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和太平洋中的厄爾尼諾現象,讓幾十年來全球海洋溫度逐漸變暖,2023年全球海洋溫度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水平。2023 年3 月 和4月,一些地球科學家指出,平均海面溫度已經超過了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保存的關鍵數據記錄中的最高水平。
根據多尺度超高分辨率海面溫度(MUR SST)項目提供的數據,2023年8月21日的海面溫度出現了異常的高數值。
幾個月后,氣溫仍保持在創(chuàng)紀錄的水平,7月份全球海面溫度比平均值高出0.99攝氏度。這是連續(xù)第四個月達到創(chuàng)紀錄水平。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們仔細研究了其中的原因。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海洋學家喬希-威利斯說:“影響全球海面溫度的因素很多,但有兩個主要因素將海面溫度推向了創(chuàng)紀錄的高度。我們在太平洋地區(qū)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而這是在長期全球變暖的基礎上發(fā)生的,一個世紀以來,幾乎所有地方的海洋溫度都在穩(wěn)步上升?!?/p>
數據顯示,2023年8月21日的海面溫度異常,當時許多地區(qū)的溫度比正常溫度高出3攝氏度(5.4華氏度)以上。這一天,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大部分地區(qū)異常溫暖,這是正在形成的厄爾尼諾現象的特征。正如幾周來的情況一樣,日本附近的西北太平洋以及加利福尼亞和俄勒岡州附近的東北太平洋也出現了大片暖水。印度洋、南冰洋和北冰洋的部分海域也出現異常暖流。
分析所得的異常值是基于多尺度超高分辨率海面溫度(MUR SST)項目的數據,它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和國際衛(wèi)星對海面溫度的測量數據,以及船舶和浮標觀測數據融合在一起。異常值反映的不是絕對溫度,而是2023年8月21日的海面溫度與2003~2014年該日平均溫度之間的差異。相關研究顯示了自2023年4月1日以來全球海面溫度的情況,在此期間,全球海面溫度一直處于破紀錄的水平。最熱的海域顯示為暗紅色。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研究所所長加文·施密特說:“從長期來看,我們幾乎在所有地方都看到了更多的熱量和更高的海面溫度。這一長期趨勢幾乎完全歸因于人類的作用力,自工業(yè)時代開始以來,我們在大氣中排放了大量溫室氣體。”
施密特指出,其他因素——如氣候模式或塵埃和氣溶膠的分布,對某些地區(qū)的海面溫度有短期影響,但它們通常對長期的全球平均溫度影響較小。以往的研究表明,近幾十年來由于溫室氣體排放增加而產生的過多熱量中,多達90%被海洋吸收,其中大部分熱量儲存在海面附近。
威利斯認為,2023年海面溫度達到創(chuàng)紀錄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太平洋地區(qū)不斷演變的厄爾尼諾現象。他通過分析幾個地區(qū)海面溫度異常的時間和強度,并將其與全球趨勢進行比較,得出了這一結論。
威利斯說:“4月初,全球海面溫度出現大幅躍升,正是太平洋溫度躍升的時候,也是東太平洋海平面開始上升的時候。大西洋的熱浪非常重要,將在未來幾個月對歐洲的海洋生物和天氣產生嚴重影響。但今年是太平洋的熱浪讓全球平均氣溫狂飆突進。”
太平洋發(fā)生的變化往往會對全球海面溫度產生巨大影響,部分原因在于其面積。太平洋約占全球海洋面積的一半。
海洋熱浪被定義為海洋溫度持續(xù)異常升高的時期(在一年中的特定時間內,海洋溫度高于以往觀測值的90%),最近在一些地區(qū)出現了海洋熱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一項分析顯示,8月份全球48%的海洋處于海洋熱浪中,這一面積超過了自1991年有記錄以來的任何其他月份。最近幾個月,北大西洋和加勒比海部分地區(qū)的熱浪尤為強烈。
威利斯預計,赤道太平洋的熱浪將比世界各地其他許多海洋熱浪更具持久力。他解釋說:“我們看到的許多海洋熱浪都是短暫和‘皮毛’性的,一般持續(xù)數周左右,由大氣力量驅動。太平洋地區(qū)發(fā)生的厄爾尼諾現象將影響全球天氣模式和海面溫度,一直持續(xù)到冬季,甚至更長的時間?!?/p>
在連續(xù)三年的拉尼娜現象之后,赤道太平洋上異常溫暖的海水與正在形成的厄爾尼諾現象有關,預計這將減弱信風,從而加強和放大表層海水的變暖,進一步加劇厄爾尼諾現象。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預報員表示,厄爾尼諾現象持續(xù)整個北半球冬季的可能性超過95%。
為了監(jiān)測海面溫度,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分析了來自海洋中的傳感器和浮標、船只以及幾顆不同的極軌衛(wèi)星和地球靜止衛(wèi)星的觀測數據。NOAA物理科學實驗室、NOAA珊瑚礁觀測站和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小組正在密切跟蹤海洋熱浪和海面溫度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