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寫┃高婷
3~6歲孩子的發(fā)展和成長不只是在幼兒園里完成的,需要家園攜手,共同配合。家庭首先要成為孩子溫暖的港灣,要給孩子充分的愛和安全感。
王 林園長所在的幼兒園坐落在歷史文化悠久的一座城市—山西太原。充分用好地域資源進行生活教育、研學活動,是王林園長重要的教育理念。這樣的活動,也正是家園練習合作的良好契機。除此之外,她還格外關注孩子運動習慣的培養(yǎng)。在她看來,運動對于孩子的意義,不僅是身體健康那么簡單。
太原這座城市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包括特色美食、名勝古跡、文化場館等,這些都在孩子身邊,也都是他們在生活中能親密接觸到的,于是王林園長就思考著打破教育邊界,把這些生活元素變成教育資源,帶領幼兒園開發(fā)了系列課程,其中頗受家長和孩子歡迎的就是暑期研學活動。這是一個家園一體化的社會性課程。通過家園攜手,讓孩子在游覽的過程中能產(chǎn)生深度學習。
3~6歲孩子的學習特點就是通過直接的感知、體驗,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去發(fā)現(xiàn)和學習。所以,帶孩子出游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式。但是,如何將研學和普通游覽區(qū)別開來?這其實是一個專業(yè)的教育問題。在王林園長的思考和指導下,幼兒園把孩子喜愛玩耍的特性和研究性學習相結合,通過研學三部曲,讓孩子既能玩得開心,又學有所獲。
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需要家園攜手,共同配合。
每次游覽之前,老師會帶孩子進行討論。以山西博物院為例,老師會設置一些關鍵問題,比如你們去過這個地方嗎?知道里邊有什么東西嗎?如果有機會去參觀,你最想了解什么東西?等等。
通過討論老師會把孩子希望探秘和了解的問題進行匯總,梳理出一份研學計劃單,同步發(fā)放給家長。這些問題就是游覽和參觀的重點,家長要帶著孩子去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有些問題可能需要孩子通過線下實地參觀、線上查找資料的方式獲得答案。比如在游覽美食街的時候看到過很多老字號美食,很多孩子會問什么樣的食物才能被稱為老字號美食。為了解決這個疑問,爸爸媽媽不僅要帶孩子去詢問那些做這些食物的工作人員,還要帶孩子從網(wǎng)絡上查詢關于什么叫老字號的資料。于是,一次綜合的、立體化的以及包含家園共育契機的學習之旅就開啟了。
帶著計劃單,家長和孩子會有針對性地進行游覽。因為這些都是孩子自發(fā)提出的問題,所以孩子更有興趣。在游覽過程中,小朋友可以講一講自己的見聞,爸爸媽媽會幫孩子拍成小視頻,比如在老字號看到了什么,買了什么食物,品嘗之后的感受是什么樣的,吃完心情如何……游覽結束后,孩子還可以用繪畫繼續(xù)去呈現(xiàn)他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
每個孩子可能會去不同的地方參觀,所以新學期幼兒園的開學第一課就是讓孩子互相分享自己的體驗,展示自己的見聞和收獲。這種由孩子講述的同伴式分享,內容更生動,對孩子也更有吸引力。
新學期的分享不僅是讓孩子對走過的路線進行梳理,還會演變成一次擴展性的探索,比如孩子可能想去別的小朋友去過的地方,也可能想去其他城市的老字號探索一番,從而開啟一次次新的旅行,也形成了從身邊開始由近及遠的學習習慣。
后期老師還會幫助孩子把這些過程性的資料、視頻等制作成完整的學習資料,生成二維碼分享到班級群里。對家長而言,這也是一次把學習與親子活動相結合的主題學習??梢哉f研學活動帶動了老師、家長、孩子三方的共同成長。
幼兒園的研學活動通過巧妙的設計,邀請爸爸媽媽參與了進來,很好地實現(xiàn)了家園攜手共育。除此以外,王林園長也非常注重幼兒園和家庭在各種狀況下的配合與默契,希望雙方目標一致,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王林園長認為,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不只是在幼兒園里完成的,需要家園攜手,共同配合。以孩子的自理能力為例,在園內,老師會要求孩子自主取餐、進食,餐后還要自己去收拾殘渣,中班的孩子還會輪流當小值日生,協(xié)助老師為班級做服務,等等。回到家,家長仍然要繼續(xù)讓孩子學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而不是完全替代包辦。只有家園保持同頻,才能讓孩子的獨立習慣養(yǎng)成并固化下來。
家庭不是幼兒園這樣的專業(yè)教育機構,所以王林園長建議家長不要把自己變成幼兒園老師,讓家庭變成另一個幼兒園,而是要充分發(fā)揮好家庭自身的功能,成為孩子溫暖的港灣,給孩子充分的愛和安全感。
王林園長也再次強調了家長的榜樣作用,因為孩子的主要學習方式就是模仿,所以家長希望孩子什么樣,自己就要先變成那個樣子。這也就要求家長不斷地學習、進步,自我修煉和提升,用科學的方法愛孩子。為此幼兒園也定期開展一些家長沙龍、父母學堂等活動,加強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也是想盡幼兒園之力幫助家長解疑答惑,提供養(yǎng)育支持。
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參與運動,王林園長在幼兒園里開展了一系列的陽光體育活動,并設置了可視化的激勵性措施。
以跳繩為例,根據(jù)孩子每天跳繩的數(shù)量,幼兒園在班級內設置了打卡墻。假設一個孩子今天跳了5個,那他的照片就會出現(xiàn)在5這個數(shù)字旁邊,如果明天跳了10個,那么他的照片就會“晉級”到下一個梯度。
這樣的及時和可視化的反饋,見證這孩子一天天的進步,也激勵著孩子把跳繩這項運動堅持下去。等孩子更好地掌握了跳繩技巧之后,幼兒園還會組織班級、年級間的跳繩比賽,通過一次一次的比賽,讓孩子興趣盎然地參與到跳繩活動中,不斷地激勵孩子更加主動地去鍛煉身體、提高運動能力。
王林園長的幼兒園還有一項特別的榮譽—全國足球特色示范園,從中班開始就會在班級內開展足球課,帶孩子們認識足球、學習踢球,感受足球運動的樂趣。
足球作為一項比賽項目,在一次次的足球比賽中,孩子能學會如何正確看待比賽的輸贏,學會勝不驕敗不餒,學會為他人的成功喝彩,學會失敗了但還愿意再嘗試,如何在處在下風的時候堅持到底,如何與隊友團結協(xié)作,等等。
所以,在王林園長看來,足球運動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運動,不僅能幫助孩子實現(xiàn)體育維度的健體,還能健智和健心,能夠全方位地促進孩子良好個性的形成,為未來的學習生活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
王林
太原市育蕾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園長,山西省中小學高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第十二屆宋慶齡幼兒教育獎”獲得者,國家課題研究先進個人、山西省教科研骨干。她立足教育實踐,先后主持參與了國家、省級“十五”至“十三五”多項課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實踐性課題成果并面向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