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業(yè)豐,譚曉東
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的近視率持續(xù)攀升,且呈現(xiàn)低齡化、重度化的發(fā)展趨勢[1]。來自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公布的《2018 年中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調(diào)查結果》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的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小學生為36%、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教育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等八部門于2018 年聯(lián)合頒布《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切實加強近視防控工作。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武漢市中小學生的近視流行現(xiàn)狀并探討影響因素,為制定近視防控策略提供科學依據(jù)。
本研究以武漢市14 個區(qū)中小學校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在武漢市各個區(qū)的示范學校和非示范學校各隨機抽取5 所,分別為3 所小學、1 所初中、1 所高中,若抽樣地區(qū)沒有足夠數(shù)量的示范學校或非示范學校,則該地區(qū)按實際示范或非示范學校數(shù)抽取樣本,共78 所學校納入研究。2018 年共抽取128 584 人,2019 年共抽取179 840 人,2020 年共抽取176 279 人。
1.2.1 篩查方法
利用云智能視力監(jiān)測儀和全自動電腦驗光儀開展視力與動態(tài)屈光監(jiān)測。本研究于2008—2020年每年開展一次近視篩查。
1.2.2 相關定義
近視判定標準:裸眼視力<5.0 且非睫狀肌麻痹下,電腦驗光等效球鏡度數(shù)<-0.50D,佩戴角膜塑形鏡者也納入近視人數(shù)。
近視率計算公式:近視率(%)=(按標準判定為近視的人數(shù)+佩戴角膜塑形鏡人數(shù))/檢測總人數(shù)×100%。
本研究采用Epi Data、Microsoft Excel、SPSS 17.0以及R Studio 等軟件完成數(shù)據(jù)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間比較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或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運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調(diào)查對象近視情況的影響因素。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2018—2020 年武漢市中小學生的近視率分別為45.2%、46.2%、51.0%;近視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2020 年武漢市的近視率較2019 年提升了4.8%,較2018 年上升了5.8%。
2018—2020 年,武漢市女生平均體近視率為49.4%,男生平均近視率為46.3%。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近視率均呈上升趨勢,且不同年份女生的近視率均高于男生。見表1。
表1 武漢市2018—2020年不同性別中小學生的近視情況(%)
2.3.1 基本情況
2018—2020 年中小學生的平均近視率,小學生為34.2%、初中生為74.1%、高中生為84 .9%。小學生與初中生的近視率之間相差約40%,初中生與高中生的近視率相差約10%。見表2。
2.3.2 不同學習階段的近視率比較
結果顯示,中小學生隨著年級的上升,近視率隨之上升。見表3。
表3 2018—2020年武漢市小學不同學段的近視率比較
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年級、是否為示范學校、經(jīng)常近距離持續(xù)用眼超過40分鐘、讀寫姿勢、課間休息走出教室運動或進行遠眺、戶外運動時間平均每天2 小時以上、每周參加非體育類課程≥3 次、經(jīng)常鍛煉眼肌或進行眼肌訓練、睡眠時間是影響中小學生近視的相關因素(P<0.05)。見表4。
表4 武漢市中小學生近視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武漢市中小學生2018—2020 年的近視率分別為45.2%、46.2%、51.0%,低于全國水平[2],但近視的發(fā)展趨勢有待控制。2020 年武漢市中小學生的近視率較2019 年提升了4.8%。近視率提升的原因可能是2020 年上半年居家而增加了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間、戶外活動和放松眼睛的時間不足。武漢市小學生的近視率約為34.2%,低于中國東部地區(qū)(37%)[3]和香港(37.7%)[4]等地的研究,但高于國外如巴西(20.4%)[5]和沙特阿拉伯(32.7%)[6]等地。
目前,我國中小學生的近視率呈現(xiàn)低齡化趨勢。從武漢市低年級學生的近視率可以看出,部分學生在剛接受小學教育時就已經(jīng)患有近視。今后的近視防控重點應該考慮前移至學齡前兒童,將防控關口前移,以求進一步降低初入學時的近視率,才能為后期近視的防控打下基礎。1~3 年級學生的近視率波動較大,視力健康狀況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響[7]。有研究表明,6~8 歲兒童為近視的高危人群[8],在這個年齡段,近視的發(fā)展速度和軸向長度延長更快。在這個年齡窗口內(nèi),眼球的可塑性高,控制近視可能更容易。4~6 年級的學生近視率逐年上升,且相對穩(wěn)定。相比于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在學業(yè)上面臨的壓力更大,所以他們的用眼時間更多、戶外時間更少,且更有可能去上額外的網(wǎng)課。高年級、經(jīng)常近距離持續(xù)用眼超過40 分鐘、每周參加非體育類課程≥3 次為近視危險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正確的讀寫姿勢、示范學校、課間休息走出教室運動或進行遠眺、戶外運動時間平均每天2小時以上、經(jīng)常鍛煉眼肌或進行眼肌訓練、睡眠時間充足是近視的獨立保護因素。
性別是近視率的一個影響因素,女生更容易近視,這一結果與重慶的研究一致[9]。這可能與女性生性好靜,娛樂方式多以室內(nèi)運動為主,戶外光照攝取減少,近距離用眼時間增加等因素有關,也提示近視防控的重心可以適當向女生偏移。與小學相比,初中及高中的學生更容易近視,可能與高年級學生面臨更大的學業(yè)壓力、用眼時間更長、眼放松時間更短有關。因此,除了守好低年級的第一防線,還要關注高年級學生近視的發(fā)生發(fā)展情況。研究表明,增加戶外暴露時間可以延緩近視的發(fā)展[10],而學生觀看電子屏幕時間增長、戶外運動時間減少對視力會產(chǎn)生影響[11]。尤其是高年級學生,面對中考和高考,用眼的時間更長、眼放松的時間更短,更容易對視力產(chǎn)生負面影響。正確的讀寫姿勢是近視的保護因素,研究顯示不正確的讀寫姿勢易誘發(fā)近視,應加強正確讀寫姿勢的引導和督促[12]。
綜上所述,武漢市學生的近視率雖低于國家平均水平,但形勢依舊嚴峻。武漢市中小學生視力行為習慣較好,但仍有可以提升的空間,應在睡眠、戶外運動、合理用眼等方面保持有效的綜合干預。此外,學生們應養(yǎng)成良好的視覺行為習慣,增加戶外運動時間并加強眼衛(wèi)生健康教育,做好定期的視力檢查并及早干預,保護自己的視力健康。學校應該聯(lián)合家長,做好家長層面的視力健康宣傳,三方合力來共同的維護中小學生的視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