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琪
(西安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西安 710077)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現代化信息技術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過去固有的媒體逐步被微信、抖音等新媒體軟件所代替。目前,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學生提供了解社會實時信息的平臺。高職院校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時候,必須把新媒體當成信息傳輸的載體,并融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特點,展現出新媒體的各類優(yōu)勢。在開展黨建工作的時候,高職院校要引導和確保黨建工作的精細化與信息化,提高學生黨建工作的綜合水準[1]。
在過去,高職院校在開展黨建工作的時候,通常采取灌輸型的信息傳播模式,這很難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在新媒體時代,教師與學生的地位發(fā)生了變化。學生可以使用新媒體自由查找信息,還可以在新媒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新媒體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被動接受黨建知識的過程中變得更加主動[2]。
高職院校利用新媒體可以讓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更加方便,讓學生可以獨立檢索信息。在過去開展黨建工作的時候,高職院校通常會使用公示板通知的方式宣傳信息,致使學生的知識探索和理論學習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且整個工作活動較為簡單。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學生逐漸找到了黨建工作發(fā)展的新方向,能夠用新的教學方法來開展工作?,F階段,高職院??梢允褂梦⒉⒍兑舻确绞綄Ⅻh建信息發(fā)送給學生,也可以通過信息檢索的方式將信息發(fā)送給學生。此外,高職學生可以在平臺上與黨務人員、黨員進行溝通和互動,從而全面體現出黨建工作的便捷性。
在新媒體時代,黨建工作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不僅可以用圖片和文字的方式呈現出來,而且可以用語音和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以抖音為例,專業(yè)內容的多樣性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更加關注黨建工作的內容。抖音這類新媒體平臺不僅可以定時為學生推送實時資訊,而且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互動空間,提高黨員和學生對時政信息的關注程度,以此確保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實[3]。
新媒體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提升高職院校學生黨建信息傳播的質量與效率。在開展黨建工作時,學生能夠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搜索想要的信息。在過去的工作模式中,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通常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很難快速高效地傳播黨建信息。新媒體的使用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確保了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的有效性。
學生黨建工作的活動形式比較單一,高職院校在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時候,表現得太過于保守。高職院校開展的教育活動通常采取集體學習,或使用文學精神傳遞的方式進行,學生能參加的黨建活動很少。此外,很多黨建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不符。教師采用理論教學方法給學生傳授知識,難以使學生在學習時產生共情,導致黨建工作始終缺少生動性,無法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一些高職院校雖然開始逐步使用新媒體平臺開展黨建宣傳工作,但缺少這方面的人才,也無法把新媒體與黨建工作有機地結合到一起,新媒體在黨建工作中只能起到宣傳作用[4]。此外,一些高職院校還借用了其他學校的黨建成果,致使黨建工作內容與學?,F狀不一致,讓黨建內容無法得到有效的展現,嚴重影響了學生黨建工作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新媒體具有互動性強的特點。高職院校把新媒體應用到學生黨建工作中,可以全面提高學生黨建工作的互動能力,促進學生在互動中學習黨建知識,提高學生黨員在黨建工作中的積極性。就現階段社會發(fā)展的情況來看,很多高職院校已經意識到了新媒體的影響,利用新媒體建立了公眾號、抖音平臺以及微博賬戶。然而,在使用這些平臺的時候,高職院校大多都只使用了其中的發(fā)送功能,并沒有與學生進行深入互動,導致學生雖然有學校的黨建公眾號,但對其中的內容提不起興趣,讓這些平臺形同虛設。就算使用了新媒體具有的交互功能,但受到相關工作人員的影響,高職院校很難做到在第一時間管控和查看后臺信息,導致學生在留下互動信息后,很長時間都得不到回復,這種情況嚴重阻礙了學生主動性的提高。
高職學生在最后一年會去校外實習,他們的在校時間通常只有兩年。高職院校若根據過去固有的工作模式開展黨員調查工作,學生黨員將以大三學生為主,低年級學生的相對較少。當大三學生被黨組織培養(yǎng)成預備黨員后,他們就要出去實習了。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學生黨員的模范影響力很難得到全方位的展現。高職院校在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工作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問題,學生與企業(yè)之間缺乏交流,導致學校無法在學生實習期間開展黨建工作。此外,當學生進入實習階段后,理論知識、綜合素養(yǎng)、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內容就無法得到學校的檢驗,這種情況增加了學生黨建工作的落實難度。
部分高職院校在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過程中,多使用公眾號、抖音平臺等作為宣傳途徑。事實上,高職院校在實際使用這些新媒體平臺的時候,通常會出現協調性不足的情況。高職院校在宣傳黨建內容的過程中,通常會選類似的內容進行推送,并未體現內容間的協調作用。當學生看到這些內容的時候,他們通常會覺得內容缺少新意和連續(xù)性。黨建內容多為死記硬背的知識,高職院校沒有結合學生的真實情況和需求開展黨建工作,致使教育效果始終無法達到預期。
隨著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化,高職院校與社會機構的交流以及協作也日益頻繁,人才培育的主體也因此更加多樣化。但在實際工作中,人才培育的主體極易發(fā)生摩擦,嚴重影響了雙方關系的和諧性。基于此,高職院校必須強化黨建工作創(chuàng)新,鞏固黨的領導,全面展現出政治核心的影響作用,提升高校人才培育的話語權,使人才培育工作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5]。
高職院校要把黨建工作同各項工作有機融合到一起,優(yōu)化產教結合、工學結合的人才培育新模式,以此適應經濟新常態(tài)下地方行業(yè)飛速發(fā)展的需要,增強社會對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認同感,使社會為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工作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
高職院?;鶎狱h組織必須全面發(fā)揮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統(tǒng)籌協調和管控作用,把教育關鍵全面融入組織中,最大限度地激發(fā)有關人員的黨建工作主動性。學生黨員要發(fā)揮榜樣作用,為師生提供更多優(yōu)質周到的服務,以此提升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服務水準。此外,在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時候,高職院校還應傳播“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教學服務觀念和工匠理念,這不僅有助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而且能為社會培養(yǎng)工作服務型人才以及教育型人才。
高職院校在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時候,必須確保黨建工作內容與學生的實際以及各項工作有機融合到一起,讓黨建工作內容能夠滿足學生的真實需要,提高黨建工作的吸引力,重視拓展黨建工作的深度和廣度,豐富黨建工作的內涵,提升黨建工作的建設效果[6]。例如,高職院校可以定期帶領學生參加黨建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加入活動中,在活動中融入主題精神,以此幫助學生形成友愛、奉獻、進步、互助的精神。此外,這類活動還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造黨建品牌,推動黨建工作的優(yōu)化改革,提高黨建工作的吸引力。
要想讓新媒體平臺全面體現出其在學生黨建工作中的影響,高職院校就要把黨員教育、黨員活動以及新媒體平臺有機融合到一起。在這過程中,高職院校要注意平臺規(guī)劃的合理性,使新媒體平臺上的黨建工作內容始終擁有生命力。
從新媒體平臺的角度出發(fā),高職院校要重視內容的選用和編輯,設計出更加多樣化的內容,使這些內容契合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確保內容的生動性、吸引性。此外,高職院校不僅要在第一時間更新日常的黨建工作內容,而且要開展定期的投票活動,或是有獎問題活動,要讓問題盡可能地有趣,讓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狀態(tài)下回答問題,享受回答問題的過程。
在使用新媒體平臺的時候,應由具有較強技術能力的人員操作新媒體平臺。高職院校每天要在第一時間推送與黨建有關的理論知識,讓學生能夠實時掌握最新的政策、情況,為學生營造健康、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并協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高職院??衫枚兑簟⒖焓值绕脚_推廣黨建視頻內容,生動地向學生展示黨建知識,定期向學生推送與黨建工作相關的學習活動、學習內容,并讓學生使用新媒體打卡,以此讓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黨建知識,在不經意間影響和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此外,高職院校還應重視對黨建工作的管控,確保學生黨建工作的任務能夠得到落實。在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時候,高職院校還應重視管控體制的建立工作[7]。在管控體制的限制下,高職院??梢允蛊脚_運轉更加科學化和合理化,使信息傳輸可以在實時狀態(tài)下開展,不造謠傳播虛假信息,展現出體制的真實作用,確保新媒體平臺使用的規(guī)范性。
學生黨建工作的工作人員要在工作過程中形成崗位延展意識,增強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網絡延展性,豐富黨建工作落實的辦法以及手段,使其擁有相應的陣地自主權,進一步確保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在落實此項工作的過程中,高職院??赏ㄟ^建立黨建工作教育平臺的方式,設立黨建內容宣傳欄目。高職院校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而且要設立以學生為主導的黨建欄目,以此確保黨建工作在落實過程中的多樣性以及黨建工作的最終落實效果和質量。
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應成立網絡黨校,做到在第一時間處理學生的思想問題,體現出黨建工作的交互性,提升學生的黨建實踐能力。同時,黨建工作人員應在互聯網上發(fā)布相應的熱點資訊和黨建工作思路,這類工作方法的使用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也有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實時監(jiān)督,體現了網絡黨建工作的有效性。事實上,網絡黨建工作作為黨建的一種全新發(fā)展模式,能夠使學生對黨建工作引起重視。學生可以通過討論校園問題和社會熱點來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新媒體時代下,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紅色視頻,引導學生閱讀具有愛國主義色彩的作品。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場所。在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必須緊跟時代發(fā)展,不停探索黨建工作的內涵和辦法,以此促進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改革和發(fā)展。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應使用各種有針對性的辦法,培育更多與我國社會實際情況相符合的學生黨員,實現人才培養(yǎng)的工作目標,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高職院校還要重視對新媒體平臺的管控,確保學生黨建工作內容以及方向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