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福剛
玉米和大豆間作套種的方法,也叫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進行玉米套種大豆種植,能夠在穩(wěn)糧的同時做到增收,同時也能夠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間作套種是影響株高、株型、葉片大小和光照響應的重要因素。不同作物組成的合理復合群體可以提高葉面積指數(shù),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玉米與矮稈作物大豆間作或套種可以改善群體通風條件,并持續(xù)補充二氧化碳。將玉米原有的平面采光改為立體采光,行間風速提高60%,二氧化碳濃度提高20ppm,提高光合效率;同時,還可以延長玉米的光合時間,從而延長玉米的總光合時間,從而提高產(chǎn)量。本文以遼寧省朝陽縣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玉米間作套種大豆栽培技術,通過此技術的栽培,可有效利用降雨,光熱等資源,達到充分挖掘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為大面積推廣該技術提供理論依據(jù)。
1、玉米與大豆間作套種能夠充分發(fā)揮現(xiàn)有土地的增產(chǎn)潛力
玉米的根系比較發(fā)達,玉米根系的80%都分布在土壤耕作層,通常只是對土壤上層的養(yǎng)分及水分進行吸收,而在田間間作套種大豆,則大豆植株可以對土壤下層的養(yǎng)分及水分進行吸收。因此,將玉米和大豆進行搭配種植,能夠依次吸收并利用不同層次及不同類型的營養(yǎng),實現(xiàn)各取所需,相互補充,從而能夠有效地將種植土地的增產(chǎn)潛力進行提高。由于大豆植株的根系具有固氮作用,因此可通過用養(yǎng)結合的種植,來提高農(nóng)業(yè)后勁,利于農(nóng)業(yè)的生產(chǎn)趨向良好循環(huán)的方向發(fā)展。
2、玉米間作套種大豆,能夠充分利用種植地陽光與空間
由于玉米植株高大,行株距較寬,在單作情況下,苗期個體綠葉面積小,不能充分利用空間,大部分陽光被漏射掉。若種植密度過大,中后期由于大部分陽光被上部葉片吸收和反射,而下部葉片往往接受陽光不足,嚴重時會發(fā)黃早衰,從而影響產(chǎn)量。而將玉米大豆間作套種,可充分利用玉米行中的空間,減少漏光損失,在整個生長期間有利于作物分層、分時交替用光,改單一種植玉米時的平面采光為多面立體采光。
3、玉米間作套種大豆能夠更好發(fā)揮生物多樣性優(yōu)勢,減少種植地的病害
不同的農(nóng)作物對自然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對自然災害抵抗的能力有所不同。把不同抗逆性的玉米、大豆套種在同一塊田地間,可以充分利用空間與地力,以及加強合理的施肥管理,進而獲得豐產(chǎn)豐收。
1、品種選擇
玉米可選擇株型緊湊、半緊湊的早、中熟,中、矮稈雜交玉米良種。大豆通??蛇x擇中早熟、稈硬、分枝較少、主莖莢節(jié)數(shù)和莢數(shù)較多的品種。對于朝陽縣的種植戶而言,在選擇玉米品種時可以選擇遼單565、遼單33 號、良玉99、遼單575、遼單1211 以及遼單38 號等品種,大豆則可以選擇開育12 號、開豆18、鐵豆104、遼豆15 號、希豆5 號、鐵豆78 以及鐵豐29 號等品種,具體品種需要種植戶依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選好種子之后要對種子進行篩選,將籽粒干癟、色澤暗淡的種子去除,避免由于種子質(zhì)量問題導致玉米大豆發(fā)育緩慢、無法吸收營養(yǎng)等諸多問題。挑選好的種子要進行晾曬和種子包衣處理,以便提高種子的成活率。
2、田塊選擇
要選擇一塊比較平整肥沃的土地,地下水位低,在雨天不會出現(xiàn)積水且土壤肥沃的砂壤土最佳。而且要做到土細地平,這樣做的目的是便于播種后及時出苗。播種以后一般根據(jù)土地的平整情況再進行分墑開溝,以利于后期的排澇。
3、精細整地、施足底肥
整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點內(nèi)容:第一,能夠有效提升土壤的透氣性。朝陽縣土壤由于屬于壤質(zhì)土,因此其通風性能一般,需要通過人工整地來使土壤顆粒更加松散,這樣更有利于玉米大豆的生長,同時也能夠提升作物防倒能力以及抗旱能力;第二,壤質(zhì)土的滲水速度較慢,整地松土能夠有效提升土地的滲水速度。同時也能夠提升土壤蓄水性能,便于玉米大豆吸收更多水分;第三,能夠使土壤特性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整地能夠保障土壤內(nèi)外的溫度、空氣含量和水含量較為均衡,有利于玉米大豆作物生長;第四,精細整地這一步驟還能夠保障土壤中沒有害蟲和雜草,只有這樣才能使種子處于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中,避免由于土壤原因無法發(fā)芽。在進行整地的過程中,需要相關人員合理把控耕、松的深度,只有這樣,才能夠?qū)⑼寥乐械乃趾宛B(yǎng)分被種子正常吸收。在整地完成后,應該采集土壤樣本送檢,保障土壤處于較好的狀態(tài)下,才能進行下一步驟。
通過精細整地,可以很好地幫助地膜覆蓋和作物在播種后苗齊和苗壯。在收取前茬作物后,進行30~35cm 的深耕。在播種之前再次翻耙,選擇并清除作物殘根和雜草,將土塊打碎,平整土地,以達到地面平整、土壤松軟、水分充足、上虛下實。在施肥方面,對玉米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與無機肥并重,基肥充足,苗期輕,莖穗重。優(yōu)質(zhì)農(nóng)用肥基肥為22.5t/hm2,玉米專用復合肥(N∶P∶K=18∶6∶6)600kg·/hm2。硫酸鋅15kg/hm2。間作大豆施用腐熟農(nóng)肥7500kg/hm2,磷肥300kg/hm2,鉀肥75kg/hm2為基肥。
4、播種時間
在進行玉米大豆播種時,需要科學規(guī)劃播種時間,一旦存在播種時間過早或過晚的情況,都會對種子生長造成較大影響。在進行時間規(guī)劃時,需要將空氣、濕度、溫度等諸多因素都考慮其中,結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進行播種,避免由于播種時間不當?shù)脑?,導致玉米大豆無法正常發(fā)芽、生長、發(fā)育,影響到作物的產(chǎn)量與質(zhì)量。一般而言,朝陽縣的適宜播種時間是在4 月末到5 月初,實際操作時需要根據(jù)具體氣候前后變動。大豆的播種可以較玉米的播種延遲5 天左右的時間。
5、播種
玉米與大豆的間作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第一種是2行大豆間作2 行玉米;第二種是4 行大豆間作2 行玉米;第三種是4 行大豆間作3 行玉米。這三種間作方式不但可以發(fā)揮玉米邊行優(yōu)勢,實現(xiàn)玉米產(chǎn)量的增加,還可以減少玉米對大豆的遮蔭,使大豆產(chǎn)量也能得到確保。在進行玉米大豆間作時,玉米植株可適當縮小其行距和株距,增大密度,這樣可以充分利用間作田間透光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發(fā)揮玉米邊行效應的增產(chǎn)潛力;在大豆種植時,大豆植株則要適當縮小行距,增大株距,減少密度,此法可改善大豆田間通風透光,使得大豆植株個體得到較好的營養(yǎng)面積。一般玉米行距為40cm,株距為20cm,大豆行距為27cm,株距為10cm,大豆每畝約l~1.3 萬株,玉米畝留苗9000~4000 株。
6、強化玉米大豆田間管理
(1)科學施肥
強化玉米大豆田間管理需要做到科學施肥,肥料在玉米大豆菜種植中發(fā)揮較為重要的作用。想要進行科學施肥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內(nèi)容:
①科學制定施肥計劃。種植者在進行施肥的過程中,不能按照傳統(tǒng)的施肥方式進行,需要在了解玉米大豆養(yǎng)分需求的前提下進行科學施肥,避免出現(xiàn)施肥量過多或過少的情況。
②科學選擇肥料。部分肥料中所包含的營養(yǎng)成分較少,按照常規(guī)施肥方式進行會導致施肥效果不理想,而部分肥料所包含的營養(yǎng)成分過多,導致在使用常規(guī)施肥方式施肥時,出現(xiàn)施肥過度的情況。因此,在進行肥料選擇時,盡量選擇相同品牌的肥料。
③種植者應該運用專業(yè)土壤測量儀器,來檢測土壤中養(yǎng)分的成分,確保能夠做到科學施肥。玉米與大豆施肥量存在不同,一般而言,玉米需要施放28kg 的三元復合肥,而大豆則只需要施放12kg 的三元復合肥。同時,種植戶也需要注意追肥,追肥量需要按照玉米大豆不同的生長階段合理安排。玉米追肥是按照葉片數(shù)量來決定的,在4-5 個葉片時,需要按照每畝10kg 的施肥量進行施肥,在9-10 個葉片時,則需要每畝使用17kg 的施肥量。而大豆與玉米不同,大豆在追肥時是看生長時期,需要在開花期追肥,每畝約需要追肥4kg 左右。
(2)灌溉管理
現(xiàn)階段,灌溉技術不斷發(fā)展,實現(xiàn)了精準化灌溉,能夠不影響正常灌溉的前提下,有效節(jié)約用水,被應用到玉米大豆種植的灌溉中。對于灌溉的情況,種植者需要注意的是,白天光照下,空氣濕度與土壤中的水含量不均勻,容易出現(xiàn)病蟲害。因此,在進行灌溉時,需要掌握氣候特點,選擇適當?shù)墓喔确椒?,同時,關注溫度變化,避免出現(xiàn)上述情況。
(3)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的作用是疏松田間的表土,提溫保墑,減少田間水分的蒸發(fā),促進土壤內(nèi)養(yǎng)分進行有效分解;增加透氣性以及有益微生物的活動、繁殖;同時也能夠有效避免雜草與作物爭奪養(yǎng)分。玉米除草在9-12 葉期間最佳,大豆除草在5-6 葉期間最佳。
7、玉米大豆病蟲害防治
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原則來對病蟲害進行防治。根據(jù)田塊的生態(tài)發(fā)展,實施農(nóng)業(yè)防治壓基數(shù)、科學用藥控危害、保護利用天敵促平衡的綜合防治技術方式。拔除玉米頂葉后,及時對玉米進行噴灑壯素,從而預防玉米倒伏或過高的玉米對大豆生長和結莢造成影響。在大豆開花階段,可采用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三碘苯甲酸或強效元素使大豆植株矮化,加強大豆抗倒伏現(xiàn)象,使大豆產(chǎn)量得以提升。玉米生長期需對大小斑病、灰斑病以及各種蟲害進行防治。而大豆需要防治白粉病、紅斑病以及蛀莢病等。在進行播種或者是成熟期需要時刻做好對鼠害防治的準備工作,從而降低因鼠害造成的損失。
(1)玉米病害防治
①針對苗枯病的防治。可使用適樂時種衣劑或適樂時水劑每50kg 種子用藥50~100mL,或用5.4%吡·戊玉米種衣劑及其他藥劑進行拌種。
②針對大小斑病的防治??刹捎脻舛葹?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進行防治。
③玉米葉斑病的防治。通??墒褂棉r(nóng)藥辛硫磷、丙環(huán)唑、三唑酮,每667m2用40%辛硫磷乳油50 mL+15%三唑酮可濕粉50g+25%丙環(huán)唑8g 兌水45 kg 進行噴霧防治,10 天進行噴霧1次,連防2 次。
(2)玉米病害防治
①玉米螟防治??稍谟衩仔±瓤诤痛罄瓤谄谟?.5%的辛硫磷顆粒劑0.5~0.75 kg+細沙6~8kg 投入玉米心葉,每株1g?;蛴?0%晶體敵百蟲1500 倍液灌心葉。當玉米螟幼蟲危害玉米果穗、花絲后,可用80%敵敵畏500~600 倍液滴花絲,同時還可防治棉鈴蟲,黏蟲等。還可利用赤眼蜂、白僵菌等敵生物防治控制危害。
②對于玉米苗期較易發(fā)生的地老虎、金龜子幼蟲等害蟲的防治,可使用濃度為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每667m2用80~100mL/兌水30~40kg 進行噴霧防治。
③薊馬用藥劑防治同瑞典麥稈蠅,蚜蟲百株1000 頭時用10%吡蟲啉4000 倍液或25%避蚜霧水分散粒劑1000 倍液。黏蟲用40%毒死蜱乳油或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 倍液。
④大豆食心蟲防治措施。遠距離輪作種植,深翻土壤殺死食心蟲幼蟲。在7 月中下旬田間噴施氣味較大的辛硫磷等藥劑熏蒸,防止幼蟲羽化遷飛到大豆田;在8 月中旬用菊酯類農(nóng)藥防治幼蟲,用2.5%敵殺死乳油0.24~0.36L/hm2,兌水噴霧。
⑤大豆蚜蟲防治措施。35%吡蟲啉懸浮劑45~80g/hm2+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25mL/hm2。
⑥防治紅蜘蛛。應選擇殺螨劑,一般殺蟲劑效果不好。常見殺螨劑有1.8%、2%阿維菌素5000~6000 倍液,及48%毒死蜱乳油750~1500mL/hm2,兌水對正反葉面進行噴灑藥液。
⑦地下害蟲防治。蠐螬用50%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2%~0.4%拌種,堆悶好時再播種,或每667m2使用5%辛硫磷顆粒劑+細土40~50kg 順玉米壟撒施,結合中耕埋入土中,或用50%辛硫磷乳油300~350mL/667m2+水200~250kg 澆灌受害植株根際周圍。金針蟲用25%種衣劑一號或四號,按種子量的2.5%拌種。玉米生長期每667m2用50%辛硫磷250~300mL+水300~500kg,順壟澆灌。螻蛄用50%對硫磷乳油按種子量0.1%~0.2%拌種,堆悶3~5 小時播種。
8、晴天及時收獲
在雨天,雨水會致使大豆變質(zhì)和霉爛,當大豆差不多成熟以后,應立即在晴天進行收獲。而玉米則在蠟熟期或植株莖葉變黃、果穗苞葉枯白,籽粒變硬,就可將玉米收獲。
1、玉米間作套種大豆是可以充分利用不同作物的生長季節(jié),提高光、熱、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朝陽縣日照充足,光能資源豐富,但溫度低,熱量不足,降雨量少,分布不均。因此,充分利用充足的光能資源,提高有限的熱量和降水資源的利用率是提高種植作物產(chǎn)量的重要途徑。
2、改善田間小氣候形成兩種作物間相輔相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了作物生長發(fā)育,間作套種改變了作物群體結構狀態(tài),使平面布局與空間布局合理地結合起來,配置成一個植株高矮交叉,生育期長短錯開的立體種植結構,進而使田間小氣候綜合性狀得到顯著改善。
3、在自然環(huán)境的作用下,不同作物的適應性和抗災能力也就不同。在同一田間,將玉米和大豆套種在其中,如果發(fā)生自然災害,一種作物受到影響而減產(chǎn),那么另一種作物就能夠通過空間和土壤肥力,加上科學有效的施肥管理,提高豐收,用著抗災穩(wěn)產(chǎn)作用,以豐補歉的形式實現(xiàn)均衡增產(chǎn)的目的。
綜上所述,應用玉米套種大豆的種植技術能夠使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時也能夠?qū)崿F(xiàn)玉米大豆的增產(chǎn),提升種植戶的經(jīng)濟效益,從而推動遼寧省朝陽區(qū)朝陽縣經(jīng)濟的進一步發(fā)展。為此,需要先考慮到各種影響玉米大豆種植與生長的環(huán)境因素,選擇適當?shù)膮^(qū)域與時間進行種植,其次需要進行科學選種,做好種子處理,然后應該科學開展整地播種作業(yè)并且加強玉米大豆的田間管理,最后也需要做好病蟲害的相應防治措施,從而實現(xiàn)玉米大豆優(yōu)產(chǎn)豐產(chǎn)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