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Harrouk, Christele 原文“2023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Sir David Alan Chipperfield CH”
Written by Christele Harrouk, "Sir David Chipperfield Selected as the 2023 Laureate of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2023 年建筑界最高榮譽獎普利茲克獎授予:城市建筑師、城市規(guī)劃師和活動家戴衛(wèi)·艾倫·奇普菲爾德爵士 CH(Sir David Alan Chipperfield CH)。“接納現(xiàn)有的一切,在與時間和地點的對話中進行設計和介入,創(chuàng)建物質(zhì)和文化上都可持久的建筑的一步?!逼嫫辗茽柕率瞧绽澘私ㄖ劦牡?2位獲獎者。2023年普利茲克獎頒獎典禮將于今年5月在希臘雅典舉行。
他是城市建筑師、城市規(guī)劃師和活動家,在倫敦(1985 年)、柏林(1998 年)、上海(2005 年)、米蘭(2006 年)和圣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2022 年)設有辦事處。建筑職業(yè)生涯橫亙四十多年,所完成的一百多個作品紛繁多樣,涵蓋了市政、文化、學術建筑領域,還包括各類住宅和城市總體規(guī)劃等,遍及亞洲、歐洲和北美。他的設計風格“微妙而有力,低調(diào)而優(yōu)雅”,致力于呈現(xiàn)和定義低調(diào)但充滿變革的市政面貌。2010年被封為爵士,并被授予名譽勛位;2021年,獲英國皇家建筑學會金獎;2012年,奇普菲爾德主持策劃了以“共同基礎”為主題的第十三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
獲得這一殊榮,能與那些曾經(jīng)為建筑領域帶來無數(shù)靈感的歷屆獲獎者們列在一起,我的激動之情難以言表?!?奇普菲爾德表示:“我把此次獲獎視作一種鼓勵,我將繼續(xù)關注建筑的本質(zhì)和意義,會更加重視建筑師在應 對當下氣候變化和社會不平等方面的挑戰(zhàn)中能做出的貢獻。我們深知,身為建筑師需要扮演一個顯著角色, 通過不懈地互動互聯(lián),不僅要去創(chuàng)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更要去創(chuàng)造一個公平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世界。我們 必須超越這一挑戰(zhàn),并幫助和啟發(fā)下一代,讓他們有遠見和勇氣來擔當責任。
戴衛(wèi)·艾倫·奇普菲爾德爵士CH 1953 年出生于倫敦,在英格蘭西南部德文郡的一個鄉(xiāng)村農(nóng)場長大。大量的谷倉和各種農(nóng)舍建筑給他帶來的驚嘆充溢在童年回憶中,他對建筑的最初而強烈的實物印象由此形成。他 1976 年畢業(yè)于金斯頓藝術學院,1980 年從倫敦建筑聯(lián)盟學院畢業(yè),在那里他學會了如何成為一名具有批判思維的建筑師,學到了如何重新構想每個元素的潛力,從而讓每個項目的意義都超越建造任務本身。他曾效力于建筑大師道格拉斯·斯蒂芬、1999年度普利茲克獎得主諾曼·福斯特和已故的2007年普利茲克獎得主理查德·羅杰斯。1985年在倫敦成立了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建筑師事務所,后來又在柏林(1998年)、上海(2005年)、米蘭(2006年)和圣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2022年)設立了辦公室。他的早期職業(yè)生涯始于倫敦斯隆街,為三宅一生的門店做室內(nèi)裝潢設計,后來在日本從事建筑工作。河流與賽艇博物館(英國泰晤士河畔亨利鎮(zhèn),1989–1997年)是他在自己故鄉(xiāng)承接的第一個建筑設計項目。此后他繼續(xù)在海外從業(yè),早期成功作品包括柏林新博物館(德國柏林,1993-2009年)的重建和再造,以及詹姆斯·西蒙畫廊(德國柏林,1999-2018年)。他把自己高度的責任感歸結于在職業(yè)生涯的成形階段,在海外為當?shù)匚幕ㄔ旖ㄖ慕?jīng)歷。
奇普菲爾德負責世界各地許多建筑的翻新和修復,他的“永恒的現(xiàn)代設計......面對氣候的緊迫性,改變社會關系,并重新激活城市?!被诩みM的克制、對歷史和文化的敬畏以及對原有建筑和自然環(huán)境的尊重,建筑師與古人對話,將過去的建筑帶到臺前,產(chǎn)生現(xiàn)代性的時刻,如德國柏林的新博物館或意大利威尼斯的舊行政官邸大樓 Procuratie Vecchie。這兩座建筑都進行了重建和修復,并增加了新的功能。對于由密斯·凡德羅設計的二十世紀的標志性建筑新國家美術館的翻新,奇普菲爾德按照當前的技術標準進行了翻新和升級,并將對建筑的原始外觀的視覺影響和破壞降至最小。正如項目描述中所解釋的那樣?!胺马椖坎⒉淮硇碌脑忈?,而是對這座國際風格的地標性建筑的尊重性修復”。
作為一名建筑師,我在某種程度上是意義、記憶和遺產(chǎn)的守護者。城市是歷史的記錄,而某一時刻之后的建筑也是歷史的記錄。城市是動態(tài)的,所以它們并不只是待在那里,而是在不斷演變。在這個演變過程中,我們把建筑拿走,然后用其他的建筑取代它們。我們需要做出選擇,而選擇“只保護最好的”這一概念是不夠的。這同時也是如何保護反映一個城市豐富演變的特征和品質(zhì)的問題。 —— David Chipperfield
評審團認為,他的每一個項目都在為社會服務,即使是私人委托的項目,“他為社會提供了共存和交流的機會,在保護個性的同時培養(yǎng)了社會的歸屬感”。美洲杯大樓‘Veles e Vents(瓦倫西亞,西班牙2006),主要作為離岸球隊和贊助商的臨時招待場所。外部空間超過了內(nèi)部,懸臂式的觀景臺規(guī)模宏大,有的在每層重疊的周邊跨越 15 米的寬度。奇普菲爾德通過一樓的零售空間和無障礙平臺,為公眾注入了一個焦點,提供不受限制的運河和城市景觀,從這一層的坡道可以直接通往場地北部的公園。此外,通過莫蘭綜合體(法國巴黎,2022年)這個修復和加建項目,奇普菲爾德旨在振興該地區(qū)。通過在原建筑底部拱形承重廊上提升新的體量,建筑師創(chuàng)造了一個聚集的空間,邀請人們穿行從莫蘭大道通往塞納河的新視覺和現(xiàn)實通道。他設計的愛茉莉總部大樓(韓國首爾,2017年)協(xié)調(diào)了個人和集體、私人和公共、工作和休息的關系,鼓勵建筑的使用者、鄰居和觀察者之間的和諧關系。在豬名川陵園禮堂和訪客中心(日本兵庫縣,2017年)項目中,物質(zhì)和精神共存,為孤獨與相聚,平靜與追尋提供了空間。
當前,許多建筑師都將客戶委托視為擴展其自身作品集的機會,而他卻用精心挑選的技能、精準的工藝來應對每一個項目。有時需要一種張揚而具有紀念意義的手法,有時又需要他不能留下自己的痕跡。但是,他的建筑將始終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因為他的終極目標是為造福更多人,不追隨潮流反而讓他的作品得以永存?!獊啔v杭德羅·阿拉維納(Alejandro Aravena),評委會主席、2016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
“設計并不是想出顏色和形狀,而是發(fā)展一系列的問題和想法,這些問題和想法有一定的嚴謹性和后果,”這位 2023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是這樣解釋他對建筑的理解的。評委辭中寫道:“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的作品統(tǒng)一融合了歐洲的古典主義、英國的復雜自然甚至日本的精致,它們是文化多樣性的成果?!贝餍l(wèi)·奇普菲爾德的其他重要作品包括英國廣播公司蘇格蘭總部(英國格拉斯哥,2007 年)、特納當代美術館(英國馬爾蓋特,2011 年)、圣路易斯藝術博物館(美國密蘇 里州,2013 年)、Joachimstra?e 園區(qū)(德國柏林,2013 年)、胡美茲博物館(墨西哥城,2013 年)、潘克拉斯廣場辦公樓(英國倫敦,2013 年)、西溪天堂·悅莊(中國杭州,2015 年)、皇家美術學院總體規(guī)劃(英國倫敦,2018 年)、霍克斯頓公館(英國倫敦,2018 年)、西岸美術館(中國上海,2019 年)、蘇黎世美術館(瑞士蘇黎世,2020 年)、洛克·外灘源(中國上海,2021 年)和陶溪川文化區(qū)(中國景德鎮(zhèn),2022 年)。奇普菲爾德正在進行的一些項目包括最近的希臘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2026年米蘭冬奧會競技場,以及比利時尼烏波爾特大飯店的修復計劃。
奇普菲爾德曾獲得英國皇家建筑學會金獎(英國,2011 年)、歐盟當代建筑獎——密斯·凡·德·羅獎(西班牙,2011 年)以及海因里?!ぬ厣Z獎(德國,1999 年)等獎項。他曾入選皇家美術學院院士(2008 年),被授予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功績勛章(2009 年),被日本藝術協(xié)會授予日本皇室世界文化(建筑)獎(2013 年),他是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成員,也是美國建筑師學會和德國建筑師學會的榮譽會士。2012 年,奇普菲爾德主持策劃了以“共同基礎”為主題的第十三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2016 年至 2017 年被選為勞力士創(chuàng)藝推薦資助計劃的建筑學導師;并于 2020 年擔任 Domus 的特邀主編;他曾于 1995 年至 2001 年在斯圖加特國立美術學院建筑系擔任教授;2011 年在耶魯大學擔任建筑設計專業(yè)“諾曼·R·福斯特”客座教授。他于 2004 年被授予大英帝國司令勛章(CBE),2010 年被封為爵士,并被授予名譽勛位。2017年,他成立了 RIA 基金會,該基金會贊助研究,促進思想,并協(xié)調(diào)未來的發(fā)展,促進以當?shù)貫橹攸c的保護與阿魯薩河沿岸的全球挑戰(zhàn)有關的自然和建筑環(huán)境。
2023 評審辭
普利茲克建筑獎是為了表彰其在建筑設計中所反映出的天賦、遠見和責任感,及其通過建筑藝術對人類社會和人居環(huán)境所做出的持續(xù)和卓著的貢獻。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的職業(yè)生涯以持久專注、風格嚴謹和作品的一致性而著稱,獎項宗旨中的兩個核心訴求在他這里實現(xiàn)了無縫地整合與平衡。
基于建筑師本人對這一學科深入和持續(xù)地領悟,他對自己在建筑中所追求的目標所做出的回應謹慎、精心、 準確而冷靜。這些回應從來都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也不是為了藝術而藝術:相反,他從始至終關注的是更長遠的目標,對公民和公共利益的不懈追求。
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不辱使命,他很好地平衡了每個項目的相關性和地位問題。在實施過程中他謹遵建筑學科的知識和原則,這既需要智慧,也必須謙遜;在特定的項目上如何運用這些知識,需要同時具備才華和經(jīng)驗。 在經(jīng)手的每個案子中,他都巧妙地選擇了對項目最有幫助的工具,而不是那些可能只會標榜建筑師藝術天分的東西。因此在修復或翻新現(xiàn)有建筑和經(jīng)典作品的過程中,這位天才建筑師有時幾乎“隱身”了——比如翻新柏林博物館島上的建筑,而對密斯·凡·德·羅標志性的作品柏林新國家美術館的修復則更為甚之。這也解釋了 為什么在接受全新的建筑創(chuàng)作項目時,他可以把廣博的技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他的建筑特點總是優(yōu)雅的、內(nèi)斂的,具備永恒感,并輔以干凈利落的結構和精致的細節(jié),每個作品都彰顯出清晰的風格、令人驚喜、蘊含豐富的底蘊并自信地存在著。在這個過度商業(yè)化、過度設計和夸張的時代,他始終能實現(xiàn)平衡:無論是在現(xiàn)代極簡主義建筑語言和表達自由之間,抑或在抽象陳述和嚴謹優(yōu)雅之間——而且從不缺乏復雜性。
保持著一絲不茍、始終如一的設計質(zhì)量,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的作品涉獵廣泛:涵蓋從公共市政和商業(yè)建筑,到住宅和零售建筑等各種類型。但從職業(yè)生涯的早期起,博物館就一直是他的特別關注點。無論是景區(qū)里的小規(guī)模獨立作品,還是城市中顯著而又往往復雜而精致的大型紀念物,他的博物館作品向來無視“博物館是精英文化場所”這一觀念。他一次又一次地詮釋了博物館設計的真實要求:不僅要為藝術創(chuàng)造一個展示場所,還 要與所在城市交織為一體,打破界限,邀請廣大公眾參與其中。他的博物館建筑一再地創(chuàng)造出新的市政空間、 新的城市動線,以及整合城市現(xiàn)有肌理的新路徑。
在奇普菲爾德手中,博物館從建筑學和博物館學的“金絲雀”轉(zhuǎn)變?yōu)槟芙o市民生活帶來改觀的場所。寬闊的室外空間使它們不再是藝術品的堡壘,而是交流、聚會和觀賞的場所,建筑本身也成為送給城市的一份禮物, 一個共享之地,即便那些從不進博物館的人也樂在其中。簡言之,他的建筑在看似矛盾的理念之間實現(xiàn)了大局的平衡,既作為建筑設計自身必須是完整的,整體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同時創(chuàng)造出了與城市和社會的關聯(lián),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地區(qū)風貌。
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堅持不懈地追求多樣化、堅實和具備連貫性的作品,他時刻進行著對“本地特色”的嚴肅思考——或稱之為“地方精神”,也就是建筑所在地日益多樣化的文化背景。在不同的城市中,我們沒有看到任何一座一眼就認出來的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建筑,而是看到了針對每種不同情況而設計的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建筑。盡管他的每個建筑都彰顯著自己的存在,卻能與周邊社區(qū)建立新的聯(lián)系。他的建筑語言既遵從基本設計原則,又能靈活地適應本地文化,實現(xiàn)了真正的平衡。他將柱廊元素納入到歐洲項目,在中國項目中則融合了庭院元素,他使用當?shù)夭牧系氖址ㄏ喈敻呒売智擅?,而在復雜結構中則能運用常規(guī)技術。從他的建筑作品中始終流淌出的詩意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的作品將歐洲古典主義、英國文化的復雜性,乃至日本的精致風格融為一體,這是文化多樣性的結晶。
在公共領域,他致力于呈現(xiàn)和定義低調(diào)但充滿變革的市政面貌——即使是私人委托,其風格精簡,規(guī)避畫蛇 添足、遠離潮流時尚,一切都在向當代社會傳遞出最切題的訊息。將淬煉出的設計方案以深思熟慮的方式付諸實施,雖然近年來不那么明顯,這種能力是可持續(xù)性的一個重要維度:可持續(xù)性即相關性,它不僅消除了多余的東西,而且是創(chuàng)建物質(zhì)和文化上都可持久的建筑的第一步。
在體驗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的作品時,人們腦海中浮現(xiàn)出的特質(zhì)之一往往就是經(jīng)典,這是一種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特質(zhì)。經(jīng)典不在于風格,而在于對建筑行為和藝術責任的忠誠,對維特魯威三個基本原則的忠實:堅固、實用和美觀。奇普菲爾德并沒有著眼于創(chuàng)造標志性的、孤芳自賞的建筑表達,而是交替運用內(nèi)斂和大膽,以一 種非常個人化的方式詮釋著建筑的角色。
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堅信,在地球這個人類家園變得日益脆弱的時代,建筑師的角色就是培育新的方式方法以改善人們的生計和生活。他的愿景已不僅僅是把單個建筑融入其所在地點和文化,而是拓展到對地點和文化更廣泛的定義和理解。
近年來,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履行這一職責的形式不再拘泥于建筑,而是將他有關空間和環(huán)境的專業(yè)知識用來規(guī)劃和保護他的第二故鄉(xiāng)——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亞地區(qū)的景觀。在這里,他設立的RIA基金會希望能為保護這個地區(qū)相互交織的景觀、土地傳統(tǒng)以及農(nóng)業(yè)和生態(tài)出謀劃策,在未來幾十年間幫助保護和拓展生態(tài)系統(tǒng), 以應對所面臨的氣候變化挑戰(zhàn)。
鑒于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在其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的嚴謹、正直和切中肯綮,已經(jīng)超越了建筑學領域的范疇,彰顯了其對于社會改良和環(huán)境改善的執(zhí)著精神,我們將2023年普利茲克獎授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