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恒
她叫孫利,軍中為數(shù)不多的女三級軍士長,西藏軍區(qū)總醫(yī)院婦產科的一名護士。
在西藏部隊眾多女士官中,她不是唯一的女三級軍士長,但她是第一個女三級軍士長。
第一次見到孫利,是在2018年國慶長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女士官,四級軍士長,肩上多么耀眼的拐拐杠杠。
說實話,在山的那頭,在那青青的草地旁邊的部隊營區(qū)里,一兩百名四級軍士長,男的,見得多了,不足為怪。
然而,那年那月,兵至27年,來到軍區(qū)總醫(yī)院工作,見到女四級軍士長,還是頭一回。
由此,我想到,生活中,經常會有很多新鮮事物浮現(xiàn)在眼前。
這個世界說大就大,說小也小,人生有很多第一次。
多年來,在西藏高原部隊這個熔爐里摔打磨煉,或許是分工不同、職責有別,見到女四級軍士長,尚屬首次。
怎能不感到新奇。
1
話說2002年12月,是孫利人生的一大轉折,她從小懷揣的從軍夢,在這個年頭變成了現(xiàn)實。
每一個女孩子都有撒嬌的時候。孫利參軍入伍,即將成為一名邊防戰(zhàn)士,她激動不已,兩行熱淚奪眶而出。穿上軍裝的那天,她在鏡子前比劃過去,比劃過來,心花怒放,高興得一晚上沒睡覺。
可是,兩天后,孫利跟隨戰(zhàn)友來到拉薩,兩眼便傻了。
從這一天開始,孫利就明白,原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的掌上明珠、父輩們“羽翼”下躲避風雨的日子不再屬于自己。
而伴隨自己的將是迎著高原的漫天黃沙摸爬滾打,讓自己去領略和品味的將是軍旅生涯的酸甜苦辣。
新訓三個月,嘴唇干裂流著血,雙手凍瘡流膿皰,臉蛋通紅曬脫皮,頭發(fā)凌亂像雞窩,軍裝肥大不附體,軍容鏡前不識己,又黑又瘦還很丑。
新訓期間,不知孫利哭過多少回,在困難面前,她也曾經有過多次退縮的念頭。
但是,當一名“好兵”的理想始終支撐著她。
曾經多少次,在自己感覺難以克服的時候,在自己感覺眼前一片迷茫的時候,在自己即將要打退堂鼓的時候。
“堅持就是勝利;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些道理總在孫利的耳旁嗡嗡作響。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歷練?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向往?個中緣由,或許孫利本人并不明白。
唯一的信念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既來之,則安之。越是艱難時刻,越要奮勇向前。越是感覺不可逾越的時候,或許再挺一挺就跨過去了。
孫利一次次拭去淚水、咬緊牙關,鞭策自己。從隊列到戰(zhàn)術,從射擊到手榴彈投擲,從站軍姿到緊急集合,一樣沒落下,最終以優(yōu)異成績實現(xiàn)從一名社會青年到一名高原戰(zhàn)士的蛻變轉換。
可是,新訓結束后,孫利的眼前又一次出現(xiàn)蒼茫大地,何去何從是她想得最多的。
此時,孫利稚嫩的心在懷疑,為什么人生的選擇會有那么多?為什么不能一步到位?
從新訓的情況看,她從骨子里真切體會到,女子確實不如男,特別是在體能上、高難度動作上,無法與男兵比擬。
到底是去作戰(zhàn)部隊與男兵一比高下,用自己柔弱的身子再一次證明那句“誰說女子不如男”的話語?還是去當一名英姿颯爽的特種兵,令人羨慕不已?也可以去當一名號稱“千里眼、順風耳”的通信兵,享受在浩瀚的時空里穿越的感覺……
孫利一度陷入迷茫和彷徨。
也許是孫利曾經做過白衣天使的夢,只不過是在三個月的緊張新訓中,她來不及整理思緒。
命運似乎都是為有準備的人安排好的。孫利最終背起背包走進軍區(qū)總醫(yī)院。
不能混時間、熬年頭。來到總醫(yī)院后,工作之余,孫利總是沉浸在書本里。她明白,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她還知道,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沒有任何成功的機會。有了理想,就要為之付出艱辛的努力,就要朝著理想的目標去奮斗。
功夫不負有心人,入伍第三年,孫利如愿考上石家莊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兩年的護理專業(yè)學習實踐結束后,她回到軍區(qū)總醫(yī)院,成為戰(zhàn)斗在臨床一線的軍人護士。
2
談到孫利,很多人對她豎起大拇指。而讓我意外的是,這個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的女士官,在我遇見時已是四級軍士長最后一年了。
回首過去,孫利思緒紛飛,感慨萬千。
還記得,十一月,那個哈氣成霜,在拉薩曬著太陽乍暖還寒的時節(jié)。在眾多的女士官晉級比拼中,孫利先是通過技師證的考核,爾后一路考、比、拉,過五關斬六將,在軍事、理論、體能、技能中層層攻破城門、擒龍伏虎,表現(xiàn)出色的她輕松地在眾多女選手中脫穎而出,成為西藏軍區(qū)第一位女三級軍士長。
2018年12月,這是一個充滿喜氣的年月,軍區(qū)第一個女三級軍士長誕生了,這是一個值得孫利永遠記住的日子。
如今,孫利不再是唯一的三級軍士長,但她永遠是軍區(qū)的第一個女三級軍士長。
一位姑娘,拼到這個份上,真是不簡單。
青春的年代,要有青春的記憶。
從笨手笨腳到游刃有余,在黨員、軍人、護士三重身份的“光環(huán)”下,孫利努力工作,哪里需要就奔赴哪里。就是搭個手、幫個忙,她也心甘情愿。
樂于助人,是孫利的一大優(yōu)點。
或許,這就是一名戰(zhàn)士的追求。
從一名戰(zhàn)士到一名護士,從一個只能出出公差干點雜活的士兵到臨床科室的一個專職護理人員,孫利又一次實現(xiàn)華麗轉身。
在她穿著白大褂走進婦產科門診和診療室的那一刻,她的內心是沉甸甸的,她在琢磨如何把工作干好。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普普通通的護士,但她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善待每一個病人,始終不怕苦不怕累,只要是自己看到的能做到的,無論分內分外,都會主動用行動體現(xiàn)自己的初心。
在孫利的“字典”里,永遠沒有貧富貴賤,沒有地方和部隊之分,醫(yī)院就是為患者服務的。
救死扶傷是醫(yī)護人員的天職。
無論是軍隊病號或是地方的病人,為他們做好服務,就是一名醫(yī)護人員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使命。
醫(yī)者仁心。醫(yī)生護士,都有一顆母親的心。
一段時間,孫利在代管婦產科病房護理單元時,面對攤子大、病員多的局面,她大膽管理,不懂就問,得到了所有醫(yī)護人員的鼎力幫助。
雖然只是一個士官護士,她按標準管理工作流程,按崗位落實制度,積極提高護理質量。用工作的熱情和待人的真誠,時時展現(xiàn)正氣、祥和,為婦產科打出了一張閃亮的名片。
一個士兵的作用有多大?
一個士兵的境界有多高,她的作用就有多大。
2017年11月,因為科室干部轉復,孫利臨危受命,代理護士長。
此時,大家都用迥異的目光看著孫利。因為她將面臨帶教新招聘的本科學歷護士。
既然領受了任務,孫利毫不含糊,一下使出俠女風范,一不做二不休,不干就不干,要干就要干好。
同時,也有人在懷疑,帶教本科生,僅憑學歷,孫利是有壓力的,但從婦產科臨床實踐經驗上看,孫利是有底氣的。
不去理會閑言碎語,只管把工作干好。
這是孫利一直壓在心底的信條。
在帶教過程中,她要求新入職人員常規(guī)護理操作穩(wěn)、準、細;??谱o理和急救精、全、快。一步一動,手把手幫帶。特別是在規(guī)范護理病歷文書、檢查護理計劃落實、正確處理護患、護醫(yī)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嚴摳細挖,表現(xiàn)出一個士官在婦產科業(yè)務上的專業(yè)性和超強的領導能力。
有一份付出,就會有一份收獲。通過孫利嚴格正規(guī)的幫帶,短時間內,實習護士的操作水平、主動作為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增強。
孫利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能行。
這個時候,有誰還能懷疑一個士官的作用?
生活中,孫利與大家姐妹相稱,總是用熱心熱情溫暖人心,婦產科的姐妹們總是那么融洽、和諧。
一次,孫利在查房時看見值夜班的阿蓉面色蒼白,情緒低落,整個身子在凳子上蜷縮成一團。
“阿蓉,你怎么啦?”孫利上前問道。
“我有些惡心,腹瀉,腹部陣痛?!卑⑷赜袣鉄o力地說。
孫利及時調整值班人員,陪護患者到急診科就診。
原來是“急性腸胃炎”。
她妥善安排患者入院治療。爾后替下臨時為患者值班的護士,持續(xù)值班16個小時。
第二天一早,孫利將親手熬制的小米粥放到患者的病房床頭柜上,患者從同事口中又得知孫利工作一天后還替她值完夜班,感動得聲淚俱下,像個孩子一樣將孫利抱住。
這些在工作中的情感流露,真實地再現(xiàn)了人性的可愛、溫馨。
從此,孫利與阿蓉就像親姐妹一樣相處。孫利這個小小的舉動,讓婦產科的姐妹們增進了感情,凝聚了力量。
在干中學,在學中干。孫利又一次體會到人間的溫情。
婦產科門診集婦科、產科為一體。做婦檢和產前就診人員相對較多,工作繁忙,不能按時下班是常態(tài)。
常常會有人詢問孫利:“你們怎么下班這么晚?”孫利只是輕描淡寫地說:“病人多。”
不需要做更多的解釋,不需要別人的同情和理解,因為選擇這個職業(yè),熱愛這個職業(yè),再多的苦只有自己扛著。
其實,孫利和同事們并未覺得婦產科工作的苦和累,在不能按時下班、不能按時就餐、休息的苦中,她們快樂著。
縱觀人類歷史,堅強的女人都是這樣過來的。
另一方面,產科病人較為特殊,病發(fā)時相對緊急,病情不容耽誤,與時間賽跑是常事,稍有不慎就會危及產婦生命。
一次,正在下班鎖門時,一位藏族小伙子急匆匆跑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金珠瑪米,這是生小孩的地方嗎?我老婆正在趕來的路上,流了很多血,請你們看看。”
或許是職業(yè)所系,聽到這近乎哀求的話語,婦產科的同志們立即向后轉,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迅速將推床鋪成簡易產床,備好接產用物并將推床推向醫(yī)院大門隨時準備接診病人。
時間無縫連接,產婦進門即上推床,在醫(yī)院大門至婦產科門診不到一百米的快速行進途中,醫(yī)護人員滿頭大汗。他們一邊詢問病史,一邊及時檢查。發(fā)現(xiàn)產婦陰道流血、規(guī)律宮縮,宮口近全開,這種情況很容易就地生產,弄不好,后果將不堪設想,醫(yī)護人員意識到了情況不妙,感覺這位婦女已蹚入鬼門關。
情況緊急,時間就是生命,一分鐘也耽誤不起。
坐診的醫(yī)生和孫利當機立斷,迅速將產婦推至住院部,途中密切觀察產婦情況,隨時細心安撫,并不時引導產婦采取正確呼吸方法緩解疼痛,避免途中生產。
關鍵時刻,醫(yī)護人員唯一能做的就是與時間賽跑,爭取讓產婦早一點躺在產床上安穩(wěn)生產。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待到產婦安全送進產房,已是中午兩點。
雖然耽誤了正常就餐休息時間,但是,挽救了生命、減輕了產婦的痛苦,醫(yī)護人員心里很是寬慰。
這是多么敞亮的胸懷,寧愿虧待自己,也要方便別人;寧愿自己受苦,也要讓病人和家屬暖心;哪怕吃不上飯,心里也毫無怨言。
就在那天下午上班時,產婦家屬來到婦產科門診室,為醫(yī)護人員一一獻上潔白的哈達,飽含熱淚、滿懷深情地說:“感謝金珠瑪米救了我的愛人,母女平安,你們真是老百姓的貼心人啊?!?/p>
這樣激動人心的場面,在孫利的記憶里,數(shù)不清曾經有過多少次。這樣的禮儀,每一次都會令人熱淚盈眶。這樣的人間真情,多么溫暖人心。
孫利在代理護士長一年的時間里,收獲很多,感悟很多,人間的溫情時時在她的內心涌動。她在心里鞭策自己,一定要善待病人。
原來世界這么美好。孫利也時時在用自己的愛心去溫暖身邊的人。
在生活中,孫利經常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始終無愧于自己的良心,無愧于自己的職業(yè),無愧于白衣天使的職責。
3
多年來,孫利先后參與義務巡診近200余次,積極為部隊戰(zhàn)友、駐地群眾、寺廟僧人送藥送溫暖。10余次奔赴藏北高原——那曲市各區(qū)縣為當?shù)剞r牧民義務巡診。她那布滿高原紅的臉蛋深受人民群眾喜愛。
孫利曾經參與《士兵突擊再突擊》劇組的跟蹤醫(yī)療保障,期間手指受傷,致使關節(jié)變形,留下后遺癥,但她無怨無悔。
2003年,孫利發(fā)揚抗擊非典的忘我精神,義不容辭參加醫(yī)院臨時成立的“腺病毒”發(fā)熱病房,冒著被感染的風險赴一線與“腺病毒”感染者近距離接觸,一同隔離并為其救治。在長達近半年的時間里,她兢兢業(yè)業(yè),勤奮工作,與戰(zhàn)友們同甘共苦,隔離救治“腺病毒”患者上百人,均全部康復,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沒有蔓延擴大,任務完成,收獲圓滿。
完成重大任務的經歷,又一次在孫利的成長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2019年12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武漢爆發(fā),在內地休假的孫利心急如焚。于是,提前歸隊。
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孫利都愿意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情。
一個兵,能夠心系國家危難,可想她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情,可想她作為一個護士敢于救死扶傷的崇高境界……
任務來了,她第一時間向組織請纓,要求到最需要護士的地方去工作。
她毅然決然寫下了赴武漢抗擊疫情的申請書,并積極參加“戰(zhàn)”前集訓,隨時準備奔赴抗擊疫情第一線。
那年那月,在得知某重大軍事活動即將展開時,孫利不忘軍人使命擔當,不懼生死,又一次主動請纓。
獲得批準后,孫利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戰(zhàn)”前訓練期間,她不顧自身生理因素,在“就沙吃飯,就風喝水”、近乎“風餐露宿”的惡劣環(huán)境下,身為女同志,孫利秉持沒有特殊軍人的理念,與戰(zhàn)友們同吃、同住、同訓練,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項高強度訓練任務。
有誰說孫利不是拼出來的?
臨“戰(zhàn)”期間,部隊轉場至海拔4400多米的地方,那里地廣人稀,自然條件惡劣,高寒缺氧,環(huán)境艱苦,全年無四季之分,只有“雨雪”兩季。
在高海拔地區(qū)開展“戰(zhàn)時”野外醫(yī)療保障訓練,孫利幾乎把自己的小命都搭出去了。
為了完成特殊使命,為“突發(fā)性戰(zhàn)斗”打下堅實基礎,“戰(zhàn)場”多次換地,在高寒、干燥、陰冷、潮濕、空曠、風沙肆虐等復雜地域,孫利矢志不渝,給親人留下了遺書,積極參加訓練、公差勤務、幫廚、站崗和24小時醫(yī)療值班等工作,在因公負傷沒有完全康復,即便雙膝疼痛和身患過敏癥,她仍帶病堅持工作,赴“火線”為官兵義診、送藥,認真履職盡責,從不叫苦言累。
自己受苦受累到極致,吃不消的感覺時時涌上心頭,但孫利依然保持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tài),時時用快樂感染身邊的戰(zhàn)友。
不難看出,這個兵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樂觀向上。
艱苦的付出,必然會有收獲。高效率完成上級委派的艱難任務,在戰(zhàn)區(qū)考核中,孫利向組織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自己也收獲了一份沉甸甸的經歷。
誰還能說孫利不是拼出來的?
4
國家的好政策催生我們更加努力工作,孫利原計劃2020年與愛人要二胎。
但是,在那年,當接到赴日喀則市仲巴縣隆格爾鄉(xiāng)開展為期6個月的駐村工作任務后,孫利以工作為重,決定讓家里的事先放一放。
在海拔4600多米的鄉(xiāng)衛(wèi)生院駐村幫帶,海拔高、氣候惡劣、住房條件緊張、用水不便、交通不便、生活艱苦,這些都不是問題。
在黨的脫貧攻堅任務中,駐村駐出了什么?幫帶幫出了什么?通過駐村幫扶,群眾得到了什么?這才是駐村人員需要思考并付諸行動的大事。
孫利和同志們接力幫帶,更多的是幫助鄉(xiāng)衛(wèi)生院的醫(yī)護人員提高醫(yī)療救治水平,培訓醫(yī)技人員,積極為群眾宣講衛(wèi)生習慣和生活習性,如何預防疾病等知識。
不是幫帶一批,進步一點、改變一點。送錢送物不如送一門技術。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提高群眾的防病就醫(yī)理念是關鍵。農村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方興未艾,讓群眾摘下貧困帽子的同時諳熟防病常識,才是醫(yī)療扶貧的目的。
一天,一個婦女捂著肚子哭喪著臉來到鄉(xiāng)衛(wèi)生院,孫利急忙攙扶著她走進診室。經過詢問得知,原來這個婦女腹部隱隱作痛已經好幾天了,而且伴有陰道出血癥狀。孫利當即判斷,該女子是先兆流產。緊接著,孫利對她進行保胎治療,通過一番聊天后,了解到這名女子對自己已經懷孕三個多月全然不知,對普通的孕婦注意事項更是一竅不通。
幫扶就是要幫到點子上。針對這種情況,孫利請示帶隊隊長,召集該鄉(xiāng)所有生育年齡女性,由孫利為大家講解婦科、產科常規(guī)知識和注意事項,深受群眾好評。
醫(yī)療無小事,在救治患者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不能少,怕麻煩、圖省事、走捷徑往往容易出事。
記得剛到鄉(xiāng)衛(wèi)生院幫扶的第二天,一位正在輸液的病人火急火燎地說自己皮膚瘙癢,孫利急忙上前查看,發(fā)現(xiàn)患者皮膚還有紅疹癥狀,立即將液體關閉。
詢問為患者輸液的鄉(xiāng)衛(wèi)生院護士后得知,患者扁桃體發(fā)炎,輸?shù)氖乔嗝顾兀瑳]有做皮試。
話音剛落,孫利立即拔掉患者手上的針頭,打開氧氣瓶讓患者吸氧,同時找來抗過敏性藥物讓患者服下,并叮囑患者多喝水排尿。
此時的鄉(xiāng)衛(wèi)生院護士慌了神,急忙握住孫利的手激動地說:“謝謝孫姐,今天沒有你,后果不堪設想,都是我的粗心大意,差點出了大事?!睂O利一整套專業(yè)熟練的動作過后,心平氣和地與這位護士交流。
鄉(xiāng)衛(wèi)生院的護士說,這里村民身體素質過硬,很多人不經過皮試也能注射、靜滴抗生素藥物。
孫利說,只要是注射抗生素藥物,都必須做皮試,這是常識。有時候一個小小的疏忽、一個不經意的處理,可能會導致患者很大的傷痛,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價,讓醫(yī)護人員留下遺憾和自責。
他們聊著聊著,兩個小時過去了,患者的不適癥狀逐漸緩解,大家的眉頭也逐漸舒展。
駐鄉(xiāng)幫扶的許多故事是感人的,也是難忘的。
就在幫扶工作結束的那一天,一名男子抱著他四歲的兒子小旦巴來到衛(wèi)生院。訴說著自己兒子大腿根部長了一個大腫塊,不知道是什么怪病,有好幾年了,說著便拉下孩子的褲子。
此時此刻,幫扶任務的時間節(jié)點已到,軍隊幫扶醫(yī)療隊的車輛已停放在衛(wèi)生院院子里,醫(yī)護人員即將登車返回。但是治病救人的職責使命不容遲疑,放下背囊,走進診療室,同時視頻連線軍區(qū)總醫(yī)院進行遠程會診。經過皮膚科專家分析判斷,認為這是腹股溝斜疝,小問題,需要到醫(yī)院做手術。
小旦巴的父親毫不猶豫,帶著兒子跟著幫扶小組的車輛前往拉薩。
回到醫(yī)院,孫利就像回到家。第二天,她幫小旦巴辦理入院手續(xù),手術治療一周后康復出院。
小旦巴在父親懷抱里來到婦產科門診,專程向孫利道別……望著父子倆帶著燦爛的笑容,消失在遠去的人群里,孫利繼續(xù)按部就班干著自己的工作。
5
話又回到孫利的家里,她在家中是“獨苗”。其父母實在不舍她遠離家鄉(xiāng)。每次看到她臉上的高原紅,回家低原反應昏昏沉沉,母親都會偷偷轉身流淚。
如今,孫利已為人母。她換位思考,從父母的角度看,其實是父母不希望她在西藏高海拔部隊服役太久。
父母年歲大,需要兒女陪伴。孩子年齡小,更需要父母陪伴。每一次休假,孫利都會與父親有一次“博弈”,目的就是勸說孫利早點轉業(yè)回家。
忠孝不能兩全。孫利曾經有過很多糾結。
在軍人使命和家庭職責的選擇上,孫利更加看重前者。無奈,只能委托父母幫忙照看孩子。她知道,孩子長大1歲,父母年邁1歲。有時候,想想這些問題,孫利的苦水往心里流,淚水奪眶而出。
孫利在想,自己的貢獻雖然不大,但只要站好崗,做好分內的事情,就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一個女兵,始終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吻合。
大道理加上小情懷,孫利向父母極力傾訴,父母知道她是那種“不撞南墻不回頭”的主兒,說也沒用,也知道了她的意愿和夢想,反倒越來越理解、支持她去西藏。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就這樣,孫利一推再推,年復一年,在部隊上一干就是20年。
20年,已遠離“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花樣年華。
不被情緒所動,時常做出更加理性的選擇,善于擺脫外在的一切以及自身的干擾,孫利常常對自己說,不管別人怎么看,自己要活得真實。
20年軍齡,對于一個女兵來說,真的不容易。不難想象,若有機會,孫利將會繼續(xù)干下去……
在陪伴孩子的問題上,孫利有很多歉疚。
舍小家,顧大家,這就是軍人的選擇。
孫利也曾經試過,讓孩子到西藏,但孩子的身體素質極不適應高原氣候。再說,把孩子帶到部隊放在身邊,寒假暑假的倒沒事,但繁重的醫(yī)療保障任務和野外駐訓,確實多有不便。
軍人的孩子,都是堅強的孩子,都善于交流、善于表達,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有著不同凡響的氣質和堅韌。
孫利的孩子經常問她:“媽媽,其他小朋友的媽媽為什么不用去西藏?你為什么要去那么遠的地方?回來在我們家附近的醫(yī)院工作好不好?你回來我保證好好聽話、好好學習……”
每次聽到這些話,孫利的心都會像針扎一樣。特別是每次休假即將歸隊的前幾天,明顯的發(fā)現(xiàn)孩子的情緒反常,小小年紀,有時她會躲在房間里自言自語:“爸爸媽媽都不愛我,我就像個沒人要的孩子,別的小朋友都會有父母陪伴,周末都會帶他們出去玩,我連門都出不去,他們不愛我,我也不愛他們……”哇哇地就哭起來。
在這種讓人潸然淚下的時候,孫利和丈夫都會冷處理,積極用愛心去溫暖孩子,給孩子講更多的道理,極力讓孩子調整心態(tài)。
基于這一點,每次進藏,孫利夫婦都會訂6點多的機票,這樣就不會讓孩子見證難分難舍的場面。其實,此刻大人的內心更是糾結、更是不舍。
然而,每一次孩子醒來后都會哭得撕心裂肺,責怪孫利是“壞媽媽”。
作為母親,孫利也經常責怪自己。似乎自己的做法對孩子有些“殘忍”。但她心里會默默地念叨:孩子,等你長大了,也許就會理解媽媽的職業(yè),媽媽干的是光榮而神圣的職業(yè),等媽媽回來后好好補償你!孫利的眼淚不知不覺中流下來、風干,再流下來……
“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
孫利一路走來,沒有多少紅妝記憶,更多的是武裝印跡;沒有多少天倫之樂,更多的是在雪域高原迎著寒風和烈日的苦苦堅守,更多的是在飛雪中無比思念自己的孩子。
而今眼目前,孫利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她表示,將拼盡全力,認真履行使命,始終當一個“好兵”。
過去的歲月,孫利苦過、哭過,磨礪了一身的堅毅和果敢。
6
展望未來,孫利引吭高歌,一路歡笑。
在孫利的軍旅生涯中,她不是唯一,但她是第一。
相信,孫利迎著朝陽走去的路將會越走越寬廣。
期待著,孫利人生的又一個第一。
責任編輯:索朗卓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