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曉虹
潮州市楓溪區(qū)宇韻炭爐陶瓷坊 廣東潮州 521031
潮州工夫茶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被尊稱為“中國茶道”。潮州工夫茶薈萃中華茶文化精粹, 是大俗大雅的體現(xiàn),更是歷史傳統(tǒng)的文化底蘊。潮州工夫茶是潮汕地區(qū)特有的傳統(tǒng)飲茶習俗, 有著悠久的歷史,人們除了喝茶解渴、小憩之外,還可以在喝茶過程中交流信息,增進感情,成為聯(lián)誼、互愛、共樂的紐帶,濃濃茶香潤澤人心。
好的潮州工夫茶,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要有好的工夫茶具,而在潮州工夫茶具之中最出名的就是潮州手拉朱泥壺。千年不息的窯火,燒造細膩精致的潮州手拉朱泥壺憑借嚴謹?shù)脑煨?、獨特的材料,而彰顯出其造型美、材質(zhì)美、聲音美、東方美等特質(zhì),成為潮州茶文化的重要一環(huán)。
“壺小乾坤大”潮州工夫茶最講究的是茶具,這是和其他飲茶方式的不同之處。首先,工夫茶壺的選擇要“小、淺、齊”,無論壺的樣式如何,最重要的是要小巧,不能用大壺,壺要淺而不要深,因為大了,就沒有濃郁的茶香,淺能出味、留香、不蓄水,使沖出的茶水不澀不苦。茶壺講究“三山齊”,除了要小、淺之外,這更重要,將茶壺去蓋后倒置于一個平面上,壺嘴、壺口、壺把三件皆平,即為“三山齊”。這樣才方便茶壺的拿捏斟注,壺嘴出水通暢,是茶壺好壞的最重要標準。潮州手拉朱泥壺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壺身小巧玲瓏且較薄,方便拿捏、斟注,壺嘴出水順暢。蓄熱時間長,善發(fā)茶香,所以一直是潮州工夫茶的首選茶具。
潮州手拉朱泥壺制作工藝來源于江蘇宜興紫砂壺,清初始傳入潮州。三百多年來,經(jīng)過幾代潮籍藝人的不斷摸索和實踐, 潮州手拉朱泥壺的制作工藝和選料、制泥工藝不斷改進創(chuàng)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它的制作技藝是采用最原始的制陶技法(古代手拉坯法),即在轆轤車上面安一圓盤,在圓盤上放置泥料讓圓盤轉動,利用慣性離心力將泥料由下往上延伸、內(nèi)翻,就構成了一個運動的空間來塑造技藝。拉坯成型時雙手對泥料的捏、壓、按、擠使坯體在旋轉時發(fā)生變化,造型的變化靈活多樣,隨意性強,一剎那就可以搞定。潮州手拉朱泥壺拉坯成型后,粘接壺嘴、壺把,裝成壺。接著檢驗茶壺是否“三山齊”,如“三山齊”了,才能使壺把拿捏斟注方便,壺嘴出水通暢。
《儒家爐壺》
社會在發(fā)展,人們審美觀念也在更新,人們不僅追求茶具的實用性,更希望茶具能集觀賞性、實用性、藝術性于一體。所以,潮州手拉朱泥壺在制作上既要師法古人,又要注重繼承傳統(tǒng)技藝,還要大膽嘗試,不斷推陳出新。突破傳統(tǒng)手拉朱泥壺款式單一、裝飾匱乏的局限,追求新、奇、特、精,賦予茶壺鮮活的生命力,使之與時代接軌。
潮州手拉朱泥壺的制作是制壺者根據(jù)自己的設計理念手工完成,手拉成型, 靈活多變,使壺形或有鮮明的節(jié)奏,或有柔美的韻律。造型千姿百態(tài),異彩紛呈,是技藝與藝術表現(xiàn)緊密的結合。壺的大小及造型皆由制壺者手工控制完成,做到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和諧統(tǒng)一。因此,創(chuàng)作一把好壺,要很好地把握住制壺的奧秘,要有得心應手的技術手段,即“熟能生巧”。更要有必不可少的“技巧”方式的運用?!扒伞奔劝季S邏輯、藝術修養(yǎng)和文化素質(zhì),還需經(jīng)過長期實踐探索,在制作過程中“技術加技巧”,才能在壺藝創(chuàng)作中做到胸有成竹,運用自如,讓富有創(chuàng)意的靈魂轉化為活生生的藝術形象。一把好壺既是實用的茶具,更是一種藝術品、收藏品。這就是壺藝的獨特魅力。
潮州手拉朱泥壺以其泥料獨特、工藝精巧、造型新穎、溫潤光澤、品質(zhì)高雅且好泡易養(yǎng)等優(yōu)點而深受海內(nèi)外人士的好評,贏得千萬用戶的珍愛。風格獨特、特色鮮明、潮韻十足的潮州手拉朱泥壺承載著厚重的潮汕傳統(tǒng)文化,也是讓世界了解潮州文化的一個最好的橋梁。
潮州手拉朱泥壺這一古老而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只有更高質(zhì)量、更高水準地發(fā)掘前人留下的寶貴智慧結晶,從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中找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動力,大膽加以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盡顯潮州手拉壺的獨特魅力。潮州手拉朱泥壺將在一代代潮州藝人的傳承、創(chuàng)新中得以發(fā)揚光大,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