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37年8月15日至12月13日,日軍飛機對南京進行了長達數月的“無差別”轟炸。在日機的猛烈轟炸下,當時中國的最高學府中央大學損失慘重。面對嚴峻的局勢,校長羅家倫力排眾議,決定將學校遷往重慶,而農學院尚有1000多只從國外巨資引進的良種牲畜無法遷走。于是,一場長達一年多的動物大軍“西征”正式拉開帷幕。
1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11月上海淪陷。12月初,日軍直撲南京。當時的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撤離南京前最后一次巡視學校時,見農學院畜牧場還留下了上千頭用于教學的良種牲畜,就對職工王酉亭等人說:“這些動物你們送人也好,賣掉也好,自己吃掉也好,只要不留給日本人,怎么處理都可以?!?/p>
2 王酉亭和幾位工友商量決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把這批動物護送到重慶,交給學校。他們用木板條做了許多木籠,把雞、鴨、兔等小動物裝進去,用牛、馬等大牲口馱著,匆忙開啟了戰(zhàn)火下西行重慶的第一步。
3 當時,南京東、南、西三面被日軍包圍,只有長江北岸日軍還沒到達。槍炮聲晝夜不斷,天上有飛機轟炸,人們四散奔逃。為避開日軍,他們用學校發(fā)給的遣散費在南京城西北的江邊雇了四條大船,輾轉離開南京城。4天后,南京淪陷。
4 下船后,按照有關人的指點,王酉亭計劃從安徽入河南,再經湖北往重慶方向進發(fā)。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遇到的盡是四處逃難的人群。由于天氣寒冷,出發(fā)不久,有些動物就生病了,工友們拿出事先籌集的藥品,想盡辦法救治這些動物。
5 到達安徽和河南交界的葉家集時,已是隆冬季節(jié),天寒地凍,人困馬乏,動物斷料人斷糧。工友們的遣散費眼看就要用光了,想要繼續(xù)前行已不可能,他們就給中央大學發(fā)了一封電報,向羅家倫校長報告了當時的情況。接到電報的羅家倫驚喜交集,他沒有想到,這些良種動物還有希望失而復得,便即刻命人匯款到葉家集。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動物大軍又踏上了西行之路。
6 不久,他們到達河南許昌,天降大雪,路上就更難行走。很多不耐寒的小動物被凍死了。與此同時,兩只小牛犢的出生給他們艱難的行程帶來了振奮和希望。
7 1938年春,他們來到湖北武漢,本想休整一下再走,但因形勢吃緊,只能繼續(xù)前行,經桐柏山區(qū),沿鄂西丘陵向宜昌進發(fā)。當他們抵達宜昌時,距離他們從南京出發(fā)的時間過去快一年了。在宜昌,交通部門聽說他們的事跡,被他們的愛國熱情所感動,特別安排他們優(yōu)先免費登船,前往重慶。
8 1938年深秋,他們抵達重慶。當多位工友歷盡艱辛趕著動物大軍出現(xiàn)在重慶街頭,校長羅家倫十分激動,他后來回憶道:“看見王酉亭等幾位校工鬢發(fā)蓬亂,好像蘇武從塞外歸來一般,不禁熱淚長流?!痹诿褡逦ky的緊要關頭,王酉亭等人作為大學普通的教職工所做的這件偉大的事,帶給人們無比的震撼,他們不僅詮釋了道義和擔當,而且為當時國內禽畜優(yōu)良品種的培育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