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義
目前,教師對學生的語言訓練重視不夠,導致其語文成績虛高。語言學習非常重要,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不斷探索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并高度重視情境教學法的有效應用。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語言和寫作的興趣,不斷鍛煉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一、情境教學的內涵
情境教學是課堂上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們廣泛運用。情境教學即教師們以課堂教學目標為出發(fā)點,通過一定的方法與教學內容進行轉換、聯(lián)系的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學生們在教學活動中掌握知識、克服困難的心理活動過程。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很容易被調動起來,處于強烈的情境感受體驗之中,不但會增強他們對環(huán)境的認知、了解,更能有效達到教學目的。從寫作的本質來看,如果作者能獨立的思考,那么他的情感表達必然來自內心深處,其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也將是富有真情實感。
二、初中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他們只是將課本上的知識點傳遞給學生。教師根據(jù)不同的知識點給出一個個作文模版,學生再根據(jù)模版寫作。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在作文能力盡管得到了鍛煉,但并沒有實質性的提高,他們寫的作品仍然是千篇一律,毫無生命意義與靈性可言。此時,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往往只是表面的,他們一旦離開了寫模板以及教師的引導就寫不出優(yōu)秀的作文來,當然他們的作文水平也就沒有實質性的提升。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思維就被固化了,也就不能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同時也就失去了寫作文的興趣,提高語文成績自然也就無從談起。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必須認識到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缺陷,讓學生切實認識到作文的樂趣。不過,由于教師不能及時和學生交流,也就不知道學生的實際狀況,所以教學針對性不強,不能對學生的寫作進行特殊訓練,以致學生在寫作時一旦遇到自己不擅長的話題就拿不到高分,而且基礎也不扎實。
三、在初中寫作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意義
1.促進初中生情感的培養(yǎng)
作文的內容相對抽象,對于學習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當前的作文教學環(huán)境相對沉悶,學習者的作文思維普遍被束縛,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給學生提供他們所熟知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充分調動自己的情感。由于初中作文教學內容和初中生的日常生活有著必然的關系,教師不但要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要鍛煉他們的語言感受能力。
2.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
培養(yǎng)中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是提升學生閱讀質量的基礎。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初中生的認知心理,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情境,滿足初中生的閱讀需要,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四、情境教學在初中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
初中生對周圍的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此時用恰當?shù)姆绞綄⒅R傳授給他們會產(chǎn)生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引導他們設置情境,進而擴展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寫作熱情和寫作能力。此外,與傳統(tǒng)寫作模式相比,情境寫作模式的優(yōu)點是,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思維特點,引領學生進行適合自己的寫作練習。
2.重視寫作教學的導入
引導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效的課堂教學引導能有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以往在語言閱讀教學中,教師并不注重課堂的引導,依然采取了陳舊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講臺上說,學生照貓畫虎。教師講授完知識點后,學生經(jīng)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進入寫作狀態(tài),即使他們已經(jīng)把教師講授的知識點都掌握了,但仍然無法調動起學習的興趣,當然也就無法深層次地反思,當然也就很難實現(xiàn)對知識點的轉化和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存在不良的影響。為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教師應注重在教學中導入情境,并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對于作文的濃厚興趣,從而,為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教師在講《愚公移山》一文時,在開始介紹內容之前,先播放有關的教學視頻或動畫片,再利用教學視頻或動畫片創(chuàng)設或導入情境,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幫助他們更全面地理解文字,也為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打下基礎。教師除了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還要在講授內容的同時引入情境,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再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對《背影》這篇文章進行再創(chuàng)作,給學生提供教材中的人物照片,并結合課文內容展開說明,讓他們了解作品中描寫人物的方法。學了這類知識以后,教師還給學生安排創(chuàng)作內容,引導他們寫自己身邊的故事。在這種教學方式的啟發(fā)下,教師利用課上故事導入和課中情境模擬,可以使學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有效地鞏固所學的寫作知識。
3.合理利用網(wǎng)絡技術
初中作文題大多是材料作文。雖然學生在給定材料的基礎上可以自由發(fā)揮,進行寫作,但是在寫作時不能脫離材料的中心主題,而材料作文的寫作范圍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新形勢下,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分析材料的基本能力,要求作文不僅具有創(chuàng)新性,而且要用精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在進行情境作文教學時,教師還應該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寫作知識,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多媒體技術還可以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制作劇本,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激發(fā)其創(chuàng)作靈感。比如,當引導學生寫有關“實現(xiàn)中國夢”的文章時,可以讓他們通過網(wǎng)絡查找有關的文字資源,查找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理解中國夢的內涵,并從不同的維度理解中國夢。在查找資料的同時,還要對材料內涵進行深層思考,想一想中國夢究竟與人們的生活有著什么樣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根據(jù)教師提供的作文材料從生活入手寫作,闡述自己對中國夢的認識,使作文更有張力,更貼近實際生活。學生通過網(wǎng)絡查閱資料,對中國夢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寫作過程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切入角度,寫出自己對中國夢的認識,寫作效率得到了明顯提升。
4.培養(yǎng)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在作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角色扮演的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作文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教材里的有關內容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實現(xiàn)情景的再現(xiàn)。因此,在講《皇帝的新裝》時,學生必須在閱讀全文以后對故事情節(jié)有大概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對課文中的情景加以再現(xiàn),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這篇文章的主題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理解課文中的不同人物,體會文章中君主、權臣、騙子、小人等各個角色的想法。例如,在課堂上,老師應該引導他們按不同角色讀課文,體驗不同的角色。在此基礎上,要求他們記錄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特點和心理狀態(tài)??傊瑒?chuàng)設情境有助于學習者了解文章的內涵,從而提出自己的獨立觀點,提高的讀寫能力。
5.重視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體驗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少學生覺得作文很難,難在不能熟練地文字描寫復雜的事物,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是由于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較少,不能真正理解所要創(chuàng)作的內容,所以作文中就容易產(chǎn)生內容空洞的情況,不能用合適的文字來表現(xiàn)寫作的主題。同時部分學生的寫作水平比較差,不能掌握作文的基本技法,過分依靠作文模板和教師的引導,對作文內容也沒有自己獨到的認識,因此很難在作品中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和理解水平營造體驗式的教學情境,教師要鼓勵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初中生的寫作能力。比如,當學生學完了《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以后,教師要為他們安排創(chuàng)作任務,讓他們觀察現(xiàn)實世界中任何一種植物,并積極引導他們以自己感興趣的植物作為考察對象,細心觀察并記錄不同植物的生長周期以及生長特點,然后進行體驗性創(chuàng)作,這樣寫出來的內容才能融入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如一些同學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展現(xiàn)了自己家種植的乒乓菊的生活習性,以及自己對乒乓菊這種植物的理解,從而表達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又如,寫關于“環(huán)保衛(wèi)士”的故事作文,學生就可以結合自己在家或在學校的生活經(jīng)歷來寫作。首先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如父母、環(huán)衛(wèi)工人等的工作過程,逐漸養(yǎng)成保護環(huán)境的好習慣,把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用語言記錄下來。在這樣的作文練習中,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并通過營造體驗式的作文環(huán)境,真正喜歡上了作文。
總而言之,在作文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寫作中形成自己的風格,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大自己的思維空間,提高想象力。另外,情境學習模式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開放,讓學生不再依賴教科書中的知識,必要時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自己的生活出發(fā)寫出獨屬于自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