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召娟
摘要:近幾年高考作文重點考查任務驅動型作文,這種作文主要分為時評類和情境類。兩類作文在操作時都普遍存在缺少針對性的審題誤區(qū),本文主要立足于審題誤區(qū)出現(xiàn)的原因及突破方法,通過日常教學中的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強化審題意識,注重限定性、情景語和引導語,力求突破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審題瓶頸。
關鍵詞:限定性? 情境語? 引導語
目前,高考作文主要考查新材料作文,分為傳統(tǒng)新材料作文和任務驅動型作文。本文主要就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審題立意談談自己的一得之見。
一、任務驅動作文的類型與構成
任務驅動作文與傳統(tǒng)新材料作文目前在高考中各占半壁江山。新材料作文以2018年全國Ⅱ卷為典型案例。
“二戰(zhàn)”期間,為了加強對戰(zhàn)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zhàn)后幸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里彈痕多就加強哪里。然而統(tǒng)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chuàng)的戰(zhàn)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shù)據(jù)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材料部分)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要求部分)
作文題目由材料和要求兩部分構成。常規(guī)的審題方法就是概括材料大意并抓出關鍵句,“這部分數(shù)據(jù)被忽略了”是審題的突破口,抓住這個關鍵的句子,進而結合整個材料的大意就可以得出“分析問題要全面,避免幸存者偏差”的立意結論。
而任務驅動型作文在作文材料和要求之間,加上了任務指令。如2019年高考全國卷作文:“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百砼d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綿延至今??墒乾F(xiàn)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愿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么忙,勞動太占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后可以交給人工智能??!”也有的說:“勞動這么苦,這么累,干嗎非得自己干?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xiàn)象。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材料部分)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tǒng)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任務指令)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要求部分)
而“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tǒng)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即為任務指令部分。
整個作文題目的構成為材料、任務指令和要求三部分。從作文題目的構成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區(qū)分這兩種作文。
任務驅動作文主要分為兩類:時評類和情境類。
2019年高考全國Ⅰ卷作文“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就是時評類。其構成就是常規(guī)的材料、任務指令和要求。
而情境類作文以2018年全國Ⅰ卷為例:
2000年農歷庚辰龍年,人類邁進新千年,中國千萬“世紀寶寶”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
2013年“天宮一號”首次天空授課。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準扶貧”開始推動。
2017年網(wǎng)民規(guī)模達7.72億,互聯(lián)網(wǎng)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紀寶寶”一代長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35年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材料部分,可稱之為“情境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zhàn)。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引導語)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想象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的18歲的一代人閱讀。(任務指令)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本,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要求部分)
作文題目由材料、引導語、任務指令和要求四部分構成?!耙淮擞幸淮说碾H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zhàn)。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边@部分為“引導語”。材料部分也可以稱之為“情境語”。比較發(fā)現(xiàn),情境類作文題目多了引導語部分,這也是這類作文應該重點注意的地方。
二、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審題誤區(qū)及原因
任務驅動型作文按理說審題門檻降低,任務指令明確清晰,基本不存在立意難度,審題之后基本就可以確定行文思路。但實際操作中也出現(xiàn)很多問題,主要誤區(qū)為忽視材料限定性和引導性,籠而統(tǒng)之,泛泛而談,缺少針對性。
以2019年高考全國卷作文為例,很多學省看到作文題目覺得十分簡單,就開始圍繞“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漫無邊際地大談特談勞動的意義。罔顧原材料的背景信息,也忽視演講稿聆聽對象的特點,空洞浮泛,自然令人提不起興趣。我認為主要原因在于落入了經(jīng)驗主義的圈套。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綿延至今”“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愿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么忙,勞動太占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后可以交給人工智能??!也有的說:‘勞動這么苦,這么累,干嗎非得自己干?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xiàn)象”“提出希望與建議”等信息對作文審題立意都有相應的價值。除了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勞動是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體現(xiàn)和原因,眼下同學們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勞動的原因與危害,希望與建議等都是學生應該寫在作文里的內容。在審題時忽略了這些重要信息,落入經(jīng)驗主義圈套,用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抓關鍵句”的常規(guī)方法,抓出“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就開始做文章,不免顯得空洞無物。
而面對2018年“寫給2035年18歲的文章”,也想采用傳統(tǒng)的審題方法,卻發(fā)現(xiàn)連關鍵句也沒得抓,沒有抓手,作文就無從下手,最后在不明所以中圍繞給出的歷史事件做出了千人千面的闡發(fā),也缺少針對性。
三、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審題要義
要避免這一問題,依然需要考生重視審題,扣住原材料和任務指令,提煉材料信息,把握材料導引方向,明確任務指令,讀出作文要求的限定性。
何為限定性?就是動筆之前把握好該寫什么內容。把握限定性,避免泛泛而談,才能保證作文的“深”。
首先,要明確限定性的內涵?!跋薅ㄐ浴痹跁r評類作文中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概括為“四限定”,即主題限定、內容限定、文體限定、讀者限定。
以2019年全國Ⅰ卷為例,主題限定為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考生不能認同這些同學的看法與做法,只能談“熱愛勞動”,寫作主題已經(jīng)在材料中明確,不能過于開放;內容限定為考生對“這些同學的做法”和“勞動”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正是這些同學有這樣的觀點與做法,才有了演講的必要性,所以,抓到其認識誤區(qū),正本清源是本文的行文重點之一,而且需要學生用到駁論的論證方式,駁論結束后需要提出自己的希望與建議,這些都是作文改寫的內容;文體指定為演講稿,就必須寫出演講稿的文體格式與特色;而且演講稿的受眾是本校(統(tǒng)稱“復興中學”)同學,面對同齡人演講,那么相應的演講姿態(tài)和語言風格也基本鎖定了。
主題、內容、文體、語言風格等在審題過程中得以確認,考生在動筆行文時只需在這個限定之下有的放矢地自由發(fā)揮,便于寫出聯(lián)系實際、言之有物的文章。這樣既能避免說一些“公共的套話、正確的廢話”,陷入套作甚至“宿構”,也能考查學生的就事論事分析說理的能力,增強文章的思辨性和針對性。
審出任務驅動型作文的“限定性”才能避免泛泛而談、漫無邊際、認識膚淺,做到有的放矢,說理深刻,保證作文的“深”。
當然,有的作文還有“作者限定”,假如你是“社區(qū)管理者”“當事人”等身份,讓考生設身處地地從給定的身份出發(fā)去思考。
其次,置身材料給定的情境,重視作文給出的引導語,寫出“真”與“準”。任務驅動作文中的情境類作文,在任務指令之前有情境語和引導語兩個部分。這就需要考生除了把握上文所述的“限定性”,還要特別關注情景語和引導語。情境語的設置一般是為了激發(fā)考生的感性認識,引發(fā)考生的聯(lián)想與共情,把考生帶入某種背景或情境,使其聯(lián)系自身經(jīng)歷與體驗,寫出有情緒張力、有情感溫度的活色生香的文章,保證考場作文的“真”。如:
2000年農歷庚辰龍年,人類邁進新千年,中國千萬“世紀寶寶”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
2013年“天宮一號”首次天空授課。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準扶貧”開始推動。
2017年網(wǎng)民規(guī)模達7.72億,互聯(lián)網(wǎng)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紀寶寶”一代長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35年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
這部分情境語,會讓考生回想自己走過的18年人生歷程中的經(jīng)歷與見證,調動情感,激發(fā)思考。通過回味自己與共和國一同追夢、逐夢過程中的感受與思考,當然也包括從與共和國一同追夢、逐夢的故事中得到的啟發(fā)與思考。通過置身情境,考生可以實現(xiàn)聯(lián)想、情感與思考的碰撞。
而引導語則將考生從漫無邊際的聯(lián)想和千人千面的個人體驗中歸攏到一個思考方向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zhàn)。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本褪乔榫痴Z和任務指令之間的引導語,引導語部分將考生從情境體驗中拉到寫作軌道,給出思考方向,思考與情境相關聯(lián)的“際遇機緣、使命擔當和追夢、圓夢”的問題,使考生對前面的情境有了明晰的解讀方向,該寫什么基本確定出來:我們目前18歲這代人(以及上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zhàn),結合材料情境部分給出的相關歷史事件,也結合自身18年來的經(jīng)歷,從中思考并加以闡發(fā)。
個人與國家共成長、共發(fā)展的主題,具體表現(xiàn)為個人的價值與責任、使命與擔當、追夢與圓夢如何與國家的發(fā)展和圓夢結合。
未來18歲的人也會有你們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zhàn),也會與國家共成長共發(fā)展,向2035年的18歲一代人傳遞自己的思想和觀念,起到啟發(fā)、鼓舞的作用。
引導語起到一個方向引導和主題限定的作用,據(jù)此基本可以明確寫作內容,保障文章主題方向的“準”。忽視這段引導語的學生面對作文材料可能會有無從下手的感覺。無的放矢,即使搜腸刮肚,也是漫無邊際。
綜上所述,任務驅動型作文審題至關重要,牢牢把緊審題關,立意才能切合題意,行文才更有方向。把握限定性,進入情境語,重視引導語,才能寫出思考深、情感真、方向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