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婷婷,吉胡史里,,周鵬翔,曹 進,李春紅,戴 妍,,張 靜
(1.重慶化工職業(yè)學院環(huán)境與質(zhì)量檢測學院,重慶 401228;2.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研究所,北京 100193)
臘腸是我國傳統(tǒng)腌臘肉制品之一,川味臘腸因其風味獨特、香氣濃郁而備受消費者青睞[1]。據(jù)統(tǒng)計,川味臘腸年加工總量可達千萬噸,作為中國傳統(tǒng)特色“年貨”暢銷各地[2]。傳統(tǒng)川味臘腸以豬肉為原料,按比例加入脂肪、白酒、鹽、糖、辣椒粉、胡椒粉、香辛料、紅曲米粉等,經(jīng)絞切、混合后,灌入豬或羊腸衣中,經(jīng)自然風干后加熱熟制而成[3],四川調(diào)料本身對于川味臘腸獨特品質(zhì)與風味形成則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了實現(xiàn)良好發(fā)色、抑菌效果,川味臘腸制作過程中常會加入亞硝酸鹽[4-8]。另外采用微生物干預法[9]、添加抗氧化劑[10]、改善臘腸加工腸衣[11]等也可間接提升臘腸品質(zhì)和安全特性。
然而,國內(nèi)外臘腸/香腸類產(chǎn)品加工不可避免要使用大量脂肪“增香”,在干腌過程會使用大量食鹽、少量亞硝酸鹽“抑菌”和“發(fā)色”,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脂肪總量在膳食中占比較少的國家,患慢性疾病的概率偏低,一般膳食含15%~20%脂肪即可滿足人體能量供給,同時可避免患心血管和肥胖等慢性疾病的發(fā)生,長期食用高脂肪含量的臘腸可能會提高患慢?。ㄈ缧哪X血管疾病、癌癥)的風險[12]。部分研究涉及開發(fā)高品質(zhì)低鹽(亞硝酸鹽)[13-14]、低脂腸類產(chǎn)品[15],平衡其營養(yǎng)價值。還有部分研究在原有腸類產(chǎn)品配方基礎上,定量添加不同種類肉(雞肉[16]、兔肉[17])、或魚油及其他食用油[18]平衡其營養(yǎng)價值,減輕高含量固體脂肪攝入引起的慢病風險,彌補日常膳食中n-3 長鏈不飽和液體脂肪的匱乏,雞肉[19]、兔肉[20]、水產(chǎn)品[21]等富含較高含量的n-3 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對預防慢性疾病發(fā)生,平衡日常膳食營養(yǎng),提高產(chǎn)品品質(zhì)具有一定作用。
然而,如何在不改變川味臘腸原有品質(zhì)(風味)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現(xiàn)有條件,有效提高其營養(yǎng)價值(膳食平衡),開發(fā)高附加值川味臘腸產(chǎn)品,仍然需要做大量工作。本試驗主要以豬肉為原料,添加去骨雞胸肉、兔肉和馬面鲀[22](N.Septentrionalis,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鲀形目、革鲀科,是我國一種常見的經(jīng)濟魚類)制備川味臘腸,對添加去骨雞胸肉、兔肉和馬面鲀的川味臘腸基本理化指標、pH、水分活度、顏色、質(zhì)構(gòu)、TBARS,蛋白羰基值、游離巰基值、脂肪酸組成進行測定比較,考慮能否通過添加不同種類肉/魚肉改善臘腸固體油脂含量高,平衡臘腸營養(yǎng),提升臘腸品質(zhì),從而為高附加值川味臘腸工業(yè)化生產(chǎn)提供更多理論依據(jù)。
豬背最長肌、新鮮兔肉(去骨)、冰鮮雞大胸、豬肥膘肉 重慶市長壽區(qū)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馬面鲀 福州坤興水產(chǎn)有限公司;天然豬腸衣 江蘇毅成生態(tài)農(nóng)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5,5'-二硫代雙(2-硝基苯甲酸)(DTNB)、Tris、十二烷基硫酸鈉(SDS)、牛血清白蛋白(分析純)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MDA 試劑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鹽酸胍、2,4-二硝基苯肼 上海百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UPELCO 37 種脂肪酸甲酯混標(CRM47885)Sigma 公司。
JR5-250 蘇泊爾絞肉機 浙江紹興蘇泊爾家居用品有限公司;PHS-3C 臺式pH 計 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WA-60A 水分活度儀 青島慧美科電子有限公司;FSH-2 均質(zhì)機、YXJ-A 離心機常州市金壇區(qū)環(huán)宇科學儀器廠;Puxi T6-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江蘇福曼斯儀器有限公司;JK9830 全自動凱氏定氮儀 濟南精銳分析儀器有限公司;TA HD Plus 質(zhì)構(gòu)儀 英國Stable Micro Systems 公司;Digieye 色差計 英國Verivide 公司;Aglient 7890A氣相色譜儀 蘇州市萊頓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2.1 川味臘腸制作工藝 川味臘腸制作流程參考文獻[7]略有改動。對照組:原輔料為豬瘦肉83%、豬肥膘肉17%;雞肉混合組:原輔料為豬瘦肉41.5%、去骨雞胸肉41.5%、豬肥膘肉17%;兔肉混合組:原輔料為豬瘦肉41.5%、去骨兔肉41.5%;魚肉混合組:原輔料為豬瘦肉41.5%、去骨綠鰭馬面鲀41.5%。將豬瘦肉、去骨雞胸肉、去骨兔肉、去骨馬面鲀和豬肥膘肉絞肉機攪碎,與1.3%鹽、5%老白干、0.56%五香粉、0.8%白胡椒粉和1%辣椒粉混合,后用灌腸機灌入豬小腸腸衣,將灌好的臘腸放置于85 ℃熱水中10 s 后撈出,用細針在腸衣表面隨機扎氣孔,懸掛于4 ℃冰箱自然風干(26 d)后取出,待蒸鍋水開后,蒸40 min 后取出檢測。
1.2.2 川味臘腸品質(zhì)指標測定
1.2.2.1 水分含量 參照AOAC(2000)中的直接干燥法測定[23]。
1.2.2.2 粗脂肪含量 參照AOAC(2000)的索氏提取法測定[23]。
1.2.2.3 粗蛋白含量 參考AOAC(2000)的凱氏定氮法測定[23]。
1.2.2.4 pH 測定 參考文獻[23]略有改動,稱取2 g煮熟后的臘腸樣品,攪碎后與20 mL 去離子水混合,使用均質(zhì)機以10000 r/min 的轉(zhuǎn)速均質(zhì)20 s 后用pH 計進行測定。
1.2.2.5 水分活度(Aw)的測定 參考文獻[2],將臘腸樣品粉碎,稱取1.5 g 粉碎后的樣品,置于樣品皿中鋪平,放入水分活度儀中,待儀器穩(wěn)定后記錄水分活度值。
1.2.2.6 色差測定 參考文獻[2],將臘腸切成約1 cm的薄片,用Digieye 色差計進行色度值的測定,記錄亮度(L*)、紅度(a*)和黃度(b*)值。
1.2.2.7 質(zhì)構(gòu)特性測定 應用TA HD Plus 質(zhì)構(gòu)儀,測定參數(shù)參照文獻[24],略有改動。將臘腸樣品(直徑2 cm、高度1 cm)放在質(zhì)構(gòu)儀臺面上,用P50A 探頭壓縮臘腸樣品,壓縮比50%,初始力為70 kg,壓縮速度為5 mm/s,測定指標包括硬度(kg)、恢復力(%)、凝聚力、彈性(%)、咀嚼性(kg)和凝膠性(kg)。
1.2.2.8 TBARS 測定 參照GB 5009.181-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丙二醛的測定》和MDA 試劑盒法進行測定[25],TBARS 值可表示為mg MDA/kg。
1.2.2.9 蛋白羰基值測定 臘腸中肌原纖維蛋白質(zhì)的提取和總蛋白羰基值的測定參考文獻[26],準備2 份肌原纖維蛋白溶液,一份加入2 mL 2 mol/L HCl 溶液作為對照組,另一份加入2 mL 2 mol/L HCl(含10 mmol/L DNPH),在室溫下放置1 h,向兩份溶液加入2 mL 20% TCA 溶液,樣品液用1 mL 緩沖液(乙醇:乙酸乙酯=1:1)沖洗,沉淀溶解于2 mL 的6.0 mol/L 鹽酸胍緩沖液(溶于pH6.5,20 mmol/L 磷酸二氫鉀)中,使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比色(370 nm),蛋白腙的吸光系數(shù)為2.2×104mol-1·L-1·cm-1,羰基值表示為nmol DNPH/mg 蛋白。
1.2.2.10 蛋白游離巰基測定 參照文獻[26]的方法測定,采用DTNB 染色法分析臘腸中蛋白游離羰基含量,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比色(412 nm),吸光系數(shù)為11400 mol-1·L-1·cm-1來計算,蛋白游離巰基含量的結(jié)果表示為nmol/mg 蛋白。
1.2.2.11 脂肪酸組成測定 將臘腸粉碎后,肉中油脂提取、甲酯化與氣相色譜分析條件參考國標GB 5009.168-2016[27],肉中脂肪酸甲酯采用SUPELCO 37 種脂肪酸甲酯混標定性,歸一化法定量。
1.2.2.12 感官評定 參考文獻[2]的方法,略有改動。待臘腸蒸煮后,迅速切成厚度為 2 mm 左右的薄片,然后盛放到盤中,隨機邀請18 位熟悉臘腸風味的本校老師和學生進行感官評價,然后取平均值進行統(tǒng)計顏色、氣味、質(zhì)構(gòu)和總體可接受程度,不同處理組間感官評價時要用水漱口以保持評價的準確性。該試驗采用9 分制,顏色評價標準:1 分為褐色,9 分為亮粉色。分數(shù)越高越接近亮粉色;氣味評價標準:1 分為沒有明顯臘腸氣味(或出現(xiàn)不良異味),9 分為具有明顯臘腸的濃郁氣味。分數(shù)越高濃郁氣味越明顯;質(zhì)構(gòu)評價標準:1 分為比較軟,表面有發(fā)黏的情況,9 分為臘腸質(zhì)構(gòu)堅硬,表面未出現(xiàn)發(fā)黏的情況。分數(shù)越高質(zhì)構(gòu)越堅硬;總體可接受程度評價標準:1 分為不好,9 分為非常好。分數(shù)越高整體評價得分越高。待18 名品評員評價完成后,收集評定表,然后進行統(tǒng)計與計算分析。
每個處理進行3 次重復結(jié)果用平均值±標準誤差表示。實驗結(jié)果以平均值±標準誤差(SE)的方式表示。采用SPSS 16.0 對各指標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采取多重比較法,P<0.05代表該指標存在顯著性差異。
4 個實驗組川味臘腸基本理化指標分析如表1所示。豬肉組和兔肉混合組臘腸水分含量顯著(P<0.05)低于魚肉混合組。文獻[28-31]顯示,一般豬肉含水量(71%)、雞肉含水量(74%)、兔肉含水量(68.5%~72%)、水產(chǎn)品類(馬面魚)含水量高于80%,因此當雞肉、兔肉、魚肉與豬肉1:1 混合后,最終會影響臘腸水分含量。
表1 各實驗組川味臘腸基本理化指標分析Table 1 Basic proximate chemical analysis of all experiment group Sichuan sausages
一般豬肉脂肪含量為7.3%[28],雞肉脂肪含量為12.5%[29],兔肉脂肪含量(7.9%~10.9%)[30],水產(chǎn)品類(馬面魚)脂肪含量為6.4%[31];雞肉、兔肉、馬面魚與豬肉混合及后續(xù)加工工藝會對臘腸總粗脂肪含量有一定影響[23],雞肉混合組粗脂肪含量(32.53%)最高,兔肉混合組中粗脂肪含量(20.77%)顯著(P<0.05)低于其他3 組臘腸。兔肉混合組中粗蛋白含量(35.16%)顯著高于(P<0.05)其他處理組,可能與該組較低的脂肪含量有關[32]。
兔肉混合組和魚肉混合組的pH 顯著(P<0.05)高于其他2 組,可能在前期風干過程中,兔肉混合組與魚肉混合組可能更容易受到內(nèi)源酶的影響,水解部分蛋白,從而升高其pH[33]。雞肉混合組、兔肉混合組與魚肉混合組的Aw顯著(P<0.05)高于豬肉組,魚肉混合組的Aw為最高。高Aw可能與較高的水分含量有關,還可能受到前期混合原料等因素影響[34],所有實驗組臘腸樣品Aw低于0.9,可以抑制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腐敗變質(zhì)[3]。
圖1 顯示的是4 個實驗組川味臘腸顏色指標的分析。L*、a*和b*分別表示亮度、紅度和黃度。其中4 個臘腸組的L*和b*無顯著(P>0.05)差異,對于中西式臘腸而言,a*是影響臘腸色澤的最重要參數(shù)[23]。雞肉混合組臘腸的a*(25.92%)顯著高于(P<0.05)豬肉組。可能由于雞肉本身富含較高含量的血色素,當臘腸配方中添加部分雞肉,有助于臘腸深紅色澤的產(chǎn)生[16]。而兔肉混合組和魚肉混合組與豬肉組的a*無顯著(P>0.05)差別。同樣文獻[17]也發(fā)現(xiàn),添加兔肉的臘腸產(chǎn)品貯藏0 d 時顏色參數(shù)與豬肉臘腸無明顯差別。
硬度、凝膠性和咀嚼性都是模擬衡量食物是否易于破碎、易于后續(xù)吞咽過程的參數(shù)[35]。4 個實驗組川味臘腸質(zhì)構(gòu)分析如表2 所示。雞肉、兔肉、魚肉添加顯著影響質(zhì)構(gòu)指標中的硬度、凝聚力、咀嚼性和凝膠性。豬肉組和兔肉混合組硬度顯著(P<0.05)高于其他2 組臘腸,豬肉組的咀嚼性(33.42 kg)顯著(P<0.05)高于雞肉混合組和魚肉混合組,豬肉組凝膠性顯著(P<0.05)高于其他3 組臘腸,由于本身魚肉和雞肉偏軟,從而降低了混合組臘腸的硬度,但可能會易于后續(xù)咀嚼吞咽。
表2 各實驗組川味臘腸基本理化指標分析Table 2 Texture profiles of all experiment group Sichuan sausages
凝聚力體現(xiàn)食物保持結(jié)構(gòu)完整性的能力[35]。而魚肉混合組的凝聚力(0.53)顯著高于(P<0.05)雞肉混合組(0.47)。高凝聚力的熟肉制品(臘腸)可能在某種程度會影響消費者的感官評價得分[36]?;謴土蛷椥栽? 組臘腸中無顯著(P>0.05)差異。文獻[37]發(fā)現(xiàn),超高壓處理的香腸質(zhì)構(gòu)較軟,凝聚力較高,與本文魚肉混合組研究結(jié)果相似。因此添加兔肉可以維持原有臘腸質(zhì)構(gòu)特性。
4 個實驗組川味臘腸TBARS、蛋白羰基、游離巰基含量分析如圖2 所示。TBARS 是衡量脂肪氧化的常見指標[26,38]。雞肉混合組和魚肉混合組的TBARS 值顯著(P<0.05)高于兔肉混合組。由于雞肉混合組臘腸中粗脂肪含量較高,雞肉、魚肉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血紅素等更容易引發(fā)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引起TBARS 的升高[39]。蛋白羰基、游離巰基是衡量蛋白質(zhì)氧化的參數(shù)[26],蛋白質(zhì)氧化往往伴隨著羰基值的增加和游離巰基的減少[26,40]。4 個實驗組川味臘腸蛋白羰基無顯著(P>0.05)差異,而雞肉混合組的游離巰基含量(18.36 nmol/mg 蛋白)顯著(P<0.05)高于兔肉混合組和魚肉混合組,說明雞肉添加并不能引起游離巰基含量的下降,表明該組蛋白質(zhì)氧化水平較低。相比雞肉添加組,兔肉、魚肉的添加會引發(fā)游離巰基的顯著(P<0.05)減少,加劇臘腸蛋白質(zhì)氧化。雞肉、魚肉添加引起臘腸TBARS 明顯升高,可能與雞肉、魚肉中含有較高含量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有關[41]。相比雞肉混合組,兔肉混合組中低TBARS 與高游離巰基含量則說明該組脂肪氧化水平較低,而蛋白質(zhì)氧化程度略高,可能會影響硬度。魚肉添加可能會同時引起TBARS 和蛋白質(zhì)氧化升高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臘腸整體食用品質(zhì)。
圖2 各實驗組川味臘腸TBARS(A)、羰基值(B)和游離巰基(C)含量分析Fig.2 Analysis of TBARS (A),carbonyl value (B),and free sulfhydryl content (C) of Sichuan style sausage in each experimental group
4 組川味臘腸脂肪酸組成如表3 所示。僅雞肉混合組檢出微量辛酸、二十一烷酸、肉豆蔻烯酸、二十四烯酸和γ-亞麻酸,而未檢出十三烷酸。僅豬肉組未檢出十五碳烯酸、全順-11,14,17-二十碳三烯酸。僅魚肉混合組檢出微量花生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ㄉ逑┧岷投剂┧釋儆谒a(chǎn)中常見的n-3 多不飽和脂肪酸,而其他肉類則鮮有發(fā)現(xiàn),它可有助于減少慢性疾病的發(fā)生(如高血壓、高血脂),利于平衡膳食,但其不飽和程度較高,容易引發(fā)脂肪氧化[42]。
主要飽和脂肪酸為肉豆蔻酸、棕櫚酸和硬脂酸。豬肉組硬脂酸含量(12.35%)最高,雞肉混合組最低(11.32%)。豬肉組∑飽和脂肪酸總量最高(38.43%),兔肉混合組最低(37.16%),而豬肉組和雞肉混合組∑飽和脂肪酸(除硬脂酸外)總量顯著高于(P<0.05)其他2 組臘腸。食用過多含飽和脂肪酸(除硬脂酸外)的膳食,可能會引發(fā)患慢性疾?。ㄈ绺哐┑娘L險[43]。
主要單不飽和脂肪酸以棕櫚油酸和油酸為主。豬肉組和兔肉混合組的油酸含量顯著高于(P<0.05)其他2 組臘腸。兔肉混合組∑單不飽和脂肪酸總量最高(45.65%),雞肉混合組最低(42.30%)。
文獻[44]也發(fā)現(xiàn),臘腸中脂肪酸組成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其次是飽和脂肪酸,與本文研究結(jié)論類似。在日常膳食中∑單不飽和脂肪酸總量的提升有助于降血脂[43]。
主要多不飽和脂肪酸以亞油酸、α-亞麻酸、花生二烯酸和花生四烯酸為主。雞肉混合組的亞油酸含量(17.86%)最高,豬肉組最低(14.06%)。雞肉和魚肉混合組中∑多不飽和脂肪酸總量顯著(P<0.05)高于其他2 組臘腸。雞肉混合組∑n-6:∑n-3 最高(22),而魚肉混合組最低(8.11)。雞肉混合組中∑多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除硬脂酸)最高(0.53、0.76),而豬肉組含量最低(0.42、0.62)。文獻[43]認為,日常∑多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除硬脂酸)在0.4~1.5 為最佳配比,膳食中高∑n-6:∑n-3 值可能會引發(fā)心血管疾病、癌癥、炎癥和免疫系統(tǒng)疾病,因此魚肉混合組最接近膳食∑n-6:∑n-3 推薦量(4),后續(xù)研究可能需要進一步增加液體油脂占比來進一步降低兔肉混合組的∑n-6:∑n-3 值,從而提升臘腸營養(yǎng)價值。
由表4 可以看出,各組川味臘腸顏色、氣味、質(zhì)構(gòu)感官評定得分無顯著(P>0.05)差異。魚肉混合組的總體可接受程度得分顯著(P<0.05)低于雞肉和兔肉混合組。豬肉、雞肉混合組與兔肉混合組總體可接受程度無顯著(P>0.05)差異。由于部分感官評定員接受不了魚肉混合組的腥味,因此該組的總體可接受程度得分較低。同樣文獻[45]也發(fā)現(xiàn)感官評定員不能普遍接受添加魚肉的香腸類產(chǎn)品而引起的特殊氣味。雞肉混合組總體可接受程度較高,可能因為該組粗脂肪含量較高,有助于臘腸中多汁性、風味特征的形成。文獻[46]也發(fā)現(xiàn),在羊肉腸中添加30%~60%的去骨雞肉,確實能夠提升腸類產(chǎn)品的感官評定得分,可能雞肉原料本身更為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表4 各實驗組川味臘腸感官評定分析(分)Table 4 Sensory scores of all experiment group Sichuan sausages (scores)
該文初步研究雞肉、兔肉、魚肉添加對川味臘腸品質(zhì)特性改良的影響。以純豬肉組為對照組,研究雞肉、兔肉、魚肉添加對川味臘腸品質(zhì)指標(水分、粗脂肪、粗蛋白、Aw、pH、顏色、質(zhì)構(gòu)、TBARS、蛋白羰基值、游離巰基含量、脂肪酸構(gòu)成)及感官評定得分的影響。雞肉混合組粗脂肪含量(32.53%)、a*(25.92)較高,豬肉組(76.37 kg)和兔肉混合組(68.01 kg)臘腸硬度較高,魚肉混合組TBARS(0.63 mg MDA/kg)較高、游離巰基含量(12.46 nmol/mg 蛋白)較低,說明魚肉添加可能會引起臘腸脂肪氧化和蛋白質(zhì)氧化的趨勢。脂肪酸結(jié)果顯示,豬肉組和雞肉混合組∑飽和脂肪酸(除硬脂酸外)總量(38.43%,37.74%)較高,長期食用高飽和脂肪酸為主的膳食,可能會引發(fā)慢病風險,魚肉混合組的∑n-6:∑n-3(8.11)最優(yōu),更接近營養(yǎng)膳食推薦量,雞肉和兔肉混合組臘腸總體可接受程度(7.33 分,7.05 分)較高。因此,在川味臘腸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兔肉可在不改變原有食用品質(zhì)的前提下改善臘腸營養(yǎng)價值,后續(xù)研究將考慮結(jié)合臘腸出品率的要求,添加液體油脂(植物油、魚油)進一步優(yōu)化其脂肪酸組成,平衡其營養(yǎng)價值。魚肉添加到臘腸中,可能會引起較為明顯的脂肪氧化,但它的脂肪酸構(gòu)成模式較優(yōu),后續(xù)研究可考慮探索不同原料肉/魚肉添加臘腸適宜風干時間,以此為基礎添加抗氧化劑、去腥物質(zhì)等,進一步改善魚肉混合組臘腸品質(zhì)及消費者可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