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寫文章的目的,一是讓人看懂,二是讓人接受,三是能傳播開來。所以,文章通俗易懂比故作高深好,簡明扼要比長篇大論好,接地氣比弄玄虛好。大師們都明白這個道理,因而下筆力求簡潔明了,作文盡量用語家常。
魯迅在《秋夜》里寫道:“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闭Z言風(fēng)格與鄰人好友間拉家常差不多,誰都能聽懂。以至于作家劉震云賣醬油的母親曾對他說,當(dāng)作家有什么難的,就像魯迅那樣的文章我也會寫:我的院子里有兩口缸,一口是醬油,還有一口也是醬油。
東坡學(xué)富五車,才華橫溢,但也不喜賣弄,偏愛家常文字。寫赤壁大戰(zhàn),來一句閑筆“小喬初嫁了”;雨中行路,寫下“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江邊賞景,寫下“春江水暖鴨先知”;中秋賞月,悟出“人有悲歡離合”,此等家常語比比皆是,通俗之極,卻又無比高雅,可謂大俗大雅。
尼采是哲學(xué)大師,但也不喜歡在概念、體系上繞來繞去,下筆常常是直截了當(dāng),樸實簡潔:“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fù)”,敲響了很多人的警鐘?!暗膊荒軞⑺滥愕?,最終都會使你更強大”,激勵人們不懈奮斗,堅韌不拔?!懊慨?dāng)樹向光明和高處更接近一些時,它的根就會向泥土、向黑暗更深地扎進去”,鼓舞那些還在黑暗中奮斗的人,不放棄,不泄氣。
大師只寫家常文,是因為他們深諳此理:讓人聽懂是寫文章的最高境界,怎么清楚、怎么明白就怎么寫。其次,他們的水平與學(xué)問已經(jīng)得到證實,無須再用大話、套話、故作高深的話來唬人。再次,他們明白,真理是樸實、簡明、直通人心的,不必有花哨的語言、繁瑣的術(shù)語、繞那么多圈子,只要如實寫來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