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江門市新粵水產(chǎn)品開發(fā)公司(529100) 陸 剛
魚病防治是水產(chǎn)養(yǎng)殖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旦發(fā)生疾病或蔓延,不僅對魚類的存活是一場致命性的打擊,還關(guān)系著養(yǎng)殖戶的切身利益,需抓住防與治這兩點,針對不同類型的疾病采取對癥下藥的防治措施,以保證魚類的健康和養(yǎng)殖戶利益。下面介紹魚類爛鰓病和寄生蟲病2 種常見典型魚病的防治措施。
爛鰓病顧名思義就是魚鰓慢慢腐爛,是一種常見疾病,多發(fā)生在夏秋季節(jié)。如遇陰雨低溫天氣極易染病。發(fā)病魚死亡前一般漫游現(xiàn)象少,體色也正常,瀕臨死亡的魚一般易“貼邊”。
爛鰓病由柱狀黃桿菌(或稱魚害黏球菌)和寄生蟲感染引起魚鰓組織腐爛。流行季節(jié):4—10 月,水溫20℃以上。病魚體色發(fā)黑,鰓蓋內(nèi)表面皮膚充血發(fā)炎,中間部分常糜爛成一圓形透明的小窗,俗稱“開天窗”。鰓絲腫脹、腐爛,粘液增多,嚴(yán)重時末端潰爛缺損。爛鰭病多由飼水不良,水質(zhì)長期渾濁或因投餌太多造成水質(zhì)惡化,致使細菌增生,受新水刺激過多,或魚兒互相撕咬導(dǎo)致細菌感染。其病因是由于水質(zhì)不良導(dǎo)致細菌侵染所致。病魚各鰭腐爛,皮膚干澀無光澤。有時,也可能是魚體相互撕咬,魚鰭破損又遭細菌感染。
(1)爛鰓病的成因 車輪蟲引起的爛鰓?。很囕喯x運動起來的形狀看起來像是圓整的車輪,其名字由此而來。車輪蟲常寄生在魚的皮膚表面與魚鰓上。感染初期的魚,其頭與嘴呈現(xiàn)白色,或在水中不停歇地游動,隨著病情的惡化,其身體發(fā)黑,后期會表現(xiàn)出焦躁不安的狀態(tài),快速游動,一直到死亡。
小瓜蟲寄生魚體引起的爛鰓?。盒」舷x能夠用肉眼看見,體型較小。不要看其體型較小,但其對魚類具有很強的殺傷力,能夠通過魚鰓與皮膚進入到體內(nèi),其攜帶的病菌引起魚類的組織出現(xiàn)壞死。白色囊飽是這類魚病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到了后期,形成白色薄膜,魚鱗脫落,鰭條逐漸分裂并腐爛。
非寄生蟲引起的爛鰓?。夯瘜W(xué)藥劑的使用與非寄生生物的存在,也會引起魚病。如氨氮中毒,與車輪蟲引起的疾病相似,不停歇地游動,魚鰓等身體各處呈現(xiàn)黑色,并最終沉浮到水底死亡。
魚細菌性爛鰓?。簩Ω鞣N養(yǎng)殖品種都有危害,一般在水溫15℃以上開始流行,常與赤皮病,腸炎病并發(fā),對草魚危害最大。如果魚體發(fā)黑,游動緩慢,呼吸困難,鰓絲表皮損傷出現(xiàn)淤血,表面多黏液覆蓋,鰓絲尖端往往腐爛伴有細菌性感染病灶,大型寄生蟲如中華鳋(鰓蛆?。┛扇庋劭梢婗w絲上有蟲體。魚苗和魚種大量感染時會引起死亡。魚苗池發(fā)病時,常見病魚在晴好天氣集群上浮水面,似缺氧浮頭的樣子,馴化時不上料臺或吃一會兒就散開并繼續(xù)浮于水面,食欲明顯減退,生長緩慢,掀開病魚鰓蓋可見組織增生,黏液增多。
魚爛鰓爛鰭癥狀:病魚鰓絲腐爛,病灶是白斑塊狀。鰓蓋骨的內(nèi)表面充血,有時被腐濁成一個略呈圓形的透明區(qū),俗稱“開天窗”。有時鰓絲尖端組織腐爛,造成鰓絲邊緣殘缺不全,由于鰓絲破壞造成病魚呼吸困難,常游近水面呈浮頭狀。魚體發(fā)黑,呼吸困難而浮游于水面,鰓部腫脹,色淡呈嚴(yán)重貧血狀。有急性感染時呈紫紅色,多黏液、污物、菌斑、鰓部腐爛,一般不到缺損時病魚即死亡。在密度較大的養(yǎng)殖水體中,羅非魚易患爛鰓病,使魚死亡。病情控制后可見到原病灶邊緣逐漸清晰,健康部分顏色復(fù)原,最后壞死部分脫落,在鰓瓣留存缺損部分,康復(fù)后可部分愈合。
小瓜蟲引起的鰓病癥狀是魚體表及鰓上形成小白點,鰓小片變形,毛細血管充血、滲出或局部缺血。病魚體色發(fā)黑、消瘦,如將帶有白點的鰓剪下,放在盛水的白瓷盤中,在光線好的地方,用兩枚針輕輕將白點外膜挑破,如果看到球形小蟲滾出并在水中游動,說明就是這種病原體。放養(yǎng)前徹底清塘,每畝水體用干辣椒250 克、生姜100 克,加水煮30分鐘,稀釋后全池潑灑,有一定療效,市售對小瓜蟲具有殺滅作用的藥物。
蠕蟲類寄生性鰓病魚體消瘦,體色暗黑,黏液較多,有輕微蛀鰭,急躁不安,在水面上亂竄,不進食,或在吃食過程中“炸營”,病魚鰓絲末端腫脹發(fā)白,粘連,影響呼吸。這一般是蠕蟲類引起的鰓病。病原主要為指環(huán)蟲、三代蟲等等單殖吸蟲。防治采用90%的晶體敵百蟲150~200 克∕(畝·米)全池潑灑;用高錳酸鉀20 克∕立方米浸洗病魚15~25分鐘;用藥后隔天加注部分新水,有利于魚類食欲的恢復(fù)。
(2)爛鰓病的防治方法全池潑灑氯制劑,如三氯異氰脲酸(強氯精)0.3 克∕立方米或二氯異氰脲酸鈉(優(yōu)氯精)0.5 克∕立方米連續(xù)治療3 天為一療程;全池潑灑高錳酸鉀,使池水成2.3~3.0 克∕立方米的濃度,可殺死魚種寄生幼蟲;全池潑灑福爾馬林,使池水成30 克∕立方米的濃度。用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全池潑灑,使水體達到0.3~0.4克∕立方米的藥物濃度,連用2 天;五倍子全池潑灑,水體濃度2~4克∕立方米。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全池潑灑,使池水成0.7~1 毫克∕升濃度;用30 毫克∕升的甲醛溶液浸浴15~20分鐘,有明顯療效。
魚體寄生蟲病不僅影響魚類生長、導(dǎo)致魚體消瘦、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差,而且魚品質(zhì)也差,影響商品價格。
(1)魚寄生蟲病肉眼鑒別診斷 鰓隱鞭蟲或顫動隱鞭蟲寄生于魚鰓,臨床可見魚體變黑,鰓絲鮮紅,有許多灰白色粘液。寄生于魚體表,魚身體瘦弱;口絲蟲病 病魚初期無明顯癥狀,病情嚴(yán)重時體色變黑,明顯消瘦,游動緩慢,呼吸困難,鰓和皮膚覆蓋一層灰白色粘液。鰓絲呈淡紅色或皮膚充血發(fā)炎,魚鱗易脫落;車輪蟲侵襲魚體和鰓,吸取組織細胞作營養(yǎng),使幼魚的皮膚和鰓組織遭到嚴(yán)重損傷。病魚表現(xiàn)體弱消瘦、離群獨游、減食、行動緩慢,嚴(yán)重時可導(dǎo)致魚死亡;中華鳋病肉眼可見鰓絲末端掛著象蠅蛆一樣的小蟲,病魚不安,在水中跳躍,有時魚尾豎直露出水面;斜管蟲侵入魚的皮膚或鰓組織,受侵害處分泌大量白色粘液,似有一層淡藍色薄膜。病魚減食,消瘦,呼吸困難,漂游水面;球蟲病病魚外表無明顯病狀,僅是食欲不振。解剖腸道可見腸道內(nèi)壁有灰白色小結(jié)節(jié),結(jié)節(jié)周圍潰爛或腸穿孔;小瓜蟲病病魚體表、鰭條及鰓部可見許多白色小點。魚體消瘦,游動遲緩,浮于水面;吸管蟲病魚厭食,消瘦,體表蒼白,鰓絲鮮紅并有大量灰白色粘液。被蟲體寄生的鰓或皮膚形成凹陷,魚有特殊腥臭味,呼吸困難,獨游于水面。
(2) 防治 可用藥物包括:高錳酸鉀、硫酸亞鐵、硫酸銅、碘、硫酸二氯酚(別?。┑取?/p>
禁止使用的殺蟲藥物:含砷制劑如福美砷等,含汞制劑如硝酸亞汞和醋酸汞等,有機氯殺蟲劑如五氯酚鈉等??刂剖褂玫臍⑾x藥物有敵百蟲、敵敵畏、乙酰甲胺磷等有機磷類(高滅磷、殺蟲靈)漁藥。此類含磷殺蟲劑雖然能夠較有效控制魚類患寄生蟲病,但其本身對魚類的毒性較大。低劑量敵百蟲易誘發(fā)致畸、致突變。同時,由于此類藥物應(yīng)用于生產(chǎn)的時間長,很多寄生蟲對其產(chǎn)生抗藥性,用藥濃度由初期的0.2ppm 增至0.5ppm 以上,有時甚至超過1ppm。不但治療成本大增,還給養(yǎng)殖水體造成較大污染。
推薦使用的安全殺蟲藥物:優(yōu)馬林可治療小瓜蟲、斜管蟲、車輪蟲等寄生蟲病,并具有抗菌消毒作用,屬于高效、無公害的治療寄生蟲病藥物,在綠色水產(chǎn)養(yǎng)殖中可安全使用。
魚蟲殺星是針對綠色水產(chǎn)養(yǎng)殖中寄生蟲病而研發(fā)的一種復(fù)方制劑,主治由車輪蟲、指環(huán)蟲、小瓜蟲、中華鳋、錨頭鳋、水蜈蚣等寄生蟲引起的魚病。用量少,見效快,對水體無污染,對魚體無毒副作用;廣泛適用于各種海淡水魚類,包括對敵百蟲等有機磷藥物十分敏感的鰻魚、鯧魚、鱖魚、鱸魚等各種名優(yōu)水產(chǎn);中草藥殺蟲劑如苦楝皮、青篙、檳榔等,可浸汁后潑灑。也可選用“魚飼佳”等制劑,能安全有效治療寄生蟲病。
高錳酸鉀殺菌力強,能殺死微生物和一些寄生蟲。在魚病防治過程中多用藥浴法:以10 毫克∕升濃度浸洗病魚1~1.5小時,可殺死錨頭鳋和魚體表的幾種孢子蟲;以20毫克∕升濃度浸洗病魚15~30分鐘,可治療魚類指環(huán)蟲病和三代蟲病。
硫酸亞鐵不具殺毒作用,因此一般不單獨使用,多與硫酸銅、敵百蟲合用;硫酸銅對病原體有較強的殺傷力,特別是對原蟲殺傷力更強。但不能殺死小瓜蟲,反而可使小瓜蟲形成包囊,大量繁殖;碘為強氧化劑,有強大的殺菌、殺病毒、殺霉菌及殺原蟲等作用。治療球蟲病及嗜子宮線蟲?。毫蛩岫确樱▌e?。榘咨蚪咨勰蝗苡谒?,易溶于有機溶劑。對吸蟲和絳蟲有明顯的驅(qū)蟲效果。用以治療頭槽絳蟲病,其用法用量為:每100 千克魚每天用0.7~1 千克別丁拌餌投喂,連喂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