火,用睡不著的舌頭一點一點舔舐紅色天鵝絨蛋糕上冰冷的糖霜。肥皂泡的光影中是否懸浮著一個被意識操縱的王國?積灰的日記本里是否夾著一封寄往反物質(zhì)世界的情書?葡萄藤上孕育的單寧和果酸是否能發(fā)酵出一瓶張力十足的美酒?縱使言辭紛紜雜沓、靈感落筆生花,在千變?nèi)f化的排列組合中,答案永遠只有一個。
人與人之間密碼的產(chǎn)生,多半基于戒備與隔閡。而被真相拒之門外的人,往往會因此被激發(fā)出本性中的偏執(zhí)與貪婪——越是猜不透,就越要弄個水落石出。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種尋求挑戰(zhàn)的沖動,一種不甘示弱的亢奮,一種欲罷不能的慣性,一種走火入魔的虔誠。
曾經(jīng)在恐怖小說集中讀過一個故事。一位老小姐嫁給了病入膏肓的印度王子,王子在臨終前告訴她,自己在荒郊別墅里珍藏了一枚價值連城的紅寶石,她若能找到,寶石就歸她所有。于是老小姐興奮地抵達別墅,在一幅畫像后面發(fā)現(xiàn)一串密碼般的字跡:“你覺得熱了。”隨后她將墻上的畫像逐一翻過來,看到的都是諸如“你更熱了”“你越來越熱了”之類的暗語,直到移開一幅一人高的畫像后,一臺鋪滿華麗絲絨的小電梯出現(xiàn)在眼前。紅寶石是否藏在地下室?這個男人是否值得信任?顧慮接連不斷地在她腦中閃過,然而對財富的渴望令她不顧一切地踏了進去。電梯開始緩緩下降,她在難以忍受的躁熱中終于覺悟,原來所謂的紅寶石不過是引誘她步入王室古老習俗的陷阱。這臺精致的電梯是把她送進熔爐的棺材,她將在一片火海中,成為王子得以延續(xù)冥福的殉葬品。我在寫作間隙讀完了這個故事,突然間,手邊電話鈴聲隨著老小姐的慘叫如催命般響起。我渾身戰(zhàn)栗,面對課本上熟悉的三角函數(shù)公式,竟恍惚得有些茫然。
書店里的數(shù)獨小冊子散發(fā)著難以抗拒的魔力,中文食譜對原料用量的含糊其詞為實踐提供了玄妙的彈性空間。其實人與數(shù)字之間的游戲在密碼國度里不過是滄海一粟,倘若留心觀察,便會發(fā)現(xiàn),穿著黑色斗篷的密碼在每個角落里都眨著詭異的眼睛。
螞蟻腳爪的肌纖維里,隱藏著可以產(chǎn)生巨大能量的含磷化合物,它是螞蟻能夠舉起超過自身體重百倍物體的法寶。人們曾從中得到啟發(fā),研制出了將化學能直接轉(zhuǎn)化為電能的高效燃料電池。不過,若要徹底揭開這種化合物復雜結(jié)構(gòu)的奧秘,人們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探索。
瀕臨滅絕的鸮鸚鵡,一定要在新西蘭芮木樹大量結(jié)出果實前夕開始繁殖后代,而這種高大的喬木每隔三到五年才會豐收一次。鸮鸚鵡是通過什么方式讀懂芮木樹的心語,從而提前得知它們即將多產(chǎn)的計劃的?科學家至今無解。
蜜獾與黑喉響蜜自古以來惺惺相惜,當黑喉響蜜發(fā)現(xiàn)蜂巢時會向蜜獾發(fā)出特殊信號,指引蜜獾找到蜂巢,等蜜獾用強壯的爪子搗毀蜂巢之后,雙方共同享用蜂蜜。它們的配合總令我想起“心有靈犀”這個成語。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有一種被奉為靈物的犀牛具有“通天犀”頂角,角內(nèi)貫穿的白色紋理象征著默契相通。那么蜜獾與黑喉響蜜的心中,是否也貫穿著不為人知的白色紋理呢?答案恐怕只有它們自己知道。
人們曾偷偷把攝像頭裝在白頭海雕的窩里,觀察它們哺育后代的過程。有一次白頭海雕媽媽離巢數(shù)日未歸,有人擔心它玩忽職守,建議把小白頭海雕從窩中取出進行人工飼養(yǎng),但立即被學者制止——我們能夠幸運地窺視到自然界一隅已經(jīng)是上蒼的恩賜,人類不能根據(jù)自己的價值觀來擾亂動物世界的平衡,不到萬不得已,我們不要插手,白頭海雕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學者的制止是正確的,因為白頭海雕媽媽不久后就回來了,并且?guī)Щ亓诵“最^海雕最愛吃的魚,只不過白頭海雕媽媽喙上多了一道新傷疤。原來它為了引開天敵獵鷹,用自己的身體當誘餌,被獵鷹追逐了幾百英里,它的傷疤則是在擊退獵鷹的過程中留下來的。當白頭海雕媽媽不在的時候,由白頭海雕爸爸負責照顧小白頭海雕,只不過白頭海雕爸爸總不在攝像頭范圍之內(nèi),人們看不到而已。
人類的智慧大多是管中窺豹之后僥幸得來的碎片。過于自信的我們其實并不了解生物圈的玄秘,就像我們一直低估了動物的靈性一樣。
貝殼錯綜復雜的紋路繪制出腕足類祖先精美的圖讖;沉積巖色彩斑斕的韻律連綿成地球億萬年來跌宕起伏的歌謠;甲骨文是覆蓋在密碼上的密碼,昭示了不同物種在同一時間軸上進化的重疊,而文字的進化并不僅僅局限于形態(tài)。歲月蒼黃,流年筆耕不輟,古有《資治通鑒》,今有《上下五千年》,人們在史冊中觀摩著過往,希望借此看清未來。可惜教條主義的人不知道鏡像是天下最隱蔽的謊言,它看似真實,卻翻轉(zhuǎn)了左右,不然馬克·吐溫筆下的好孩子雅各布不會死無全尸,而壞孩子吉姆也不會平步青云。世界上沒有任何成功可以被復制,唯有失敗會一次次上演。我們在看似無休止的螺旋梯上奮力攀登,卻在身前身后拋下了越來越多的未解之謎——遠古文明的滅亡、宗教信仰的真諦、自然災難的無常、疑難雜癥的困擾……它們是紫云英花瓣下冰凍的符咒,是千紙鶴翅尖上燃燒的露水,是古銅鏡幻影里旋轉(zhuǎn)的笛聲,它們像幽靈一樣圍繞著我們,也許會一直延續(xù)到文明的盡頭。
如果說“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那么姑且將遠寄的目光收攏,我們對自身性格的密碼又破譯得如何呢?有多少人無視父母多年的奉獻,直到自己撫養(yǎng)兒女時才體會到長輩的艱辛,可惜知恩圖報的醒悟來得太晚,愛的密碼已經(jīng)過期;有多少人把密碼鐫刻在姻緣的折痕里,試圖為忠誠套上枷鎖,結(jié)果卻在無休止的猜忌中落得心力交瘁;有多少人徒勞地尋求致富的捷徑,甚至誤入歧途,卻不愿承認只有勤勉才是捕獲機遇的唯一秘籍;又有多少人終其一生,也沒能鼓起勇氣坦白埋藏在心底的密碼,那些交織著酥癢與疼痛的、眷戀與悔恨的密碼。我們用忙碌的生活麻痹著爬滿皺紋的神經(jīng),錯過了灌木的哭泣和落葉的羈愁,錯過了春潮盤旋在螺殼里的悸動。殊不知那些魔方色塊的對接與葉脈迷宮的出口,也許正是引力場中億萬星宿生命的起點,是基因鎖鏈存亡時刻華美絕倫的肅穆。一直很喜歡意大利歌特金屬樂隊Mandragora Scream在歌曲《Frozen Space》中的一段對白:
“宇宙中有音樂嗎?”
“沒有,那里只有寂靜?!?/p>
“……可寂靜就是音樂呀?!?/p>
“是的,如果你懂得怎樣去聆聽。”
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被塵囂堵住了耳朵,所以再也聽不到宇宙深處最真實的脈搏,聽不到隱現(xiàn)在童年回憶里的那些來自異域的傳說。也許只有在層層疊疊的夢境里,心思才能夠寄托到更高遠的地方,寄托到密不透風的烏云和光怪陸離的喧嘩之外,去見證莊嚴的贊美詩透過繁星空靈的香屑,點亮管風琴悠揚的奏鳴與天使們圣潔的和聲:
“遠遠在馬槽里,無枕也無床,小小的主耶穌,睡覺很安詳?!?/p>
被燦爛星辰籠罩的搖籃曲輪回著攝人心魄的圖騰,我不禁幻想,渺小的人類在大自然眼中,又何嘗不是斑駁的密碼呢?高高在上的神明要么根本不屑于破解,要么早已知曉終局,只是出于悲憫,才任由我們把一出出戲劇一意孤行地演繹到謝幕。奈何自古至今,從來都是紙短情長,死易生難。在逶迤崎嶇的求生路上,我們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其實這世上從來就不缺密碼,缺少的,是洞若觀火的有心人。
【作者簡介】胡剛剛,測試架構(gòu)師,賓夕法尼亞大學計算機碩士。一九八四年生于北京,現(xiàn)居美國。北美中文作家協(xié)會理事兼秘書長,著有散文集《邊界》,兒童漫畫集《鋼珠語錄》系列。曾獲杜伊諾城堡國際詩歌獎、香港青年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臺中文學獎、首屆廣東省“夢里水鄉(xiāng)·花地文學獎”等。曾任《留學生》雜志專欄作家。繪畫作品多次入選國際畫展。
責任編輯 練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