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靜恬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而積極的影響??赡苡型瑢W(xué)會問,中華上下五千年,社會在不斷發(fā)展,文化自身應(yīng)該也在變化,還有流傳下來的意義嗎?答案就在于文學(xué)。很多同學(xué)以為文學(xué)不外乎增加點茶余飯后的談資罷了,實則不然,文學(xué)在一定程度上是古代文人墨客記錄文化生活的語言文字,既然記錄文化生活,它一定有特定的趣味,才值得當時的人們觀賞、審視、流傳,從另一個角度看,也驗證了文學(xué)作品的偉大,尤其是文學(xué)作品中一些經(jīng)典片段,更值得人們深思。今天,帶著這樣的思考和對文學(xué)的審視與憧憬,以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的《紅樓春趣》為例,我和同學(xué)們一起探尋經(jīng)典片段的文學(xué)趣味。
《紅樓春趣》選自清代作家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詞” 的后半部分——放風箏的多角度描寫:由撿風箏—放風箏—放飛風箏幾個主要故事情節(jié)組成,題目為教材編寫者重擬。選文描繪了賈寶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觀園放風箏、享受美好大自然的故事,表現(xiàn)出他們生活的閑適和快樂,在帶給讀者美的享受的同時也令人無限向往;當中的人物描寫、個性描寫、文化描寫均具有獨特的趣味,在文學(xué)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記,是不可多得的名篇片段。
一、趣味十足的民俗文化
春游放風箏,這是多么悠閑的活動?。≡诂F(xiàn)代人看來,和著爽朗的春風,踏著柔軟的青草,行走在每一寸美麗的山河中,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好,盡享蒼穹與白云纏繞的溫柔,這是多么愜意的事情。但是,誰又能想到風箏居然與“晦氣”聯(lián)系在一起!實在太有趣,在此之前,相信很多同學(xué)從未接觸過,但在《紅樓春趣》中,就有這樣的民俗文化,讓人大開眼界。
(一)撿風箏是忌諱
文章的第1自然段,這群少男少女在院子里玩得正興,突然間“窗外竹子上一聲響,恰似窗屜子倒了一般”,把眾人嚇壞了,原來是一只嫣紅姑娘放飛的風箏,正當寶玉要送回去時,探春說:“也不嫌個忌諱?”連一向體弱多病的黛玉也說:“可是呢。把咱們的拿出來,咱們也放放晦氣?!睆奶酱汉枉煊竦膶υ捴?,我們知道撿拾掉落的風箏是讓人忌諱的行為。
(二)放風箏是放晦氣
既然撿風箏是忌諱,那么放風箏呢?自然截然不同,我們看放風箏的描寫片段:
“寶玉等大家都仰面看天上這幾個風箏起在空中。一時風緊,眾丫鬟都用絹子墊著手放?!娙硕颊f:‘林姑娘的病根兒都放了去了,咱們大家都放了罷。于是丫頭們拿過一把剪子來,鉸斷了線,那風箏都飄飄飖飖隨風而去?!?/p>
這個片段著實有趣,將孩子們的調(diào)皮充分展現(xiàn)出來,而且感受到眾人對黛玉美好的祝福:放風箏是放晦氣,這是《紅樓春趣》中給我們的文化認知。
二、趣味十足的人物形象
《紅樓夢》之所以流傳下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物形象眾多,人物關(guān)系更是錯綜復(fù)雜,要講清楚、道明白非得弄個目錄出來,更難能可貴的是里面的人物個性鮮明,似乎躍然紙上,《紅樓春趣》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們來看一號男主——寶玉。賈寶玉是《紅樓夢》中的第一號男主角,他在整部著作中,人物故事的經(jīng)歷占有篇幅最大。那么,在文章中,他的個性是怎樣的呢?我們不妨摘錄幾個片段稍加分析:
片段1:當看見窗外竹子上飄來的風箏,他說:“我認得這風箏,這是大老爺那院里嫣紅姑娘放的。拿下來給她送過去罷?!币话銇碚f,孩子嘛,總有自己的占有欲和調(diào)皮淘氣,面對“得來全不費工夫”的風箏,怎會有歸還的心思呢?可見,賈寶玉具備善良的品質(zhì)。
片段2:當知道晴雯放走了他的大魚風箏后,他如此反應(yīng)——“我還沒放一遭兒呢!”言語中明顯帶著埋怨和不開心,但是他并不繼續(xù)糾結(jié)下去,而是要求“再把大螃蟹拿來罷”??梢娝€是一個率真、可愛的人兒。
片段3:當寶玉的“美人兒”風箏放不起來,眾人又笑他時,他卻只這樣說:“要不是個美人兒,我一頓腳跺個稀爛!”這個時候?qū)氂竦奶幘呈欠浅擂蔚?,本來自己放不起來風箏,已經(jīng)心急得大汗淋漓,加上又被他人取笑,如果換作其他人,早已憤怒不已,可能不但真的會踩壞風箏,還會把眾人臭罵一頓,畢竟他是公子哥兒,所有人都圍著他轉(zhuǎn)。但是,他也不過是對著風箏嬌嗔幾句罷了,真的是一個簡單、調(diào)皮、低調(diào)的人物。
再看一號女主——黛玉。黛玉敏感、細心、絕頂聰明、悟性極強。那么,文章中關(guān)于她的片段又有哪些呢?我們不妨細看一番:
片段1:賈寶玉急得大汗淋漓都不能放起他的“美人兒風箏”,別人只是一味地笑,這種“笑”別具深意,既有取笑,也有旁觀者的冷笑——“連個風箏都放不起來,算什么本事?”但是黛玉笑道:“那是頂線不好,拿去叫人換好了,就好放了?!边@句話,尤其是她的“笑”就看出其與眾不同的個性,她分明已經(jīng)看出了問題所在——寶玉不會放風箏,卻把原因歸結(jié)為“頂線不好”,可見她善解人意,并不從眾,自己獨立思考,思考中透著為人處世的成熟。
片段2:“黛玉見風力緊了,過去將籰子一松,只聽‘豁喇喇一陣響,登時線盡,風箏隨風去了。黛玉因讓眾人來放?!边@個片段雖然簡單,但是也可以看出黛玉對放風箏的熟悉,她懂得風力的緊松,十分聰明。當風箏放上天,需要剪斷風箏線的時候(放晦氣),她又于心不忍,把剪斷風箏的活交給眾人來做,又體現(xiàn)了她多愁善感的一面,活脫脫一個有趣、復(fù)雜的人物形象。
再看紫鵑姑娘。紫鵑是賈母房里的二等小丫頭,原名鸚哥,她的個性從下面的對話便知一二:“紫鵑笑道:‘難道天下沒有一樣的風箏,單他有這個不成?二爺也太死心眼兒了!我不管,我且拿起來?!睂氂裣胍獨w還風箏,但是紫鵑認為這個風箏掉到院子里就是沒有主的事物,誰都可以拿來玩??梢娝膫€性是非常率真可愛的。
三、趣味十足的場景描寫
孩子們有自己的世界,這是大人們不能理解的,相信作為學(xué)生的我們深有同感,童年、少年時代的生活在腦海中歷歷在目,充滿無限趣味。那么,孩子們放風箏時的場景又是怎樣的呢?請看下面的片段:
片段1:熱熱鬧鬧地準備充滿趣味?!把绢^們聽見放風箏,巴不得一聲兒,七手八腳,都忙著拿出來:也有美人兒的,也有沙雁兒的。丫頭們搬高墩,捆剪子股兒,一面撥起籰子來。寶釵等立在院門前,命丫頭們在院外敞地下放去。”當活動開始,這些丫頭做著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可愛頑皮,這不就是我們生活中活動準備時的真實場景嗎?
片段2:痛痛快快地放飛充滿趣味。當孩子們將風箏放飛后,文章這樣描寫“一時只有雞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點黑星兒,一會兒就不見了”,這是風箏放飛后的現(xiàn)場描寫,真實、臨景,讓人頓時充滿想象而且趣味無限。
作為中國古典文學(xué)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在民族文學(xué)和民族文化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重要的一頁。文章節(jié)選的內(nèi)容其實是全書整體氛圍走下坡路的開端,因為在此之前,《紅樓夢》中兩個有姿色的女子尤三姐、尤二姐先后自殺,同齡人的離世讓這群少年男女一下子變得郁悶起來,整篇小說也開始籠罩著悲傷的氣氛,當然,后續(xù)的悲傷更多。因此,這段“放風箏”的故事,就發(fā)生在一系列離亂變動之前,可以說這是這些年輕人在郁悶之余和苦難降臨之前,難得的短暫而趣味十足的歡樂時刻,也讓讀者閱讀時獲得了悲痛前的“喘息”。文學(xué)的趣味其實也在于此,尤其是對愛好文學(xué)的同學(xué)們而言,發(fā)現(xiàn)這些文學(xué)中的趣味,其實就是生活的趣味,總讓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一絲溫馨和感動。這是文學(xué)本身的魅力,也要求我們每一位同學(xué)在閱讀時多一點發(fā)現(xiàn),這樣才能找到文學(xué)最初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