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善陳
部編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一課中,有如下的片段:
1.游行隊伍分東西兩個方向出發(fā),他們擎著燈,舞著火把,高呼“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他們一隊一隊按照次序走,走過正對天安門的白石橋前,就舉起燈籠火把,高聲歡呼“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歲!”
2.開頭是海軍兩個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個顏色的藍制服。接著是步兵一個師,以連為單位,列成方陣,齊步行進。接著是炮兵一個師,野炮、榴彈炮等各式各樣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橫列前進。接著是一個戰(zhàn)車師,各種裝甲車和坦克車兩輛或三輛一排,整整齊齊地前進;戰(zhàn)士們挺著胸膛站在戰(zhàn)車上,像鋼鐵巨人一樣。接著是一個騎兵師,“紅馬連”一色紅馬,“白馬連”一色白馬,六馬并行,馬腿的動作完全一致。
片段1寫出了開國大典后群眾隊伍游行的壯觀場景,這是從“面”的角度來寫,字里行間飽含著對新中國、對中國共產(chǎn)黨和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熱愛之情,使讀者不由得激情澎湃、熱血沸騰。而片段2則依次寫了海軍、步兵、炮兵、戰(zhàn)車師、騎兵師等方隊接受檢閱的情形,詳細地介紹了他們每個個體的具體情形。這是從“點”的角度描寫閱兵式的壯觀,讓讀者感受到整個閱兵式的莊嚴、隆重,也讓讀者對各具特色的隊伍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寫活動場面時,既要關注整個場景這一“面”,也要注意個體表現(xiàn)這一“點”,做到點面結合。所謂“面”,是指對活動過程中整體場面所進行的概括敘述或描寫;所謂“點”,是指對活動過程中單個人物形象所進行的細致描寫。點面結合就是把點的詳細描寫和面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結合起來。點的描寫,可突出重點,體現(xiàn)深度;面的描寫,可顧及全局,體現(xiàn)廣度。點面結合,就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地反映活動情況。那么,如何做到點面結合呢?
一、關注大場面
寫活動時,對整體場面的敘述或描寫是必不可少的。寫作時,要抓住活動的精彩場面來寫,通過整體描寫人物的活動或場面,渲染其緊張、熱烈的氣氛,展示一幕幕精彩的場景,給讀者身臨其境之感。
二、聚焦小鏡頭
人物是活動中最為活躍的角色。在寫活動時,要細致地描寫人物的表現(xiàn)。運用細節(jié)描寫,抓住人物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這些看似細微的神態(tài)和動作來寫,就能將人物寫活。
另外,還要注意詳略得當,可先大概介紹活動場面,再重點敘述一兩項活動或一兩個人物的精彩表現(xiàn);也可先介紹最精彩的活動場面,再略寫其他的活動項目。這樣,寫場面才會更加有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