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民
語文教學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fā)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等。但寫作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嚴重制約了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本文將談談筆者在寫作教學中的一點感悟和做法。
一、打開“兩扇大門”,引來“源頭活水”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作文教學中,學生寫作之“米”亦很重要。沒有語言材料和生活素材的積累,學生是不可能寫出錦繡篇章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打開“兩扇大門”,為自己的寫作訓練引來“源頭活水”。
“兩扇大門”即閱讀積累和生活積累。首先,教材篇目有限,知識積累和文化建構更多的還是要依靠課外閱讀。教師要積極引導、鼓勵學生拓寬閱讀視野,閱讀各類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讀物,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同時認真做好讀書筆記,把好的詞句及感悟及時記下來。教師也要養(yǎng)成閱讀習慣,把好篇章、好書目與學生分享,用自己的行動引領學生步入閱讀之旅,感受閱讀的快樂和充實,進而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從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教師要教育學生處處留心、時時在意,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觀察周圍的事物,捕捉自己認為新奇有趣的事物,以日記、隨筆、片段敘寫等方式形諸筆端。教師還應該經(jīng)常有組織、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參觀訪問、社會調查、野外郊游等形式感受生活、認識社會,將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加強生活積累。久而久之,學生就可以改變作文無話可寫、胡編亂造的現(xiàn)象。
二、消除畏難情緒,放開手腳寫作
不少學生對寫作都有畏難情緒,其原因不外乎三點。一是認為自己寫不好,所以怕寫。二是意志薄弱,依賴性強,沒有在困難中磨煉自己的意識,所以怕寫。三是閱讀積累和生活積累太少,導致無話可寫,所以怕寫。對此,在增強閱讀積累和生活積累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采取一些辦法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比如堅持由易到難的原則,讓學生進行片段寫作訓練,可以寫景、敘事、議論,不在乎長短,多肯定、鼓勵學生;可以以說促寫,讓學生先說說身邊發(fā)生的事,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鼓勵他們把敘述的內容用文字寫下來;可以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再現(xiàn)生活畫面,讓學生把畫面內容用文字描述下來……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放下思想包袱,放開手腳寫作,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寫。
三、豐富訓練方式,學會認真修改
寫作水平的提高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它依賴于個人的知識積累,受思維能力、生活閱歷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學生的寫作訓練功在平時,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把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寫下來,把感興趣的景色描述下來,在寫作過程中把掌握的新詞、精彩句子用進去;一周布置一次作文,要求學生經(jīng)過認真思考、精心構思后列出提綱,厘清寫作思路;每兩周讓學生推薦一篇課外讀到的優(yōu)秀習作,互相交流,談談好在何處,哪些地方值得借鑒;等等。同時,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教師要多介紹古人煉字的故事和名家修改作品的事例,讓學生認識到修改對寫作的重要性,在自我修改、同學互改、教師批改中領悟為文之道,提高寫作水平。
四、創(chuàng)建展現(xiàn)平臺,激發(fā)寫作興趣
學生往往喜歡表現(xiàn)自我,寫作訓練中如果教師能很好地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就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各種展現(xiàn)平臺,如在作文講評課上宣讀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創(chuàng)辦專門登載優(yōu)秀習作的校園報刊、將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張貼到學校的醒目位置、將優(yōu)秀習作寄往相關報社等,以此增強學生寫作的樂趣和表達自信。
只要教師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銳意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實踐,寫作教學就一定會出現(xiàn)嶄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