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與一家公司的勞動合同中約定:我的月工資為5 000元,養(yǎng)老保險、失業(yè)保險、生育保險等折價1 000 元∕月以補貼方式直接發(fā)放給我。近日,公司與我決定解除勞動合同,就離職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公司表示只能按月工資5 000元,而我則要求加上1 000 元社保補貼。請問:誰的觀點成立?
讀者:徐金穎
徐金穎讀者:
公司的觀點成立。
雖然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guī)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倍蛾P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guī)定》第4 條中已將“補貼”納入工資總額的組成部分,但這并不等于所有的補貼都在工資之列,因為其第8 條表明:“津貼和補貼是指為了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的勞動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給職工的津貼,以及為了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影響支付給職工的物價補貼。(一)津貼。包括: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勞動消耗的津貼、保健性津貼、技術性津貼、年功性津貼及其他津貼。(二)物價補貼。包括:為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上漲或變動影響而支付的各種補貼?!奔垂べY補貼當屬物價補貼,且是以“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影響”為目的,具有明顯的福利性質??绅B(yǎng)老保險、失業(yè)保險、生育保險屬于社會保險,目的在于保障勞動者在年老、失業(yè)、生育等情況下,能夠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是個人風險的社會化分擔,具有強制性、公益性,也就是說不屬于生活費補貼和物價補貼的范疇。也正因為如此,決定了社保補貼不能作為經濟補償金的繳納基數(shù)。值得一提的是,鑒于社會保險法第10 條、第44 條、第53 條已經將繳納養(yǎng)老保險、失業(yè)保險、生育保險費用作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或單方的法定義務,決定了用人單位不能通過約定把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用發(fā)放給勞動者。如果用人單位因此導致勞動者在養(yǎng)老保險、失業(yè)保險、生育保險方面的損失,則必須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