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日益 副主任醫(yī)師 浙江省平陽縣蕭江中心衛(wèi)生院
人到老年,由于機體各生理功能自然衰退,新陳代謝和體溫調(diào)節(jié)作用減弱,末梢血液循環(huán)欠佳,抗寒與免疫能力相對下降,在寒冷冬天容易受到風寒和疾病的侵襲而危及身心健康。為了廣大老年朋友能平平安安地度過嚴冬,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做好以下養(yǎng)生“七字訣”。
冬日注意頭、背、足的保暖,可提高機體御寒與抗病能力。頭部保暖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選擇戴一頂合適的帽子(如棉帽、皮帽等,若怕冷,老人睡覺時也可戴一頂絨線帽或布帽之類),這樣既可避免頭部受風,又能大大減少體溫從頭部散失。老年人暖背,除可穿一般的棉襖外,如能再加一件貼身的棉背心或皮背心則更好,這對患有心腦血管病、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胃病及十二指腸潰瘍老人的康復很有裨益,也有助于預防傷風感冒與輔助緩解胸腹脹悶等不適。人老腳先衰,老人容易下肢無力,?;加泄悄ぱ?、足跟骨刺等,一旦足部受凍,容易引發(fā)上呼吸道感染及腰腿酸痛等癥。老年足部保暖,關(guān)鍵是選好合適的鞋襪(如布底絨里棉鞋、毛里棉鞋或毛皮鞋及毛巾襪均適宜),平時少坐多走動,最好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10~15 分鐘,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既有利消除疲勞,又能幫助盡快入夢鄉(xiāng),且睡得香甜。
在身體和天氣許可情況下,冬季應多到室外活動或鍛煉,以增強體質(zhì),提高耐寒抗凍和防病保健能力。但要注意,戶外鍛煉要根據(jù)各人體質(zhì)狀況,選擇適宜的項目和運動量,老年人以選擇快走、慢跑、太極拳等有氧運動為佳,以運動后微微出汗為度。每次鍛煉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動作,運動中要注意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運動持續(xù)時間以30~60 分鐘為宜,不要逞能搞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心肺腦腎等器官有慢病的老人,最好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鍛煉。冬季鍛煉最佳時間為上午9 時到11 時之間或下午2 時至5 時。有老人習慣“聞雞起舞”,這并不可取,因為冬季清晨空氣比較渾濁,戶外氣溫較低,人體適應性和穩(wěn)定性也較弱,此時運動可能會增加誘發(fā)心肌梗塞、大腦缺血、心律紊亂等意外的發(fā)生。
在冬天,人們?yōu)榱擞?,往往緊閉門窗,加上使用取暖設(shè)施,室內(nèi)空氣干燥,長時間待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容易引起各種呼吸道疾病。因此,冬天在注意室內(nèi)保暖的同時,應做好空氣流通和濕度調(diào)節(jié)。冬天開窗最佳時間為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4 時,建議多次適時開窗通風,每次15~20 分鐘即可。此外,老人居室要絕對禁煙,并盡量避免油煙和粉塵污染,盡可能保持一個清潔衛(wèi)生的生活環(huán)境。
入冬后晝短夜長、早晚溫差大,老人要適時添減衣服,調(diào)節(jié)作息時間。在冬天,老人睡眠應做到“早睡晚起”,上床時間最好不要超過晚上11 時。一般認為,老人冬天睡眠時間以7~9 小時為宜。起居有常還包括定時解排大便。常言道:“欲得長生,腸中常清。”由于冬天上廁所不方便,加上活動少,老人往往不能保持每天排便。但長時間不排便,容易導致便秘,甚至引起肛裂。因此,平時除常到戶外活動外,還要多喝水,多吃些香蕉、蘋果等新鮮水果。
民間有“冬陽貴如金”之說。冬天的陽光,灑在身上不僅溫暖舒適,能有效驅(qū)散身體寒氣,還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提高抵抗能力。此外,對防治老年人骨質(zhì)疏松、心腦血管疾患及減少老年人精神抑郁等病癥也有一定作用。冬日曬太陽,要選擇一個背風、干凈、安靜之處,在上午8~9 時或下午4~5 時進行為佳。曬冬陽時背對日光而坐為宜,每次30~60 分鐘,可酌情裸露身體,但頭部應戴帽子保護,如果患有白內(nèi)障,最好戴墨鏡。如在家里曬太陽,一定要打開玻璃窗,讓太陽直照身體。
冬季晝短夜長,日照時間減少,加上百物凋零、草枯葉爛,易使老年人產(chǎn)生凄涼、垂暮之感,出現(xiàn)憂郁煩躁、多愁善感等不良情緒。因此,老年人平時要積極參與各種有益的、力所能及的群體性活動,讓晚年生活更充實而富有情趣。還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學會自我心理調(diào)適,盡量不想那些不快之事;對榮辱名利等身外之物,要想得開、放得下、淡得失、少計較;遇事沉著冷靜,理智坦然面對,不輕易動肝火;與人為善,寬以待人,助人為樂;做到心胸寬廣、知足常樂、神清氣爽。這樣才能保持情緒平穩(wěn)和愉悅,促使機體分泌有益的激素、酶、乙酰膽堿等活性物質(zhì),把全身各組織器官功能調(diào)節(jié)到最佳狀態(tài),大大增強御寒和抗病能力,從而有益心身健康。
冬日適當進補有利于強身健體、抗寒防病。中醫(yī)認為:寒為陰邪,易傷陽氣。數(shù)九寒天,御寒首當養(yǎng)腎。因此,除一些體質(zhì)虛弱老人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對癥藥物滋補外,一般的可通過日常飲食加以調(diào)理。如適當多吃點羊肉、狗肉、雞肉等溫腎壯陽食物,這對身體虛寒者尤其有益。還可吃些核桃、板栗、桂圓、黑米、黑豆、黑木耳等補脾強腎食品。明代醫(yī)家張景岳說:“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睂τ谀I之陰精漸衰老人,冬天還可配食鱉、龜、山藥、薏米等護陰之品。含鈣豐富的蝦皮、紫菜、牛奶、豆類及其制品等也不可少,能提高組織細胞的伸縮性和興奮性及抗寒能力,有利預防小腿抽筋和風寒感冒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