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梅 劉萬超
呼吸道感染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以病毒感染為主[1],具有發(fā)病率高、傳播性強、致死率高等特點。疫情的常態(tài)化防控大大降低了呼吸道感染率,預防是降低呼吸道感染的一項重要措施。研究和了解呼吸道感染的流行性和傳播性是預防措施之一。本研究對我院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的門診和住院感染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A,Flu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B,FluB)、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e,MP)、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c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人細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V B19)、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V)、結核桿菌的病例進行分析,探索寶山地區(qū)呼吸道感染的流行情況,從而為臨床預防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據(jù)。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7月來我院就診的呼吸道感染的門診和住院患者,檢測的病原體包括INF(包含F(xiàn)luA和FluB)、MP、RSV、ADV、CV、HPV B19、MV、結核桿菌?;颊叩哪挲g分組為嬰兒期組(<1歲)、幼兒期組(1~2歲)、學齡前組(3~5歲)、學齡期組(6~8歲)、青少年組(9~18歲)、青壯年組(19~50歲)、中年組(51~70歲)、老年組(>70歲);季節(jié)分組是3月~5月為春季,6月~8月為夏季,9月~11月為秋季,12月~2月為冬季。為分析新冠疫情對呼吸道感染的影響,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檢測出病原體的患者為對照組,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檢測出病原體的患者為觀察組。
FluA和FluB是以鼻咽拭子為標本通過膠體金層析法進行檢測FluA病毒抗原和FluB病毒抗原,肺炎支原體IgM抗體和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體、腺病毒IgM抗體、柯薩奇病毒B組IgM抗體、人細小病毒B19 IgM抗體、腮腺炎病毒IgM抗體、結核菌素IgM、結核菌素IgG均以血清為標本以膠體金層析法檢測患者血清中的IgM抗體或IgG抗體。
數(shù)據(jù)通過Excel和SPSS 26.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以“陽性率(陽性例數(shù)/總數(shù))”的形式表示,不同呼吸道病毒陽性率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19年的呼吸道感染率最高(6.06%),2020年疫情剛剛開始,感染率下降近一半(3.51%),2021年和2022年感染率逐漸降低,分別為1.81%和1.65%,2022年疫情結束后2023年感染率再次出現(xiàn)升高(5.36%)。大多數(shù)呼吸道感染率在2019年較高,比如甲流(12.35%)、乙流(4.3%)、柯薩奇B型(1.1%),在疫情出現(xiàn)后,人們的防控意識增加除了呼吸道合胞病毒和結核菌素外其他呼吸道感染率均出現(xiàn)下降,疫情結束后,人們的預防保護措施減少,呼吸道感染率再次增加,截止到2023年7月,2023年的感染率為5.36%(見表1)。
表1 呼吸道疾病感染率與年份的相關性分析(%)
不同年齡段的呼吸道感染率不同,小于等于18歲的人群呼吸道感染率較高為6.74%(11772/174728),大于18歲的人群呼吸道感染率較低是2.75%(7565/275162)。甲流、支原體的易感人群為9~18歲,乙流、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薩奇B型和A型、腮腺炎病毒易感人群為小于1歲,腺病毒、人細小病毒的易感人群為6~8歲,結核IgM在70歲以上人群檢出為主。陽性率較高的呼吸道感染率分別為甲流(9.68%)、支原體(9.01%)、結核IgG(9.12%)(見表2)。
表2 呼吸道疾病感染率與年齡的相關性分析(%)
卡方檢驗得出不同呼吸道感染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面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甲流、乙流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冬季和春季檢出為主,腺病毒在冬季(2.1%)檢出為主,肺炎支原體在四季的感染率均較高且冬季最高(10.73%),柯薩奇病毒A、B型和人細小病毒B19在春季發(fā)病率最高,腮腺炎病毒在冬季最易感染(0.6%),結核IgG和IgM抗體在冬季檢出為主(見表3)。
表3 呼吸道感染率與季節(jié)的相關分析
卡方檢驗呼吸道感染率與性別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男性的呼吸道感染率均高于女性,但是僅有FluA、FluB、RSV、CVB和結核IgG抗體在男女間的感染率有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4)。
表4 呼吸道感染率與性別相關性分析(%)
為分析新冠疫情會對呼吸道感染率造成影響,以2019年為分界線分析疫情是否對感染率有影響,以2017年—2019年為對照組,2020年—2023年為觀察組,并進行卡方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除了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薩奇病毒B型、結核IgM外對照組的感染率均高于觀察組,卡方檢驗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5)。在對照組中,僅有結核IgM抗體檢測率女性高于男性,其他均為男性高于女性,卡方檢驗發(fā)現(xiàn)甲流、乙流、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薩奇病毒B型和結核IgG在男女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觀察組中男性大多感染率高于女性,但是僅僅有甲流、乙流、腺病毒和結核IgG在性別中有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6)。
表5 對照組和觀察組間呼吸道疾病感染率的卡方檢驗分析(%)
表6 觀察組和對照組性別間呼吸道疾病的卡方檢驗分析(%)
根據(jù)每周分析甲流在本院的流行情況,自2月16日開始,甲流的檢測量以及陽性數(shù)不斷增加,在3月第二周達到了高峰,隨后開始出現(xiàn)下降趨勢(見圖1)。從圖中可見,2月份開始,甲流的陽性率不斷攀升,在3月份第二周,甲流的檢測數(shù)(n=5682)和甲流的陽性例數(shù)(n=977)均達到了最高峰,陽性率是3月份第一周最高為22.63%(887/3920)。根據(jù)就診時的主要病因分析,有49.61%表現(xiàn)為呼吸道感染,27.86%人群的癥狀為扁桃體炎,其他還有支氣管炎、發(fā)熱、小兒急乳蛾和咳嗽病等。就診科室主要以兒科(43.05%)為主,其次為發(fā)熱門診(39.42%)和急診內科(15.55%)(見圖2)。不同年齡間和不同性別間的甲流感染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01)。6~8歲人群的甲流感染率最高為27.63%,男性的陽性率高于女性(見表7)。
圖1 2023年春季甲流大流行分析
圖2 2023年甲流大爆發(fā)與病因和就診科室的相關分析
表7 2023年2月~4月甲流陽性率與年齡和性別的相關分析(%)
呼吸道感染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疾病,而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體主要包括以下幾種:INF(包含甲型流感病毒FluA和乙型流感病毒FluB)、MP、RSV、ADV、CVB、CVA、HPV B19、MV、結核菌素,甲流、乙流主要是通過對病毒蛋白抗原的檢測,而其他病原體是通過檢測血清中產(chǎn)生的IgM抗體[2],對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病原體或者抗體篩查可以為臨床醫(yī)生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jù)[3]。
甲流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具有發(fā)病急,季節(jié)性傳播[4],傳染性強[3]等特征。甲流在2019年出現(xiàn)大流行,陽性率可達12.35%,疫情防控的干預下,甲流陽性率出現(xiàn)下降,在2023年再次出現(xiàn)大流行,且陽性率(13.77%)高于2019年,疫情前后對比可發(fā)現(xiàn)疫情前甲流陽性率為11.53%,比對疫情后陽性率8.47%,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表明疫情下的防控措施具有較好的預防措施,比如佩戴口罩,遠離密集人群。甲流在2023年的冬春季開始大流行,在開學后陽性率逐漸上升,在三月份的第一周達到最高22.63%,并且男性(19.12%)的陽性率高于女性(15.98%),易感人群主要為18歲以下人群,70歲以上人群感染率(4.72%)最低。
乙流在2019年達到了陽性率最高為4.3%,冬季(3.96%)和春季(2.21%)的感染率最高,夏季(0.93%)和秋季(0.71%)的陽性率最低,男性和女性陽性率有統(tǒng)計學差異,男性(2.63%)高于女性(2.24%)。疫情前的對照組中總陽性率為4.1%,而疫情后的觀察組的陽性率為1.38%,出現(xiàn)了大幅度的下降。乙流在<1歲的人群中陽性率最高為5.26%,其次為6~8歲人群(4.43%)。
肺炎支原體在疫情防控一系列的措施下,感染率出現(xiàn)下降,從2019年的13.57%下降到2020年的7.79%,2022年的陽性率最低為3.2%,支原體的主要易感人群為6~8歲(17.46%)和9~18歲人群(19.69%),這與姚煒、胡韶華等人的研究組相一致[5-6],在小于1歲的人群中支原體的陽性率最低(3.06%),支原體全年都有較高的感染率,但是冬季最高(10.73%),春季的感染率反而是最低的為7.61%,在夏季和秋季仍然具有較高的陽性率,分別為8.84%和8.57%。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陽性率在小于1歲的嬰幼兒中最高為0.73%,與宋士利等人的研究一致[7],呼吸道合胞病毒與季節(jié)相關,以春季(0.46%)和冬季(0.33%)流行為主。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性別差異,在男性(0.38%)中陽性率高于女性(0.21%)。
腺病毒的易感人群是兒童,且重癥兒童患者的并發(fā)癥多、病情較重。由于缺少特效藥,臨床上對腺病毒的治療以綜合治療為主[8]。所以早期預防具有重要價值。腺病毒在2017年(3.71%)最高,疫情前后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疫情前(1.97%)明顯高于疫情后(0.17%)的陽性率,腺病毒主要感染人群為6~8歲(2.45%)和0~1歲兒童(2.4%),腺病毒也受到季節(jié)性影響,在冬季(2.1%)時感染率最高。
柯薩奇病毒可分為柯薩奇病毒A型和B型,可引起患兒手足口病,具有傳染性強、病情重等特點。在本研究中2017年柯薩奇病毒A型感染率較高(6.72%),但是檢測的陽性病例不多,總體的柯薩奇病毒A型陽性率(2.62%)高于B型柯薩奇病毒(1.2%)。柯薩奇病毒A型主要感染0~1歲,且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9-10]。柯薩奇病毒也具有季節(jié)性,在春季的感染率最高。
人細小病毒B19感染后可引起成人及青少年無典型"掌摑臉"表現(xiàn),可出現(xiàn)聚集性感染[11]。2018年的人細小病毒B19感染率最高為0.48%,6~8歲感染率最高0.73%,人細小病毒B19的傳染也有一定的季節(jié)性,在春季感染率最高為0.45%,且男性(0.25%)感染率高于女性(0.16%)。
腮腺炎在2017年的陽性率最高為2.63%,但是2018年的感染病例更高,為45例,高于2017年的39例。腮腺炎在冬季的感染率最高0.60%,其次為秋季(0.38%)。腮腺炎在0~1歲和3~5歲感染率[12]最高,男性中的感染率要高于女性,但是由于統(tǒng)計到的病例數(shù)較少,未發(fā)現(xiàn)有統(tǒng)計學差異。
結核菌抗體對活動性肺結核具有一定診斷價值[13],特別是IgG檢測。結核菌抗體IgG(9.12%)檢測出的陽性率高于結核菌抗體IgM(2.28%),在70歲以上人群的檢測陽性病例數(shù)最高,占總陽性病例數(shù)百分比分別為55%和59%。冬季結核菌抗體的檢出率最高,IgG和IgM分別達到了10.09%和4.71%。男性較女性更易感染。
以2019年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發(fā)現(xiàn)呼吸道感染中除了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薩奇病毒B型、結核IgM外對照組的感染率均高于觀察組,卡方檢驗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在對照組中,除了結核IgM抗體外,其他呼吸道感染中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卡方檢驗發(fā)現(xiàn)甲流、乙流、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薩奇病毒B型和結核IgG在男女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觀察組中男性同樣大多感染率高于女性,但是僅僅有甲流、乙流、腺病毒和結核IgG在性別中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023年2月份下旬和春季開始了甲流的大流行,易感人群以6~18歲為主,占到了60%。男性與女性的陽性比例是1.25,卡方檢驗P<0.001。就診的科室以兒科和發(fā)熱門診為主(82.47%),主要的診斷是呼吸道感染和扁桃體炎(77.47%)。
綜上,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措施對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預防作用[14-15],不僅可以大大降低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本研究僅分析了一家醫(yī)院,研究病例有限,需要加大樣本量,做更深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