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真瀕江,土脈秀異,或過雨,或治地,每得石子,皆奇潤可愛,諸色備足。
——摘自《江石子記》(元·郝經(jīng))
1
富貴好酒。富貴喝的酒,都是集鎮(zhèn)上供銷社賣的普通酒,一斤裝的,從幾毛錢一瓶賣到一塊幾毛錢一瓶,他都在喝。那酒,本是縣城里酒廠生產的“儀真曲香”原漿,用大壇、大桶裝運到各個農村基層供銷社,各個供銷社組織人分裝,分裝的不可能繼續(xù)是原漿,是按一定比例兌了水的,講究的,兌井水——那時集鎮(zhèn)上還沒有自來水,井也極少;不講究的,直接兌河塘里的水。供銷社倉庫剛好臨著一口不大不小的塘。而那些灌酒的酒瓶,剛剛從各個代銷點、小雜貨店或貨郎擔上回收過來,小山一樣,堆在河塘邊,一只一只簡單人工清洗一下即可。灌好酒,塞上木塞,抹上封皮,貼上商標,成了“儀真大曲”。
富貴知道得詳細,全因為莊上有個女娃在集鎮(zhèn)上供銷社做灌酒的活。那女娃十五六歲,上過一年小學,她姑父是供銷社主任。這活雖是臨時的,也足以讓莊上人羨慕得掉眼珠子,尤其像富貴這樣好一口的,每次在路上遇見這女娃,都要想辦法上前套近乎,主動多搭訕幾句話,打聽這打聽那。
“你們天天跟酒打交道,是不是可以偷偷嘗一口?”富貴很關心地問。
“那么多酒,還不是隨便嘗……大桶里的酒要辣許多,聞著就嗆得人頭暈,沒人喝得了多少的。”女娃如實說。
富貴聽著,口水嘩啦流下來,恨不得自己也有個做供銷社主任的姑父。
“要是讓我灌酒,我可以一分錢工資不要。”他對女娃說,“哪天缺人,幫我跟你姑父打個招呼。”
女娃知道他在說笑話,抿嘴笑著不應聲。能在供銷社上班的,都是有集鎮(zhèn)戶口的,不是什么人想進就能進。不是沾著姑父這層關系,這好事哪輪得上她。
旁邊早有人接住富貴話茬:“那你還不小狗掉進茅坑里——快活死了!”
逢集上街,遠遠看見供銷社倉庫那邊水塘碼頭上,有男男女女十來個人在洗酒瓶、灌酒,玻璃酒瓶相互輕輕碰撞,叮叮當當,發(fā)出一串串悅耳的聲音。富貴被吸引,邁不動步子了,隔著不算窄的幾塊桑樹田和塘面,他已經(jīng)嗅到了順風飄來的誘人酒香,忍不住深深吸下一口氣,憋住,半天舍不得呼出,喉嚨管里卻咕咚響了一聲,滿嗓子饞蟲蠕動了一次又一次。
那酒,放在貨架上不動,看上去還清澈透明,沒有絲毫異常,夾在懷里走幾步,或者買回家捧起來屁股朝天倒一杯,瓶中立馬有淺色懸浮物上下游動,像夜晚打谷場上圍著馬燈飛來繞去的一群群白蛾子。
“這不礙事,酒殺毒的?!备毁F有經(jīng)驗。
每天能有一口酒喝,對富貴來說,已經(jīng)非常滿足,哪還能講經(jīng)說法,要求太高?!熬坪热?,渾身都有!”富貴好酒,但不貪杯。也不像有的好酒之人,喜歡把小酒杯倒扣在酒瓶口,小酒杯從來不洗,酒瓶口也從來不封。每次倒酒,杯中大差不離了,富貴便輕輕提起瓶口,酒斷線,酒杯也正好滿,一滴不多,一滴不少,更不會有半點拋灑滴漏。富貴把潮濕的瓶口送到唇邊,舔一舔,輕輕按上木塞,又習慣性地用食指肚兒壓壓緊,確信嚴絲合縫,不會有一絲一毫酒味溜出來,才放心。
“跑掉的是酒,留下的是水?!焙染品矫妫毁F精著呢。
家里日子最困難的時光,油瓶里可以是空的,酒瓶里必須是實的。沒辦法,他好這一口。一兩頓不喝,勉強還行,若有一兩日不喝,他渾身沒勁,魂不在身似的,走路都打瞌睡,哈欠連天,拔根草的精氣神都沒有。這種饞勁,正所謂斷頓不斷天,斷天如要命。酒瓶里實在光了,去廚房水缸舀小半瓢水,灌進瓶,左搖搖,右晃晃,倒在杯中,還是有酒味,有勝于無,也能對付一頓,只不過淡了許多。要是浪第二次、第三次,肯定不行,不管怎么晃蕩,差不多沒了一絲酒味。
家里的鹽罐子從來不空。
人不吃鹽沒力氣,渾身浮腫一樣難受,農村人,要下田干活,沒力氣咋行。這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富貴自己從來不多言語,但他家里人,經(jīng)常來往走動的莊上人,個個知道。
2
富貴家的老柜上,臥著兩只粗瓷大碗,描著藍花,胎質粗糙的那種,像敬神一樣,供在老柜中間。那兩只碗里,裝的東西既一樣,又不一樣。一樣,它們都是石子;不一樣,一只碗里的石子小,一只碗里的石子大。
小的,九粒,都跟花生米一般大小,半透明,或濃或淡,呈赭紅色。
大的,十二粒,個頭不等,大的有鴨蛋那么大,小的有雞蛋黃那么大,顏色不一,五彩斑斕。
小的,千真萬確,富貴是當花生米從山上、河邊撿回的。這里的土地,高低起伏,一個崗接一個崗,說是丘陵,卻不典型,也有正兒八經(jīng)的山名。富貴家附近,山是尹家山,河是山腳下通往登月湖的河。富貴也不是什么石子都撿,必須入了他的眼——至少是透亮的,模樣兒俊的。這樣大小不一、形狀不一、質地不一、顏色不一的石子,當?shù)貪M眼是,泥土里因為有這些石子,肥力不足,讓種田人付出了翻倍的辛勞,日子卻過得極苦。山地上的石子,在一場大雨沖刷后,免不了有石子被沖洗得干干凈凈,它們像脫胎換骨了一般,像沾了仙氣的某種神奇小花一般,盛開在濕漉漉、黏滋滋的泥土里,一下子攫住了富貴的視線,富貴隨手撿起,丟在褲兜里。河邊,剛退了水,水落石出,同樣有晶瑩透亮的石子,某種活物一樣棲息在河床上,也是這樣吸引富貴的。
起初,大集體上工,有人見富貴彎腰撿石子,大聲取笑他:“富貴,撿到寶貝啦?”又有人故意鏟一鍬下去,主動招呼富貴:“我這兒也有寶貝,你要不要?”富貴甕聲甕氣懟他:“真有寶貝,你自己都不要命了!”不管別人怎么說,怎么笑,富貴只撿自己眼中的“寶貝”。
日積月累,富貴從眾多石子中精挑細選出這九粒和十二粒。
這兩只碗里的石子,用清水養(yǎng)著,每隔一段時間,富貴抓一撮鹽,分在兩只碗里。水干了,加水,再加鹽。
天剛黑,是富貴每天雷打不動的喝酒時間。日光熹微,他坐在門口老椿樹下,面前的矮桌上,半瓶“儀真大曲”,一只牛眼珠大的粗瓷小酒杯,兩碗石子,一雙竹筷,這是標配,一樣不能少。吱——他端起小酒杯,只是在杯口抿了一小口,卻發(fā)出很響的聲音,隨后,從碗中撿起一枚小石子,送進嘴里,發(fā)出津津有味的吮吸聲。
“有味!”富貴咂咂嘴,忍不住贊道。又抿了一小口酒,神情迷醉。
口中的小石子,吮吸得沒味了,吐在手心,一粒挨著一粒,整整齊齊排在面前。排在面前的小石子達到九粒之數(shù),他的酒也不再喝了,悉數(shù)放回鹽水碗里,等下次再享用。
3
“你費這么大事干什么,干脆我到尹家山上給你扒一撮簸回來,你一捧一捧大口吃,吃個痛快!”女人看不慣富貴喝酒的夸張做派,沖他說氣話。
“你懂個屁!”富貴臭她,“我不貪吃。九,最大數(shù)字。已經(jīng)很好了。你個女人家,頭發(fā)長,見識短,只知道瘋狗一樣,成天瞎嚷嚷個啥……”
“哎喲喂,喝吧、喝吧,你只管喝你騷尿子,喝死拉倒,當我什么話沒有說?!?/p>
這是富貴的幸福時光,任何人不可以打擾。
有鄰居撞見富貴又在數(shù)著花生米樣的石子喝酒,順手從腳邊撿起一塊紫紅色的石子,遞到富貴面前說:“光吃素的有什么意思,來來來,我送你一塊豬肝、豬腰子,汆個湯,或者切幾片洋蔥爆炒,保準你下酒?!?/p>
富貴揮開那人的手,不屑一顧地盯著自己的另一只碗,說:“你才光吃素的呢。我又不是和尚,吃什么素。我這兒有大魚大肉,豬啊,牛啊,羊啊,雞啊,一樣不少……你曉得啊,‘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我沒吃過,龍肉我要是想吃,天天有吃?!闭f著,富貴從那只碗里小心地撈起一塊乳白色石子,含在嘴里。好像他在品嘗的,真真切切是一塊人間少有的美味。
“還大魚大肉呢,叫花子打架——窮開心!”
開玩笑的人,哈哈笑過,又好心提醒他:
“你慢點喝,不要讓石子滑進肚子?;M肚子喊殺豬的開膛剖肚都來不及取出。我不敢惹你多說話了,你自己慢慢喝吧,我擔不起這個責任?!?/p>
4
全莊的人,沒有一個不知道富貴愛酒如命,也沒有一個不知道他嗍鹽水浸泡過的石子當作“花生米”下酒。
這是許多年前的事了。
真是奇怪,地還是那個地,泥土里的石子也未明顯見少,后來,日子卻好過了。這跟原來地里種麥、種稻,如今地里栽果樹、栽茶樹,關系似乎不大。那些耕種時礙手礙腳的石子,也專門有人去地里撿,去山上扒了,分出大小,分出顏色,用一種叫滾筒的機械拋個光,拋成亮閃閃的“五彩石”,裝進編織袋,可以賣出比糧食還貴的價錢。且不愁銷路,一年四季有人上門收購。本地也有人靠加工、銷售這些石子發(fā)了大財?shù)?。銷往外地,用于建筑,用于裝飾,用于工藝品,用途大著呢。市場活了,作用大了,變廢為寶了。大家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這跟國家政策有關!黨和政府領導得好,日子才能全面小康?,F(xiàn)在,老富貴酒癮不減,每天照樣無酒不歡,不同的是,他能用真的花生米下酒了,也有真的肉吃了,而且花生米管夠,吃肉管飽,只要他想吃,頓頓如此。
縣城里的那家酒廠,早停產了,但富貴從來沒有缺酒喝,兒女們相繼成家立業(yè),又各自有了子孫,日子都不愁過,知道他好這口,逢年過節(jié),啥都不多買,酒必須保證供應,成扎成箱往富貴屋里搬。
每次看見子女孫輩拎著酒、抱著酒進屋,老富貴渾濁的雙眼都笑得瞇成兩條細線,嘴上卻說:“又買啊,上次的還沒喝完呢?!?/p>
有晚輩從包裝盒中取出一瓶酒,遞到老富貴手中,問:“爺爺,這種酒你喝過嗎?”
老富貴樂得合不攏嘴,把酒抱在胸口,撫摸來撫摸去,連聲說:“喝過,喝過……”
“還喝過呢,是新牌子,連我都沒見過?!眱鹤釉谝慌孕λ?。
在他眼里,只要是酒,都是好東西,都是他的命。
女人沒有活過他,幾年前患病走了,剩下老富貴,晚輩們都把他當老小孩孝敬,一切由著他順心如意。
“他還能喝幾年……”口袋里有錢,跟過窮日子時想法不一樣,家里人什么事都想得開。
5
身在福中,老富貴知福,從來不跟晚輩們多計較、提要求,不給下人增添麻煩。但有兩次例外。
一次是,兒子搬進了尹家山莊農民集中居住區(qū)。小區(qū)里,一刷水兩上兩下的別墅,一排排,有雙拼的,有獨棟的,家前屋后,紫薇,白玉蘭,紅葉石楠,香樟,桂花,紅葉李,觀賞桃……綠植數(shù)也數(shù)不清,四季常綠,你方開罷我又吐芳,跟住在大花園里一般。兒子想把家里早先置下的壇啊罐的,籮啊匾的,鍬啊鋤的,統(tǒng)統(tǒng)處理掉,過上像城里人一樣的新生活。跟全家人都統(tǒng)一好了意見。老父親,也就是現(xiàn)在的老富貴,卻死活不肯扔掉舊屋里的老柜,他像護著“傳家寶”一樣,無論如何要帶進尹家山莊小別墅。
“這破家具,帶過去擺的地方都沒有,把門面都帶丑了。床和柜子,我們幫你全買新的?!眱鹤涌嗫谄判牡貏裾f老富貴。
“別的東西,要不要隨你們意,這老柜,我留著呢。沒有老柜,我不跟你們去?!崩细毁F來了犟脾氣。
“還留著呢,扔在馬路上,當燒鍋柴都沒人撿!”兒子氣憤憤地說,“帶過去,擱哪?”
“擱我床頭沿,”老富貴說,“不礙你們事?!?/p>
見兒子不吱聲,老富貴又說:“人不能忘本,才穿幾天有襠褲子,就記不得苦日子了。這也不要,那也不要,干脆連人也都不要了。我們這些老枯樹樁子,留著有什么意思,說話都不管用了,什么小主都做不了!”
老富貴話中有話。兒子不敢多違拗,只得遷就他。
同老柜一起帶到尹家山莊的,還有那兩只碗,和那兩只碗里裝的石子,小的九粒,大的十二粒。老柜如老富貴所愿,擱在他床頭,靠頭這邊,夜里躺在床上,伸伸手,就能摸到。那兩只裝石子的碗,卻不再供在老柜上,而放在內側柜子里,推上了門,按上了搭扣。老富貴又不知從什么補品包裝盒上,解下一根提手編織帶,絞在搭扣上,打了活結。老富貴老柜兩扇小門上的對子還是許多年前寫的,紅對紙已褪成了近乎白色,墨汁寫的內容卻依然清晰可見:“小魚搭搭酒,柜中樣樣有?!?/p>
6
直到有一天,兒子的孫子,也就是老富貴的重孫,從城里回來,事情才發(fā)生一點意外。
重孫三虛歲,“周半周半,摸壇摸罐”,正是頑皮的年齡,對什么都好奇,翻箱倒柜,家里就沒有他翻不出的東西。不知怎么搞的,小家伙鉆進老富貴的房間,扯開編織帶的活結,從老柜中摸出那些石子,一次幾粒,一次幾粒,老鼠搬家一般,全部折騰到客廳,坐在那里自得其樂地玩。
老富貴現(xiàn)在已經(jīng)老得不能大走大動了,他半瞇著眼睛,正躺在走廊一張?zhí)僖紊蠒裉?,陽光明晃晃的,照得他暖暖的、軟軟的,似睡非睡,聽見客廳里重孫玩出的嘎達嘎達聲,他激靈了一下,耳朵一下子靈敏起來,扭頭看過去,重孫正趴在沙發(fā)上,玩一堆他再熟悉不過的石子。老富貴突然像注射了強心劑,連拐棍也不拄,顫巍巍爬站起來,竭盡全力向沙發(fā)小步蹣跚去:“乖乖,你真會玩,怎么把我這些東西拿出來了?你要太太老命了……”
老富貴一把抓過那些石子,攥在手心,再也不松開,像一個同樣幼稚的孩童,搶奪回自己心愛的玩具。他又把沙發(fā)上下仔細察看個遍,確信沒有遺漏的,才轉身搖搖擺擺向自己的房間挪去。
小重孫正玩在興頭上,本來從城里來鄉(xiāng)下就少,還沒有看習慣癟嘴豁牙的老祖,又被他半路殺出,橫刀奪愛,一下子委屈得哇哇大哭起來。
小家伙的哭聲,立馬驚動了全家人,大家圍上前,你一言,我一語,了解大概后,孫子、孫媳婦不好說什么,兒子不樂意了,沖著老富貴的房間吼:
“老頭子,幾顆爛石子,伢子玩一下礙什么事,玩壞了怎么的?你當什么珍寶了!就是金子的,能值幾個錢?你把伢子嚇成這樣,有出息啊?不漲湯!……乖乖,不要哭,走,爺爺幫你去門口撿,想多少撿多少,太太那些破石子,不曉得沾過他多少口水,臟死了,你要玩呢,我摸都不愿摸……”
兒子一邊佯裝兇老富貴,一邊忙不迭哄孫子。
“不讓他玩也好,那么小的石子,萬一放嘴里,吞進肚,麻煩就大了。”抱起小家伙,拍著后背,顛著屁股,主動說緩和氣氛的話。
老富貴知道自己做得不應該,“父母愛幼兒,爺奶偏長孫”,何況這是重孫,看到這個第四代小人兒,他喜歡得心都快化了,怎么舍得嚇唬他,惹他大哭呢,可那一刻,看見伴隨自己大半輩子的那些石子被拿出來當玩具玩,他就管不住自己了。他一個人待在房間里,哆哆嗦嗦,把那些石子又按九粒、十二粒分好,放回碗里,碗?yún)s不敢再暴露放在老柜里。他找出自己的幾件舊棉毛衫,把那兩只碗一層一層裹嚴實,用布條捆扎好,然后藏在了別人輕易看不到的一個地方。
小孩子忘性大,屋外,小重孫很快不哭不鬧又歡笑聲一片。除了老富貴的兒子,大家好像都忘了這點不愉快。老富貴的兒子還擔心小兩口往心里去,站在客廳門口,大聲向他們講述這些石子的“口水湯”故事,是解釋,也是表示歉意。
只聽得兒媳婦蹙起眉頭,露出想要嘔吐的痛苦神情。
“爸,你不要說了,”兒子制止父親說下去,“瘆死了!”
隔了一代人,今非昔比,許多事情超出了他們的想象。貧窮和富裕,都可能限制人的想象力。
7
老富貴走得很安靜。頭一天晚上,他還喝了小半杯酒。油盡燈枯,這是順天之路,自己沒有受任何罪,也沒有讓下一輩受任何罪,福氣。
兒子按當?shù)剞r村習俗,熱熱鬧鬧為老富貴辦了喪事。
火化之后,下葬之前,有個規(guī)矩,老人生前的衣物,都要隨紙房、紙轎、紙馬等紙品付之一炬。兒子打算,連同那老柜,一起燒了。
兒女們,還有孫輩,在房間里收拾老富貴的衣物。老柜被抬起挪開,從老柜和床架間的縫隙里,咕嚕嚕滾出兩只小包裹,有個外孫女一手一只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忍不住驚奇地叫起來:“媽啊,想不到,我外公還藏著金元寶!”
“金元寶多呢!”有人跟著說笑,“全是留給他外孫女的。”
當然是笑話,祖上的窮家底,大家都知道,吃的穿的都困難,哪有什么金元寶。
打開第一件,里面裹的是只粗瓷大碗,描著藍花的,現(xiàn)在市面上已沒有這么粗糙的碗盞賣了,碗里裝著九粒顏色、形狀大同小異的小石子。第二件,打開,還是同樣一只碗,里面有十二粒大小不等的石子。
“這是老頭子的命,”兒子哭笑不得,“干脆隨骨灰盒一起埋掉吧?!?/p>
沒有人反對。
一行人,吹吹打打,走在多年不走的田野上,去為老富貴下葬。老遠,有鳥雀從茂密的雜樹叢中被驚起,嘎嘎叫兩聲,扇著翅膀,慌亂地飛離,像是預見到了隨后墳地上的鞭炮聲驚天動地。吹鼓手六人中,有個眼尖的,見下葬的物品中多出兩碗石子,偷偷看仔細了,動了心,瞅準機會,湊近老富貴的兒子悄聲說:“主家,這些東西,埋了可惜,能不能轉讓給我?”
老富貴的兒子愣了一下。
“我可不白要,”那吹鼓手趕緊說,“這樣吧,就算我這幾天在主家這里是幫忙的,不用付任何工錢,這價行不行?”
老富貴的兒子心想,不就是幾粒稍微好看的石子嘛,滿眼滿地是,老頭子生前也沒有特意關照過什么,人家喜歡,想要,也不是什么奇珍異寶,送給人家就是了。他未必說得出君子成人之美一類的話,但從來不是一個難說話的人。話又說回來,當真是個寶貝,價值連城,人家打它主意,埋在這荒山野地,保不準半夜里墳頭讓貪財之人用鍬掀了,那樣的話,多不吉利。
“談錢小氣,請你做事不開工錢,不作興,傳出去讓人笑話,想要你就拿去吧?!眱鹤铀斓刈隽隧標饲?。
這吹鼓手大喜,把那些石子全部揣進兜里,吹得更賣勁了,像是感謝主家的賞賜,也感謝死者生前的收藏。嘹亮的嗩吶聲沖天響起,吹出了老富貴一輩子沒有經(jīng)歷過的熱鬧。
8
這吹鼓手,本鄉(xiāng)本土人,他有個表舅,叫汪進,也是登月湖邊長大的,是市雨花石收藏協(xié)會的會長。他家里珍藏的雨花石數(shù)量之多,品質之高,據(jù)說在全國都排得上名。這吹鼓手外甥,每年都要去表舅家串門幾次,多少見識了、聽說了那些寶貝的價值,俗話說,湯罐水不熱帶都帶熱了,他跟在后面也懂了一些皮毛。
表舅關照他:“你吃百家飯,跑的地方多,見到好石子,幫我收一點,只要好的,錢不是問題?!?/p>
“黃金有價石無價”“石不能言最可人”“天賜國寶,中華一絕”……這些,都是他從表舅那里聽過的話。他還聽說,元朝的時候,有個大官,被奸臣軟禁在儀真十幾年,閑著沒事,四處游逛,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夸這里的石子。現(xiàn)在,這篇文章,凡是加入本地雨花石收藏協(xié)會的,必須要能從頭背到尾。自小在家門口司空見慣的那些石子,一旦被叫成雨花石,甚至起出一個形象好聽的名字,身價立馬不一樣。有錢、有文化的人,就是比自己這樣的粗人會玩!
那些石子,吹鼓手送到汪會長手中,汪會長只看一眼,便如獲至寶。他藏好石子,留外甥在家里喝了酒,給了他紅包。末了,聽說了這些石子的來歷,又單獨從身上抽出兩張百元鈔票,遞給吹鼓手并叮囑:“也不能白要人家的東西,你把這錢給人家送去,無論如何要送到位,省了以后被人家說閑話?!?/p>
9
據(jù)本地收藏雨花石的朋友后來講,那九?;ㄉ滓粯拥男∈樱际乾旇в昊ㄊ?,因為個頭小,收藏意義不大,汪會長找到一位做玉器的揚州工,適當處理,鉆孔,間隔著小葉紫檀珠子,穿上紅線,做成了手串。這手串,他自己戴過一段時間,一次,在酒席上無意中顯露,被一位做生意的朋友看中,出了28888元拿去。那九粒石子搖身一變,賣出了高于黃金的價。
那十二粒較大的石子,竟是分別含有十二生肖圖像的雨花石,無不質地晶瑩,圖案清晰。知道底細的,一下子明白了老富貴當年每次下酒“豬啊羊的一樣不缺”的意思——他喝酒,原來是非常講究的,每次都“葷素搭配”。
汪會長有不止一組十二生肖圖案的雨花石,這一組,他一枚都沒舍得轉讓,不管人家出多高的價錢。
這年,“世園會”開幕期間,眾多來自全國各地、五湖四海的嘉賓應邀匯聚本地。作為重要活動之一,市博物館舉辦了精品雨花石展,許多人有幸見到了那十二枚石子。此刻的那些石子,不再是集中躺在富貴老柜上的粗瓷大碗里,而是一枚枚獨自臥在胎質潔白如玉的細瓷小碗里,水色清碧,一字排列在精致的玻璃展柜中,展柜的四角安裝了明亮的射燈,直射得那些石子近乎透明,晶瑩璀璨,其中蘊含的十二生肖或奔走、或騰挪、或引吭,栩栩如生,如同原本素面朝天的美人,現(xiàn)在出浴后濃妝艷服,立馬珠光寶氣,光彩照人、恰似仙子來到凡間。尤其那枚乳白色的“龍”雨花石,石頭上一條金色長龍盤旋其中,祥云環(huán)繞,目光閃耀如電,鱗片依稀可見,活靈活現(xiàn),威猛無比。這枚蛋白石雨花石,有一位屬龍的外地客商看中,出了一個天價數(shù)字,請求陪同在一旁的藏品主人割愛,汪會長連連搖頭。對方以為自己不懂行情,出價太低,在后面加了一個0,汪會長還是搖頭,堅決不出手。
“那你自己開個價!”外地客商有點發(fā)急。
“不是錢的問題,”汪會長說,“是不能賣?!?/p>
汪會長告訴那位客商,市里正在籌建雨花石展覽館,他已決定將這組雨花石無償捐獻給展覽館。
“這組雨花石,能代表我們本地雨花石的最高品質,是精品中的精品,可以成為鎮(zhèn)館之寶?!蓖魰L說,“本地出產的好東西,我們希望還是留在本地,讓子孫后代永遠有機會欣賞到。”
那位客商皺著眉,撇撇嘴,不再吭聲,不知是感到遺憾,還是對汪會長的話無法理解。
“不管怎么說,我們都是喝登月湖的水長大的,對家鄉(xiāng)有感情?!蓖魰L神情凝重,又補充了一句。
這一切,老富貴守在鄉(xiāng)下的兒子是不可能知道的。
埋在地下的老富貴,或許知道,或許不知道。
張正 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在《短篇小說》《時代文學》《雨花》《少年文藝》等文學期刊發(fā)表作品,部分作品被《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雜文月刊》《青年博覽》《中外文摘》等雜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