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群
有人說,15歲前,孩子是家庭的;15歲到18歲,孩子是學校的;18歲后,孩子是社會的。所以——
作為家長,怎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學習成績呢?眾所周知,孩子的努力是內(nèi)因,家長、老師、社會都是外因,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
那么,怎樣才能讓這些外部因素形成合力呢?我認為必須以親子關(guān)系為基石。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有以下三點體會。
體會一:一起制定成長目標,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我兒子今年參加中考,被河南省一所示范性高中錄取。
中考前,兒子向我透露:“班里一些同學去西安、天津、新疆等地方學習了……”言語之間有羨慕也有惆悵。
我和兒子交流現(xiàn)行的高考制度的由來,特別談到古代科舉的作用和當代恢復高考的重大意義。我形象地比喻:全國許多省級行政區(qū),就像許多條江河,這些江河水容量不一、深淺不一、鹽堿度不一,學生在戶口所在地學習,就像這些江河里的魚,游向大海,同時參加高考,但錄取標準不一樣是合理的,這是中國的國情。
在河南,我們已經(jīng)適應本地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節(jié)奏,即使去了外地,外地的教育水平也有限,未必適合我們,而且求學之路很長,高考之后還有碩士生、博士生考試,博士后流動站的選拔等。河南高考競爭的激烈程度在全國數(shù)一數(shù)二,錄取分數(shù)線也排在前列,但是,只要沖過這一關(guān),將來考研、考博等,再無地域之分,是不是要占些便宜?
這次交流起到了“穩(wěn)定軍心”的作用。
近期,在一次聊天中,兒子說:“我們班同學,好多家里很有錢……”羨慕之情溢于言表。
我猛醒,兒子漸漸長大了,需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遠大的學習目標。
我用開玩笑的口吻問:“假如有機會選擇,你想當王建林還是當王思聰?也就是說,你想當有錢人還是想當有錢人的兒子?”
兒子說:“我當然選擇前者!”
我趁熱打鐵:“我記得你小時候說過,你想長大后賺好多錢,然后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p>
我告訴兒子,許多人認為,有錢就有地位、有價值。我認為這樣說不全面。人的真正價值與人生目標相關(guān)聯(lián),比如,假如你的人生目標是當一名地質(zhì)學家,那么,你的核心價值體現(xiàn)在認識地球、開發(fā)地球、保護地球方面。當專家做科研、當教授做學問,也有正常的工資和津貼,還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在網(wǎng)上為孩子們傳授地球知識,或者開科普講座、出版相關(guān)的圖書……這樣也能體現(xiàn)人生價值。
兒子漸漸認識到,學習的目的是不斷認識自己、改變自己、提升自己,成長的目標,是做一個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體會二:做好自己的事,給孩子做好榜樣
我有一個信條:家長成為更好的家長,孩子更有可能成為更好的孩子。
在我家,家庭教育的分工是:我負責精神鼓勵,孩子的媽媽負責物質(zhì)保障,孩子的爺爺奶奶負責營造氛圍。
精神鼓勵不好掌握火候,說得多了,孩子煩,但孩子煩家長也不能“躺平”,要找對方法,積極向孩子灌輸正確觀念。
兒子上小學的時候,輔導功課我可以勝任,但從他上初中開始,我就感覺力不從心了。怎樣更好地做好精神鼓勵呢?我琢磨從自身尋求突破。
近幾年,在幾次重大考試、參加馬拉松比賽活動中,我加班加點、刻苦訓練,明顯感覺對兒子有所觸動。我大學所學的專業(yè)和從事的職業(yè)都是非法律專業(yè),但我利用碎片化業(yè)余時間努力學習,通過了國家司法資格考試,取得了A證。證書領(lǐng)回家的那天,兒子跟我開玩笑,說讓我拿出來看看,鑒定一下真?zhèn)?。看得出,他是用這種方式向我表示“難以置信”的敬佩。
我經(jīng)常和兒子分享,做人的本分是做好自己的事,從事每一種職業(yè)都需要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某種程度上,學生也是一種職業(yè),要像對待工作那樣努力、主動學習。每一種職業(yè),都有自己行業(yè)的珠穆朗瑪峰,要敢于、善于攀登自己行業(yè)的高峰。不知不覺間,這樣的觀念已融入兒子的血液。
體會三:努力找方法??共同解難題
有人說,15歲前,孩子是家庭的;15歲到18歲,孩子是學校的;18歲后,孩子是社會的。相信每位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
孩子終究要面對社會的考驗,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就像現(xiàn)在,孩子和家長都要面對手機的誘惑。
如何抵御游戲、短視頻的誘惑呢?正好當時學校推薦閱讀《荷馬史詩》等書籍,我就和兒子分享奧德修斯的故事。
奧德修斯是希臘智慧的代表。特洛伊戰(zhàn)爭以后,他和一些水手在海上航行,經(jīng)過一片海峽,那片海峽據(jù)說有海妖。海妖唱歌很好聽,水手經(jīng)不住誘惑,會投水尋找,結(jié)果被淹死。奧德修斯很聰明,他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所有水手的耳朵都堵上,這樣就聽不見海妖的歌聲了。他自己想聽,又恐有性命之憂,就讓水手們把自己捆在桅桿上。經(jīng)過那片水域的時候,海妖出現(xiàn)了,唱起動人的歌曲。奧德修斯聽得如癡如醉,想投身入水,卻無法動彈。這個無法動彈是他自己預先籌劃好的,幫他撿回了一條命。
分享這個故事之后,我和兒子約定,我們也要把自己捆起來,即相互監(jiān)督,設(shè)定使用電子產(chǎn)品的時間。
身處知識爆炸的時代,如何快速掌握學習方法?我和兒子一起觀看清華大學李森林教授的視頻《終身學習與大學之道》,領(lǐng)悟?qū)W科知識框架的構(gòu)建與碎片化時間的利用,一起觀看系列視頻《曾國藩教子十法》,交流心得體會。
面對《三體》的種種假設(shè),如何重構(gòu)科學認知?有人相信“農(nóng)場主假說”,有人相信“射手假說”。我跟兒子開玩笑,假如我們真的是“二維生物”,我要當一名“火雞科學家”。
面對選課苦惱,我和兒子探討:“你科幻基礎(chǔ)不錯、空間思維縝密……無論選什么,我都支持你,最好聽聽班主任的意見?!?/p>
面對學習壓力,我陪兒子利用周末和假日去戶外跑步、打球、騎行、郊游,在大自然中釋放壓力。
面對成績起伏,兒子也曾糾結(jié)過。我鼓勵他上課認真聽講、認真思考,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要多向老師請教,多和同學交流,自己有什么好的學習方法,也要毫無保留地和大家分享,班里學習氛圍更好了,大家的成績都會更好。
總之,十五六歲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知識、能力的增長與身體、大腦的發(fā)育并不完全同步,以孩子為中心的“放養(yǎng)型”親子關(guān)系、以家長為中心的“圈養(yǎng)型”親子關(guān)系,都不再適合。孩子需要家長更多的放手、信任、尊重,也期盼和家長更有效地進行溝通和互動,所以,家長要努力營造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