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朋友中,到過有“東方威尼斯”美譽的江南水鄉(xiāng)紹興,買過紹興黃酒的人很多,而了解宋代大詩人陸游與愛妻唐琬悲劇愛情故事,和他們不朽的《釵頭鳳》詩篇的,卻少之又少。紹興,江南水鄉(xiāng)美,雕花黃酒柔,是一座有著6500年古吳越文化底蘊的名城,我乘坐高鐵來了。
從入住的市中心飯店走出不遠,就見矗立在馬路上的秋瑾烈士紀念碑,秋瑾故居也不遠。再前面一點,又見馬路上高懸的蔡元培故居景區(qū)指引牌。拐入旁邊一條街道,不經意竟走到周恩來祖居。紹興這地方,真是地靈人杰,名人薈萃。
走出市中心,乘坐出租車很快就到了魯迅故里。午飯時間,我想著魯迅筆下的茴香豆和紹興黃酒,就走進了以紹興菜出名的“尋寶記”。餐館外面有好幾個頭戴紹興烏氈帽拉洋車的在等客,足見這里生意比旁邊的火?!皩氂洝钡姆盏拇_不錯,女服務員推薦的清蒸魚和茴香豆味美,一壺黃酒燙得夠熱,價格實惠。到紹興吃的頭一頓午餐很符合我的胃,舒坦。
酒足飯飽,我步入魯迅故里追尋先生的足跡。作為紹興最引以為豪的名勝,魯迅故里近年被大規(guī)模修繕過,街頭的魯迅壁畫和知名雕塑如孔乙己先生等也不少。黑色是魯迅故居的主色調,故居大門是漆黑的,外墻顏色也是黑的。
后院名曰“百草園”的花園不大,卻因魯迅的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而名揚四海。從魯迅故居閑庭信步到三味書屋,主色調依然是黑色,不僅三味書屋黑乎乎的似乎沒有一點采光,故里街頭的咸亨酒店牌匾也是黑色調的。
附近的“老紹興臭豆腐”牌匾上的字雖然是金色的,但牌匾卻是漆黑的。我重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才明白,魯迅先生其實早就給這里定調了。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魯迅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色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額“三味書屋”??梢?,當年三味書屋的竹門也是漆黑的。
想著魯迅,我又走進了很具規(guī)模的紹興魯迅紀念館。走進展館,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坐在藤椅上,神情嚴肅的鑄銅魯迅塑像。與其他魯迅塑像香煙不離手不同,這尊魯迅塑像手中既沒有香煙也沒有書和筆。他身著長衫坐在椅子上凝視著遠方,有點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感覺。鑄銅塑像的背景墻上,兩行魯迅手書的鍍金詩句畫龍點睛:“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p>
出魯迅故里,過了馬路就是沈園。我認為,沈園能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主要是因為陸游與唐琬的愛情悲劇。從蘇州到揚州,中國的幾大名園都是清代建筑;宋代建成并完好保存至今的沈園,可謂江南罕見的古董級園林了。
擁有800多年歷史的沈園本是南宋時期紹興一富商的私家花園,比揚州瘦西湖那些清代才建起的鹽商私家花園要早幾百年。沈園歷史價值很高,起初占地4.67公傾,規(guī)模比現(xiàn)在的沈園大很多。
進入沈園,園內也是江南園林特有的亭臺樓閣和小橋流水,更有孤鶴亭、半壁亭、問梅檻和琴臺等不少景觀,我感覺整個園林的建筑美感似乎不比蘇州和揚州名園差。當然,如同這里的廣告詞“千年愛情,不老沈園”所說,沈園的魅力在于從宋代傳頌至今的大詩人陸游和唐琬的不朽愛情故事,特別是那兩首催人淚下的《釵頭鳳》,更為沈園增色許多。
我行走在沈園的小橋流水、亭臺樓閣,耳邊回蕩的卻是陸游的《釵頭鳳》中那“錯,錯,錯”和“莫,莫,莫”的嘆息。陸游母親棒打鴛鴦讓有情人天各一方,七年后陸游與唐琬這一對才子佳人又在沈園邂逅,只能給世人留下這“釵頭鳳”詩詞,沒有破鏡重圓。
據記載,陸游后來又多次到訪沈園,每次都會回憶與唐琬的深情。陸游在84歲去世前一年還舊地重游,并留下“春游”詩篇,寄托對發(fā)妻的一世思念。
第二天,我的旅游重點是水鄉(xiāng)風情。我冒著蒙蒙細雨到達柯巖景區(qū),重點是看鑒湖的煙波浩渺。俗話說“鑒湖八百里”,可見其水域十分寬闊。
走進景區(qū)公園,就見湖水中矗立著一塊高聳巨石,里面鏤空雕刻出一尊佛像,面部表情十分細膩,就連石佛的發(fā)型和手指都雕刻得惟妙惟肖;佛的下身與巨石融為一體,凸顯古吳越文化自然和諧與高超的石雕技藝。
游覽柯巖景區(qū)才了解到,此石佛名曰“天工大佛”,從隋代開始動工雕刻,如同愚公移山,經過紹興石匠的鍥而不舍,直到初唐才雕出大石佛,歷經整整三代人的努力。此天工大佛有20.8米高,兩耳可以通人,是浙江四大石佛之一。可以想象,在古代沒有升降機等機械設備的條件下,在湖水中完成這樣一件巨型石雕是多么難能可貴。
與水鄉(xiāng)紹興一樣,這柯巖景區(qū)也很有歷史,從1800年前的漢代起就是小有名氣的景區(qū)??聨r景區(qū)實際上是包括了柯巖、鑒湖、香林和魯鎮(zhèn)四大景點的統(tǒng)稱,總面積大約有6.87平方千米。
紹興柯巖景區(qū)里歷代石雕很有特色,這是蘇杭和揚州景色所不及的。從三國時代開始,這里的開山采石造就了很多石壁和石雕景觀,更有很多古吳越文化遺留下來的摩崖石刻。上面提到的“天工大佛”就是景區(qū)內石雕石刻文化的精髓。其他代表性景點名勝還有云骨、七星巖、蠶花洞和鑒湖的五步橋,以及南洋泛舟等“柯巖八景”。一年四季,柯巖景區(qū)的景色各有千秋。
在碼頭,我又和幾個游客一起乘船到了鑒湖那一頭的魯鎮(zhèn)。魯鎮(zhèn)碼頭的一座石橋旁正好就是奎文閣。
閣樓上展出的著名牌匾也很值得一看。紹興達官貴人和富豪名士多,有歷史價值的牌匾自然也多。很多牌匾的木板已經裂了,但金字匾額書法木刻一個比一個好看。
其實,柯巖景區(qū)里本來沒有魯鎮(zhèn)。只是魯迅在著名小說《孔乙己》中虛構了一個“魯鎮(zhèn)”故事。魯迅后來在《社戲》《風波》和《祝?!分幸蔡岬竭^魯鎮(zhèn),其實那不過是魯迅對家鄉(xiāng)東浦、樊江、東關和安橋頭等水鄉(xiāng)小鎮(zhèn)的印象縮影而已。當?shù)卣顿Y1億多元興建了這座魯鎮(zhèn),其實也是將魯迅小說中的魯鎮(zhèn)實體化了。
不過,逛過魯鎮(zhèn),我覺得在柯巖景區(qū)鑒湖之濱建成的魯鎮(zhèn)確有畫龍點睛之妙,選址不錯,很有水鄉(xiāng)特色。游客在品味魯迅名著和欣賞水鄉(xiāng)景色的同時,也有個喝黃酒、聽社戲和購買紹興特產的地方,算是圓了魯迅先生的魯鎮(zhèn)夢。
魯鎮(zhèn)更少不了咸亨酒店等餐館,還有專賣地道紹興酒和特產的酒肆小店,再加上水鄉(xiāng)特有的小橋流水、亭臺閣樓,真是比魯迅筆下的魯鎮(zhèn)更具有特色了。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