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飛飛 攝/石小玉
GUIHUA ZHENGSHAN XIAOZHONG HONGCHA
桂花屬于秋天,清可絕塵,濃能遠(yuǎn)溢。入秋后,絲絲縷縷的風(fēng)減退燥熱,在漸涼的秋風(fēng)中,迎面撞上空氣中彌漫的清甜,就知道屬于桂花的季節(jié)到了。金燦燦的花蕊像秋的訊息,沉沉緩步、靜靜佇立、寡言少語,卻把一條路由近及遠(yuǎn)漸漸染香。
路邊棵棵桂花樹臨風(fēng)而立,欲言又止。桂花香除了用于園林造景、生活香氛等,經(jīng)常作為飲食中的點綴出現(xiàn),可食、可飲,香甜美好,深受人們喜歡。茶農(nóng)每年都不會浪費這份時令新鮮,將桂花和武夷山的正山小種一起制作成 “桂花正山小種紅茶”,在茶香和花香中感受這份封存的秋意。
把桂花做入茶中,對桂花的新鮮度、香氣和品種有著嚴(yán)格的要求。武夷山的秋季來得晚,每年幾乎在十月中下旬開始降溫,而這個時候又是雨水較多的時節(jié),因此留給茶農(nóng)采摘桂花、制作桂花正山小種紅茶的時間也是極為緊張的。
制作流程比較繁瑣,首先是選擇桂樹的品種,眾多桂花品種中,丹桂香氣濃郁,且顏色橙紅鮮艷;其次是生長環(huán)境,食用的桂花要選擇遠(yuǎn)離馬路、不施農(nóng)藥的天然無污染丹桂樹進(jìn)行采摘。在晴朗天氣,采摘盛開狀態(tài)下的桂花,才能取得這份香氣迷人的原料。通過人工挑選采摘的桂花,比輕輕搖落的桂花盛開程度好得多,花香也更勝,用來做茶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花瓣小如米粒的桂花中難免有雜質(zhì),要揀出枯萎的花瓣和花蒂,挑揀的過程要十分仔細(xì);隨后將挑選出的飽滿花朵,按照比例混合入已經(jīng)制作完成的“正山小種紅茶”,靜置擺放一會,接下來進(jìn)行制茶的核心工序——“炭焙窨制”。
所謂“窨”,是茶葉加工的一個名詞,意同“熏”,意為把茉莉花、桂花、玫瑰花等鮮花放在茶葉中,使茶葉染上花的香味。而“炭焙”指的是“木炭烘焙”工藝,炭焙首先要打焙窟,用果木炭起火、燃燒、覆灰,通過調(diào)整覆灰的厚度來控制溫度。炭焙過程中,將混合好的茶與花放入竹制的焙籠中,每籠3~4 公斤不等,進(jìn)行一定時間的炭火熏制后,花香和花汁融入茶葉中,逐漸干燥;隨后將焙籠和茶取下,檢查品質(zhì)并篩分剔除部分花瓣,靜待火氣褪去,便制成了馥郁香醇的桂花正山小種紅茶。
做桂花茶幾乎全是由天氣決定,與時間賽跑,下雨桂花被打濕就無法制作。如果遇到連續(xù)的晴天,桂花會迅速盛放,留給茶農(nóng)采花做茶的時間大概3~4 天,因此要爭分奪秒。再說到炭焙工藝,是武夷山制茶匠人們的精妙技藝之一,在極度的高溫情境下,燒紅的炭塊和滿室的炭灰中,焙火師傅揮灑著汗水,將熾熱的火焰埋于炭灰之下,讓茶葉和花朵迎來涅槃的芬芳。而炭焙的整個過程,就是一場葉子與火焰的舞蹈,是精妙的控制溫度、時間后帶來的美妙變化。
沖泡一杯當(dāng)年制作出的桂花正山小種新茶,當(dāng)100℃沸水沖入花與茶的瞬間,滿室浸染出秋天的芬芳。一絲絲、一縷縷,像蜂蜜般甜甜的。伴著紅茶里的草木韻味,恰好飲下一杯新鮮的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