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東 孫新麗]
隨著通信網絡的高速發(fā)展,通信綜合機房節(jié)點重要性越顯關鍵,一旦發(fā)生事故不僅恢復困難,同時也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和政治影響,給用戶和運營商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由于許多綜合樓前期施工忽視了各類布線的規(guī)范性和科學性,造成了機房遺留了許多安全隱患問題。供電系統(tǒng)未做備份、油機無法自動切換,交、直流電源線、信號線三線交叉布放,樓層或者機房之間走線孔路由單一,電纜上下未設置爬梯綁扎、局部線纜采用地板下走線,均屬于嚴重安全隱患。下面以某地市核心機房安全隱患改造為例進行說明。
某運營商綜合樓集辦公和機房生產一體,其中1-5 樓為辦公在用,6~7 層做為機房使用,其中六層機房建筑面積為220 m2,七層機房建筑面積為280 m2,機房均采用一層走線架布放,6 層監(jiān)控室等局部區(qū)域采用地板下走線方式。目前機房空間使用率為58%利用率,剩余空間多為不規(guī)整空間。
綜合樓院內建有單獨高低壓油機房附屬樓,低壓電纜通過唯一管道路由進入大樓線井上至各樓層。目前通信生產和綜合辦公采用同一套供電系統(tǒng),夏季歷史高峰期最大負荷為240 kW,通信生產負荷為130 kW,電池均充負荷為60 kW。機房供電配置及使用情況下如表1 所示,機房供電系統(tǒng)現(xiàn)狀如圖1 所示。
表1 供電現(xiàn)狀情況表
根據現(xiàn)場勘察調研分析,目前大樓存在的安全隱患如下:
(1)現(xiàn)有高低壓室雙油機切換柜ATS 由于投入使用后元器件損壞,導致固定柴油機組無法自動投切,且油機ATS 柜空開為630 A,也成為低壓系統(tǒng)的容量受限點,需要考慮更換,同時330 kW 油機使用超過9 年且油機使用率達到90%左右,330 kW 油機需要考慮更換為大容量油機。根據機房空間使用率及機樓業(yè)務規(guī)劃,預測終期機樓總用電負荷為550 kW(含續(xù)電池充電)。[1]
(2)大樓低壓電纜光纜均從線井進入機房大樓,大量小芯數光纜進局導致線井內光纜大量盤纖,同時線井房內安裝有各樓層配電箱和辦公樓視頻監(jiān)控線路以及辦公信息化線路,出線多,走線亂,纜線布放不規(guī)范,造成井內線纜繁多混亂。同時線井室內吊頂嚴重生銹,存在下墜隱患。[2]
(3)現(xiàn)有六、七層機房前期只做了單層走線架,電源線和信號線未進行分離布放,且存在多處交叉;機房內現(xiàn)停用設備未及時拆除,線路混亂、影響機房其他設備使用;墻壁上空調線路老化,線路裸露,存在安全隱患。
(4)監(jiān)控室內由于建設初期鋪設靜電板,各種線路均為下走線,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5)機房之間聯(lián)絡上線孔或者走線路由唯一,且未進行防火封堵。
(6)大樓只有一臺變壓器及低壓配電系統(tǒng),使用15年,超期運行,設備老化,存在較大風險隱患,目前供電系統(tǒng)正常運行。
(1)參照標準化機房要求,先規(guī)劃后施工,嚴格遵守“三線”分離原則,機房內的電源線和信號線必須實行分架分層走線(尾纖從尾纖槽走線),視情況補充雙層走線架和尾纖槽。[3]
(2)整治過程中嚴格按照運維規(guī)程相關要求,做到及時溝通、及時上報審批等。
(3)整治時遵循“先易后難,先本地設備后干線設備的先后順序”進行。
(4)先摸排后割接,在電路割接前,核對每條電路的局向,重要的電路的割接安排在業(yè)務量少的時段。
(5)退服設備做到“應退盡退”,根據實際情況對部分在網設備進行調整,劃分不同功能區(qū)或專業(yè)區(qū),避免前清后亂。
(6)遵循“強弱分離”和“割接量最小”的原則,對現(xiàn)網光電纜進行割接,做到強弱電線纜不在同一層并行走線且不交叉,纜線均優(yōu)先考慮上層走線,局部改造困難部位實現(xiàn)強弱分邊布放分離。[4]
(7)根據摸排臺賬數據重新布放尾纖,原則上尾纖長度不超過路由長度的1 M 以上,布放完成后按計劃逐條進行割接。
(1)先審批再操作:明確“誰主管、誰負責”的安全責任,各專業(yè)小組對各自專業(yè)設備的拆除、割接等操作安全負責,專業(yè)割接方案必須要有應急預案并報工作小組審核同意。
(2)隨工管理:確保自有人員全程隨工,網管組7*24 小時值守,負責線纜摸排、走線架安裝、冗余線纜拆除等日常隨工,涉及設備割接、電路調整等由專業(yè)小組負責隨工。
(3)施工安全:與施工單位簽署了安全生產責任狀,施工前先對走線架做漏電測試,施工人員配備絕緣鞋等安全護具,強電人員持證上崗。[5]
(1)資源梳理,包括可退服設備、可拆除線纜、全量在用的光電纜信號和路由走向,并在線纜兩端及每一層線井處并做好標簽,摸排全量尾纖的路由、型號及長度并做好臺賬。
(2)所有單層走線架全部加裝成雙層,安裝主干及分支尾纖槽,部分尾纖可在安裝尾纖槽時直接整理入槽。
(3)拆除可退服設備及冗余的2M 線和五類線,清理走線架空間。
(4)在六樓、七樓機房各新建一臺576 光配線架,一樓院內新增2 架576 芯大容量光交箱,光配和光交之間布放288 芯大芯數光纜,后續(xù)入局的小芯數接入光纜不再直接布放至機房,而是在光交處進行跳接,同時考慮將部分在用的接入光纜進行割接。
(5)拆除六、七樓機房防靜電地板,將蓄電池線纜由地板下走線割接為走線架上走線。
(6)整理綁扎走線架上和機柜內的線纜,制作標準標簽或掛牌。
(7)供電系統(tǒng)整體規(guī)劃,逐步完善,優(yōu)先把現(xiàn)有油機ATS 柜更換成1 250 A 的ATS 柜,同時高低壓系統(tǒng)負載全部納入動環(huán)監(jiān)控系統(tǒng)。
(1)加電池間地面走線架14.3 m,地面至墻頂雙層3 m 共6 m,電池間墻壁開孔,電池間到配電間雙層1.8 m共3.6 m,配電間開孔,交直流分開走一層。
(2)擬加配電間橫向7 m 雙層,豎向2.9 m 雙層,電池間至辦公室信號線走線架孔洞擴大,信號線,交流線,直流線可以分開。
(3)增加辦公室信號線孔洞至綜合機房雙層7 m,下層走信號線上層走直流負載線,對應處開雙層孔洞。原蓄電池組處加走線架7 m 至綜合機房,走空調交流配電屏和3 個UPS 負載電纜線至綜合機房處開孔.拆除辦公室內7 m 下走線方式走線架。
(4)增加綜合機房豎向23 m 雙層走線架,橫向12 m走線架。橋架改造方案如表2 所示,機房整改平面如圖2所示。
圖2 機房改造平面示意圖
表2 橋架改造方案表
線井整治方案主要從一層至七層機房的電纜井、爬線架、電纜、光纜布放整治,主要整治方案如表3 所示,電纜井整治改造如圖3 所示。
圖3 電纜井整治示意圖
表3 線井隱患整治方案表
(1)6 樓電纜間總保護地、6 樓綜合機房內1 塊保護地數量太少,增加保護地排配電間1 塊,綜合機房內3 塊。[6]
(2)7 樓綜合機房內右走線線架處安有4 個保護地排,增加保護地排4 個保護地排至左走線架處,接地隱患整治方案如表4 所示。
表4 接地隱患整治方案表
(1)把現(xiàn)有630 A 油機ATS 柜進行原位替換成1 250 A 油機ATS 柜滿足,滿足現(xiàn)有630 kW 油機的最大供電能力。
(2)二期單獨立項把現(xiàn)有330 kW油機更換成630 kW 油機,330 kW 油機調入第二核心局作為備用油機。
(3)三期擴建一套低壓變配電系統(tǒng),最終形成兩路市電+兩臺變壓器+兩套低壓系統(tǒng)+兩臺油機的高可靠2N 供電系統(tǒng),供電系統(tǒng)改造整體規(guī)劃如圖4 所示。
圖4 供電系統(tǒng)改造規(guī)劃圖
原機房部分區(qū)域會有一層走線架,電纜和信號線交叉布放,通過在單層走線架上方增加一層走線架,實現(xiàn)強弱電的分離走線,弱電走線架加層改造后效果對比如圖5 所示,線纜整治后效果對比如圖6 所示。
圖5 走線架加層效果對比
圖6 纜線整治效果對比
機房豎井原有走線雜亂無章,且未綁扎,電纜上下層迂回,經過對原有纜線進行梳理、整理、部分電纜進行重新放線,同時對無標簽電纜補充電纜標簽,整理完畢對線井進行防火封堵,線井整治效果對比如圖7、圖8 所示。
圖7 線井整治效果對比
圖8 線井封堵效果對比
電纜走線橋架經過梳理、重新放線、綁扎等措施整治,改造后布放效果對比如圖9 所示。
圖9 電纜改上走線效果對比
原有ODF 柜內尾纖未進行柜內梳理綁扎,整改之后柜內走線整齊美觀,機柜整治效果對比如圖10 所示。
圖10 機柜走線整治效果對比
監(jiān)控室地板下走線凌亂,電纜電線經常遭遇鼠咬,整改后監(jiān)控室地板下走線采用上走線方式,同時對原有部分未納入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部分電源設備納入動環(huán)系統(tǒng),監(jiān)控機房環(huán)境整治效果對比如圖11 所示。
圖11 監(jiān)控室改造效果對比
綜合樓通信機房事關本地網及干線網絡的穩(wěn)定和安全,是通信網路環(huán)節(jié)的重要節(jié)點。機房從系統(tǒng)供電規(guī)劃、電纜布線整治、防雷接地整改、監(jiān)控系統(tǒng)完善等各方面進行分別改造實施。項目采用全過程管理,從勘察調研、資源摸查、立項設計到整改實施,無論整體方案還是局部細節(jié)均采用全員參與獻策和監(jiān)理日常匯報,既保證人員與網絡的安全,也保證項目的施工質量,以較小投入取得了較好的整治效果。項目整改完成后,機房供電系統(tǒng)安全穩(wěn)定、電纜信號布線整齊美觀、防雷接地系統(tǒng)安全可靠、機房環(huán)境干凈整潔、監(jiān)控系統(tǒng)全面完善,給其他類似機房進行相關整治提供了較好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