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秋
(浦北縣龍門鎮(zhèn)農業(yè)農村服務中心,廣西浦北 535317)
浦北縣是廣西欽州市重要的柑橘種植地和主要產區(qū)。自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浦北縣柑橘的種植面積和生產總量常年居廣西各縣首位[1]。根據欽州市統(tǒng)計局公布的相關數據,2021 年,浦北縣水果產值達35.73 億元,占欽州市水果產值的37.30%;全縣2021 年末柑橘園面積為5.06萬hm2,占欽州市全市的31.90%;2021 年,浦北縣柑橘類農產品生產總量為19.50 萬t,是欽州市全市全年柑橘生產總量的37.00%[2]。
陳皮作為藥食同源的中藥材,是常用的理氣藥物,其中廣陳皮主要產自廣東省四會市、江門市新會區(qū)。近年來,隨著柑橘品種的更新?lián)Q代及市場變化,浦北縣也逐漸引進新會柑、四會柑進行種植,為浦北縣陳皮產業(yè)的發(fā)展奠定基礎。2021 年,浦北縣陳皮產業(yè)全年生產總值達26 億元,占全縣全年生產總值的9.8%;2022 年,浦北縣陳皮產業(yè)產值達30 億元,同比增長15.4%。浦北縣陳皮柑(大紅柑)種植面積達0.8 萬hm2,創(chuàng)建連片種植基地206 個,超過全縣陳皮柑種植總面積的25%;全縣陳皮、柑普茶加工企業(yè)100 多家,并帶動2 萬戶近7 萬人就業(yè)致富[3]。
由于浦北縣87.1%的土地屬于富硒土壤,基于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條件,四會柑逐漸成為浦北縣龍門鎮(zhèn)、平睦鎮(zhèn)等鄉(xiāng)鎮(zhèn)的致富產業(yè)之一,其中龍門鎮(zhèn)2020 年依靠柑普茶加工帶動農戶種植四會柑面積達0.12 萬hm2,柑普茶加工企業(yè)為農村居民提供就業(yè)崗位7 000 多個,其中參與務工的脫貧人口近700人,實現(xiàn)農民年均收入增加15 000 元[4]。此外,江埠村2020 年底通過四會柑果皮實現(xiàn)每戶年均增收2 萬多元,年產小青柑(含茶制品)超5 萬kg,當地原貧困戶實現(xiàn)月均增收2 000 元[5]。因此,四會柑的種植對促進農民增收、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2023 年3 月,中共浦北縣委員會辦公室、浦北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fā)了《浦北縣陳皮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五年行動方案(2022—2026 年)》,提出力爭到2026 年,浦北縣大紅柑種植面積累計達到2 萬hm2,實現(xiàn)年產鮮果60 萬t 以上、年產陳皮3 萬t 以上、產值超100 億元[6]。為此,本文介紹浦北縣四會柑高產栽培技術,以促進浦北縣四會柑種植產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提高陳皮產業(yè)綜合效益,實現(xiàn)農民增收。
四會柑,蕓香科柑橘屬植物,品系下共有10 多個品種,分別為貢柑、行柑、大紅柑等,目前浦北縣種植的四會柑以大紅柑、貢柑等為主[7]。四會柑屬于常綠小喬木,枝擴展或下垂,有刺;葉為橢圓形、卵形或披針形,單身復葉,互生,葉片呈革質,長4.0~8.0 cm;花萼長3.0 mm,呈不規(guī)則的3~5 裂,長約1.5 cm;柑果呈扁圓形,高3.5~5.0 cm,寬4.5~6.0 cm,頂部圓或微凹,蒂部圓,有多條放射狀伸出的溝槽,果皮較薄,平滑而光亮,質較韌,不易折斷。
由于四會柑原產于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因此四會柑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且要求生長地區(qū)氣溫在15~30 ℃。土壤以排水性良好、土層深厚、土質肥沃的砂質壤土為宜,pH 值以5~7為宜。四會柑的抗寒能力較弱,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0 ℃時,成熟期的四會柑樹木易受到凍害的影響,而霜凍會導致柑果產量大幅下降。因此,四會柑適宜生長在氣溫晝夜溫差小、日照時間長、無霜期長,且生長地土壤透氣性、排灌性好的地區(qū)。
由于四會柑喜歡溫暖濕潤的生長環(huán)境,在種植時,應結合四會柑不耐寒的生長習性,選擇在年平均氣溫10 ℃以上、光照充足、降雨量充沛的地塊進行種植,且要求地塊前茬不以種植柑橘為主。種植地以平地、緩坡地或小于25°的丘陵背風向陽坡為宜,要求以赤紅壤、紅壤等砂質壤土為主;土層深厚,以大于0.6 m為宜;排灌性良好;pH 在5.0~7.0,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大于2 g·kg-1,土壤肥力為中上水平。此外,為提高四會柑的種植品質,種植地應遠離污染源,且灌溉時所用的水源以天然水系為主。
種植品種可選擇抗病、高產優(yōu)質的大種油身或細種油身,如大紅柑等。黃龍病是柑橘生產中危害最嚴重的病害之一,一般情況下,柑橘幼樹發(fā)生黃龍病1~2 a 內枯死,老齡樹3~5 a 內枯死或喪失結果能力。因此,在種植四會柑時,應選擇無病毒母本園和采穗園培育出的無病毒苗木良種,防止種植后橘樹發(fā)生黃龍病,影響生產[8]。為實現(xiàn)四會柑種植的高產,種苗應選擇經由區(qū)級或國家級種苗培育基地采用嫁接技術繁育的無病毒優(yōu)良種苗,苗高要求超過70 cm,有2 個以上分枝,根莖粗以超過0.8 cm 為宜。
選擇好種植地后,在土壤濕度較低的情況下應及時犁地松土,犁地深度以0.55 m 為宜。1)對于平地或小于6°的緩坡地,可采取長方形南北向進行種植,采用聚土起壟的栽培方式,壟高50~80 cm,單行壟寬為2 m,壟與壟中間設作業(yè)道,寬度以1.5 m 為宜;2)對于坡度在6°~25°的丘陵或山地,應沿水平等高線進行栽種,單行種植梯面寬為3~5 m,雙行種植梯面寬為7~9 m。種植密度以3.5 m×2.5 m 為宜,即76 株/667 m2。3)為提高土壤中的養(yǎng)分含量,實現(xiàn)四會柑的高產優(yōu)質,根據規(guī)劃設定的株行距定位點,挖設尺寸為30 cm×30 cm×30 cm 的種植坑,并以腐熟有機肥按1~2 kg/667 m2的用量施基肥,回填表土至穴深1/3 處。
1)移栽定植一般可選擇春植或秋植,其中春植應選擇在每年的立春到立夏之間,秋植則應選擇在每年的白露到寒露期間。2)移栽定植前,需對苗木進行篩選,要求所選苗木品種純正,生長健壯,根系發(fā)達,莖粗大于0.8 cm,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3)為提高苗木的抗性,減少病害的發(fā)生,在苗木移栽定植前,應對苗木進行消毒浸根處理。將容器苗從育苗袋或營養(yǎng)杯中取出,用手輕輕將其根部的外層土壤抹去,抹去泥土時避免傷及苗木的根系;在苗木露出部分根系后,一般選擇使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根2~5 min,將苗木根部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干凈后剪除過長的根系,在經過浸根處理的苗木根系上涂抹一層泥漿后即可進行移栽定植。
將苗木放置到種植穴中央,確保根系充分舒展,將苗木扶正后回填表土至高于原栽種深度2~3 cm處,以根頸露出地面5~10 cm 為宜,并澆透定根水。為防止定植后周圍雜草爭奪苗木的水分和養(yǎng)分,在定植后應覆蓋薄膜或作物秸稈等保墑。
為確保成活率能在95%以上,移栽后30 d 內應及時檢查苗木的成活情況,對缺苗、生長不良或枯死的苗木用同期優(yōu)質種苗進行補植。
為保持土壤的濕潤,在每年的高溫或干旱季節(jié),可使用干凈的作物秸稈覆蓋樹盤,覆蓋厚度以10~15 cm 為宜,但要求覆蓋物與根頸保持10 cm 以上的距離。每年夏季、秋季可進行1 次中耕,以保持土壤的疏松和透氣性,中耕深度以10~15 cm 為宜,中耕深度平地宜淺、坡地宜深。中耕時可以結合園林雜草的生長情況適當配合人工砍除,雜草高度不宜超過30 cm;對于雜草較多的園林,可限量使用對環(huán)境影響較小的除草劑進行除草。每年的冬季可對果樹進行培土,培土前應中耕松土。
四會柑施肥的基本原則是在滿足四會柑樹對各種養(yǎng)分元素需求的同時,以有機肥為主,合理施用配方肥。四會柑在不同的生長時期對營養(yǎng)元素的需求不盡相同,需要根據苗木生長期合理調整施肥頻率和施肥量。
1)1~3 a 的幼齡樹一般可采用腐熟有機肥,在每年春季、夏季、秋季柑橘樹抽梢前10~15 d 施肥1 次,施肥量為1.5~2.0 kg·株-1;也可采用復合肥按0.10~0.25 kg·株-1進行施肥。施肥時應遵循“勤施薄施,少量多次”的原則。具體施肥方法為,在距離樹根30~40 cm 處挖設30 cm×20 cm×20 cm 施肥溝,將稱量好的肥料撒施到施肥溝中并覆蓋表土,以減少肥料的揮發(fā)。
2)3 a 以上的成熟果樹在每年的1 月上旬可施1次花前肥,可采用腐熟有機肥按3.0~6.0 kg·株-1的施肥量進行施肥,或采用復合肥按0.6~1.5 kg·株-1的施肥量進行施肥;在每年的5 月可追施壯果肥,以速效高氮復合肥為主,施肥量以1.0~1.5 kg·株-1為宜;每年的7 月中旬應追施促梢膨果肥,使用腐熟有機肥按2.5~5.0 kg·株-1的施肥量進行施肥,或用硫酸鉀復合肥按1.0~2.0 kg·株-1的施肥量進行施肥;到10 月中下旬可采用腐熟有機肥按4.0~8.0 kg·株-1的施肥量進行施肥,或采用復合肥按0.8~2.0 kg·株-1的施肥量進行施肥。施肥方法為,在樹冠滴水處挖設40 cm×20 cm×20 cm 施肥溝,將稱量好的肥料撒施到施肥溝中并覆蓋表土,以減少肥料的揮發(fā)。
每年11—12 月應及時對果樹進行修枝整形,確保果樹的枝條分布合理,以達到良好的通風和透光效果??砂醋匀婚_心形進行修枝整形,保持果園通風透光,確保葉果比大于60 ∶1。
3.4.1 病害防治
四會柑常見的病害包括潰瘍病、炭疽病、黃龍病等。1)潰瘍病主要由地毯黃單胞桿菌引起,以四會柑的葉片、枝梢、果實為主要為害部位,夏梢最易染病。對潰瘍病的防治一般可在春季、夏季、秋季果樹抽梢后20 天采用6 000 IU·mL-1的農用鏈霉素和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300 倍液進行噴施預防,還應及時清除和燒毀病枝,并采用克菌特700 倍液進行噴霧。2)炭疽病主要由膠孢炭疽菌引起,主要發(fā)病于四會柑的果實、葉片、新梢部分,一般可在四會柑發(fā)芽期間采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進行噴霧預防。3)黃龍病傳染性強、危害嚴重,以預防為主,嚴禁使用疫區(qū)的苗木進行種植。
3.4.2 蟲害防治
四會柑的主要蟲害為柑橘粉虱、介殼蟲等。1)柑橘粉虱是四會柑常見的害蟲之一,以樹梢的汁液為食,且柑橘粉虱是傳播黃龍病的重要媒介,因此應加強柑橘粉虱的防治。樹干直徑在4 cm 以上的果樹,用硫酸銅石灰進行涂白,并結合柑橘粉虱的發(fā)生情況采用22.0%螺蟲·噻蟲啉懸浮劑5 000 倍液進行噴霧。2)介殼蟲是一種微型昆蟲,以吸食四會柑樹體汁液為生,一般可通過噴施1.8%阿維菌素1 800 倍液進行防治。
在種植四會柑時,應嚴格篩選種苗,避免采用病原地的種苗,合理規(guī)范種植密度,科學追肥和修枝整形,以實現(xiàn)四會柑的豐產,提高經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