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以良
青山隔岸望,稻香秋收忙。金秋時節(jié),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稻浪滾滾、喜迎豐收。
跨過田埂,穿過稻茬,禾穗社工創(chuàng)始人、原古丈縣鄉(xiāng)鎮(zhèn)社會工作服務總站站長龍仙翠帶著幾名苗寨孩子在田間嬉戲,捕捉野趣,用溫暖的陪伴守望著另一種“小禾”的“豐收”。
“我曾經也是他們中間的一員?!笨粗⒆觽兣d奮的臉龐,龍仙翠回憶道。
童年的記憶,在驀然回首時徐徐展開寂寞的長卷。
1995 年出生的龍仙翠是古丈縣默戎鎮(zhèn)中寨村土生土長的苗族姑娘,也曾是眾多留守兒童中的一員。和盼著假期的城里娃不一樣,兒時的她最害怕的就是節(jié)假日。父母外出務工、長輩忙于田間地頭,記憶中的童年總是充滿枯燥乏味的氣息,長滿了無聲無息的孤獨。
人生的轉折,在不經意間打開方寸的明亮。
故事發(fā)生在2003 年。這一年,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社會工作系師生走進中寨村,在當地設立農村社會工作實習基地,為村里的留守兒童和村民開展起社會工作服務。
“他們每年都來,為我們輔導功課,開展文娛活動,還幫家庭貧困的孩子聯系愛心助學款和免費營養(yǎng)午餐?!边@群叫做“社工”的陌生人照亮了龍仙翠沉寂孤單的童年,也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顆幫助他人、傳遞愛心的種子。
高考填報志愿時,龍仙翠堅定地選擇了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社會工作專業(yè)。2018 年大學畢業(yè)后,她又拒絕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通過湖南省基層社工站“禾計劃”回到家鄉(xiāng)成為了一名專職社工,擔任起古丈縣鄉(xiāng)鎮(zhèn)社會工作服務總站站長。
孩童的渴望,在濃濃愛意中慢慢有了答案。
在家鄉(xiāng)開展社會工作的過程中,龍仙翠在很多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稗r村兒童缺少陪伴,也沒有上興趣班的機會,一放假只能在家里自娛自樂。”內心孤獨的留守兒童成為龍仙翠關注的重點,她希望和兒時遇到的社工們一樣,給家鄉(xiāng)兒童帶去像城里孩子那樣鮮艷明亮的童年回憶。
2018 年,龍仙翠在古丈縣試點“禾趣計劃”暑期夏令營項目。她帶領社工站成員走進各個村寨,摸排出2000 余名留守兒童。并依托古丈縣在全縣建設“兒童之家”的契機,將這個鄉(xiāng)村兒童關愛和保護項目推廣至古丈縣103個村寨。
“夏令營的哥哥姐姐教我跳舞、唱苗歌,每個暑假都很快樂?!薄拔易钕矚g繪畫課,以后想成為一個漫畫家?!辈稍L中,提到夏令營,中寨村的陳夢、陳琳倆姐妹興奮地說個不停。簡陋的房間里還張貼著一張姐姐陳琳第一年加入夏令營時的簡筆畫,雖然線條粗糙、色彩單調,卻幾年如一日裝飾著她的夢想。
曹家村的苗族姑娘王欣對苗族文化情有獨鐘,“在夏令營,老師給我送了一套漂亮的苗族服飾。我還學會了打苗鼓、唱苗歌,去年兒童節(jié)還在學校表演了苗鼓舞?!边@份興趣讓原本靦腆內向的王欣找到自信,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孩子們度過了一個個飛揚在大山深處的快樂夏天。
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和藝體課程的開展,讓他們感受藝術魅力、培養(yǎng)興趣愛好,也為苗寨孩子打開了熱愛家鄉(xiāng)、懂得感恩、回報社會的一扇窗戶。
“小朋友,我們準備在村子里開展活動,你要來跟我們一起玩嗎?”龍仙翠第一次上門走訪時,翁草村的陳凱對這群陌生人十分防備,拒絕了龍仙翠的好意。
“第二天他們又來了?!饼埾纱溥€找到村里和陳凱同齡的孩子,陪他“旁聽”夏令營課程。和想象中的“補習班”不同,社工們教趣味英語、輔導作業(yè),還成立了舞蹈、繪畫、運動等興趣小組,和大家一起做游戲、猜謎語、打籃球。這天下午,陳凱和小伙伴們玩得不亦樂乎。
加入夏令營后,陳凱發(fā)現,這些社工哥哥姐姐白天給村里孩子免費上課,晚上就在教室里打地鋪,生活十分艱苦。“長大后,我又能為家鄉(xiāng)做些什么?”他常常陷入這樣的思索。
山鄉(xiāng)的暖意,在你我攜手下有了星辰大海。
上高中后,陳凱主動加入了翁草村社工站的志愿者隊伍。
每次社工走訪村寨、開展活動,他就帶路、翻譯、積極宣傳、發(fā)動村民。每年暑假,他又回到夏令營,以志愿者的身份幫忙維持秩序、組織活動。
孩子們愛上了家鄉(xiāng),也愛上了社工工作。
“翠翠姐,我也想報考民政學院的社工專業(yè),以后跟你一樣回家鄉(xiāng)做社工。但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龍仙翠的手機里還保留著這樣一條短信,這是2021 年高考前夕,中寨村一名叫龍婷的學生發(fā)給她的。
在龍仙翠的鼓勵下,龍婷鼓起勇氣參加了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單招考試,成功考入該校社會工作專業(yè),如今已是一名大三學生?!按髮W期間,我每個寒暑假都堅持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接下來我想通過專升本考試繼續(xù)提升學歷,用更扎實、更專業(yè)的技能為家鄉(xiāng)服務?!?/p>
從“被溫暖”到主動“去溫暖”、從參加志愿服務到考入社工專業(yè),還有不少孩子回到家鄉(xiāng)走上社工崗位……這是社會工作留給“龍仙翠”們共同的成長印記,這樣的故事在大山的苗寨里還有很多。
山間亦有芳蕙,草木獨成風景??粗浻缮绻ふ湛吹暮⒆又饾u成長為關愛起年輕一代的志愿者和“預備”社工,龍仙翠內心總會涌出一種感動。兒時的溫暖、埋在心中的種子,從她手中得到延續(xù),在深山苗寨里開出花朵,次第綻放,漾起一圈圈芬芳的漣漪。龍仙翠眺望遠山,她思索著,堅守與改變,其實也是為了鄉(xiāng)村孩子的遠方。(文中學生名字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