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新偉 王 輝
茄(學名:Solanum melongena L) 茄科,茄屬植物。其果可供蔬食,根、莖、葉入藥,為收斂劑,有利尿之效,葉也可以作麻醉劑。茄子高產栽培需要以優(yōu)良品種為基礎,結合精細化整地、種子處理、精量播種、培育壯苗、嫁接定苗、水肥控制、適時采收等栽培管理技術,為茄子結大果和多結果奠定基礎,從而保證茄子高產高效栽培目標的實現(xiàn)。本文探討了茄子高產栽培及管理技術,旨在為茄子高產栽培及管理作業(yè)提供一些參考。
山東省單縣地處黃河流域,為河流沖積平原,土壤土層深厚肥沃,現(xiàn)已建立起相對完善的引黃灌溉設施設備,蔬菜灌溉條件好,氣候條件適宜蔬菜栽培,為蔬菜產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目前,單縣種植茄子、辣椒、西紅柿、豆角、黃瓜等蔬菜面積約5 萬畝,蔬菜種植主要以推廣新品種和新技術服務推廣為主,在各鄉(xiāng)鎮(zhèn)建立蔬菜新品種選育試驗和示范基地。為加快當地茄子新品種的培育和茄子種植新技術的研究,農業(yè)科學院園藝所專門成立了茄子研究團隊,研究茄子高產栽培與管理技術,提高茄子栽培與管理技術水平,對各地推廣茄子栽培管理新技術和發(fā)展茄子產業(yè)有著重要的意義。
茄子的一生需要歷時110~130 天,在全生育周期內的生長發(fā)育流程如下:花芽分化→現(xiàn)蕾→開花→瞪眼→商品成熟→生理成熟。茄子從瞪眼至商品成熟大致需要經歷15~20 天,從商品成熟至種子成熟大致需要經歷30 天。
茄子從種子發(fā)芽至出現(xiàn)第1 片真葉的時間稱之為發(fā)芽期,大約需要10~12 天。發(fā)芽期可分為2 個階段:出苗前和出苗后。出苗前溫度以25~30℃為宜。出苗后至真葉露白前日間溫度以20℃為宜,夜間溫度不低于15℃,維持該溫度條件時間需要10~12 天。
茄子從第1 片真葉出現(xiàn)至現(xiàn)蕾發(fā)生的時間稱之為幼苗期,大約需要50~60 天。幼苗期日間溫度以22~25℃為宜,夜間溫度以15~18℃為宜,在日強光照9~12 小時的情況下幼苗發(fā)育最快,有利于花芽盡早分化。幼苗期是奠定茄子實現(xiàn)高產的基礎。在幼苗期加強溫度、光照、水分的管理,創(chuàng)建適宜幼苗發(fā)育的條件,是培育壯苗和保障茄子種植豐產的關鍵。
茄子從花蕾開始到坐果的時間稱之為開花結果期。這一時期是茄子從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過渡的關鍵期。開花結果期日間溫度以25~30℃為宜,夜間溫度以16~20℃為宜。溫度低于15℃時會影響花的授粉授精,溫度高于35℃時花器就會停止發(fā)育。開花結果期還是根系生長發(fā)育及根系向苗株傳輸營養(yǎng)物質,間接性向生殖器官分配營養(yǎng)物質的關鍵時期。因此,還要在保證溫度適宜的基礎上合理地控制水分,確保營養(yǎng)物質的有效傳輸和分配。
茄子從門茄坐果開始至拉秧發(fā)生的時間稱之為結果期。這一時期日間溫度以25~30℃為宜,夜間溫度以15~20℃為宜。環(huán)境溫度低于15℃時會導致果實生長緩慢,低于10℃時果實則會停止生長。茄子從坐果到上市需要15~20 天。
單縣屬東亞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1 月氣溫在全年中最低,日均最低氣溫為-3℃,日均最高氣溫為6℃。7 月氣溫在全年中最高,日均最高氣溫為33℃,日均最低氣溫為25℃。春季日均最高氣溫為10℃,最低氣溫為1℃;夏季日均最高氣溫為28℃,最低氣溫為17℃;秋季日均最高氣溫為31℃,最低氣溫為23℃;冬季日均最高氣溫為14℃,最低氣溫為5℃。同時,單縣屬北溫帶黃河沖積平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年光照時長為220 天,日照時數為2290~2809 小時,降雨豐富,年平均降雨量為737.1 毫米。單縣的氣溫、光照、降雨及土壤滿足露天茄子栽培的基本條件。在菏澤農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茄子示范基地還采用溫室培育茄子品種,推廣微滴灌技術及其他的農業(yè)技術服務,銷售優(yōu)質種苗,為當地茄子高產栽培提供了優(yōu)質的種苗及技術。
(1)品種選擇
茄子品種應選擇抗病性強、高產、早熟的優(yōu)質品種,還要考慮市場需求,選擇營養(yǎng)價值高、口感好、便于運輸、便于存儲、市場認可度高的品種。當地主要以研究所建議推廣的,且在示范地種植過,試驗成效好的品種為主。如茄子216?;蛑苯舆x擇研究所推廣的新品種壯苗。研究所研究的新品種都是綜合考慮各方面要素在培育的眾多新品種組合中優(yōu)選出的品種。
(2)種子處理
茄子種子首先需要用50~55℃的熱水燙種10~15 分鐘,然后用涼水浸泡反復搓,洗凈撈出后再放入28℃的溫水浸泡24小時,最后用600 倍百菌清+600 倍多菌靈混合液浸泡20 分鐘,清水沖洗干凈后裝入布袋,放置在28℃的環(huán)境中做催芽。催芽期間種子每天需要以清水淘洗3 次。7 天后種子出芽露白,出芽率>80%時準備播種。
(3)整地處理
①苗床準備
茄子育苗床需要鋪上營養(yǎng)土,或將營養(yǎng)土裝入營養(yǎng)缽或育苗盤使用。營養(yǎng)土的配制參考如下:優(yōu)質田園土7 份、優(yōu)質有機肥3 份、細沙1 份,按照0.5~1.0m3的面積加入過磷酸鈣或氮磷鉀復合肥,混合均勻后過篩,覆蓋一層地膜保溫密閉1 周備用。土壤深翻、碎土后整平,整理為9~12cm 厚的苗床,對苗床進行消毒處理,而后在苗床上鋪厚度約5~8cm 的營養(yǎng)土備用。溫室育苗床整理好后直接封閉1 周做增溫消毒后備用。
②大田整地
茄子適應性強,適種范圍廣,但在土質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效果好的土壤中生長最好。茄子高產栽培需要人為地主動創(chuàng)建適宜茄子生長的最佳環(huán)境。種植茄子的大田需要選擇在土壤有機質豐富、土層深厚、透氣性好、排水好的地塊,需要避開上茬茄科作物的地塊,如茄子、辣椒、西紅柿、土豆等,選擇前茬作物為豆類、蔥蒜等的地塊。冬閑地在秋季深翻土壤曬田,翻耕前每畝施入優(yōu)質有機肥4000~5000 kg,過磷酸鈣80 kg,翻入土壤,再碎土耙磨后整平,準備壯苗定植。
溫室茄子嫁接栽培用的砧木選用托魯巴姆,播種時間大致在6 月中旬~6 月下旬,苗床以1600 倍高錳酸鉀液噴灑殺菌,澆透水備用。水下滲后播種托魯巴姆,上覆蓋1~1.3 cm 的營養(yǎng)土,上覆蓋地膜或小拱棚保溫保濕。砧木齊苗露真后再安排茄子接穗的播種。托魯巴姆播種后出苗率>70%時即可揭去塑料薄膜,每日噴水保濕。砧木苗生長至銅錢大小時移入營養(yǎng)缽,接穗生長出2 葉1 心時分苗處理。幼苗移栽、分苗后需要澆透水固根,以促進緩苗。育苗期間砧木苗日間溫度以28~30℃為宜,夜間溫度以18~20℃為宜,接穗苗日間溫度以25~27℃為宜,夜間溫度以17~20℃為宜,2~3 天即可緩苗。幼苗生長出9~10 片真葉時即可大田定植。定植前7~10 天需要通風降溫煉苗。苗齡50~60 天時苗株達到矮化、直立挺拔、門茄現(xiàn)蕾、葉色深綠、根系完整即符合壯苗的標準。
(1)壯苗定植
選購的壯苗安排在晴天午后定植,定植密度為2000~2500株/畝。早熟品種可適當增加密度,畝栽2500~3000 株;晚熟品種適當降低密度,畝栽1500~2000 株。
(2)嫁接定植
①砧木處理
溫室栽培需要待9~10 片真葉、莖粗0.5 cm 時,在第3~4 片真葉處以嫁接刀平切,在砧木截面中間垂直向下切入1 cm,接入接穗。
②接穗處理
接穗生長至5~6 片真葉、莖粗0.5 cm 時截下,在第2~3 片真葉處削成楔形,大小與砧木切口一致。
③嫁接處理
將準備好的接穗對準砧木切口垂直插入對齊,以嫁接夾固定,再將嫁接好的苗株移栽至營養(yǎng)缽中,整齊擺放在苗床上。
3)紋理共享。紋理數據占模型存儲空間的絕大部分,并且也很大程度影響場景的顯示性能。在數字城市海量模型中,大量使用了重復的紋理數據,紋理共享避免了反復加載相同紋理的數據,減少了內存使用量,并提升了渲染壓力。
④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緩苗期日間溫度以25~30℃為宜,夜間溫度以20~22℃,7~8 天后即可緩苗,顯示出生長狀態(tài)。緩苗后澆透水,相對濕度維持在90%,前4 天需要做遮陰處理,前5 天不通風,日間溫度以25~30℃為宜,夜間溫度以12~15℃為宜。第5 天開始逐漸增加光照,第6 天開始逐漸增加通風量,第10 天后可撤去小拱棚定植,定植后轉入正常管理。
(1)中耕除草、培土
定植后10 天安排第2 次灌溉,灌溉滲水后安排中耕除草及松土、培土,松土應預防傷及苗根,培土扶正苗株,培土厚度為2~3cm。
(2)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需要觀察茄子苗株的生長狀態(tài)和土壤水分情況而定。二次灌溉完成后,后期適時滴灌或微噴灌,及時補充苗株生長所需水分。門茄開始膨大時需要安排追肥,每667m2追加三元復合肥25kg,溶解后隨水施入;茄子果實采收時每667m2追加磷酸二銨15kg、硫酸鉀10kg,根外施肥;茄子果實采收期間每周以磷酸二氫鉀補施一次葉面肥,同時施用足量的二氧化碳氣肥。
肥分管理的關鍵是保持K、N、P、Ca 元素的平衡,使土壤中的K、N、P、Ca 元素達到1:1:1:1 的狀態(tài)。高產茄子栽培肥分管理應以優(yōu)質有機肥為主,輔助以綠肥、化肥、餅肥、稀釋糞水,改善土壤肥力,施肥管理具體需要以當地土壤條件為基礎,因地制宜,必要時需要使用生長調節(jié)劑和葉面肥調節(jié)生長。葉面肥、稀釋糞水、生物調節(jié)劑補施以7 天為一個周期,在采果期連續(xù)補施,保證茄子生長能夠獲得充足的養(yǎng)分,預防早衰。
(3)植株管理
(4)花果管理
①授粉管理
茄子開花后需要人工授粉或放置蜂箱,借助蜜蜂授粉。人工授粉時應注意以下事項:a.確定授粉目標和數量;b.第2~3 層花朵優(yōu)先授粉;c.單株授粉數量不少于6 朵,不超過10 朵;d.單株結果數量控制在5~8 個;e.晨間授粉,或使用集粉器在晨間集中采集雄花花粉,集中授粉。
②疏花疏果
茄子生長具有向陽性,因此向陽一側長勢優(yōu)于另一側,枝葉密度較大。針對這種情況,應及時疏花疏果,保持植株良好的采光和通風條件。一般對向陽側需要做摘頂處理,將頂端果實控制在1~2 個即可,保持每枝結果數量均勻。
(1)常見的病蟲害
茄子栽培常見的病害包括菌核病、棉疫病、猝倒病、斑萎病毒病、褐紋病、枯萎病、青枯病。常見的蟲害包括蚜蟲、螨、薊馬、茄螟、茄二十八星瓢蟲、煙粉虱、白粉虱等。
(2)病蟲害防治
茄子病蟲害采取綜合防治的方法,以農業(yè)防治為主,輔助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藥劑防治。農業(yè)防治包括種子處理、土壤殺菌、禁止重茬、整枝摘葉、疏花疏果、合理通風采光、平衡用肥、控制濕度、使用優(yōu)質有機肥或高溫殺菌農家腐熟肥、及時拔除病株等。害蟲防治可根據發(fā)生蟲害類型設置粘蟲板、捕蟲燈、擋蟲網等防治,也可以采用天敵生物蟲卵,合理設計天敵數量,利用生物天敵關系控制蟲口數量。在此基礎上,科學合理地選用低毒或無毒、高效、安全的藥劑在病蟲害發(fā)生時及時防治。
茄子主要病蟲害防治藥劑參考如下:①猝倒病以58%甲霜靈800~1 000 倍液或72.2%普力克600 倍液交替噴霧防治2~3次;②褐紋病以47%加瑞農600 倍液或50%多菌靈600 倍液交替噴霧防治2~3 次;③枯萎病以0.1%硫酸銅浸種5 分鐘消毒滅菌,再洗凈后催芽處理,在植株發(fā)病初期使用12.5%增效多菌靈溶液灌根處理2~3 次;④綿疫病在發(fā)生后以58%甲霜靈800~1000 倍液或72.2%普力克600 倍液交替噴霧防治2~3 次;⑤青枯病可通過優(yōu)選抗性品種及大蔥、大蒜輪作預防,定植后發(fā)生初期可用80%代森鋅或72%農用鏈霉素4000 倍液灌根2~3 次;⑥蚜蟲可通過及時清除大田及周邊的雜草和采用銀灰色地膜預防,在發(fā)生初期以70%高紅1500 倍或5%高效大功臣1500 倍噴霧防治,或采用涂抹機油的黃板誘殺;⑦螨類在發(fā)生后以克螨靈1000~1500 倍液或愛比菌素3000~5000 倍液交替噴霧防治2~3 次;⑧薊馬在發(fā)生初期用1.8%阿維菌素乳油5 mL+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 mL 兌水15 kg 或52.5%的農地樂乳油交替噴霧防治2~3 次。藥劑防治每次用藥間隔時間為7 天。⑨病毒病。茄子病毒病有花葉型、壞死斑點型和大型輪點型3 種。其具體的防治技術為:第一,種子處理:先用清水浸種2~3 小時,再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 分鐘,清水沖洗后催芽播種。第二,與非茄科作物輪作3 年以上。第三,及時防蚜:藥劑可選用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30000-40000 倍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8000 倍液或0.36%苦參堿水劑800 倍液噴霧防治。
按照不同品種的采收標準觀察茄子的表皮狀態(tài)、顏色、組織柔嫩度等,達到商品化程度時及時采收,不留老果。
綜上所述,茄子高產栽培需要以壯苗、健壯砧木為基礎,創(chuàng)建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控制各個生長階段的溫度、濕度,科學合理進行肥分管理,及時剪枝摘葉、疏花疏果,保持植株間良好的采光與通風,確保植株獲取養(yǎng)分充足,促進苗株健康生長,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在管理期間,一旦發(fā)生病蟲害,應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處理,防治病蟲害擴散,保證茄子結果的產量和質量。茄子大面積種植應該統(tǒng)一購進壯苗,推廣精細化植保,提高植保作業(yè)的精準化程度和植保效果。在溫室栽培中,建議配置自動化溫度、濕度、風量、光照、養(yǎng)分等監(jiān)測裝置,加強對栽培環(huán)境的監(jiān)測和動態(tài)化管理,積極推廣新農技及服務技術,應用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來促進茄子栽培增產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