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今夏的“多巴胺”一詞,本意是一種神經(jīng)傳導物質,由于能給人帶來愉悅感,又被稱為“快樂因子”。當這股“多巴胺風潮”吹到建筑領域,呈現(xiàn)的是高飽和度色彩間的碰撞。我們盤點了全球范圍內的幾處多巴胺街區(qū),快來一起感受這些“看著就開心”的建筑吧!
小印度是新加坡的印度族群聚集地。1819年,萊佛士爵士的船航行至新加坡,隨行的隊伍中有很多印度助手和士兵,他們成為這片土地上的第一批印度移民。隨后,這里的印度族群越發(fā)壯大,發(fā)展為一個小聚居地。
建于1900年的陳東齡故居是其中色彩最明麗多樣的建筑。這里最初是一位叫陳東齡的華人富商為他的妻子修建的店屋式別墅,在1991年還獲得過新加坡建筑師協(xié)會獎。
布拉諾島堪稱威尼斯的“童話小島”,最大的特色便是每一幢房子都有一種不同的顏色:黃色、藍色、綠色、紫色或者磚紅色,各種絢麗的色彩撞入眼中,就像到了少兒書里的童話世界。據(jù)說這里規(guī)定各家各戶都要定期粉刷自己的房子,并且房子的顏色不能與鄰居相同。
布拉諾島發(fā)展成現(xiàn)在的模樣,據(jù)說是因為當?shù)厝嗽源驖O為生,為了方便離家的男人能輕易找到房子,主婦將房子刷得色彩斑斕。島上的房子大多被刷成了一種純色,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著名的“貝皮家”。這里在藍色的墻面上畫了很多色彩艷麗的圖案,雖然大多只是簡單的幾何圖形,但組合在一起卻像萬花筒一樣令人著迷,“貝皮家”也因此成了布拉諾島的“顯眼包”。
弗羅茨瓦夫就算是在波蘭,都屬于比較小眾的旅游城市。但它以多民族、多元文化為特色,擁有為數(shù)眾多的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等風格的精美建筑,色彩鮮艷,恢宏大氣。
走在老城中,你會不經(jīng)意間在某個角落看到可愛的小矮人雕像。別看它們看起來萌萌的,卻是用來紀念波蘭昔日的民間組織“橙色道路”。當時人們穿著小丑服在大街小巷游行,以抗議軍政府的惡行。后來,弗羅茨瓦夫變成了“小矮人之城”,據(jù)說迄今已有300多個分布在各個角落,它們姿態(tài)各異,有拉小提琴的、騎摩托車的、做拉面的、打球的……還有人繪制了小矮人分布地圖,讓人們游覽這座城市時多了一份樂趣。
馬若雷勒花園是法國藝術家雅克·馬若雷勒房產(chǎn)的一部分,位于摩洛哥的古都馬拉喀什。據(jù)傳,馬若雷勒剛到這個城市的時候,就被這里繽紛夢幻的色彩所吸引,不斷從這里汲取繪畫靈感,并用一生的時間傾力打造了這座花園。
這座華美的園林里種植了許許多多從世界各地引進的植物,尤其是各種造型的熱帶仙人掌。在繁茂的植物中,那抹神秘而奪目的藍尤為顯眼。這種獨特的藍色顏料是從撒哈拉沙漠植物中提煉出來的,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難以買到,價值連城?;▓@中的大部分建筑都涂上了這種藍色,也就是大名鼎鼎的“Majorelle Blue”(馬若雷勒藍)。
巴塞羅那最負盛名的建筑物,大多出自天才建筑家高迪之手,無怪乎這座城市又被稱為“高迪之城”。一旦邁入高迪設計的奇特建筑空間,就仿佛鉆入了一個夢幻世界。無拘無束,任由想象力在此恣意生長。
而文森之家,可以稱得上是高迪“夢開始的地方”。這是高迪從建筑學校畢業(yè)之后接手的第一個建筑項目,始建于1883年,建造用時兩年,是他名副其實的處女作。其外立面采用橙紅色的磚塊拼接而成,凹凸有致,打破平面外觀的乏味,在生活氣息濃郁的格拉西亞區(qū)顯得尤為突出。
高迪最擅長取材于自然。例如,以棕櫚葉形狀作為鑄鐵欄桿造型,以金盞菊為原型鑲嵌的綠底黃花的磚塊……明艷的色彩、充滿張力的線條以及鮮活的植被,讓整幢公寓充滿了生機與情調。
“ 多巴胺旅行” 意味著快樂、新奇、刺激,而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博卡區(qū)則將這些因素發(fā)揮到了極致。
19世紀中葉,一些歐洲移民開始在此聚居。初來乍到的移民一無所有,于是便利用船上的舊鐵皮搭建了房屋,然后用船上剩下的油漆刷新了房子外觀。有時一面墻沒刷完,漆就用光了,下次找來的可能是其他顏色,家家如此,不經(jīng)意間,就形成了一條色彩繽紛的小街。當時苦中作樂的人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無心之舉讓博卡區(qū)成了露天藝術的殿堂。
走在博卡區(qū)的大街上,你會發(fā)現(xiàn)彩色民居的墻壁上有各種涂鴉、壁畫,時不時還有人偶雕像站在陽臺上或者窗邊向你揮手。幾乎每家咖啡館門口,都有盛裝的舞者和抱著吉他的樂手,花上10美元就可以和他們共舞一曲探戈。這就是博卡區(qū),它始于色彩卻又不止于色彩,它的熱情奔放、浪漫多情,時時刻刻都在釋放著快樂的因子。
哥本哈根新港運河被彩色的小房子環(huán)繞。沿著運河散步,能欣賞到18世紀的建筑和維京船,這里是最能品味哥本哈根風情的地方。岸邊有許多餐廳和咖啡館,可以一邊欣賞童話般的風景,一邊品嘗美食。
運河兩岸色彩豐富的老屋,沉淀著丹麥厚重的歷史,這些老屋里留下了許多哥本哈根名人的足跡。最著名的莫過于安徒生了,他在這里的多處房子都安過家。如運河右側20號公寓,他于1835年在這里寫下第一部童話小說《打火匣》。
這座小鎮(zhèn)位于突尼斯市東北部20千米的濱海懸崖上,建筑風格兼具西班牙與阿拉伯風情,整座城的建筑主色調為藍色與白色,比起略顯拗口的“西迪布賽義德”,“藍白小鎮(zhèn)”的名號顯然流傳度更廣。
整個小鎮(zhèn)沿山勢蜿蜒而上,房屋依山而建,重疊逶迤,鱗次櫛比,街道由鵝卵石鋪就,兩邊的白色房屋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所有建筑都是白墻藍門藍窗,阿拉伯式的蔓藤渦卷優(yōu)雅迷幻;各家門上,黑色鉚釘組成各種有意義的圖案,頗有特色。修剪整齊的茉莉花、扶?;ǖ葼幤娑菲G,路邊的橘樹上小燈籠似的橘子壓得樹枝低下了頭,空氣中彌漫著花香。海風吹拂下,陽光似乎也因這透徹的藍白兩色而更加耀眼。
資料來源:《世界博覽》、星行客PlanetSeeker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