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
關(guān)于炸雞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在1747年的英國菜譜上,被叫作“腌制的雞”,當(dāng)時炸雞的做法是用豬油在炒鍋里煎。后來,炸雞被蘇格蘭裔移民帶到了美國。到2 0世紀(jì),隨著肯德基等連鎖快餐店不斷擴張,炸雞的影響力到達(dá)了全世界。
在肯德基這樣的快餐連鎖店常見的是美式炸雞,把雞切分為雞胸、雞翅、雞小腿等小塊,裹上一層用鹽、黑胡椒、洋蔥粉、雞蛋或牛奶等按一定比例與面粉混合成的混合面粉衣,放入鍋中油炸,在油炸的過程中,雞肉滲出的汁水正好完美地被外層的面衣吸收,形成豐富酥脆的口感。
布法羅雞翅在精釀小酒館或是西餐廳比較常見。布法羅雞翅一般只選用雞翅中或翅根的位置,并且一般沒有面衣,僅是赤條條一個雞翅,因此除了傳統(tǒng)的油炸方式,也會用烘焙或炙烤的方式來烹飪它。布法羅雞翅常常會在炸好的炸雞上裹上一層卡宴辣椒為基底做成的辣醬,再用芹菜條或胡蘿卜條搭配藍(lán)森芝士醬或牧場沙拉醬做配菜。
放眼整個美洲,牙買加炸雞,用香菜籽、姜黃、檸檬汁等腌制油炸的巴西炸雞等,都是值得嘗試的風(fēng)味炸雞。
當(dāng)炸雞來到了亞洲,那可是全方位的繁榮昌盛。
韓式炸雞,甜辣的口感配著炸雞的酥脆,再來上一口啤酒,一夕之間橫掃全場。韓式炸雞的面衣用土豆淀粉替代了面粉,且通過復(fù)炸的形式來豐富炸雞的口感。每次點韓式炸雞,到最后的口味選擇,都得猶豫那么幾分鐘,雞味十足的原味、帶醬的甜辣味、撒粉的海苔味等,搭上韓式特色的粉紅色腌蘿卜,讓韓式炸雞越發(fā)與眾不同。
日本也有自己的特色炸雞。日本唐揚雞塊,最早出現(xiàn)在江戶時期,被叫作“空揚”,一開始是指從中國傳過去的用油炸小塊豆腐的方法,后來開始涉獵蔬菜、魚等門類,但最主要的還是炸雞。在餐館里,唐揚雞塊一般與卷心菜組合,在便利店也可單獨售賣。誕生于日本宮崎的南蠻雞塊,是宮崎地區(qū)出名的鄉(xiāng)土料理,雞肉包裹面粉炸好后再淋上甜醋汁,澆上塔塔醬,口味更加清淡和甜美。
到了我國,炸雞也不甘示弱。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都活躍著一種叫“老北京美式炸雞”的炸雞。這款炸雞是許多北京孩子的童年記憶,調(diào)味上更加本土化,用味精、鹽、辣椒、肉豆蔻、大蒜等加水,放入雞塊腌制一晚,第二天裹上淀粉、小蘇打與面粉的混合物后高溫油炸,泛著油光的炸雞在空氣中肆意地散發(fā)出香氣。
在路邊常見的還有學(xué)校門口的扛把子——臺灣鹽酥雞,其做法源自美國的雞米花,但多了椒鹽、蒜香以及九層塔的香味。
奧地利、德國、意大利等國發(fā)展出了自己的炸雞風(fēng)格。奧地利有種維也納炸雞,用面包糠做面衣,深油炸后搭配檸檬食用,最早期只有貴族才能吃到。炸雞肉排則在奧地利、德國和以色列等國流行,最常見的形式是炸雞胸肉,但這道菜最早其實是用牛肉或豬肉來做,后期歐洲的猶太人為了符合他們的飲食需求,把原材料換成雞肉或火雞。當(dāng)它來到意大利,則演變成具有意大利風(fēng)格的炸雞,添加了迷迭香等香料,而且面衣炸粉里還加了帕瑪森干酪。
看著世界各地這么多的炸雞,突然思路打開了,以后去旅游不知道該吃什么時,選擇炸雞或許是嘗試當(dāng)?shù)孛朗匙畈徊壤椎暮梅椒ā?/p>
溫好//摘自吃貨研究所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