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澤謙
(棗莊科技職業(yè)學院,山東 滕州 277500)
詞匯是英語學習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英語表達、溝通、寫作以及聽力等英語能力養(yǎng)成的基礎,而英語作為我國學生的一門非母語語言課程,具有較高的學習難度,如果教師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就很難取得良好的英語詞匯教學效果。從目前中職院校英語詞匯教學來看,主要采取的方式為“死記硬背”,并且這種教學理念已經(jīng)在中職院校教育教學中根深蒂固。這種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比較差,難以吸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給學生帶來的學習體驗也較差。故中職院校亟須轉(zhuǎn)變教學模式,對英語詞匯教學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
在教育部門的引導下,大部分中職院校英語詞匯教學改革不斷推進和深入,但是取得的改革效果并不明顯。語境教學思想在20 世紀90 年代被提出。語境教學思想是指將教學與生活、情景聯(lián)系在一起,拉近學生與學習內(nèi)容的距離,使學生可以在真實情景中感受到知識。語境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目前語境教學思想已經(jīng)被應用到語文課程教學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語文課程教學改革,但其在英語詞匯教學中還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同樣是語言教學,語境教學思想也應適用于英語詞匯教學,但是語境教學思想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起步比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教學模式,為此本文提出基于語境教學思想的中職院校英語詞匯教學模式研究。
《中職院校英語詞匯課程標準》從課程性質(zhì)到學習質(zhì)量評估,無不體現(xiàn)了“語境”這一要素,體現(xiàn)了語境理論對中職院校英語詞匯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中職院校英語詞匯課程標準》認為,英語詞匯教學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專業(yè)素養(yǎng),比如英語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英語的閱讀與表達是以詞匯為基礎的。同時還明確提出要充分運用語境要素,以達到表達目標明確、對象明確、話題集中、豐富、簡潔、鮮明、形象的目的。[2]學生要掌握口頭、書面的基本規(guī)則和各種特征,運用所掌握的英語詞匯,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更加規(guī)范化、個性化。在考試形式上,詞匯閱讀是考試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nèi)容,而考試題型一般有翻譯、概括和分析、主題理解等。詞匯閱讀既考查了學生的詞匯儲備,也考查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測試。[3]實際上,中職英語課程改革在課程標準、教材、教學等方面都有著特定的要求和相同的價值追求。在英語教學中,詞匯在課程標準和教科書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從整體上看,“語境”這個要素與英語詞匯的關系密切,已滲透到英語課程實施對英語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思考探究等的影響方面,以語境教學思想為基礎的中職英語詞匯教學將推動英語詞匯課程教學的改革。
課堂教學的重點在于實現(xiàn)“雙主共學”,即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堂上的學習資源,開展師生對話,使學生在英語詞匯的學習中不斷地豐富和反省,從而在提高英語詞匯知識和提高英語技能的同時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4]英語詞匯是英語閱讀、聽力、表達和寫作的基礎,具有很高的學習價值。然而,對學生來說,英語詞匯難、復雜、偏,詞匯量很大,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應對,這使學習變得很無趣。實際上,與英語基礎知識相比,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更側(cè)重于對表達的具體方法、理解技巧的培養(yǎng)。[5]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和耐心,是因為他們沒有深刻理解英語詞匯的內(nèi)涵,沒有找到便捷的學習方法。應用語境教學思想,將英語詞匯教學從教室延伸到生活,從英語延伸到其他領域,將多個領域的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貼近實際生活,從而轉(zhuǎn)變學習的方式,提升學習的質(zhì)量。
在開展每一單元新的英語生詞教學之前,教師要認真地安排好課前預習作業(yè),以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英語單詞詞義、詞形的變化,要求學生對英語詞匯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不但要能讀,還要能說出單詞的詞性、意義,做好課前準備工作。[6]教師在課前通過教學平臺或者通信軟件向?qū)W生發(fā)布課前預習任務。通常情況下,課前預習任務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使用單詞,二是讓學生自己完成對詞組的詞義、詞性的認知和使用。在課堂上,可以把預習時的思想帶入課堂,教師的講解將會事半功倍。[7]教師在課前應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準備充分的教學資料。
在每堂課開始的兩分鐘內(nèi),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表演英文節(jié)目,比如幽默故事、英文歌曲、英文繞口令、小游戲。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們保持興趣,同時也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主性。此外,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英語短片,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使學生在預先設定的情境中體會到單詞的魅力。
在英語詞匯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備課,合理安排課時,充分運用各種可能的資源創(chuàng)設新的環(huán)境。
若是直接開展課堂教學,并引入教學情景,可能會使學生難以有效地接受教學內(nèi)容,為了保證語境教學效果,應當設計課堂語境導入環(huán)節(jié)。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步驟,然而部分教師并沒有將“課堂導入”充分利用起來,導致該環(huán)節(jié)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皩搿辈⒉皇且粋€機械的步驟,它對于整堂課有著激活、鋪墊、橋接、引領等作用。充分利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效果。教師通過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嘗試為學生建立一個初步的學習內(nèi)容、概念框架,讓學生有興趣并主動接近英語詞匯,敢于面對單詞學習中的難點。利用這一點,幫助學生打開英語詞匯學習的新世界,創(chuàng)設廣闊的學習空間,抓住語境線索,挖掘隱含的語境信息,為后續(xù)的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在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地把單詞呈現(xiàn)在上下文中,讓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的時間里掌握和使用單詞。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語境創(chuàng)造者”的角色,賦予學生一定的任務,使他們能夠觀察、感受、思考、表達和完成任務。[8]因此,在課堂上,語境化教學能夠使課堂緊密地圍繞著英語教學的目的,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讓學生體會到詞匯的無窮魅力,以此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實現(xiàn)詞匯的正確使用。[9]因此語境的設計非常重要。語境的創(chuàng)設既要做到真實、有效,又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探究,所以詞匯的教學,要通過具體的、有意義的提問來進行。在語境教學的基礎上,一個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問題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相關聯(lián),激發(fā)學習的動力,激發(fā)解決問題的欲望。該問題應該是一個探究型問題,在解決問題時,一系列的教學情景可以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將所學知識用于解決問題,從而達到詞匯學習的目的。[10]此外,在基于語境教學思想的英語詞匯教學中,詞匯的創(chuàng)設應圍繞著語言和場景兩大類來展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實際的環(huán)境中傳授詞匯,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單詞,這就要求教師在設定上下文時要明確、具體。
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著大量的詞語和詞語的共性,學生對這種相似性非常容易混淆,難以很好地辨別。實際上,教師此時可以利用不同的圖片、實物或不同的上下文,來區(qū)別兩者之間的相似性。教師若能通過圖片和實物來解釋單詞,則可以直觀、生動、形象地表達單詞的含義,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比如白板、電腦、展臺、圖畫、實物等來輔助教學。
課后要鞏固課堂上所學的單詞,讓學生利用已學到的單詞,了解文章的背景、故事情節(jié),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按照自己的語言結構對課文進行重組和改寫,并對改寫后的課文用口語朗讀,從而提高英語詞匯表達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改編并不是改變文章原本的含義,而是要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用已經(jīng)學會的詞語進行重組。在改寫文本時,要將口頭活動與情景語境、語言語境相結合,可以將文章轉(zhuǎn)換成對話、短片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各種教學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鞏固單詞、真正地掌握所學單詞。對中職院校英語考試題型的調(diào)查表明,僅掌握教材上的詞匯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還需要利用其他方式來增加詞匯量,比如課外閱讀。因此,教師要在課后認真選擇閱讀材料。閱讀材料要符合中職院校英語詞匯學習的標準,既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過于復雜,課后選擇的閱讀資料要與教材各個部分的背景相符,為后續(xù)的英語寫作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課外閱讀活動不但能幫助學生鞏固教材中的生詞,還能擴充學生的詞匯量。閱讀的內(nèi)容可以多種多樣,既可以是短篇文章,也可以是一些小新聞。通過在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過程,基于語境教學思想的中職院校英語詞匯教學實踐基本可以實現(xiàn)。
本文以某中職院校為對象,開展語境教學思想的中職院校英語詞匯教學實例討論。
(1)教學背景。通過對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的英語詞匯學習,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物主代詞、顏色、數(shù)字等基本詞匯,并能用英語詞匯做簡單的問候和人物簡介。在此基礎上,教師將語境教學思想引入詞匯教學中,使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語境教學中進行詞匯的拼寫。[11]選擇一年級上冊英語課本第七課作為教學內(nèi)容,這一單元主要是通過學習“what”所引導的特定問題,讓學生用英語來回答問題,并掌握相應的單詞,如“police,supermarket,special,common”等名詞。本課程為40 分鐘的詞匯課,使用教學工具為多媒體。
(2)教學目標。①學習目的:使學生了解所學名詞、物主代詞、介詞,并掌握它們的意義,掌握單詞如“police,supermarket,special,common”等。②能力目標: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與同學的協(xié)作來完成相應的詞匯訓練,能自主地使用目標詞匯,進行口頭交流。③情感目的:在英語詞匯學習中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自信心。本單元詞匯課的重點是使學生能主動地掌握并正確使用本單元的詞匯。
(3)教學過程。在課前,教師需要下載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英語影片及詞匯圖片等資料以備在課中播放,并在教學平臺上發(fā)布教學任務,以卡片的形式呈現(xiàn)每一個單詞的拼寫、發(fā)音、含義及相關用法,以此幫助學生了解“police,supermarket,special,common”的詞義和發(fā)音。學生通過跟讀相應單詞完成課前打卡任務。在課中,教師引用預先準備好的影片及圖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一個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如此便可以很好地讓學生結合親身體驗,讓他們更快地融入情景中,加深對所學單詞的記憶。如在講解“police”這一單詞時,可以結合警察、警服、警署以及出警現(xiàn)場的圖片,加深對單詞的記憶,再結合學生喜愛的相關警匪片,對與“police”相關的名詞進行擴展講解,如“cop,officer”等。在教學導入階段,教師運用各種語境和任務,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初步了解“what”所引導特定問題的使用方法?!皐hat”不僅可以引導疑問句,還可以表示感嘆,甚至引導名詞性從句。比如,在結合“supermarket”這一單詞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給出多種類型的例句,幫助學生理解本節(jié)課的單詞及語法知識,表示疑問時可以用“在超市購買了什么物品”的語境,表示感嘆時可以創(chuàng)設“超市真大”的語境。接著在展示部分,學生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和實際的對話訓練,加強對“what”引導的特殊疑問句以及相應單詞的訓練。教師將學生置于某個故事情境中,讓學生在情境中不斷地思考和學習。最后通過小組討論,對詞匯進行整理總結,運用所學的名詞、方位介詞和名詞性物主代詞進行角色扮演,學生能正確地使用學到的知識,并以團隊的形式進行表演。在語境教學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參與情況和完成程度進行把控,并提供適當?shù)妮o導。在課后,教師在教學平臺上發(fā)布課后作業(yè),比如根據(jù)當堂課所學詞匯和所開展的活動,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對課文進行自主改編,將改編后的作文文本提交到教學平臺,上傳朗讀音頻并講解自己的改編思路。
(4)教學成果。以前述設計的教學流程為基準,在基于語境教學思想連續(xù)開展了一學期的英語詞匯教學后,該校學生的英語詞匯量提升了近70%,這說明應用語境教學思想開展詞匯教學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后續(xù)也可以繼續(xù)應用此法進行教學。
此次結合個人經(jīng)驗與相關文獻資料,對基于語境教學思想的中職院校英語詞匯教學模式進行探究,結合實際課程設計出該思想在教學中的應用方法,根據(jù)實例對教學效果進行討論,發(fā)現(xiàn)語境教學思想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明顯提升學生的英語詞匯量,教學效果較好。這說明此次研究對推動中職院校英語詞匯教學改革、提高英語詞匯教學水平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