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偉 姜 原 朱倩倩 段昱光 郭少聰
肺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居世界第一,大部分肺癌病理類型為非小細胞(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約占85%[1],其中約30%的NSCLC患者發(fā)生腦轉移,是影響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2]。目前外科手術、化療和放療是治療肺癌腦轉移患者的主要手段[3]。放療在判斷耐受放射劑量時存在一定難度,若判斷失敗則容易損傷患者的海馬區(qū)[4]。而化療容易導致患者形成血腦屏障,影響治療效果[5]。目前,NSCLC腦轉移的治療包括全腦放療、手術切除、立體定向治療、化療和靶向治療[6]。研究表明,未經治療的腦轉移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時間在3~ 6個月之間[7]?;熓侵委煼切〖毎伟┑闹匾侄?。過去的研究表明,化療藥物不會穿過血腦屏障[8]。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鉑與細胞毒藥物聯(lián)合使用可以讓患者受益。隨著研究的進步,靶向治療日益成為治療 NSCLC 腦轉移的重要手段之一[9]。目前,癌癥患者的治療趨于多學科交叉,但對于腦轉移NSCLC的最佳治療方案仍存在諸多爭議。本文通過研究全腦放療聯(lián)合靶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預后及其對患者血清CEA水平的影響,旨在為臨床治療非小細胞癌腦轉移患者提供參考依據(jù)。
選取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40)。納入標準:①符合《NCCN腫瘤學臨床實踐指南》[10]中關于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標準,患者經病理檢查以及CT檢查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②經CT以及MRI等檢查確診患者出現(xiàn)腦轉移病灶;③患者簽署自愿受試同意書,患者及其家屬需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患者;②合并其他顱腦器質性疾病;③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④已接受過化療。
(1)對照組(n=40):實施同步放化療干預,選擇X線等中處穿過全腦,共治療2周;放療當天,靜注培美曲塞,同時靜注紫杉醇及順鉑。 間隔4周后進行第 2 個療程,共3個療程。(2)觀察組(n=40):實施腦放療+靶向干預:選擇X線等中處穿過全腦,共治療4周;并服用吉非替尼實施靶向干預;鱗癌患者可口服厄洛替尼;在放療結束后2個月方可停藥。
抽取患者靜脈血5 mL,離心分離血清。采用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檢測患者的CEA水平(試劑盒購自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具體操作均按說明書進行。
(1)根據(jù)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對腫瘤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可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疾病穩(wěn)定(SD)和疾病進展(PD)。CR+PR為治療有效,CR+PR+SD占比為疾病控制率。(2)收集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記錄并計算患者的平均生存時間及1年生存率。
2組年齡、性別、吸煙史、病理類型及臨床分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 1。
表1 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例
治療后,觀察組的疾病控制率、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CE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CEA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血清CEA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EA水平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的平均生存時間、1年生存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平均生存時間、1年生存率對比
NSCLC占所有肺癌的85%~90%,據(jù)報道,根據(jù)不同的病理分期,NSCLC患者5年生存率在25%~73%之間[12]。盡管 NSCLC 治療取得了進展,但NSCLC患者的預后仍然很差,大多數(shù) NSCLC 患者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腦轉移(BM)等。BM是與全身性癌癥相關的最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其發(fā)病率是原發(fā)性惡性腦腫瘤的10倍[13-14]。此外,在NSCLC患者中,20%~40%的患者在病程中患有BM,這是NSCLC治療中的一個主要問題,可能會顯著影響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質量[15]。據(jù)報道,NSCLC患者BM的預后非常差,肺癌 BM 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不到1年[16]。目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BM發(fā)病率較高,可能導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7]。BM 會導致嚴重的神經、認知和情緒障礙,并對生存產生負面影響,這是NSCL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8]。因此,及時治療BM對于NSCLC伴BM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
CEA是一種參與調節(jié)細胞進程、細胞識別和細胞粘附的糖蛋白,是非小細胞肺癌常見的腫瘤標志物,存在于正常胚胎的消化道,是乳腺癌、大腸癌和肺癌的療效、發(fā)展和預后的良好腫瘤標志物[19-20]。有研究表明,血清CEA水平升高可能預示著接受PD-L1抑制劑治療的NSCLC患者的療效不佳[21]。有研究首先評估了血清CYFRA21-1和CEA水平下降對晚期NSCLC患者化療期間預后的影響[22]。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血清CYFRA21-1和CEA表達水平可作為晚期NSCLC的預后因素[23]。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后的疾病控制率、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平均生存時間、1年生存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全腦放療聯(lián)合靶向治療的應用有利于優(yōu)化NSCLC腦轉移患者的臨床治療。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CE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CEA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血清CEA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了血清CEA水平可以預測全腦放療聯(lián)合靶向治療療效,也進一步驗證了全腦放療聯(lián)合靶向治療對NSCLC腦轉移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全腦放療聯(lián)合靶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可以提高疾病控制率、有效率,降低血清CEA水平,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