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一
(長沙市第一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0)
肺癌是目前我國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占肺癌總數(shù)的85% 左右。約有75% 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發(fā)現(xiàn)時已處于中晚期,且非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高、生長迅速,多數(shù)患者在晚期時均伴有腫瘤全身轉(zhuǎn)移的特點,預后差、5 年生存率低[1-2]。對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而言,放化療是現(xiàn)階段常用的治療手段,可阻止疾病的進一步發(fā)展,改善患者的部分癥狀。但長期放化療極易導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并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使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下降,并影響其治療依從性。因此,尋找安全性高、效果好的治療方式是目前非小細胞肺癌臨床治療中面臨的首要問題。近幾年,隨著分子靶向藥物的不斷發(fā)展,給臨床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提供了新思路。貝伐珠單抗是一種單克隆抗體,可有效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的生成,發(fā)揮抗腫瘤作用[3]。本研究選取我院2022 年7 月至2023 年7 月接診的78 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就貝伐珠單抗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分析,詳細報道如下。
選擇2022 年7 月至2023 年7 月我院接診的78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jīng)病理學檢查確診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者[4];(2)既往未接受過靶向治療者;(3)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者。排除標準:(1)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有過敏史者;(2)預計生存時間不足3 個月者;(3)研究開始前接受過放化療者;(4)合并嚴重精神疾病,無法配合研究者;(5)存在嚴重免疫功能障礙者;(6)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存在嚴重障礙者;(7)造血功能異?;蚝喜乐馗腥菊?。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兩組,各39 例。試驗組中男21 例(53.85%),女18 例(46.15%);年齡41 ~70 歲,平均年齡(55.50±14.97)歲;腫瘤分期:Ⅲa 期13 例(33.33%),Ⅲb 期18例(46.15%),Ⅳ期8 例(20.51%);病理分型:肺腺癌30 例(76.92%),其他9 例(23.08%)。對照組中男22 例(56.41%),女17 例(43.59%);年齡:42 ~71 歲,平均年齡(56.50±14.83)歲;腫瘤分期:Ⅲa 期14 例(35.90%),Ⅲb 期19 例(48.72%),Ⅳ期6 例(45.38%);病理分型:肺腺癌31 例(79.49%),其他8 例(20.51%)。兩組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化療,化療方案選用紫杉醇+卡鉑。靜脈滴注紫杉醇(福建南方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67535),劑量175 mg,1 次/21 d;將0.4 g/m2卡鉑(山東鳳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56422)溶于400 mL 5% 的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1 次/21 d。每21 d 為1 個化療周期。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用貝伐珠單抗治療。貝伐珠單抗(齊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S20200013)用法:在1 個化療周期的第1 d,將7.5 mg 貝伐珠單抗溶于100 mL 0.9% 的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兩組均持續(xù)治療4 個化療周期。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免疫功能指標、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臨床療效:以顯效、有效、無效評價。顯效:治療后病灶基本消失,病情穩(wěn)定;有效:治療后病灶明顯減小,病情基本穩(wěn)定;無效:治療后未達到顯效和有效標準,甚至出現(xiàn)病情惡化現(xiàn)象。臨床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 有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2)免疫功能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的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免疫分析儀檢測外周血CD4+T 細胞、CD8+T 細胞水平。(3)血清腫瘤標志物: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的空腹靜脈血6 mL,經(jīng)離心分離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25(CA125)、可溶性細胞角蛋白19 片段(CYFRA21-1)水平。(4)不良反應:記錄患者治療期間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皮膚黏膜反應、肝功能損傷等,計算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各項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 表示,計量資料用±s表示,分別行χ2 檢驗、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4.87%(其中22 例顯效、15 例有效、2 例無效),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92%(其中18 例顯效、12 例有效、9 例無效)(P<0.05)。詳見表1。
治療前,兩組的CD4+T 細胞、CD8+T 細胞水平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試驗組的CD4+T 細胞水平高于對照組,CD8+T 細胞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的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的對比(%,±s)
組別CD4+T 細胞CD8+T 細胞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試驗組(n=39)31.57±3.1634.89±2.2627.25±5.1225.69±2.18對照組(n=39)31.58±3.0726.67±2.1527.24±5.0630.39±2.16 t 值0.01416.4560.0089.564 P 值0.988<0.0010.993<0.001
治療前,兩組的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試驗組的血清CEA、CA125、CYFRA21-1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的對比(±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的對比(±s)
組別CEA(μg/L)CA125(U/mL)CYFRA21-1(μg/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試驗組(n=39)55.27±5.1327.56±4.1188.55±7.1841.93±6.1542.53±5.8716.47±3.12對照組(n=39)55.26±5.0734.38±4.0288.56±7.0556.19±6.0242.46±5.6424.02±4.35 t 值0.0087.4080.00610.3470.0538.807 P 值0.993<0.0010.995<0.0010.957<0.001
治療期間,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3.08%(其中3 例發(fā)生惡心嘔吐,4 例發(fā)生皮膚黏膜反應,2例發(fā)生肝功能損傷),與對照組的17.95%(其中2 例發(fā)生惡心嘔吐,2 例發(fā)生皮膚黏膜反應,3 例發(fā)生肝功能損傷)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對比[例(%)]
目前,肺癌在我國屬于極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尤其好發(fā)于男性群體,致死率極高。在肺癌中,非小細胞肺癌最為常見,也十分兇險。非小細胞肺癌的發(fā)生多與遺傳、環(huán)境污染、吸煙及電離輻射等因素有關[5]。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發(fā)病后,早期癥狀并不明顯,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胸痛、咳痰等,無特異性,多數(shù)患者發(fā)現(xiàn)時已為肺癌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6-7]。同時,非小細胞肺癌具有生長速度快、治愈率低及危害程度高等特點,一旦發(fā)展至晚期,手術治療已意義不大。臨床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目標在于降低腫瘤分期、縮小腫瘤體積、減輕患者痛苦以及提高生存質(zhì)量。卡鉑+ 紫杉醇是臨床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常用的化療方案,雖然可抑制腫瘤進展,但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多種不良反應,使其生存質(zhì)量嚴重下降,并影響其治療依從性[8-9]。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生物學技術的發(fā)展,在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分子靶向藥物逐漸進入臨床醫(yī)師的視野,并且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尤其是在常規(guī)化療難以見效的情況下,分子靶向藥物的治療效果越發(fā)凸顯。研究發(fā)現(xiàn),惡性腫瘤的發(fā)展與新血管生成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很多惡性腫瘤患者體內(nèi)的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都呈現(xiàn)出高表達的狀態(tài),其可作為惡性腫瘤的治療靶點。本研究所用的貝伐珠單抗是一種分子靶向藥物,可特異性靶向結(jié)合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抑制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與其受體結(jié)合,阻礙腫瘤新血管的生成,減少腫瘤的血供、氧供和其他營養(yǎng)物質(zhì)的供應,進而起到抗腫瘤的作用[10-12]。貝伐珠單抗的另一優(yōu)勢在于不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和耐藥性,在提升患者治療效果的同時不會增加不良反應,治療的安全性高,患者容易接受。研究指出,將貝伐珠單抗與化療聯(lián)合,可進一步提升晚期非鱗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緩解其臨床癥狀,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法[13-14]。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4.8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92%(P<0.05);治療后,試驗組的CD4+T 細胞水平高于對照組,CD8+T細胞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試驗組的血清CEA、CA125、CYFRA21-1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期間,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3.08%,與對照組的17.95% 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見,貝伐珠單抗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顯著,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且治療的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