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 子
茫茫滄海,紅日東升?!疤柮刻於际切碌摹保?500 年前,古希臘哲學(xué)家赫拉克利特留給人們這樣一句話。太陽每天都以耀眼的光輝普照大地,奉獻新鮮、蓬勃、魅力,創(chuàng)造璀璨、絢爛、明麗,給予能量、光明、溫暖。我們常常會在陽光的普照下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勵。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輪太陽。從出生的那天起,就被賦予一種使命、開啟一段歷程。無論是誰,都應(yīng)該思索如何使人生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如何發(fā)熱發(fā)光、照亮別人。唯如此,短暫的人生旅途才能不彷徨、不停頓、不暗淡。人生的太陽要靠奮斗去點亮。習(xí)近平總書記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弊兓氖侵黝}與使命,不變的是奮斗的精神、實干的氣概。要堅定理想信念,激蕩奮發(fā)的決心,涵養(yǎng)家國情懷,以實干成就事業(yè)。要多一分進取少一分安逸、多一點奉獻少一點索取、多一些闖勁少一些守舊,胸懷大志向、提升精氣神,讓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人生每天也是新的。只要內(nèi)心充滿陽光,世界就不會黑暗。不管昨天發(fā)生了什么,都已成為過去。沒有一次次受傷,怎會一點點堅強。即便不會驚天動地,能陽光般地活著,就非常了不起。一切都應(yīng)該從現(xiàn)在開始,用最美好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
每個人生下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有機會考慮其他的事,如果連生存的機會都沒有,其他的事都免談。生存是一個人、一個集體永恒的主題。紅軍過草地、爬雪山歷經(jīng)二萬五千里長征就是為了生存,生存是第一位的,再好的革命理想和主義也得先活下去再說。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生理需求是最低層次的需求,它是人類個體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如果連最基本的生理需要都不能得到滿足,高層次的需要就不會產(chǎn)生。學(xué)習(xí)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chǔ)。國外有句名言,叫作“不學(xué)習(xí)就滅亡”。人類行為的絕大部分是后天習(xí)得的,學(xué)習(xí)的能力以及學(xué)習(xí)在人類個體生活中的作用也就必然是最大的,學(xué)習(xí)是人維持生存和發(fā)展所必需的條件,也是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手段。學(xué)習(xí)對于人的一生來說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自然世界是無窮盡的,人對自然的認知總是有限的、后天的、不斷豐富和提高的。要想豐富自己的人生,充實生活的意義,更好完成人生的使命,就需要不斷地學(xué)習(xí),更多地了解自然、了解社會、了解道理哲理。這一切都需要通過不斷的學(xué)習(xí)來完成。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學(xué)習(xí)就一直會伴隨人生。學(xué)習(xí)決定一個人的修養(yǎng)和境界,反映一個民族的素質(zhì)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梁實秋說:“血氣沸騰之際,理智不太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宜?!鄙钪校S時都可能會遇上讓我們暴跳如雷的人和事。內(nèi)心真正成熟的人,應(yīng)該是能管控好自己情緒,管好沖動,不亂發(fā)脾氣的人。沖動是魔鬼。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都會在情緒沖動時做出令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來。人在沖動的情況下會失去理智、失去判斷力,做事情會不計任何代價,甚至于違法亂紀,事后問及,悔不當初??芍^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英國作家塞·約翰遜說過:“人最重要的價值在于克制自己的本能的沖動?!痹谟龅?jīng)_突的時候,我們一定要保持冷靜,給自己一些時間,讓我們有機會恢復(fù)理智,切不可沖動行事,悔恨終生。生氣是本能,不生氣是本事。脾氣是人的天性,是天生的、自然而然就有的,關(guān)鍵看你能不能駕馭。情緒管理是人類掌控自己的重要內(nèi)容。學(xué)會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夠控制情緒是大多數(shù)工作的一項基本要求。學(xué)會有效管理和調(diào)控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志,也是成就事業(yè)的重要基礎(chǔ)。很多情況下,有情緒、發(fā)脾氣只會讓問題變得更糟。小不忍則亂大謀,成就人生大事,需要有超常的忍耐力、承受力,越是受到委屈時,越需要平心靜氣、冷靜理智,這樣才能從容克服困難,走向成功。
誠實,是一個人最高貴的品德。為人欺詐、虛假、欺騙,最終會讓人喪失信任,沒有尊嚴,備受心靈煎熬;誠懇真實,不坑不騙、不貪不占,我們才可以有尊嚴地活著,問心無愧、胸襟坦蕩、光明磊落。欺騙會帶來很大的危害。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為博愛妃褒姒一笑,點燃了作為緊急軍事報警信號的烽火臺,諸侯們趕來救駕,沒想到受到了愚弄。后來,敵兵殺到,周幽王點燃烽火,卻再也沒有救兵前來。周幽王因而被殺,西周宣告滅亡。這便是“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墨子云:“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言一朝不信,人就會失掉立身之本,國家民族就會失掉興盛之源。這樣,能有何尊嚴可言?真正誠實的人,不會吃虧。許多時刻,我們沒有勇氣做到誠實,尤其在是非對錯和利益得失面前。其實,越是說實話,別人越信任你;越是做實事,別人越認可你;越是不欺不瞞,越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運氣。一個人越是誠實,就越靠譜,越有擔(dān)當,也越值得托付。從長遠來看,老實人不會吃虧。守住誠實,就是守衛(wèi)自己的良知。誠實的人,對自我要求嚴格,內(nèi)心的秩序井井有條。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讓人倍感踏實,自然朋友如云。我們選擇了誠實守信,就等于選擇了一個真切的世界,那里沒有爾虞我詐,沒有貌合神離,只有可以直視的人心,永遠不需要猜疑。
《左傳》講“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人無德不立,無論是立功,還是立言,都應(yīng)以立德為先。立德是最高的境界。對廣大文藝工作者,習(xí)近平總書記勉勵說:“要把崇德尚藝作為一生的功課,努力追求真才學(xué)、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藝雙馨?!绷⒀砸运茉烊诵模瑒?chuàng)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就是要明大德、立大德,有信仰、有情懷、有擔(dān)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就是要堅守高尚職業(yè)道德,做到勤業(yè)精業(yè)。這樣,才能以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人品即文品。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自古以來就崇尚“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為表”。白居易也說:“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讀君詩,亦知君為人。”作文與做人應(yīng)是一致的,這不僅是中國文人的一種自覺追求,也為正直的士大夫所推崇。明朝奸臣嚴嵩詩才出眾,卻是禍國殃民的巨蠹大貪,最終難逃千古罵名。一定意義上說,人品就是文品、官品,文品、官品折射人品。沒有好的人品做底子,缺乏做人的基本原則,一旦權(quán)力在手,勢必生邪念、走歪路、辦壞事,其作品自然也會跟著變餿發(fā)臭,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人品扭曲,文品就好不到哪里,官德肯定也不怎么樣,其言便難以服眾,必將遭人唾棄。
《論語》里有言:“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毙∪死翰焕?,別人窮困,他就高興;別人幸福,他就怨恨。而君子卻愿意利人利己,真心實意地為別人的成功鼓掌,將快樂施予他人,而自己也將從中得到激勵。與人相處貴在成全。有這樣一個故事,火車就要開動,一名匆匆趕車的乘客腳被門夾了一下,一只鞋掉在了車下?;疖囬_動,那人立刻把另一只鞋脫下來扔出窗外。有人問他為什么,他說:“如果一個窮人正好經(jīng)過那里,他就可以得到一雙鞋,而不是一只鞋?!比松谑溃蝗缫庵率邪司?,失去與得不到,更是家常便飯。那些會愿意在別人得到時祝福對方,在自己得不到時成全對方的人,才真正擁有骨子里的善良。給別人掌聲其實是給自己掌聲。“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闭嬲\地為他人鼓掌、為他人的成就感到高興的人是難能可貴的。他們鼓掌不是刻意抬高別人、貶低自己,更不是溜須拍馬、阿諛奉承,而是恰到好處地對別人進行肯定,看到別人身上的閃光點,愿意同優(yōu)秀的人共事,懂得“見賢思齊”的道理。幫助別人是一種善良,為他人鼓掌則是一種魅力、一種風(fēng)度。真誠地欣賞別人、贊美別人,對于自己也是一種鼓勵,正如你用一束光照亮了別人的生活,同時自己的心田也會被點亮。
俗話說,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錦上添花是為了好上加好,而雪中送炭解決的是燃眉之急。錦上不添花可能無關(guān)大局,但若雪中不送炭,則可能造成不良后果。雪中送炭才是急人所需。十次錦上添花可能比不過一次雪中送炭更有意義。人生如四季,總會遇寒冬,挫折、背運是難免的。人在急難之中,自身難以解決,才最需要別人支持幫助、施以援手。與之相反的是,一個人處在順風(fēng)順水、春風(fēng)得意時,你給他一點好處,那于他而言,是可有可無的事。對身處困境中的人我們做出力所能及的好事實事,幫助其化解危機、渡過難關(guān),這才是對方所需要的,才是我們應(yīng)該多行的善事。為人為政更應(yīng)關(guān)注弱勢群體。習(xí)近平總書記多次要求干部:“要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guān)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特別是要下大氣力解決好人民不滿意的問題,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薄皬谋U虾透纳泼裆銎穑瑘猿秩罕娤胧裁?、我們就干什么,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多一些雪中送炭,使各項工作都做到愿望和效果相統(tǒng)一?!比罕娎鏌o小事。北宋時期的官員蘇轍有言“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在實踐中,這意味著真正將人民疾苦放在心中,注重“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將民生問題放在突出的位置考量。
唯物辯證法的普遍聯(lián)系原理認為,現(xiàn)實世界的任何事物和現(xiàn)象都處于普遍聯(lián)系之中?!对鰪V賢文》中說:“悖入亦悖出,害人終害己?!贝笠馐钦f,非正常得到的東西還會不正常地失去,損害別人終究是在損害自己。損人害己的事不要做。害人者的結(jié)局往往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終”。首先,人們心懷仇恨與惡意時,就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和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傷害。其次,如果傷害他人,自己的仇恨并不會因此減輕,問題也不會真正得到解決,反而會受到道德的譴責(zé)、法律的懲處。因此,有智慧的人,做事之前,一定要理性思考,害人之心不可有。懂得寬恕,就是放過自己。人一生過得好壞其實同自己與外界相處的和諧程度相關(guān)。生活中,家人、朋友之間有些磕磕絆絆是人之常情,如果簡單地以暴制暴,相互抱怨,彼此關(guān)系只會越來越糟糕。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一個人會犯錯、不完美是正常的表現(xiàn)。不妨將心比心,以寬恕的心態(tài)對待別人的種種毛病,也許就會讓自己更釋然。寬恕別人,也是給自己留一條退路。楚莊王絕纓,寬恕了唐狡,唐狡在伐鄭之戰(zhàn)中殊死力戰(zhàn);唐太宗寬恕魏徵的一箭之仇,讓魏徵成了自己最有力的一面“鏡子”。以心度物,以己量人,寬恕別人,也是寬恕自己。
這句話出自《鬼谷子》一書,大意是說:人的欲望越多,心神就越渙散,意志就越消沉,精力就越無法集中,就越難獲得成功。欲望不可太多。人為什么容易焦慮、苦悶,甚至是惶惶不可終日,看似忙忙碌碌,實則過著倉皇鼠竄的生活,就是因為欲望太多。欲望太多的人無法專注,他的腦子里有很多的任務(wù)要去做。他又是貪婪的,每個欲望都想得到滿足,從而被假象所迷惑,被欲望牽著鼻子走,甚至看不清真相,辨不明是非,所謂“欲令智昏”“利令智昏”即是如此。相反,正如林則徐所說:“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恬淡寡欲、淡泊名利者,更能蓄積心力,專注于志向的實現(xiàn),往往能攀登事業(yè)高峰。專心致志、心無旁騖才能成就事業(yè)。習(xí)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沉下心來干工作,心無旁騖鉆業(yè)務(wù),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如果這山望著那山高,三心二意、心猿意馬,是不能把工作干好的。如果只有成功的愿望,卻沒有成事的本領(lǐng),缺乏一鉆到底的干勁,必定無疾而終。我們從事任何工作、任何行業(yè),唯有具備高超的專業(yè)本領(lǐng),保持始終如一的專注,始終聚焦主責(zé)主業(yè)、專心致志,發(fā)揚釘釘子精神,才能成為工作的行家里手,才能不斷取得新進步,才能做一事成一事、干一行成一行。
王陽明曾說過:“能克己,方能成己?!睒滟F自直,人貴自控。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yè),獲得幸福生活,首先要學(xué)會控制自己。掌握自己是一輩子要練的功夫,只有做到自覺自律,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始終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能克己律己,方能成己成事。人生在世,無所不欲,這就是人心之所欲。但是,過多的欲望會讓人處于不幸的境地,這便需要人有克制過多欲望的能力。真正能成事的人,都懂得克制自己。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著比以前更強大,也就比以前更接近成功。能夠克制過多的欲望,才能不被外物所惑,才能掌控人生,成就自己。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對一個人來說,放縱自己、隨心所欲、恣意妄為,固然可以圖一時痛快,看似“自由”,但隨之會被不受控的激情和欲望引向深淵。亞里士多德曾說過:“美好的人生,就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礎(chǔ)之上?!弊杂刹皇菬o所限制和約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下充分行使自己的權(quán)利。克制看起來是控制自己,其實是在給自己創(chuàng)造更多的自由。只有克制自己,自警自律、慎獨慎微,學(xué)會拒絕,學(xué)會對自己說“不”,我們才能讓內(nèi)心安穩(wěn),讓生活充滿陽光。
世上沒有后悔藥,卻有“治未病”的良方。與其“悔不當初”,不如提前給自己“看看病”“吃吃藥”?!饵S帝內(nèi)經(jīng)》中有言:“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治未病”的思想,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獨特的價值觀和高深的智慧,寓意是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未雨綢繆才能處變不驚。困難和問題大都是突然而來,不會給予我們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和準備。只有平時下足功夫,多思應(yīng)對之策、提前做好準備,才能問題來了有把握,面對困難有底氣。要提升預(yù)見性的思維,在事物還未冒出來、露出頭,還不普遍的時候就能看得見,科學(xué)預(yù)見形勢發(fā)展趨勢和隱藏其中的風(fēng)險挑戰(zhàn),事前做好預(yù)案,從而贏得主動、贏得未來。防患于未然方無致病之虞。《淮南子·說山訓(xùn)》言:“良醫(y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圣人者,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庇贯t(yī)亂下藥,而良醫(yī)懂治病、能防病。“治未病”即做好預(yù)防,采取相應(yīng)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智者避免災(zāi)禍的良方,是降低損失的最佳選擇。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應(yīng)該增強風(fēng)險意識,牢牢握住防患于未然這把鑰匙,打開通向安全平穩(wěn)的未來之門,這樣才能把災(zāi)難和不幸擋在門外。(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