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俞華 廖金貴 李孔文 黃智剛 韋明小 陳玉梅
(1.十一冶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柳州 545006;2.柳州歐維姆工程有限公司,柳州 545006)
在制作高爐爐殼和大直徑管道時,上、下兩節(jié)段筒體對接前需要驗收對口尺寸。但是,由于構件的外圓直徑較大,若采用常規(guī)工具測量,如皮尺、圓弧樣板等,因精度不足,易造成質(zhì)量問題。拉皮尺測量的方法操作簡單且攜帶方便,但是由于存在高空作業(yè),作業(yè)環(huán)境惡劣,測量難度大。而且拉皮尺測直徑的誤差大,精度低,需分段測量求和后計算直徑,現(xiàn)場操作不便。圓弧樣板測量可直接比對外圓直徑的尺寸,但是不易攜帶和操作,測量精度有限。爐殼在制作時有大量的組對焊接,工作繁雜,驗收困難。如果沒有合適的測量裝置,易造成大量返工,影響施工進度。因此,開發(fā)一套針對大型構件外圓直徑測量的裝置(以下簡稱測量裝置)以解決這些問題很有必要。
廣西梧州市某鋼鐵有限公司3×2 060 m3高爐工程3#高爐制安工程,共有高爐1 座、熱風爐3 座、重力除塵器1 座。其中,高爐爐殼最大直徑為16.772 m,單座主體質(zhì)量約700 t,爐殼最大直徑為12.380 m,每座熱風爐爐殼質(zhì)量約483.82 t。該工程的制鋼及安裝工程量共計約7 000 t,合同總額約5 000 萬元,于2022 年6 月開工,2023 年1 月完工,絕對工期為7 個月。
爐殼按照制作、組裝、安裝的流程分3 個區(qū)域完成。爐殼在分片制作滾圓時要測量外圓直徑,在組裝前要驗收對口尺寸,組裝后要復驗,然后轉運到安裝現(xiàn)場,也要在吊裝前驗收上下接口的尺寸。外殼鋼板圈中心在預裝平臺上檢查[1]。外圓對口尺寸驗收工序多,測量工作煩瑣,各工作要求配合緊密,以保證工期?;诖耍毙栝_發(fā)一套大型構件外圓直徑測量的裝置,在各工序的上下口對接、單節(jié)段組拼和制圓中輔助制作,減少工作量。
采用尺寸較大、較厚的板料制圓時,操作工人通過滾床將平板料經(jīng)多次反復卷制逐漸滾曲成型。一般用弦長不小于1 500 mm 的弧形樣板檢查弧線卡樣,檢測爐殼上下口,保障爐殼卷制質(zhì)量。在滾圓過程中,可改用大型構件外圓直徑測量的裝置代替弧形樣板[2],不斷復測滾制的尺寸。通過尺寸復測的結果調(diào)整滾床的參數(shù),制圓后再用該裝置復核成品尺寸。
下料制圓前,材料進場要進行驗收,其型號、規(guī)格、質(zhì)量、數(shù)量等應符合設計文件和國家現(xiàn)行產(chǎn)品標準要求[3]。殼體號料與開孔采用數(shù)控切割,號料時需考慮收縮余量、切割損耗等因素。焊縫坡口割制后要用樣板檢查坡口,尺寸應符合要求。
爐殼單筒節(jié)經(jīng)分片制圓,上下接口的水平度和標高應符合設計要求,并在預拼裝胎具上預拼。控制立焊縫對口錯邊量,預拼裝時先用測量裝置測量,若立縫兩側圓弧段的尺寸相差較大,需采取校正措施。若錯邊量符合要求,再用測量裝置復核對口尺寸的圓弧段,確保上下節(jié)段在T 形縫連接處對接良好。預拼成單節(jié)段筒體后,多帶預拼裝檢測前再次復核上下各節(jié)筒體的上下口尺寸。上下節(jié)段在組對時,立焊縫應錯開。確認各帶爐殼圓度、高度等項合格后,解體運往安裝現(xiàn)場。
爐帶及拼裝構件需在安裝現(xiàn)場布設爐殼及其他構件預裝胎具。爐殼運至安裝現(xiàn)場,在預裝平臺上先組裝成帶,再整帶吊裝就位。預裝后要進行驗收,運輸過程做好固定。爐殼運至現(xiàn)場,現(xiàn)場施工人員再次驗收爐殼。根據(jù)履帶吊的吊載能力將多帶爐殼進行預裝組合焊接,多帶組合焊接后驗收尺寸,做好記錄,整體吊裝就位。
爐殼整體結構存在錐形變節(jié)段,如爐殼的第6 帶與第7 帶。若爐殼的上下帶之間對口的尺寸相差較大造成返工,必要時需切除對口中某一錐體節(jié)段的前端部分。改制的切除位置需準確,否則易造成節(jié)段無法使用,造成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此時可用測量裝置準確測量定位切除位置,具體如圖1 所示。
大型構件外圓直徑測量裝置是根據(jù)弓形幾何尺寸關系公式設計出來的,公式原理圖如圖2 所示,其中r為半徑,c為弦長,L為弧長,α為圓弧角。該原理基于同等弦長的不同直徑圓存在唯一弧長與之對應。在測量不同直徑圓時,彈簧復位式位移傳感器有唯一對應的位移值,測量數(shù)據(jù)通過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處理后自動推算求得弧長和直徑。
圖2 公式原理圖
大型構件外圓直徑測量裝置包括彈簧復位式位移傳感器、角支架、CPU+顯示屏和測量線等,如圖3 所示。測量裝置在設計時已提前確定角支架中兩個支腿的角度ɑ、支腿之間的測量線長度L1(也稱初弦長)。測量時,因測量線貼合外圓構件,實際操作時支腿之間的弦長L1變?yōu)長2(也稱實測弦長),此時彈簧復位式位移傳感器會被拉長并測得一個位移值S,則實際弦長L2=L1+S?;贚2、ɑ、r之間的原理關系,通過CPU 計算得出外圓構件的半徑r。測量過程只需1 次即可得出r值,同一圓弧測量多段,由該裝置匯總數(shù)據(jù)自動得到該外圓的橢圓度,進而匯總資料得出驗收結論。
圖3 大型構件外圓直徑測量裝置
測量一個大型構件的外圓直徑時,首先將該裝置放置在構件外表面上,用手按住角支架并下壓,使支腿兩端的滾輪貼緊構件外表面。需注意,支腿兩處的滑輪應盡量在同一水平面,以減少測量誤差[4]。在角支架下壓過程中,測量線貼緊被測構件的外圓面而被拉伸。由于測量線一端固定在角支架上,一端與彈簧復位式位移傳感器連接,彈簧復位式位移傳感器會被拉長而產(chǎn)生相應的位移信號,并將該位移信號傳送到CPU。CPU 根據(jù)預先設定的關系式,計算出對應的直徑值,并將結果顯示在顯示屏上。CPU 可設定多組測量數(shù)組保存的功能,而且可累計分析計算構件外圓的橢圓度并顯示出來,便于檢測人員直觀判斷被測構件的對接尺寸是否符合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該測量裝置能夠準確測量大型構件的外圓直徑,并實現(xiàn)高精度的測量,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可靠性[5]。
(1)將弓形幾何的計算公式組轉化為編碼寫入CPU,用信號線將彈簧復位式位移傳感器與CPU+顯示屏連接。(2)從線輪中拉出測量線,經(jīng)壓緊輪、偏心輪、轉向輪、導向輪后與彈簧復位式位移傳感器一端連接固定。(3)逆向旋轉線輪,稍微收緊測量線,調(diào)整偏心輪位置緊繃測量線。(4)用多組標準構件標定該裝置,驗證裝置的測量精度,簡稱標定。(5)標定完成后,測量時壓緊輪貼緊構件外圓,測量線貼緊外圓并拉伸,彈簧復位式位移傳感器得到一個位移值S,將S值反饋到CPU,即可求出r值并顯示在顯示屏上。(6)重復步驟(5),測量多組圓直徑值,由CPU 匯總分析得出對口橢圓度數(shù)值,以判斷橢圓度是否符合施工要求。(7)對口尺寸復核完成后,根據(jù)圖紙要求的間隙在對口處添加墊片,按技術要求焊接焊縫,必要時進行探傷。
案例工程施工難度大、工期緊、質(zhì)量要求高。為節(jié)省成本并保證工期,殼體制作、組裝、吊裝等各工序都需要緊密配合,形成流水線作業(yè),各工序的零件尺寸檢驗要快速且準確,減少返工、返修等不必要工序,同時要避免工件的堆積影響施工場地的布置。在實際施工時,采用文章介紹的測量裝置,能夠提高效率,減少返工,簡化施工步驟,規(guī)范施工過程,為項目的施工管理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