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沐言
我站在樹下,看著頭頂閃閃發(fā)光的銀杏葉,漸漸入了迷。(開頭寫自己的感受,先聲奪人)
周圍的一切都顯得黯淡無光了,目光所及皆是銀杏。只見一片密不透風(fēng)的金黃色如瀑布般從樹頂傾瀉而下。仔細看,那洋洋灑灑的黃色中也夾雜了斑駁的黃綠色,像是黃色的水彩畫不小心濺上了星星點點的綠色顏料,綠色卻在不經(jīng)意間成了點睛之筆。這幅唯美動人的畫上,樹葉間時不時閃著幾顆鉆石般的光點,那是陽光的杰作。(寫銀杏樹金黃色的瀑布,展現(xiàn)了肆意張揚的生命活力)
銀杏總是能讓人一眼認出來,因其小扇子似的葉子:你湊近去,視線順著那豎紋滑下來,無比細膩的質(zhì)感似乎觸手可及,仿佛風(fēng)霜雨露不曾給它一點折磨。一陣風(fēng)吹來,銀杏的葉子就像是愛美的小姑娘般,擺動著扇狀的衣裙。也有一些葉子從樹上飄落,但它們并不沮喪,一片片落葉像是精靈,在空中打著圈兒地起舞。(細節(jié)處也在寫樂觀頑強的生命)
這是深秋時節(jié)最亮麗的風(fēng)景線,卻少有人停下觀賞,只余這些獨自繁茂、獨自美麗的銀杏。大樹一棵挨著一棵,連成一片無止境的黃;那黃仿佛還在生長著,似乎要把整個秋天染成金燦燦的才肯罷休。(此處已讓人感受銀杏是孤獨而頑強的樹)
忽然記起銀杏“活化石”的稱號了。銀杏作為最古老的大型植物之一,已經(jīng)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了數(shù)億年。通常來講,植物或多或少都會有些親緣關(guān)系較近的種族,但銀杏絕對是個異類。在一次次的生物大滅絕中,它用頑強的生命力走到了今天,而它所有的親人都在兩億七千萬年間的無數(shù)場浩劫里,消失在這個星球上。它的存活本身已是奇跡?。ㄥ撮_一筆,寫銀杏的古老,更顯其孤獨而頑強)
如今,美麗的春天,它生發(fā)綠芽;酷熱的夏天,它肆意蔥蘢;沉靜的秋天,它如約捧出絢麗的金黃!銀杏是孤獨的,是不被溫暖、被包圍的那一個,然而孤獨并沒有使它停滯不前,如今,我站在銀杏樹下,感受到的是它用蓬勃的生命力滋養(yǎng)著濃濃秋意。它明亮的黃色綻放、盛開,在這個平凡的秋天里,勃發(fā)著不平凡的生機。銀杏將生命的鋒芒打磨得無比光亮,無畏無懼、自由自在地生長著。
此時此刻,一片葉子落在我肩頭,我猛然發(fā)現(xiàn),那銀杏的金黃色早已順著一片秋色淌進了我的心尖。(此處,更為明顯地由物寫到人)它像一本無人問津的厚書,唯有翻開之后細細品味,才能夠讀懂其中的華美篇章。
世俗的紛紛擾擾讓人們有時看不見銀杏。但我讀懂了,它只身一人,靠著超脫的堅韌在時光的風(fēng)沙里屹立不倒,過去如此、現(xiàn)在如此,未來也將永遠如此,孤獨,且頑強。(文末點題,贊頌了銀杏的精神品質(zhì))(聽名師更多講解、看升格后作文請掃下方二維碼)
特邀名師李志清,語文特級教師,曾獲全國隨筆寫作創(chuàng)新課堂一等獎、全國“華師杯”優(yōu)質(zhì)課特等獎等,著有《紅草莓·藍草莓:隨筆化寫作》《和語文一起飛翔》等作品多部。
問:如何讓自己的文字具有美感?
答:我借這篇文章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使文字“有色”。讀完本文,金黃的銀杏、扇狀的葉片似乎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我們站在樹下仰頭看銀杏,感受其金黃色傾瀉而下;我們細看一片葉子,感受到其光滑的質(zhì)感。多角度觀察使得一樹燦爛的銀杏躍然紙上。其次,要寫出事物的精神品質(zhì),使文字“有神”。銀杏是司空見慣的,但當(dāng)我們了解其漫長的生存史后,才發(fā)現(xiàn)它的存活本身已是奇跡。這種孤獨和堅強的精神品質(zhì)使得銀杏不再只是一種樹,它還是一類人,令人敬佩的一類人!最后,傳達出作者的情緒和思考,使文字“有味”。作者借寫銀杏來思考人生。如何對待多舛的命運,如何在孤獨境遇中綻放生命燦爛的明黃,這是文章帶給我們的思考。不管是熱情的贊美還是淡淡的欣賞,不管是深邃的感悟還是細細的思緒,只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思考,帶給讀者啟迪和感悟,就是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