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安貴 李衛(wèi) 李開模
那揮舞的鐵鎬、震天的號子、滾落的汗水、轟隆的開山炮,都成了最生動的剪影;那矗立的廠房、神秘的山洞、紅色的磚房、飄落的梧桐葉,都成了最美麗的風景。
誕生于1964年的航天江南集團有限公司,已在貴州高原上踔厲奮發(fā)了六十載。
20世紀60年代中期,國際局勢波詭云譎。出于對復雜戰(zhàn)略形勢、歷史經驗、地理環(huán)境和國家安全的深層思考和統(tǒng)籌謀劃,黨中央決定建設中國的戰(zhàn)略大后方。
自此,一場大規(guī)模國防、科技、工業(yè)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三線建設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為了加快三線建設,毛澤東主席提出了“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的口號。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這句話迅速凝聚起磅礴的力量。
1966至1980年,在國家2050億元資金的支持下,1100多個大中型工業(yè)交通企業(yè)、國防科技工業(yè)企業(yè)、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如雨后春筍般在我國中西部13個省區(qū)涌現(xiàn)。
航天江南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061基地也是在這一背景下,在貴州高原誕生了。
1964年,中央專委批準建設我國航天工業(yè)第一個三線后方基地——061基地。
1965年,來自北京、上海、沈陽、哈爾濱、西安等城市的一大批三線建設者們,滿懷“獻青春獻終身獻子孫”的豪情,義無反顧地扎進黔北高原的深山,住干打壘、喝稻田水,戰(zhàn)天斗地,拉開了061基地建設序幕。
1970年12月,061基地首批航天產品裝配成功,標志著基地形成了工業(yè)化生產能力。
1977年7月,在流火般的大漠,伴隨巨大橘黃色火焰,一支銀色穿云劍直入長空。這一標志性的航天產品靶試成功后,一個集科研生產于一體、配套完整的戰(zhàn)略后方基地在黔北的群山深處全面建成。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在我國西南腹地大山深處的061基地干部職工們,也在嚴寒中接收到了春的訊息。
當時,面對軍品銳減、布局分散、人才流失、設施老化等困境,061基地深入貫徹中央“軍民結合、平戰(zhàn)結合、軍品優(yōu)先、以民養(yǎng)軍”的方針,提出了“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的口號,勇敢地步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商海,開始了軍轉民的曲折探索。
變革中創(chuàng)業(yè),艱難而痛苦,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乩斡洝昂教鞛楸?、軍工第一”的宗旨,從思想認識、經營機制到市場開發(fā),從“找米下鍋”到“轉軌變型”再到“大步發(fā)展”,邁著果敢而堅定的腳步,一路向前。
1980年,推行經濟責任制;1982年,開展規(guī)范管理的企事業(yè)單位整頓;1983年,召開首次民品工作會;1984年,試行廠長負責制;1989年,日本豐田公司代表團考察061基地;1992年,下屬貴州航天汽車制造廠被列為貴州省首批股份制試點企業(yè);1997年,下屬風華冰箱廠與青島海爾集團聯(lián)合……
20世紀90年代,“風華風華、風行中華”“城鄉(xiāng)路萬千、路路有航天”的廣告語響徹大江南北。這不只是航天江南的輝煌過往,亦是其勇立潮頭的時代見證。
在這十多年時間里,061基地在圓滿完成航天型號任務的同時,還承擔了重離子回旋加速器和正負電子對撞機等國家重大裝備項目關鍵部件攻關,并先后開發(fā)了錄像機、傳動器、挖壕機、汽油機、拉絲機、井深儀、加速器、計算機、切割機等民品300多項,其中15項填補國內空白,50余項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近40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
前進的道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20世紀末,由于體制機制、產品結構、創(chuàng)新能力、遺留問題、冗員負擔、社會職能等主客觀因素的交織影響,“三線”企業(yè)普遍陷入困境,面臨嚴峻的生死考驗。
1999年4月,已劃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前身)的061基地(貴州航天工業(yè)管理局、中國江南航天工業(yè)集團公司)也深陷虧損困境。債臺高筑、車間停產、收入減少、職工下崗、人才南飛……昔日紅紅火火的廠區(qū)車間變得冷清蕭條。
就在干部職工為“何去何從”苦苦思索之時,061基地在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于2000年3月召開扭虧脫困專題會,正式打響了扭虧脫困攻堅戰(zhàn)。
此后兩年,通過政策性破產、社會職能移交地方、職工安置和再就業(yè)等一系列舉措,公司整體實現(xiàn)了經營性盈利,徹底扭轉了自1994年以來連續(xù)八年虧損的局面。
歷經“七五”到“九五” 的漫長旅程,至2007年12月,公司在恢復氣力后,初步形成了“一園三地多點”的產業(yè)布局。
公司所屬航天電器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自籌資金研制的某航天產品系統(tǒng),創(chuàng)造了令人震撼的多個第一;堅持面向規(guī)模需求的差異化戰(zhàn)略,液力變速器、核級鑄鍛件、繼電器連接器、精密齒輪、電機系列、應急救援裝備、萃取裝置等一大批民品在業(yè)內聲名鵲起;科技創(chuàng)新碩果累累,1999年到2011年底,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就摘取4項,并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chuàng)新獎”;科研生產裝備能力大幅提升,2010年獲國防科工局“軍工能力建設先進單位”……
2015年,公司轉型升級為中國航天科工第十研究院;2019年9月,正式更名為航天江南集團有限公司后,開啟了加快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的新征程。
數(shù)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如今,航天江南正迎著時代的疾風勁雨,一路涉險灘、過難關,在追尋海闊天空的大路上疾步前行。
編輯/車玉龍 統(tǒng)籌/彭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