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芝波
摘 要 從審題、立意、比較三個角度入手,分析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立意教學,圍繞寫作目標、教學任務等基本要素,深入鉆研學生作文立意之“新”的策略,為學生搭建作文知識學習平臺,使其能夠積累豐富的立意經(jīng)驗,全面整合和利用語文學習資源,提高寫作水平。
關鍵詞 初中語文? 作文? 立意? 教學策略
作文立意就是針對所要寫的作文題目而確立的中心思想,全文的立意便是文章中心思想,也被稱之為主題或者主旨,它是統(tǒng)整全文的一個綱領。作文立意須保證主題正確、深刻,作文的寫作需要圍繞立意展開,脫離立意的作文會導致內(nèi)容總體分值下降。所以,無論任何作文題目,都需要圍繞作文立意進行寫作。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遵循立意新穎的原則,引導學生明確寫作主題,做到立場鮮明,使其能掌握從不同角度立意的方法,拓展自己的寫作思路。
一、審題,突出審題與立意關聯(lián)性
審題是立意的第一步,也是確立作文題材與構思的關鍵。因此,教師可以從審題入手,指導學生分析寫作要求,審作文題目中的材料、字詞、對象、范圍、文體、主題[1]。以2022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題目為例,要求學生按要求進行立意。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成長的關鍵期,這期間,總會有一個人離你很近,可能是空間的“近”,可能是情感的“近”,可能是思想的“近”……
請以“這三年,離我最近的那個人”為題,聯(lián)系自己的經(jīng)歷和體驗,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個人的身份信息;(2)抄襲是不良行為,請不要照搬別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在學生作文前,教師需要引導其對作文題目進行分析,具體的審題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幾步。第一,審材料。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分析材料中的事實道理,對命題材料進行深入解讀,以揣摩文本中心,保證下一步立意的準確性。第二,審字詞。教師應對作文題目進行“拆解”,引導學生逐字逐句地進行分析,緊扣主題要素指導學生分析材料內(nèi)涵,讓他們把握題眼,對命題結構以及題目內(nèi)涵進行熟悉,使立意方向更加明確。第三,審對象。教師可以從人、事、物等角度入手,指導學生在審題時分析材料中的關鍵線索,明確寫作的主體、客體、受體、載體,從而把握材料的內(nèi)涵聯(lián)系,選擇正確角度進行立意,保持清晰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寫作節(jié)奏。第四,審范圍。教師應遵照作文題目中給定的材料范圍,要求學生找出關鍵詞,規(guī)劃寫作范圍,如“青少年成長期”“三年”等。第五,審文體。教師可以利用列舉常識的方式,加強學生對文體知識的基礎性掌握,要求學生對材料作文文體形式、具體特征進行了解,通過閱讀例文,熟悉寫作要求,在審題中明確寫作文體。第六,審主題。這是把握立意要點的關鍵一步,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找出與材料內(nèi)涵相對應的范例,以題目、要求、角度定中心,為立意把握提供幫助。
2022年安徽省中考作文以考查全命題作文寫作能力為切入點。審題方面,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透過題目進行分析,回顧自己三年間(七年級至九年級)的經(jīng)歷。題目限定了寫作故事的發(fā)生時間,從“那個人”可以看出,作文以寫人為主,體裁為記敘文,記敘內(nèi)容是與學生相關的人物。“最近”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距離近,而且屬于情感之中的親密關系,也指代思想認識上與自己同頻共振。作文應以記敘文寫作立意為出發(fā)點,在審題的同時,需要在腦海中聯(lián)系自我經(jīng)歷以及與寫作人物相關的事情,由此確定立意方向[2]。
二、方法,創(chuàng)新作文立意的切入點
立意不定,則言多理亂。在初中語文作文中,立意是文章的靈魂,也是表達內(nèi)在情感的象征。立意正確與否,能從文化價值的有效表達中進行明確。因此,教師應傳授學生不同的立意方法,使他們能選擇出適合自己的而又與眾不同的立意角度,突出作文立意的新穎[3]。
以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寫作任務“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為例,教師應指導學生從觀察和比較入手,立足事物的特點認真分析,堅持以小見大原則,通過小事物放眼世界,對事物形成宏觀認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所學課文《蟬》,抓住蟬卵的特征,分析作者的寫作方向,使學生能夠形成主次分明的寫作意識,懂得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把握住蟬的細節(jié),才能寫清楚作文。觀察比較法是一種常見的立意方法,但不足以推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教師要繼續(xù)向學生傳授立意方法,使他們能創(chuàng)新作文立意的切入點,使用生動形象的文學手法說明事物,增強說明的效果。
反向立意法是提出超越常理、違背常規(guī)甚至有些荒謬的構想和創(chuàng)意,即在立意上要與普通的立意有所區(qū)別。前者立意與中心相反,后者立意與中心相符。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利用“斯是陋室”與“何陋之有”相呼應,使反向立意發(fā)揮作用,從相反的角度對原材料提出質疑。欲揚先抑法是從反面論述,造成一種反差高度,后文再揚起,使得文勢昂揚、波瀾壯闊,給讀者留下深刻的閱讀印象,使文中“揚”的內(nèi)容更具說服力。與之相對的是欲抑先揚法,這種立意方法可以參考馬克·吐溫《競選州長》一文中的辛辣諷刺內(nèi)容。
初中作文立意一定要創(chuàng)新,不能隨波逐流,否則難在眾多文章中脫穎而出,不利于取得理想的分數(shù)。在眾多立意方法中,“求同存異”是面對傳統(tǒng)立意思路的一種創(chuàng)新與改變,教師應從創(chuàng)新角度入手,引導學生確定具有時代感的主題,打破傳統(tǒng)的立意套路。如在以季節(jié)為背景的作文寫作中,使用新穎的標題“這個冬天不太冷”“寒風刺骨,內(nèi)心熾熱”等,讓語言更具活力、更加生動。同時,教師也要變換角度,指導學生在主題選擇與內(nèi)容編排方面,創(chuàng)新自己的立意角度。如在說明動物特點的作文寫作中,可以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擬題為“紅色的螃蟹”“不知疲倦的鳥”,為他們的作文添彩。
想象是提升立意層次和升華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橫向想象、反向想象、延伸想象的方式,創(chuàng)新立意思路,根據(jù)寫作任務“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進行想象,結合事物的特點,探尋新的觀點,保證寫作思維的獨特性和個性化。如“螞蟻世界的盡頭”“牡丹想這樣盛開”“沙漠中有多少粒沙子”等。審題影響立意,立意反作用于全篇,是檢驗學生語言能力的真實反饋。教師須重視審題的重要性以及立意的創(chuàng)新性,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立意策略,使學生在作文寫作方面有所發(fā)展。
三、比較,確立有啟發(fā)作用的觀點
比較使作文立意走向深刻,能確立具有啟發(fā)意義的觀點,憑借其獨特性,啟迪學生思維,讓他們用比較思維考量,獲得全新的發(fā)現(xiàn)。比較作為一種常用的思維方式,可以在不同事物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通過同質或異質比較,洞悉思想、立場等方面的差異,進而引發(fā)不同層面的深遠考慮。中考作文評級標準要求學生的文章主題旗幟鮮明、觀點集中,切勿含糊、模棱兩可。在明確主題的基礎上,學生需要正確立意,記敘文要保證“思想感情健康”,而議論文要保證“觀點正確”。教師可以提出具有啟發(fā)作用的觀點,指導學生進行比較,促使他們的立意走向深刻,為下一步的寫作做好鋪墊。
以2022年四川遂寧中考作文題目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以下材料以及寫作要求。
純潔的白,是驛路梨花綻放的芬芳;熒熒的藍,是居里夫人智慧的結晶;蒼翠的綠,是牧羊人不滅的夢想……
世間五彩繽紛,你最愛什么顏色?請以“最美的顏色”為題,結合生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文體不限,詩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襲;(3)書寫工整, 卷面整潔。
通過分析中考真題可知,這是一篇命題作文,以“最美的顏色”為題,作文材料為學生提供了立意角度。作為立意的表象,“最美的顏色”代表人之美、事物之美,應當體現(xiàn)人、事、物背后蘊藏的精神或價值?!白睢睆娬{(diào)美麗程度之深,寫作應側重于顏色美的原因,體現(xiàn)自己對不同人、事、物的見解?!邦伾笔撬鶎憙?nèi)容的外在特點,主要是表示抽象的精神品質,可以圍繞“善良、堅強、夢想、奮斗”等進行立意。命題作文的本意是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命題寫作能力。學生需要盡可能打開思路,從記敘文的角度進行寫作,通過抒情、議論的方式,表達自己對顏色美的理解和喜愛。
教師要聯(lián)系具體的事件,指導學生進行比較,確立具有啟發(fā)作用的觀點,引發(fā)學生對“最美的顏色”進行深度思考。在這則材料中,最值得議論的就是“顏色之美”,材料中提供了“純潔的白、熒熒的藍、蒼翠的綠”三種顏色,輔以對應的論述是“驛路梨花綻放、居里夫人的智慧、牧羊人不滅的夢想”,以展現(xiàn)顏色之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比較三種論述,選擇自己熟悉的素材進行構思,表達積極健康的主題。在立意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通過思維比較的方式,引導學生找準立意焦點,即“顏色、美麗”,在材料核心處聚焦思考。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以下話題進行比較。
話題1:運動會中,拼搏得來的獎狀是一抹鮮艷的紅。
話題2:春雨后,綻放生機的小草是青翠的綠。
話題3:收獲的秋天,苞谷成堆是代表豐收的金黃。
以上三個話題能表達積極健康的主題,在比較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話題與材料中的內(nèi)容進行比較,也可以指導學生自由比較,提高習作立意教學的開放度,使學生能獲得良好的啟示,懂得作文應體現(xiàn)自己由某種顏色引發(fā)的思考,以自身成長或受到的影響來深化主題,多以細節(jié)描寫凸顯中心。作文立意走向深刻,需要在審題基礎上反復思考、對比,精心選擇素材,最終確立文章寫作思路。教師在比較引導中,應提出多種多樣的觀點供學生參考,讓學生合理安排文章結構,有效組織材料,提升立意的準確性。
四、結束語
立意是作文成功的關鍵,因為立意是作文的中樞神經(jīng),具有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它決定著作文的謀篇布局、文采詞句的安排。作文立意是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作文題目,抓住一點,深深開掘,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以及情感體驗來進行適當取舍,確定與自己寫作風格相符的立意,寫出好的作文。立意已定,則文章主腦因之而立。學生在熟悉立意的方法后,所寫文章才會有深度、有內(nèi)涵。至此,教師應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意義,在后續(xù)教學中繼續(xù)引導學生跳出固定思維模式,在寫作中呈現(xiàn)自己的風格,提高立意準確性和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劉? 影. 深刻分析,提升效率——淺談作文立意的有效方法[J],求知導刊,2021,(29):47-48.
[2]刁淑穎. 初中作文教學難點及應對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2020,(41):51-52.
[3]馬昭瑜. 初中作文教學中選材立意時如何運用思維導圖[J],讀寫算,2020,(28):58-59.
[作者通聯(lián):云南文山州廣南縣蓮城鎮(zhèn)蓮城初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