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van
“ 很多堅硬的材料, 如玻璃,它看起來很鋒利,卻非常易碎。羊毛氈看起來很柔軟,戳好之后,還挺結(jié)實的?!币粋€喜歡戳羊毛的女孩如是說。
當(dāng)小紅書上關(guān)于“羊毛氈”的話題瀏覽量高達2.7億次,當(dāng)B站上戳羊毛氈的視頻被百萬次播放, 滿屏彈幕都是“ 治愈”,你就知道——羊毛氈正在從小眾手工愛好,變成許多年輕人治愈自己的新方式。
觸摸柔軟而溫暖的羊毛,用戳針扎過羊毛,聽著“沙沙”的聲響,暫時從生活中逃離,變得平靜而專注。眠羊今年3月開始自學(xué)戳羊毛,經(jīng)過兩個下午和4個晚上,眠羊戳好了一個半切草莓——草莓很小,但十分結(jié)實,掛在背包上甩來甩去都不會散開。后來她還戳過西瓜和菠蘿包,當(dāng)作手機掛件。雖然成果很小,也花了很長時間,手酸腰痛,但整個過程精神上是放松的。
將一團亂的羊毛用戳針不斷地扎揉,羊毛內(nèi)部的鱗片不斷被倒刺、戳刺,逐漸氈化,最終就成了堅固的羊毛氈成品。不同于文字與影像,羊毛氈實體化了你內(nèi)心無法言說的想法與情緒。
駱餡餅原本在北京一家畫室擔(dān)任兒童美術(shù)教師,她白天自由創(chuàng)作,偶爾戳戳羊毛。隨著駱餡餅發(fā)布在社交媒體上的羊毛氈作品引起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她被邀請去往其他城市開辦展覽和工作坊。2022年夏天,駱餡餅做了一個2.5米高的《發(fā)呆的小女孩》羊毛氈雕塑,她想象它是“沉默疏離、柔軟脆弱的另一個自己”,累了可以依靠,一起發(fā)呆,一起做一場白日夢。
17歲時,駱餡餅的夢想是做一名自由藝術(shù)家。如今,這個“白日夢”終于有機會實現(xiàn)了。駱餡餅帶著“發(fā)呆女孩”走過深圳、合肥、成都和廣州多地,舉辦了8場展覽,羊毛氈視頻播放量突破千萬次,許多人都被這個“發(fā)呆女孩”吸引,軟乎乎的感覺似乎做了一次心靈放松按摩。
“天然的羊毛摸起來軟軟的,不扎手,很溫暖”,如同撫摸一個可愛的萌寵,讓人禁不住“感覺很開心”。治愈的材料遇上柔軟的畫,就能裝下所有的傷痛。
比如, 《躲在衣柜的小孩》來自駱餡餅小時候的真實經(jīng)歷,她經(jīng)常躲在衣柜里來逃避世界的吵鬧,這就是她逃離現(xiàn)實生活的秘密基地。
在這個作品中,重巒疊嶂的夢幻山谷,像刺,又像媽媽的子宮。山谷頂端的房子,停留的藍鳥,小女孩蜷縮著,看起來脆弱柔軟,但又平靜自洽。
“生活里很多無法與人說的情緒,都像一根根小刺,扎在皮膚里,不涉及要害,卻無法拔除,它可能是孤獨,是疾病,是家庭,是記憶……我們總要找到一種方式,和這些擺脫不掉的小刺,自洽地共處,或蜷縮在一個角落,脆弱卻也安心?!瘪橉W餅說。
一次展出中, 一個小朋友看見這個作品,和她的媽媽說:“媽媽,好痛啊。”瞬間讓駱餡餅淚流滿面。
戳羊毛的過程其實有很多重復(fù),甚至繁重的工作。比如,在做《兔子的安睡》這個作品時,因為兔子的腳在地面,需要不斷調(diào)整角度去戳,彎腰和坐著都很難操作,駱餡餅不得不躺在地上戳。
但創(chuàng)作者也能在漫長又重復(fù)的工作中獲得某種平靜。觀眾在大型的羊毛氈作品面前,感受到的情緒震撼也是被包裹住的,平靜而柔軟地著陸。
這是一種認同,就像海豚發(fā)出不同頻率的赫茲,渴望在汪洋大海中找到同伴。被羊毛氈打動的人,也都有著非常柔軟的部分:“原來我并非孤獨的,人類的感情是相通的?!?/p>
在各地展覽、交流羊毛氈以后,駱餡餅更理解了它對于普通人的意義:“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都有莫名的哀傷與虛無感,但羊毛氈會帶來一種感覺——它一直在這里平緩地陪伴你?!?/p>
張鑫雨//摘自驚蟄青年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