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鵬 申宗玄 魏 可 孫東旭 孫 鑫
建筑地基施工是保證建筑物結構安全和穩(wěn)定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地基的承載力和穩(wěn)定性是決定建筑物使用壽命和安全性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傳統(tǒng)的地基處理方法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zhàn),例如,軟土層的加固、砂土層的加密等,因此能夠尋找一種高效并且可靠的地基處理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旨在研究真空降水聯(lián)合強夯處理在建筑地基施工中的應用,探討其對地基工程的改善和提升效果,以期為相關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提供相關參考和借鑒。
真空降水技術的原理在于利用真空泵,將大氣壓力下的水轉化成為水蒸氣。當水暴露在低壓環(huán)境中時,水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減弱,從而使水的沸點降低。一方面通過調整真空泵的操作,可以控制水的沸點,使其在低溫下即可轉化為氣態(tài)。另一方面可通過引導氣流和控制氣壓,再將氣態(tài)水蒸氣集中并轉化為液態(tài)。最后,通過冷凝器將液態(tài)水凝結成水滴,實現(xiàn)降水效果[1]。
首先,強夯處理技術利用了土壤的物理性質,通過排除土壤中的空隙,增加土壤的密實度,進而提高地基的承載能力。夯擊器在地基上自由落下,產生沖擊力,使土壤顆粒重新排列,填補土壤中的空隙,形成更緊密的結構。通過夯擊作用,土壤顆粒之間的摩擦力增加,土壤的內摩擦角度增大,從而提高了土壤的穩(wěn)定性,減小地基發(fā)生滑動和失穩(wěn)的可能性。其次,強夯處理技術利用了土壤的固結性質。在夯擊過程中,沖擊力將土壤顆粒壓實,形成一個更加致密的土體結構。這種固結作用可以提高土壤的剪切強度,減小地基的沉降和變形。最后,強夯處理技術還可以改善地基土壤的排水性能。在夯擊過程中,土壤顆粒之間的空隙被填補,導致土壤的孔隙度減小,這樣可以加快水分在土壤中的滲透速度,提高土壤的排水能力,防止土壤液化和地基沉降的風險[2]。
真空降水聯(lián)合強夯處理的機理是通過應用真空和強夯2 種方法的協(xié)同作用來改善土壤的力學性質。真空降水技術能夠將土壤中的空氣和水分抽出,形成一個低壓環(huán)境,以獲得更好的土壤固結效果。而強夯技術則通過施加高頻率和高振幅的沖擊力,使土壤顆粒重新排列和壓實,從而提高土壤的密實度和承載力。2 種方法的結合作用可以加速土壤的固結過程,達到更好的改良效果。
真空降水聯(lián)合強夯處理在土壤改良中具有諸多優(yōu)勢。首先,這種方法具有操作靈活性,可以根據不同的土壤類型和工程要求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其次,真空降水聯(lián)合強夯處理能夠快速改良土壤的力學性質,提高土壤的承載能力和穩(wěn)定性,使其適用于各類工程項目。再次,這種處理方法對環(huán)境的影響較小,減少了對土壤的破壞和污染。最后,真空降水聯(lián)合強夯處理還能夠降低土壤濕度,減少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從而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3]。
計劃修建的道路將使用沖填土作為表層材料,以粉砂、細砂為主,摻有粉狀粘性土,土壤質地疏松,分布不均。沖填土以下為粉砂質粘性土,呈流塑狀。一般情況下,該地區(qū)的沖填層深度為2.2 ~3.8 m,部分地區(qū)的深度可達6 ~7 m。
因其形成時間不長,為欠固結土,故水分含量高,孔隙度大。由于土層自身的軟弱性,在地震荷載的影響下,極易產生沉陷、液化等問題。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施工過程的安全與穩(wěn)定。本項目針對上下2 種類型的軟土層進行聯(lián)合處理,采用傳統(tǒng)的基礎處理方法難以取得理想的施工效果。經過各種方案的對比與分析,確定在地基處理中采用真空降水聯(lián)合強夯處理進行加固。
為了滿足設計要求,場區(qū)地基需要符合以下條件:第1,加固的有效深度必須大于等于4 m;第2,當深度為0 ~2 m 時,承載力標準值應不小于130 kPa;當深度為2 ~4 m 時,承載力標準值應大于120 kPa;第3,地基的回彈模量E0不小于25 MPa。
根據工程地質、工程經驗及本工程具體情況,采用真空降水聯(lián)合強夯法對場地地基進行加固處理,加固深度為4 ~6 m。回填土主要為粉性土,不能含有污染物質、有機質、金屬以及放射性物質。各填料含水率均為最佳含水率的-4%~+2%。最佳含水率由壓實試驗決定,試驗結果應交設計方認可。強夯點布置形式如圖1 所示。
圖1 強夯點布置形式(來源:網絡)
地基處理流程如下:第1,測量地形,方格距離應不大于15 m×15 m。第2,設置排水溝,對場地明浜區(qū)域進行抽水以及回填。第3,清除場地表層20 cm 耕植土并平整場地,場地平均標高2.50 m,回填土后標高可至3.90 m。第4,設置井點進行降水,降至地面5 m 以下并連續(xù)降水7 d 后拔除場地內部井點,并采取低能量強夯法進行第1 遍強夯。第5,設置井點進行降水,降至地面5 m 以下并連續(xù)降水7 d 后拔除場地內部井點,并采取低能量強夯法進行第2 遍強夯。再次回填土,使標高達到5.30 m。第6,設置井點進行降水,水位降至地面5 m 以下并連續(xù)降水7 d 后,拔除場地內部井點,并采取低能量強夯法進行第3 遍強夯。第7,場地整平碾壓至設計標高5.10 m。
項目擬通過現(xiàn)場采集表層及淺層土樣品,結合平面加載實驗對其進行研究。為檢驗該方法對飽和軟土地基的有效性,在強夯施工前后,通過進行現(xiàn)場靜力觸探及標定滲透實驗,得出以下結論:
第1,在淺表1 ~4 m 深度處,運用合理的沉降方法及夯擊技術參數(shù),對所填細砂和下臥軟土層均有較好的加固作用,加固后的土體力學性能均有較大提高,滿足或者超出了設計指標。第2,在地表以下1 m 處,強夯法對吹填沙層的強化作用并不十分明顯,有些地方出現(xiàn)了振動現(xiàn)象,因此在強夯后還需對表面砂層進行適當?shù)膲簩峓4]。強夯前后標貫試驗結果對比表,如表1 所示。地基處理前后各土層物理力學參數(shù)對照,如表2 所示。
表1 強夯前后標貫試驗結果對比表
表2 地基處理前后各土層物理力學參數(shù)對照
經過地基處理,土壤的各種指數(shù)均得到較大的提高,尤其是表層土壤重度增加的情況更為明顯。可見,在該項目中采用真空降水聯(lián)合強夯處理方法可以獲得較好的加固效果[5]。該方法在前2 個土層中應用較為有效,最下面1 層的物理力學參數(shù)指標改善效果并不明顯[6]。
真空降水聯(lián)合強夯處理技術在建筑地基施工中的應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地質條件的要求。雖然該技術適用于處理飽和的軟土地基,但是在滲透性較差或地下水位過低的土壤條件下,真空降水的效果可能會受到影響[7]。
2)對施工條件的限制。強夯法在施工時會產生較大的噪聲和振動,因此,在人口密集或者對噪聲限制較嚴格的地區(qū)使用該技術時可能會受到限制[8]。
3)成本相對較高。相較于一些傳統(tǒng)的地基處理方法,真空降水聯(lián)合強夯處理技術的施工成本較高。
4)施工周期可能較長。該技術需要分階段進行,如先進行真空降水,再進行強夯處理等,因此可能會延長整體的施工周期[9-10]。
5)對土體加固的效果可能受到限制。雖然該技術可以有效提高地基承載力,降低土壤含水量,但其對土體加固的效果可能會受到土質、地下水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11]。
在具體應用中,需要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和設計要求考慮該技術的適用性和局限性,并采取以下措施進行改進和優(yōu)化:
1)增強地質適應性。項目在施工前應進行詳細的地質勘察,了解地質條件,比如,土壤類型、地下水位等,以確保該技術適用于當前的地質條件。對于非飽和土或地下水位過低的土壤,可以考慮采用其他地基處理方法[12-13]。
2)優(yōu)化施工設備和工藝。為降低施工噪聲和振動,可以選用低噪聲、低振動的施工設備,如液壓錘等,同時,優(yōu)化施工工藝,如采用靜壓式強夯等。
3)降低成本??梢酝ㄟ^優(yōu)化設計和施工方案,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和開支,同時考慮采用國產的設備和材料,以降低成本[14]。
4)縮短施工周期。可以優(yōu)化施工流程和設備調度,提高施工效率,并考慮采用一些快速檢測方法,如聲波檢測等,以加快施工進度。
5)提高加固效果??梢越Y合具體工程需要進行適當調整,如增加強夯次數(shù)、優(yōu)化夯擊能量等,以提高加固效果。
本文主要研究了真空降水聯(lián)合強夯處理技術在建筑地基施工中的應用。通過本文研究可知,真空降水聯(lián)合強夯處理技術在建筑地基施工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對于提高地基承載力、降低土壤含水量、增強施工效率等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但是,真空降水聯(lián)合強夯處理技術的施工效果受地質條件、施工設備和工藝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應用中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和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