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
【摘要】大單元教學,是相對于以往傳統教學所不同的一種教學方式,是新課程改革之下所提倡和倡導的一種教學手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促進學生深度和廣度學習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思考和探究的重要問題。而大單元教學則可以將單元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和深化,注重學科教學的整體性、層次性和創(chuàng)新性。將大單元教學與高中語文學科教學相融合,則成為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本文便就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 大單元教學? 遵循原則?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11-0076-03
如今,我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已然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迫切需要轉變和革新。當前,國際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國際局勢也更加復雜多樣。在這世界發(fā)展之大變局的時代,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便是提高人才的素質,培養(yǎng)高素質、專業(yè)化的人才。在此之下,對于基礎教育的要求則不滿足于學生對于知識的了解和把握,而是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學科素養(yǎng)的提出和發(fā)展,便是對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要求。與此同時,部編版語文教材的改革,則也采用了核心素養(yǎng)與學習任務群雙線并行的結構方式,注重語文學科的整體性。大單元教學則不僅可以將單元內容進行聯系和整合,也可以補充和拓展課外資源而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以及能力的提升,讓語文教學變得更加具有豐富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其打破了傳統單篇教學的模式,也打破了課內課外之間的局限性,讓語文教學有了更多可能性。本文筆者便從自身教學經驗出發(fā)針對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提出自己的思考,希望能夠供大家有所借鑒。
一、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所遵循的原則
1.注重系統性
高中階段語文教學不是簡單地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知道學習這篇課文內容之后會得到些什么。從這個角度入手,高中語文課堂大單元教學應結合高中語文多樣、綜合、實際的特點,打破語文知識點淺顯、不聯合的教學手段而注重系統和整合。此外,高中語文教材的單元內容是根據全國學生這一整體來設計的,有時難免會不適合實際的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的教學特點,將教材的單元內容進行有目的的整合,以大單元形式將教學內容進行系統性呈現,以此讓學生實現由對知識的簡單理解到對知識的使用的轉變,從而使學生能夠構建起適合自己的學習框架,幫助學生實現質的飛躍。教師要在系統性把握之下加深學生的知識印象,針對學生實際設計完整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知識框架。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大單元教學的功能,使得高中語文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層次性
在知識的教授過程當中,要摒棄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手段。高中階段語文知識的呈現方式不是那種雜亂無章,一擁而上的,它是有層次的,是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高中的語文知識是一個層次分明的大整體。所以大單元教學的方式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fā)語文知識活力,使得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將語文知識學透、學精。對此,教師的教學設計要注重這種知識層次感的體現,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更加充分的理解與接受。大單元的教學目的是使得學生能夠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之上更好地去發(fā)現知識,并且進行有效的知識積累,從而使得學生對知識保持一種持續(xù)性的更新。這種持續(xù)性的更新可以幫助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擴展和延伸。另外,大單元的教學手段可以結合語文核心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對語文的知識內涵和其所表現出的價值進行深度挖掘,幫助學生完成從零碎知識的學習到整體學習的轉變。這能夠使得學生丟掉機械式的學習方式而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幫助學生對知識有更加透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領悟能力。
3.注重應用性
任何知識的學習,到最后都是要運用到實際當中去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這才是知識學習的終極目標。如果知識學習到最后只會紙上談兵,這樣就與其目標背道而馳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手段上進行改變。對此,教師要改變對知識的簡單講解,增加與學生的互動,通過提問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轉變?yōu)榻鉀Q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大單元教學的特征就是將語文課堂中的書本知識運用到實際情景當中去,使得知識與技能相結合而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但是,在大單元教學的實際運用當中,不可避免地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教師會在實際的運用教學當中感覺課堂時間不夠用。而出現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沒有更好地將知識點最大化地利用起來,對知識點的關聯性還沒有理解透徹。除了教師的原因之外,學生的學習方式沒有轉變過來也是一大原因。所以,在實際的大單元教學過程當中,從教師方面來說,教師對課程的設計應該更加注重前后知識的關聯性,使得知識更加連貫。對于學生方面,教師要多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得學生能夠讓知識更加地融會貫通,能夠在實際的生活場景當中去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4.注重思辨性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對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具體要求就是:“通過語言運用,獲得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促進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chuàng)性等思維品質的提升?!逼鋵嵅浑y看出,在新的課改要求之下,語文教學在實際教學當中要注重對學生思辨能力的提升,讓學生改變傳統語文學習方式,從簡單的理解記憶與運用到能夠自主地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進而能夠自主地進行批判反思,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而能夠在一個問題之上有自己的見解和創(chuàng)新。這是當前語文教學的重點所在。而大單元的教學手段就很好地契合了新課改要求,其能夠很好地轉變學生的機械學習與被動的知識接受,能夠在長久的運用之下使得學生更好地進行主動積極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同時,學生的邏輯思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開發(fā),進而將不同學科進行融合式學習,對實際的問題有自己的思考與見解。思維能力的提升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顯著提升。
二、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基本策略
1.明確單元目標
在一節(jié)課開始之前,教師必然要設計一定的教學目標來確保課堂教學方向。只有具體而清晰的目標之下,才能夠進而根據目標設計具體教學活動,才能夠幫助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之中把握和調控教學節(jié)奏,才能夠在教學結束之后評判教學結果,保障教學的順利進行。所以,教學目標對于整體教學過程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而在具體教學目標設計之中,教師則既要考慮到學生學情的要求,也要考慮到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要求,還要考慮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例如,在高中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第一單元之中,這個單元包含《沁園春·長沙》《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百合花》等課文。在單元研究和分析之中,我們便將大單元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語言建構與運用:
(1)于誦讀中體會詩歌語感。(2)于交流和表達之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3)把握詩歌和文本結構,積累結構化知識。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
(1)抓住詩歌意象進行分析和賞析,品悟其中內涵。(2)對于詩歌作品進行自我表達,辯證分析其中文化內涵和思想內涵。(3)認識和理解“青春”,進行自我思維發(fā)現。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
(1)反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其中的語言美感。(2)通過對于詩歌意象以及其中人物的分析,品悟其中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追尋,獲得思想啟發(fā)。(3)感悟“青春”,抒發(fā)自我對于青春的理解,表達自我情感,感受青春之美。
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
(1)加深對于革命文化的認識和理解。(2)通過不同作品的比較和分析,感受文化的多樣性。(3)思考并分析當代之“青春”。
2.把握單元主題
所謂大單元教學,便是要圍繞某一特定的單元主題進行單元教學的教學方式。在教師進行單元教學之前,則必然要先根據教學內容明確本次教學的主題。單元主題是對單元內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煉,是核心之表達。這樣,當學生在看到主題之時,則會對于本單元教學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印象,能夠初步了解將要學習什么并且做出一定的準備,于教學活動之中進行思考和探究。所以,大單元主題的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大單元主題設計之時,教師則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單元主題要契合單元總體方向。大單元之中的每篇文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完整的、統一的。所以,我們則要把握單元內容之間的聯系,把握其中共同性,進而以恰當的方式進行表述而整合為單元主題。其二,單元主題要具有教育價值。語文教育教學要具有人文性和思考性,要注重對于學生思維的啟發(fā)、審美的培養(yǎng)和文化的塑造。教師在主題設計時要保證其人文和思想價值,具有一定的正面積極導向和思考。其三,單元主題要與實際相結合。單元主題要與學生的具體實際有一定的聯系,進而才能夠啟發(fā)學生進行探究和思考。比如,高中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第一單元中的文章都描述和展現了青春的時光、青春的激情、青春的形象和青春的夢想。對此,我們便可以把其單元主題概括為“青春的價值”,進而引領學生探究其中青春之風采。這一主題便展現了大單元教學的多樣價值,具有一定的應用性。
3.設計單元任務
對于大單元教學來說,其中所設計的篇目和內容較多,也更加注重教學的層次性和整體性。針對這些多樣化的教學內容,我們則要將其分為不同的部分進行教學,以“將整體化為部分,將部分合為整體”的方式促進學生對于單元整體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所以,教師則要將整個大單元教學劃分為一個個單元任務,在每個任務之下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探究,從而深入把握單元思想。例如,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七單元之中,其中包含有《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與地壇》等內容。本次單元的主題是“自然之美”。為了增強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我們則設計“比較閱讀”這一單元任務。本次單元任務的內容是引導學生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和《我與地壇》這三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在實際教學之中,教師則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景物畫面、畫面特點、作者情感、表達技巧、語言特色這五個方面入手分析其中不同,并且將其比較內容以表格的形式進行展現。通過這一單元任務,學生們則更能夠體會其文本之不同美感。
4.創(chuàng)新單元評價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必要組成部分。如果僅僅將教學停留在教學實施階段而不進行總結和評價,則難以在原有基礎之上進行提高和發(fā)展。對此,教學評價的主體則包括多種主體,教師、學生、家長等都可以成為評價的主體。于評價之中,學生能夠反思自我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進行知識體系和結構建構,于反思之中進行深入思考。在大單元教學之中,教師同樣要注重單元評價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單元評價和反思。例如,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七單元之中,我們則根據本次有關自然的單元主題設計了一個“微寫作”活動?;顒觾热菔亲寣W生以“校園一角”為題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描寫景物的方法進行寫作,用精煉短小的文字展現自己的所知所見。在學生寫作之后,教師則會給學生發(fā)送一個“微寫作評價量規(guī)”表格。表格之中主要是針對題意、語言、描寫這三個方面分為了優(yōu)秀、良好、待改進這三個層次來讓學生進行自我分析,每一個方面下都要寫出具體評價內容。表格之中還設計了“同伴評價”板塊,讓同桌對于其所寫文本進行評價。通過這種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則能夠進行多角度反思,從多方面出發(fā)增強自我語文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如今,有關大單元教學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將大單元教學與學科教學相融合,則成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所研究和討論的熱點。這是一條與時代相契合的教育發(fā)展新路徑,也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一種新路徑。然而,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說,其既要考慮到高考的壓力和緊張的學習節(jié)奏,又要關注到各個方面而促進教學創(chuàng)新性。正是由于這種種因素,有關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的研究已然處于初步探索階段,還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之中繼續(xù)不斷探索。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則要努力迎合時代發(fā)展趨勢,勇于進行教育改革和創(chuàng)新,將大單元教學與學科教學相融合而進行多樣探索,讓學生們于單元深度學習之中深入感受文學之魅力。
參考文獻:
[1]張春貴.大單元整體學習下的情境創(chuàng)設分析——以高中語文單元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2(2):86-88.
[2]王天嬋.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大單元教學設計研究——以必修下冊第三單元的語言教學課為例[J].學語文,2022(14):32-33.
[3]郭麗明.高中語文實施大單元教學案例設計及思考——以統編版教材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2(6):13-14.
[4]王攀.基于“教學評一致”的高中語文詩歌大單元教學策略探究[J].華夏教師,2022(26):35-36.
[5]孫輝.智慧課堂模式下的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探究——以《長征勝利萬歲》《大戰(zhàn)中的插曲》群文對比教學為例[J].中國教師,2022(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