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英語的學習中,文本解讀占據課程的主要地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在文本解讀中學生的思維品質能夠得到鍛煉。在新高考背景下,英語考試側重于閱讀能力的考查,要求學生從文本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總結歸納文章主旨,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理清文章各個段落之間的聯系,結合文本開展深入分析,找出其中蘊含的隱藏信息。而從學生對英語習題的完成情況來看,推理類、創(chuàng)造類難度較高的習題,學生的得分率并不理想。究其根本在于,學生并不具備高階思維。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文本解讀教學時,要將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融入其中,引導學生掌握分析文本的方法,能夠透過表層信息挖掘其中的隱含知識,獨立完成對文章的分析解讀,面對推理類創(chuàng)新類的習題能夠應對自如。本文從高中英語文本解讀現狀入手展開分析,依托高階思維尋找開展高中英語文本解讀的有效策略,以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階思維;高中英語;文本解讀;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柳利平,江蘇省運河中學。
高中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英語知識,學生的思想發(fā)展趨于成熟,三觀已經形成雛形,具備獨立判斷的能力,但是受到自身年齡的影響,學生的社會閱歷有限,對事物的認識比較淺顯,無法從多角度展開分析,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都有待加強。受到自身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學生在詞匯量的積累、閱讀方法的掌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英語教師在開展文本解讀時,要融入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圍繞學生的實際學情,制訂清晰的教學目標,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為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助力,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提高學生分析文本、提取信息的能力。但是從實際教學來看,文本解讀教學對學生產生的影響甚微,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英語教師要認真反思,消除不良因素的影響,推動文本解讀教學順利開展。
一、高中英語文本解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高中英語課程中,文本解讀教學占據重要的地位,在對文本解讀教學展開分析后明顯發(fā)現,教師在開展文本解讀時,并未過多關注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仍處于低階思維狀態(tài)。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會將重點放在單詞語法的講解中,對文本的分析十分有限,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而英語教材中涉及眾多的單元,單元的主題與文本內容息息相關,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會忽視對單元主題的解讀,導致英語教學存在碎片化的情況,教師會將單元的內容割裂開來,學生無法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只能通過死記硬背掌握英語知識,無法學以致用。文本的解讀需要教師的指導,英語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借助問題開展教學。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在班級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但是教師問題的設計上良莠不齊,設計出的問題難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對教學的開展造成阻礙,使得文本解讀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階思維下的高中英語文本解讀教學策略
(一)話題預測,課前導入
在英語學習中,課前預測是激活學生思維的主要途徑,能夠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為高級思維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高中英語教材以單元為主展開編纂,每一單元的主題有所不同,單元中會涉及幾篇不同內容的文本,英語教師在開展文本解讀教學時,可以抓住文本的標題以及教材中的插圖作為課堂導入。文章標題是對文章內容的凝練,而插圖中呈現了文中某些關鍵的故事情節(jié),在標題和插圖的分析中,學生能夠初步了解文章內容,積累相關的背景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預測,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學生會對文本的閱讀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可以借助話題預測引入新課的學習,高效地利用文章的標題和教材中的插圖活躍學生的思維,借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比如,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2“Be sporty, be healthy”Reading部分的學習中,需要學生概括和整合文章內容,獲取與梳理鍛煉的好處,并制訂自己的鍛煉計劃,能夠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體會文章情感。
在課堂中,英語教師可以先播放相關的視頻,并提出問題鼓勵學生談論運動,“Do you do exercise regularly?(你經常鍛煉嗎?)”“How often do you do exercise?(你多久鍛煉一次?)”,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引導學生關注文本大標題、小標題以及文中圖片,設置問題預測文本內容“What kind of information do you think this guide will give?(你認為這本指南會提供什么樣的信息?)”,學生會暢所欲言,提出不同的觀點,如“Benefits of exercise(鍛煉的好處)、how to? plan exercise routine(如何計劃日常鍛煉)、eating and drinking right(正確的飲食)、how to avoid injury(如何避免受傷)”,培養(yǎng)學生的預測能力。
(二)解讀文本,理解主題
對文本內容進行有效解讀是文本教學的首要任務,因為,如果學生不能夠很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對文本內容沒有一個深層次的解讀,那么對于文章中所表達的深層含義也就不能進行深刻的理解,即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言知識,但是對文本的解讀仍會十分的淺顯。教師在進行文本解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對文本內容和主題意義進行全面的、深刻的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譯林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三冊Unit2“Out of this world”Reading部分的文章講述了宇航員在空間站的生活,這樣的話題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新穎的,學生不僅能夠通過這篇文章拓寬知識面,同時,學生對太空探索這一話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被調動了起來。
本文的語篇類型為講座文稿,作者首先用“strange”一詞概括了太空生活的感受,之后又從近乎零重力條件下的睡眠、工作和飲食方面等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最后介紹了宇航員的休閑方式。這篇講座文稿是科學性和趣味性并重的,能夠讓對太空生活知之較少的高中學生也清楚地了解宇航員在空間站的生活。文章的語言簡潔、話題有趣、句式豐富,作者運用了舉例和提問等多種寫作手法增強了講座內容的吸引力和說服力,向學生展示了一個妙趣橫生的太空生活。此外,文章還多次引用了數據來支撐事實信息,使得語篇的內容更加具有嚴謹性,文章中還多處使用了代詞,也增強了語篇的邏輯性和連貫性。
(三)構圖思考,掃清障礙
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學生會對文章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而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文章內容,依據自身的理解嘗試繪制思維導圖,將腦海中收集到的信息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出來,推動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部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限,無法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英語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合作學習,引導小組成員互幫互助,共同梳理文本內容,將腦海中的材料進行加工處理,形成清晰的思路。文本中包含多個段落,思維導圖與文本解讀的融合,能夠將文中零碎的知識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框架有助于學生理解,同時能夠加強學生對段落的把握。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分析整理歸納的能力也能夠得到提升。比如,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課本Unit 2“Be Sporty, Be Healthy”Reading部分的教學中,在文本的分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圖表對于文本進行結構化處理,梳理文本的行文邏輯,建構文本的內部聯系,使學生的閱讀有章可循,避免“碎片化”。
在課堂學習中,組織開展歸納概括練習,訓練和提升學生的概括能力,給予學生時間閱讀文本內容,將“Mental benefits(心理益處)、What you expect to improve(你期望改進是什么)、When to eat(什么時候吃)”等關鍵詞,與文章中對應的內容關聯起來,如“understanding the benefits of exercise(了解鍛煉的好處)、eating and drinking right(飲食習慣)、planning your exercise routine(計劃你的鍛煉計劃)、avoiding injury(避免傷害)”。接著引導學生采取小標題思維導圖式梳理文本內容,加深學生對于文本細節(jié)的理解,以“Eating and drinking right(飲食習慣)”為例,圍繞文本中對這一部分內容的表述,進行歸納整理,理清本文結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發(fā)散遷移,開放討論
學生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結合文章內容設置具有針對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啟發(fā)學生思考,活躍課堂氛圍,推動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教師設計問題時,要貼合文章內容,設計開放性的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內容以尋找問題的答案,在問題的指引下,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總結歸納文本內容對其進行再創(chuàng)造,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專注于文本的解讀,為高階思維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因此,在英語文本解讀中,教師要借助問題發(fā)散遷移,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言,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比如,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3“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Reading部分的學習中,需要學生梳理出Amy友誼發(fā)展、出現危機的過程,兩個回復的具體內容等信息,嘗試闡釋作者的心理感受,理解作者的困境,描述自己友誼的經歷和感受。
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圍繞文章內容組織開展溝通分享活動,讓學生根據問題討論對人際關系的感受和看法,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內容,并按照時間發(fā)展順序梳理事件的發(fā)展,以Saturday morning(星期六早上)、Saturday afternoon(星期六下午)、Monday(星期一)為關鍵的時間節(jié)點,通過設置簡單的問題,“What kind of story is the article?(文章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樣的事?)”,鼓勵學生總結歸納事件,借此展開對文本的解讀。在學習過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感想,詢問學生“Have you found anything you feel sorry, puzzled or worried?(你有沒有發(fā)現任何你感到抱歉、困惑或擔心的東西?)”,讓學生聯系自身的真實經歷展開作答,并思考“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indy's and David's advice?(辛迪和大衛(wèi)的建議有什么相似點和不同之處?)”,借助問題對文本再次深入解讀,感受文章所傳達的思想,并通過自我反思,體會文章內涵,促進學生產生對人際關系的正確認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教師要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重視文本解讀的開展,提高學生分析文本的能力,推動學生高階思維的發(fā)展,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在實際教學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文本解讀教學的效率低下,學生能夠從課堂中掌握的內容十分有限,而英語教師要對課堂展開分析,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對癥下藥。在開展文本解讀教學時,融入高階思維,組織開展多種課堂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文本的分析,解讀掌握分析文本的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得到保障,文本解讀教學的效率也會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鄭利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創(chuàng)新途徑探究[J].中學課程資源,2022(7):69-71.
[2]朱存時.指向高階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以Unit 4 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為例[J].英語教師,2022(14):126-131.
[3]王馨,詹蓓.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圖形組織器的運用與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1(5):80-83.
[4]吳煥釵.基于高階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高中英語閱讀策略顯性教學探究:以Unit 10 Money中When less is more教學為例[J].英語教師,2021(12):118-121,127.
[5]仝麗.高中英語時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研究[J].文淵(高中版),2020(6):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