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顏鳳儀
沉浸在書香中,感受綿延不絕的江南文脈
來到觀前街38 號,三層樓的獨棟蘇式小樓格外引人注目,復(fù)古棕和蒼綠的配色沉淀著江南書畫地的底蘊和風(fēng)骨,“古吳軒書店”五個大字透出濃濃的文化韻味。在這里,你可以沉浸在書香中,感受綿延不絕的江南文脈。
古吳軒書店(觀前店)集圖書、文創(chuàng)、藝術(shù)、沙龍等功能為一體,以青春煥發(fā)的姿態(tài),搭建起一座開放、時尚、共享的復(fù)合型人文空間,成為傳播展示江南文化的重要載體。
對于老蘇州來說,“古吳軒”三個字并不陌生。
40年前,古吳軒是觀前街上一處售賣文房四寶和高檔畫冊的寶地。而觀前街38號,就是古吳軒門市部舊址。一時間,店內(nèi)高朋滿座,嘉賓如云。劉海粟、尹瘦石、林散之、張辛稼、謝孝思……齊聚一堂,共商畫藝。
過去,蘇州人喜歡在百肆林立的觀前街上逛逛老字號,淘淘書。那時的觀前街上除了有古吳軒書畫店,還有牛角浜的各種舊書店、舊書攤,以及陸益元堂箋扇莊、東來儀紙?zhí)?、張文裕堂、藝石齋等文化用品商店。古吳軒已然蘇州人記憶中是一處顯眼的文化注腳,它見證了古城的變遷,也承載著大家對于文化的印象。
40年后,這扇著名畫家謝孝思口中的“文化古城的美麗櫥窗”,重新在千年古城蘇州、在它的繁華腹地被開啟。隨著時代改變,觀前街的面貌和業(yè)態(tài)都發(fā)生了巨變,書店的形式與內(nèi)容也出現(xiàn)了新的變革。蝶變新生、宜古宜今的古吳軒書店(觀前店)以更年輕、更多元、更有意涵的蓬勃姿態(tài),詮釋符合當代的蘇式生活美學(xué),彰顯書香蘇州的一體兩面。
未步入其內(nèi),園林書房的氣韻已顯現(xiàn)。書店處處彰顯著江南的雅致之美,門頭被設(shè)計成一冊翻頁圖書,取“一頁姑蘇”的寓意,擷取了洗硯池墨色的外立面,鑲了點點青綠,低調(diào)而不失華麗,古樸中帶點摩登。一樓院子里很人性化地分布著供讀者小憩的座椅,坐在庭院里可欣賞人群熙攘的觀前街景。
書店內(nèi),一排排靠墻而設(shè)的書架,整齊有序的各類書籍和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干凈整潔的地板,在盞盞燈光點綴之下波光粼粼,每一寸空間都煥發(fā)著青春與活力。一樓陳列著兩萬冊圖書,涵蓋文學(xué)文藝、藝術(shù)設(shè)計、歷史哲學(xué)、社會自然科學(xué)等門類,有古吳軒出版的大量江南文化精品圖書以及蘇州知名作家的代表作品。
在立足圖書專業(yè)的同時,書店著力引導(dǎo)更多讀者沉浸閱讀。二樓的閱讀區(qū)域被設(shè)計為一個安靜、寧謐的空間,給予讀者獨立思考和沉浸閱讀的場所。讀書累了,閱讀區(qū)邊上的吧臺特備了茶飲簡餐恭候歇息??磿嗪纫粔睾貌?,品一品美食,時光靜靜流淌,向往的生活大抵如此。
二樓有一個小而精、和而美的文人書房。書房利用明式家具、賞石等非遺精品,細致刻畫明式家具陳列的細節(jié)。典冊擁藏,筆墨盈香,可謂是理想中書房的樣子。二樓還獨辟一處空間,以供作家開展講座、簽售會以及閱讀愛好者們舉行分享會使用,讓大家在這里收獲知識,結(jié)識志同道合的書友。
適配不同讀者群體與多種文化場景的空間是古吳軒書店(觀前店)的最大亮點,每個角落都在為文化年輕力講述故事。
早前,“歸去來兮——古吳軒藏畫展”在店內(nèi)展出,推開一樓一隅一扇暗色玻璃門便能走進另一方天地。畫展選取了19件古吳軒珍藏名作,其中不少是第一次面世。書畫愛好者可以在水墨暈染間,飽覽江南四季風(fēng)物。
不僅是多元空間的打造,書店還開展多場互動體驗活動,逐步拼筑起古吳軒書店(觀前店)的“非遺版圖”。
除了體驗雕版印刷,零距離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書卷之美,還可以學(xué)習(xí)木刻年畫制作,感受現(xiàn)代中國年畫美學(xué);手繪蘇扇,追尋傳統(tǒng)文化之雅;制作紫砂工藝品,領(lǐng)略指尖藝術(shù)……每一項互動體驗活動都是技藝傳承和文化宣傳的窗口。
如今,“文化古城的美麗櫥窗”正沿著墨香點點的時光走廊溯源而上,以獨具蘇式韻味的生活方式和狀態(tài),靜待與讀者們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