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th Hill
除了文學作品中的單相思,我們似乎對日?,F(xiàn)實中的暗戀往往持一種比較負面的看法,一方面會認為這種無回報的愛比較不值得,一方面覺得沉溺于單方面的幻想毫無意義。不過,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論——尤其是考慮到單相思者的感情萌發(fā)動機存在著諸多不同,針對個體展開分析反而是最有效的理解路徑(詩人但丁之于貝雅特麗齊,葉芝之于毛特·岡,都是歷史上著名的單相思典范)。
單身人士陷入對某人的暗戀,而處在一段關系中的一方如果也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概率有多大?這屬于“精神出軌”嗎?他為何會“精神出軌”?他在暗戀對象身上投射了何種人格和品質上的期待?這種期待為何沒有投射在現(xiàn)任伴侶身上?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幾年前,我和一些朋友都陷入了感情的荒漠期。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對任何人感到興奮了,以至于我們開始擔心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我們是不是沒法再產生那種感覺了?我們想象我們那顆越發(fā)麻木的小心臟可能會像桃核一樣,干癟而堅硬。
然而,這個時期我們開始使用“一線希望”的說法。它出現(xiàn)在我們感到莫名興奮的時候——也許是對朋友的朋友,或者我們最喜歡的地方的酒保,或者陶藝課上身邊的陶藝伙伴。我們希望我們的心有一天會變得柔軟,再次對生活充滿激情。每當我們在感情麻木的隧道盡頭看到一絲光亮時,我們就會互相發(fā)短信:一線希望!
這些微光幫助我們邁過了那片看似無盡枯燥的單身荒原。它們能否得到回應并不是重點。關鍵在于那種感覺:甜蜜、充滿希望的沖動。
單相思有時會引起懷疑。它像是青春期才會出現(xiàn)的沖動,看起來可能還有點兒傷感,甚至有些可怕。對處于一段單一關系中的人來說,暗戀可能會感覺像是一場危機,或者對他們的伴侶構成威脅。然而,事實是,一段單相思并不總是對伴侶不利或不公。有時,它的作用與實際追求浪漫關系的行動完全不同。
在最近一項關于一夫一妻制伴侶的研究中,加拿大新不倫瑞克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的心理學家露西亞·奧沙利文(Lucia OSullivan)發(fā)現(xiàn),大約80%的受訪者表示,在他們關系中的某個時刻,他們曾暗戀過伴侶以外的人——大約60%的人表示目前有暗戀對象。
雖然對其他人產生情愫可能會被視為對你已有關系的威脅,但奧沙利文發(fā)現(xiàn),她的大多數(shù)受訪者并不期待他們的暗戀對象取代目前的伴侶。令人驚訝的是,暗戀并不會顯著影響人們對伴侶關系的滿意程度。她觀察到,受訪者傾向于將暗戀描述為有趣和激動人心的,是他們日常生活中一抹額外的光芒。暗戀不但不會造成痛苦,反而可以增強自尊。奧沙利文告訴我,暗戀可以是一種“靈魂的提升”。
暗戀還可以讓你更多地了解自己。皮克哈特告訴我,青少年通過暗戀來明確他們看重他人身上的哪些品質,以及這些品質對他們自己的身份意味著什么。對成年人來說也是如此:暗戀的幻想是一種想象力的鍛煉。“這讓你有機會走出現(xiàn)在的自己,打破你的日常思維?!甭迮逅?坎特羅告訴我。她將其比作一本好書,能帶你到一個嶄新的世界。突然間,你可能會幻想自己,不論是認真的還是玩笑,體驗一個你從未考慮過的未來,想象著尚未被表達的自我的那一面。
當然,你不希望陷得太深,以至于無法自拔。暗戀可能會發(fā)展成過度的癡迷,而一旦發(fā)生這種情況,它可能就會扭曲現(xiàn)實。鮑梅斯特及其同事發(fā)現(xiàn),當人們對某人產生感情,而對方卻沒有回應時,他們可能會抓住任何模棱兩可的積極信號,即使被拒絕后,仍然希望得到對方的一些回應。而在這些情況下,單戀者并不是唯一受苦的人;他們欲望的對象往往會感到沮喪、內疚甚至痛苦。
但是,你不必走到那一步。你只需進行一點點的“暗戀管理”。奧沙利文將其比作喝酒:持續(xù)關注自己的感受,不要讓自己走得太遠。她研究了一夫一妻制關系中人們用來控制暗戀的策略,發(fā)現(xiàn)最成功的策略包括將注意力轉向他們的伴侶,留意暗戀對象的缺陷。我猜測,單身人士也可能以類似的方式進行自我調適,投入帶給他們快樂的其他生活領域,注意暗戀對象的不足之處。
洛佩斯-坎特羅指出,“所有的人際關系中都存在投射”。你總是試圖通過自己思維的偏見來理解某人,卻永遠無法完全了解對方的全貌。我們傾向于將偏心視為理性的敵人,但偏愛某人——相信他們獨特的價值,盡管他們有缺點——本質上就是愛。
未表達出來的暗戀同樣特別,因為它們不需要任何回報。普吉特灣大學的哲學家薩拉·普羅塔西告訴我,很少有人際關系能像這樣,不期望愛情得到回報。她說,最接近的類比可能是父母對嬰兒的愛,因為嬰兒還太小,無法表達愛意。即使如此,這種愛也是基于關系的,即他們是你的孩子這個事實,而不是基于對他們是誰的欣賞。
渴望本身是值得探討的。普羅塔西告訴我,某種程度上,在人際關系中也是如此:當對方在某種程度上感到遙不可及和神秘時,會讓伴侶們互相渴望,當充滿愛意的關注得到回應時,這一切變得更有意義。你永遠不會真正達到完美和諧的境界。而且,如果普羅塔西的觀點是正確的,即“欲望是關于缺乏的”,那么你也許不會想要到達那個地方。到達那里意味著“某種形式的死亡”。
暗戀就像一個小而強力的瓶子,裝滿了純粹的情感——充滿渴望,彼此撕扯著。奧登(W.H.Auden)在他的詩《愛得更多的人》(The More Loving One)中,將單相思比作仰望星空,觀察它們的美麗,同時深知它們“毫不在乎”我們的感受。但他并沒有為此生氣;他認為事情就應該如此,無論如何,他更多的是欣賞而非癡迷?!叭绻械男切嵌枷Щ蛩劳?,”他寫道,“我應該學會仰望空曠的天空?!?/p>
他是對的:你不需要整夜盯著星空失眠。但在黑暗中看到微光總是令人興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