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華
盡管各地早餐各有特色,有一種食物卻突破了地域限制,無論在塞北還是嶺南,都能看到它金黃油亮的身影——它就是在飲食界被稱為“百搭之王”的油條,又有果子、麻葉、天羅筋等別名。
在人們的印象中,油條的搭檔默認是豆?jié){。其實,它的搭檔多種多樣,可甜可咸,既有不同口味的湯粥,也有結(jié)實的“硬貨”主食。
油條松脆而不失綿密的質(zhì)地、油潤微咸的滋味,讓它和各種湯湯水水都能達到極高的適配性。幾乎每個地方都能找到泡油條的特色湯汁,如閩南的面線糊、云南的稀豆粉、蘇魯豫皖交界處的糝湯……最經(jīng)典的仍然要數(shù)“豆?jié){油條”搭配,它還被寫入經(jīng)典的情歌:“我知道你和我就像是豆?jié){油條,要一起吃下去味道才會是最好……豆?jié){離不開油條,讓我愛你愛到老。”
無論甜豆?jié){還是咸豆?jié){,和油條都能碰撞出舌尖上的火花。油條撕成段,泡進熱騰騰的甜豆?jié){里,耐心等它變得綿軟再送入口中。二者的油膩和豆腥味中和后,只余絲滑和香甜,雖然是最簡單的搭配,卻喚醒了無數(shù)早起的胃。
加了醬油、蝦皮、蔥花、榨菜的咸豆?jié){,在北方人看來無異于“黑暗料理”,碗里的豆?jié){已經(jīng)半凝固成絲絲縷縷的絮狀物,但喝一口卻會品出特別的香味。油條放入咸豆?jié){碗泡透,調(diào)料的滋味完全滲入其中,吃下去格外滿足。
油條并不甘于和豆制品長期為伍,經(jīng)常擁抱新搭子。武漢過早的糊湯粉,精髓在于使用的湯:將小鯽魚熬到脫骨,得到一鍋濃湯,還要加入黑胡椒去腥、米粉末增稠。吃的時候?qū)⒚追垡ㄈ胍淮涡酝肜?,加一勺湯,撒上蔥花、蝦皮,鮮辣兼?zhèn)?,天冷時吃尤其驅(qū)寒。光吃一碗粉當然不夠,食客通常都會買根旁邊攤位上現(xiàn)炸的油條,撕開泡在碗里,將湯汁吸干凈。
長沙人早餐如果不“恰”(吃)粉,也經(jīng)常會選擇油條配糯米甜酒,里面還得打個蛋。甜酒在其他地方也叫酒釀、醪糟,糯米發(fā)酵后的自然清甜格外潤喉,減輕了油炸食品的“火氣”。
米制的餅狀食品,油條同樣適配。江蘇的米飯餅長得有點像《哆啦A夢》里的銅鑼燒,將發(fā)酵后的米漿倒入中間有凹陷的平底鍋中,烙熟后成為兩兩相連的圓餅,一面微黃,一面乳白,綿軟而帶有發(fā)酵后特殊的甜味,和油條搭配有著特殊的清爽感。
云南的餌塊、溫嶺的嵌糕,原材料都是大米蒸熟后搗制而成,厚實柔韌而不失爽滑。嵌糕的餡料相對更豐富,蔬菜和鹵肉交相輝映,能夠吸收菜汁的油條包在其中,充當“C位”。
安徽的千張卷油條,把面、米制的餅換成了自帶豆香的千張,刷一層醬,撒些咸菜,裹緊油條即可開吃。相比普通的薄餅,千張自帶豆香,令人豁然開朗:原來這是豆?jié){的固體版!
直接用糯米飯包裹油條,在江蘇、安徽、上海和湖北武漢都是常見的早點,又叫“粢飯團”。飯團包入油條、肉松、榨菜、咸蛋黃,外糯內(nèi)酥,輔料的滋味更帶來驚喜感。
江西的糯米飯加油條組合卻是個“翻轉(zhuǎn)版”,當?shù)亟小坝蜅l包麻糍”,麻糍是反復捶打過的糯米糍粑,極具彈性。挖一團麻糍鋪在撕開的油條上, 撒上芝麻糖粉再對折,就成了拉絲不輸給芝士的“糯嘰嘰”美食。
看到這里, 如果豆?jié){有感情,心里一定醋意大發(fā):“ 原來我并不是你的唯一?!?/p>
油條已然成為幾代人家常早餐的記憶?;蛟S是買油條時偷咬的那一角,或許是被爸媽催著匆匆喝完的油條泡豆?jié){……這些帶有溫度的回憶,使它成為日常生活中令人懷念的食物。
張龐//摘自國家人文歷史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閆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