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淘金山小學 周媛
班級是學校落實教育目標的基本組織。要打造一個優(yōu)秀的班級,班主任必須將班級管理權下放給學生,弱化班主任的作用,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筆者試著使用“積分制”管班的方法,對學生的在校行為進行細化評價。實踐證明,這項制度對于班級管理是卓有成效的。
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們的意愿和人格,把他們當作實實在在的人,而不是“馴服物。”在明確積分細則時,班主任不能采用“獨裁制”,而應尊重學生的意愿,結合學校、班級的實際情況,共同商討出可操作性強的積分規(guī)則。
在開學伊始,我特意拿出一節(jié)班會課,組織學生討論一日常規(guī),學生各抒己見。對自己和他人的在校表現(xiàn)提出期望,然后我們逐條梳理大家的觀點。在確定加減分值時,我們參考了《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并考慮了班級的實際情況。最終確定了15 條加分項和8 條扣分項。積分細則的確定來源于學生,最終又回到學生中去,讓學生落實執(zhí)行,學生對自己參與制定的細則有認同感,愿意遵守約定。制定好積分細則之后,我用彩紙將其打印出來,張貼在班級顯眼的地方。這張細則就像班級的一分子,時刻提醒學生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共同打造更優(yōu)秀的班級。
班級管理中的“積分制”,如果對學生來說毫無作用的話,學生很容易興趣減退,不在意自己的積分高低。因此在師生共同明確了班級積分細則后,班主任還需要跟學生一起討論積分清算的周期和積分獎懲制度。學生都希望獲得獎勵,遠離“懲罰”,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學生會有意識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讓自己多加分少扣分。
我們班采用班級優(yōu)化大師APP計算積分。老師和48 名學生共同討論決定按月計算積分,每個月積分前20 名的學生參與抽獎。抽獎的時候全班幾十雙眼睛盯著屏幕,都十分好奇會抽到什么“神秘大獎”,這種備受矚目的感覺學生都喜歡。于是在新一輪的積分計算中他們會加倍努力讓自己獲得抽獎的機會。為了讓其他未抽獎的學生保持“賺分”熱情,還特地給21~45 名的學生設置了積分兌換紅花的制度:10 分兌換一顆紅花,用一定數(shù)量的紅花可以兌換禮物。除了獎勵以外,每個月積分后三名的學生還要當眾“受罰”,接受“愛的教育”。抽獎的學生站在講臺上是榮耀,“受罰”的學生站在講臺上就不是滋味兒了,于是下一個月他們會努力讓自己作出改變,不做最后三名。
除了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外,“懲罰”是用來督促學生改正自身不良行為習慣的媒介。一個學生如果多次不寫作業(yè),除了扣分以外,還要“懲罰”他每天監(jiān)督別人寫作業(yè),并寫出書面說明材料,張貼在班級顯眼位置,用來警示不寫作業(yè)的學生。而且還要接受老師的約談,而且還要和老師一起分析不寫作業(yè)的原因,并制定出相應的措施。“懲罰”要積極正向,對學生有幫助。
獎懲并行才能激勵學生不斷作出改變,促進他們進步。學生進步一小步,班級進步一大步。
積分細則和獎懲制度確定之后,要堅持推進落實。班主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自薦、他薦的方式在班上推選出積分監(jiān)督員,讓專人管理專項積分,并請其他學生監(jiān)督。如發(fā)現(xiàn)不公正積分,則報告班主任,班主任核實后進行加減分,以示公平公正。如發(fā)現(xiàn)造假情況,則要雙倍扣分,并對監(jiān)督員進行“連坐懲罰”。這樣一來,學生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投入到積分制管理中來,效果很好。
每個月的最后一天是我們班固定的“抽獎日”,學生都期待這一天的到來。班主任先根據(jù)“班級優(yōu)化大師”排名,組織1~20 名的學生抽取獎品,隨后根據(jù)積分數(shù)額給20~45名的學生派發(fā)紅花,再讓后三名學生在“懲罰池”中抽取“懲罰”。最后積分清零重新計分,讓學生在接下來的一個月的起點相同,有新的開始。一個月的積分清算周期不長也不短,定期清算會讓學生保持向前追趕的信心,讓學生對本月的表現(xiàn)有清晰的認識,同時也讓他們看見自己和他人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