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彩紅
【摘要】仁愛教材初中英語總共2315個單詞,其中中低頻詞占據了約66%的比例。由于缺少有效復現,很多學生對于這部分單詞(特別是低頻詞)的熟悉度并不高。本文主要以數據為依托,以七年級下冊Unit 5 Topic 1 Section A為例,探討如何將中低頻詞定性、定量地融入到初中英語教學設計中,指導老師們于課堂中踐行中低頻詞的靶向復現,讓中低頻詞逐步走向高頻化,從而提高課堂詞匯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數據統(tǒng)計? 中低頻詞? 靶向復現? 設計模式
【基金項目】晉江市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詞匯復現率分析及其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JJ2022-ZX13。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11-0070-03
目前,教材的編寫很難顧及詞匯復現的均衡性,而詞頻的高低又直接影響學生的詞匯習得效果。詞頻越高,學生的掌握程度就越好。為了了解詞匯在仁愛教材中的復現情況,筆者提取了初中六本英語教科書的所有文本詞匯,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得出每個詞匯在教材中的有效復現次數,同時也統(tǒng)計了“課標詞匯”在仁愛教材中的復現情況,進而編寫了《仁愛教材初中英語詞匯復現參考書》,然后提取近四年福建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試卷中的所有詞匯進行統(tǒng)計,將統(tǒng)計結果導入復現表,分析卷面詞匯在仁愛教材各個頻次的詞匯中的占比,并根據“曝光效應”和“義務教育學業(yè)水平考試等級劃分”,將復現15次(34%)以上的詞匯歸類為高頻詞,復現4~14次(33%)的詞匯為中頻詞,復現1~3次(33%)的詞匯為低頻詞。以此為依據,研究中低頻詞在課堂教學中的靶向復現。
確定以中低頻詞為目標導向,以解決復現問題為抓手之后,如何將具體的想法轉化成課堂上教師的指導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探究活動,并且有計劃地將中低頻詞的復現融入課堂教學,關鍵在于擬定適合的中低頻詞靶向復現的課堂教學設計。
一、中低頻詞匯課堂復現教學設計模式
教學設計作為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橋梁,是教學目標有序開展的關鍵,體現了課堂的布局安排,對于保證課堂活動的順利開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將中低頻詞融入課堂教學實踐,應以教學設計為指導,明確在教學設計中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1.本課出現哪些詞匯?(統(tǒng)計分析)
2.該堂課的目標中低頻詞具體是哪些?(確定詞頻)
3.中低頻詞的課堂復現要實現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引導教學方向)
4.需要設計中低頻詞在哪里復現?(復現設計)
5.以什么形式復現?(復現設計)
在這些問題當中,詞匯的統(tǒng)計分析和詞頻的確定是實施復現教學的前提。細化的教學設計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導教師進行相關詞匯融入課堂的教學。因而,擬定以數據統(tǒng)計為依托的中低頻詞靶向復現的教學設計模式有利于提升詞匯教學的計劃性和針對性。這里結合了《仁愛教材初中英語詞匯復現參考書》、“詞頻的劃分”和課堂教學實際,凝練出中低頻詞匯“一統(tǒng)、二定、六復現”的三步課堂教學設計模式。
二、對教材文本詞匯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一統(tǒng))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課堂需明確“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要強化“怎么教”的具體指導[1],即我們知道了“為什么復現中低頻詞”,還需要了解“復現哪一些中低頻詞”,才能談及“需要復現幾次”,以及“怎樣融入課堂進行靶向復現”。因此,明確目標中低頻詞是我們進行相關課堂教學設計的關鍵。
教科書中的每一堂新課都是以舊詞匯為基礎詞匯,再加上一小部分新詞匯,而不管是新詞匯還是舊詞匯都包含高頻詞和中低頻詞,新詞匯主要集中在教材的詞匯表中,可直接到《仁愛教材初中英語詞匯復現參考書》中去查找詞頻,但是舊詞匯具體有哪一些,其中的中低頻詞又是哪幾個,為什么要設計舊詞匯中低頻詞的再次復現,初中英語《教師教學用書》中提到,教師應該讓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不斷地接觸、復習與新課交替進行,即要保證語言現象有足夠的復現率[2]。厘清舊詞匯就是為了了解舊詞匯中是否存在中低頻詞,便于在新課中設計其再次復現,以提高復現率。因此,對該節(jié)課的教材文本詞匯進行提取,統(tǒng)計出該堂課所涉及到的所有的新舊詞匯。詞匯統(tǒng)計的具體步驟如下:
1.對教材文本中的詞匯進行提取,并復制到Word當中。
2.對照教材進行逐一校對(去掉標點、人名、詞匯的其他形式,空白格等詞匯表外的因素)
3.替換(在“查找內容”處輸入一個空格,在“替換為”處輸入^p,點擊“全部替換”),使得每一行只有一個單詞。
4.全選,將所有的詞匯復制到Excel當中,成一列,每行一個詞。
5.篩選,篩選出本節(jié)課的所有單詞,以及每一個單詞在本課當中復現的次數。
6.分組:將本節(jié)課的新詞匯分出來,其他的為舊詞匯。(以下截取了一部分)
三、確定課堂目標中低頻詞(二定)
對于課堂目標中低頻詞的鎖定有利于我們制定該堂課相應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明確課堂重難點,同時也為教學過程的詞匯復現設計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
通過統(tǒng)計分析,可以清楚地呈現本節(jié)課所有的新舊詞匯,對照《仁愛教材初中英語詞匯復現參考書》,找出新舊詞匯的詞頻,從而確定舊詞匯的中低頻詞和新詞匯的中低頻詞。
從這些詞匯當中,我們可以看出uncle為舊詞匯的中頻詞,subway, boat, ship, gate為本課新詞匯的中頻詞,而subway 雖然屬于仁愛教材內的詞匯,卻是課標外的詞匯。因而,將uncle, boat, ship, gate這四個詞匯確定為本節(jié)課課堂靶向復現的目標詞匯,并將它們增加到原有的課堂教學設計目標當中。教師就可以有計劃地將這四個詞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以提升它們的復現率。
四、中低頻詞課堂六次復現的設計模式(六復現)
Saragi, Nation和Meister在1978年的研究中發(fā)現,若詞匯在文章中出現6次以下,有50%的被試可以被習得,而出現6次或更多,則有93%的被試可以習得[3]。王鐳統(tǒng)計了一套大學教材中詞匯的復現率,研究了詞匯的復現率與詞匯習得的關系,研究得出“6次復現可以當作詞匯習得的一個臨界點”[4]。因此,設計中低頻詞在課堂中的6次復現,有利于提升學生短期記憶的效果。當一個中低頻詞作為舊詞匯再次出現在教材文本當中的時候,6次復現的再次設計又能強化記憶。如此反復,在不同時段對同一個中低頻詞進行6次復現,使之不斷趨于高頻,那么該詞匯在學生的頭腦當中也將逐步形成長期記憶,從而降低學生課后記憶詞匯的難度。
如何將目標中低頻詞匯融入課堂教學,既要體現6次復現,又不會影響原本的課型?關鍵是要解決中低頻詞匯“在什么地方融入”和“用什么方式融入”的問題(即中低頻詞靶向復現的課堂教學設計模式)。以Unit 5 Topic1 Section A教學過程中的課前復習環(huán)節(jié)、導入環(huán)節(jié)為例,展開對這一教學模式的介紹。
1.課前復習環(huán)節(jié)設計
這是一節(jié)聽說課,本課以復習開始,主要復習一般現在時態(tài)。在學生活動中,老師通過安排學生聽一小段聽力,且聽力里含有舊詞匯中頻詞uncle,然后讓學生聽完兩遍之后根據里面的內容回答事先設定的問題Where does she usually go?學生說:She often goes to her uncles home. 教師設計以聽、說的形式讓學生復現了舊詞匯的中頻詞uncle,并且自然而然地將uncle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既實現了復習一般現在時態(tài)的目標,又實現了融入中低頻詞靶向復現的目標。
Step1.Greeting and review
學生活動:Listen to a group of sentences and answer the teachers questions and interact with the teacher.
T: Please listen to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 often ride a bike to my uncles home during the winter vacation. Beacuse I like playing with my cousin.(聽)
T:Question:Where does she usually go?
S:She usually goes to her uncles home.(說)
設計意圖:在復習環(huán)節(jié)中,以聽、說的形式,復現舊詞匯的中頻詞uncle
2.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
在既定的教學目標下設計導語,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來體現知識的承上啟下。本課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呈現交通工具的圖片,學習新詞匯。首先是讓學生看圖,然后是聽單詞的發(fā)音以及反復跟讀。以看、聽、讀的形式讓學生復現中頻詞boat和ship。
Step2.Lead-in
學生活動:
T:Try to express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as many as you can.
S:picture1:bus, picture2:subway…bus, train, on foot, bike, subway, underground, car, plane, ship, boat.(看圖、聽音、跟讀)
設計意圖: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通過看、聽、讀的形式,復現中低頻詞匯:boat, ship
以此類推,結合交通方式這一主題,在復習導入、新課呈現、課堂操練、強化鞏固、探究活動、復習總結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聽、說、讀、寫、看等形式呈現課堂中低頻詞uncle, boat, ship, gate。引導學生關注詞語的搭配和固定的表達方式by boat, by ship, at the school gate等,積累詞匯,擴大詞匯量,構建詞匯語義網,讓詞匯在課堂話語和學習活動中,通過討論、對話等多模態(tài)的形式復現,引導學生對詞匯進行多通道協(xié)同記憶。
在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設計保持原本的課型不變,將中低頻詞的六次復現融入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于教學過程的每一個步驟,都在學生活動部分增加設計與課堂主題相關的融入詞匯復現的案例,同時在設計意圖部分對應增加詞匯復現形式的具體說明。將統(tǒng)計、定頻與復現設計結合起來,簡明、直觀地呈現目標中低頻詞的三步課堂教學設計模式。
“一統(tǒng)、二定、六復現”三個方面相互關聯(lián),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共同組成了中低頻詞匯三步教學設計的模式,使老師們做到心中有底,帶著目標詞匯進行相關的教學設計。不僅在課堂,而且在課后的作業(yè)設計、在詞匯的練習測試等環(huán)節(jié)也會有意識地對中低頻詞進行強化訓練。
注:高頻詞本就是基礎詞匯,屬于常用詞,由于教材的復現次數相對較多,課堂以自然的方式呈現,不再刻意地設計復現。
五、結語
從仁愛教材初中英語詞匯的數據統(tǒng)計分析到詞匯復現參考書的編寫,再到提煉出中低頻詞靶向復現課堂教學設計模式,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立足于初中英語學科課堂教學實際,為詞匯教學提供了參考依據。隨著教學實踐的深入開展,教學模式會同步改進,不斷優(yōu)化,增加其靈活性,也將從中凝練出中低頻詞靶向復現的教學策略,逐步實現課堂詞匯教學的“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
[2]北京市仁愛教育研究所.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22:2.
[3]孫晨.詞匯頻率和頻率分布對二語詞匯習得影響綜述[J].課程教育研究,2016(27):136.
[4]張季偉.教材中詞匯復現率對學生詞匯習得影響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