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麗(南京師范大學相城實驗幼兒園)
《綱要》中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是為所有在園幼兒的健康成長服務的,要為每一個兒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提供積極的支持和幫助。”隨著社會對融合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針對自閉癥幼兒的教育軟硬件不斷出現(xiàn),相應的信息化教學法也層出不窮。運用信息技術能夠發(fā)揮其智能化、交互化的優(yōu)勢,可以有效應對自閉癥幼兒融合教育中產生的問題,對幼兒起到個別化支持的作用,助力幼兒的健康成長。
自閉癥幼兒受特殊的個人條件束縛,存在著認知障礙,包括注意力欠缺、處理信息能力較差、興趣狹窄,等等。他們往往不恰當?shù)乜粗厥挛锛毠?jié),注意事物的色彩、形狀等要素,但是對整體的識別能力、對意義的理解能力差。在體育活動中,他們難以跟隨教師與同伴協(xié)同開展活動,而且出現(xiàn)重復刻板的行為。在學習活動中,如果持續(xù)時間較長,注意力易失焦,或因情緒躁動干擾集體活動。他們不喜歡直接與人交流的特質,則進一步引起認知障礙。認知障礙造成他們的學習效率較低,需要教師基于幼兒個體差異實施針對性導引。
自閉癥幼兒入園后可能出現(xiàn)行為習慣不良的問題,造成難以融入群體,加大教育引導上的困難。部分不良行為習慣與人際關系處理有關。自閉癥幼兒耐心較差,傾向于通過特殊行為引起他人注意。如表現(xiàn)出高頻率的攻擊行為,推、擠、打、踢他人的現(xiàn)象較為常見,影響一日活動與流程的進行。部分行為習慣與自理能力有關。自閉癥幼兒存在動作遲滯問題,加之學習效率較低,可能遲遲難以習得整理常規(guī)。心理上對教師的依賴性,也會影響他們自理習慣的形成。幼兒在自理上遇到的障礙使之成為同伴中的特殊個體,不利于融入群體。
能夠進入普通幼兒園的自閉癥幼兒雖然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但是仍然有溝通能力不足的問題,會對師幼互動造成影響。他們的詞匯積累不足,在語音語調、句法結構、詞義理解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影響表意的準確性。如在人稱代詞的使用上經常混淆,容易引起誤解。部分幼兒用手勢和動作代替口頭語言,但是也會出現(xiàn)復雜意愿表達的失誤。他們情感發(fā)育上的不足,造成換位感受和思考的能力弱,同樣引起溝通困難。當他們需要表達自身需求時,往往通過大叫、重復單個語詞或破壞物品來表達。如何在幼兒溝通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開展師幼互動,是融合教育中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自閉癥幼兒對環(huán)境的適應力弱,入園后在游戲、生活、學習中常遇到困難,與同伴易起沖突。與此同時,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分外關注,特別是孩子與普通幼兒相處的狀況。自閉癥幼兒環(huán)境適應力弱,特別需要家園共育。教師需要主動、持續(xù)地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園狀況。家長應征詢教師的建議,及時調整育兒方式。只有幼兒園和家庭密切合作協(xié)同,才能夠為他們打造適合成長的環(huán)境,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針對自閉癥幼兒僅僅運用常規(guī)化的教育引導手段是不夠的,教師還有必要使用一些個別化的教學策略。信息技術對于自閉癥幼兒個別化教學具有助益,教師要巧妙選用信息技術,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
智慧教育技術的運用使得融合教育成為可能,可以提升自閉癥幼兒開展學習的效率。教師要關注自閉癥幼兒教育的前沿研究成果,巧用相關的教育工具、材料和載體,促進幼兒的有效學習。
1.運用虛擬現(xiàn)實,促進經驗習得
虛擬現(xiàn)實技術可以生動地還原情境,令學習者產生如同置身其中的學習體驗,可以促進關鍵經驗的習得。自閉癥幼兒在空間感知、指物方面存在一定障礙,對學習效率造成較大影響,而且干擾學習過程。在開展數(shù)學、科學領域活動時,他們往往無法像普通幼兒一樣對物品的性狀進行感知,并存在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等方面的障礙。虛擬現(xiàn)實具備直觀性強的特點,易于吸引幼兒注意力,可以讓幼兒習得空間、點數(shù)等方面的關鍵經驗,為其他領域的學習打好基礎。幼兒園可以引進創(chuàng)設虛擬現(xiàn)實的軟硬件,形成針對自閉癥幼兒的個別化課程。可將基本經驗習得與感統(tǒng)訓練整合起來,讓幼兒在虛擬空間中接收大量視覺信號,并通過觸摸的方式與系統(tǒng)開展互動、完成任務。基于虛擬現(xiàn)實的教學活動令學習內容變得生動活潑,可破解自閉癥幼兒“不喜歡直接與人交流”的問題,顯著提升學習效率。
2.運用動畫情境,支持幼兒發(fā)展
自閉癥幼兒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較低,鮮活的動畫情境有助于抓捕他們的注意力,將他們的興趣引導至新的方向。以往的教育實踐經驗表明,普通的教育方法對自閉癥幼兒的吸引力不足,應針對幼兒的心理特點運用強化教育策略。以社會情感的發(fā)展而論,幼兒園借助日常生活與合作游戲來培育社會情感,讓幼兒在與同伴互動識別出各類情感,并形成對情緒情感的處理能力。但是,自閉癥幼兒不喜歡人類行為的不可預見性,經?;乇芘c人接觸,因此社會情感發(fā)展較慢。教師可以播放劍橋大學研制的《運輸汽車》。本片中將汽車擬人化,通過故事和畫面來展示多種情感,如歡樂、害怕、驚訝,等等。在趣味化的故事中融入教育目標,可以提升活動的生動性,助力幼兒的經驗建構。每輛汽車都有一張真正會動的人臉,幼兒可以在觀察人臉的過程中學習情緒與面孔表情,進而發(fā)展相應的社會情感。多運用動畫情境開展教學,可以提升自閉癥幼兒對學習活動的興趣,讓幼兒更為高效地建構經驗。
3.運用交互功能,調動肢體活動
自閉癥幼兒在運動課程的學習中同樣會遇到問題,既與神經發(fā)育上的障礙有關,也與空間感知能力不足有關。他們與普通幼兒一起開展體育活動時,可能跟不上節(jié)奏,教師通常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為幼兒提供支持。但是,個體間的明顯差異造成幼兒難以自如開展活動。教師可以使用智慧化教育設備的交互功能,為幼兒創(chuàng)設可以自主控制的“微環(huán)境”,調動肢體活動。如可以用墻地交互投影系統(tǒng)創(chuàng)設“追泡泡”游戲,讓幼兒跟隨泡泡快速移動,用力踩破泡泡。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鍛煉眼手肢體動作的協(xié)調性,提升動作的敏捷度,讓幼兒發(fā)展速度和肌肉力量。幼兒通過智慧化交互系統(tǒng)形成的運動經驗,也可以遷移運用到集體運動課程以及自主游戲中,有助于綜合提升幼兒的運動表現(xiàn),增強對在園生活的適應能力。
現(xiàn)有研究成果表明,錄像示范法對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具備積極作用。模仿是開展學習的基本機制,自閉癥幼兒同樣存在模仿的學習機制。但是,他們因有回避社會交往的傾向,模仿機制便受會受到抑制。幼兒學習上的障礙也會導致他們不能及時存留視覺經驗,影響有效學習。教師可以對期待幼兒養(yǎng)成的行為進行錄像,再引導幼兒觀看,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錄像示范法具有可重復、可調節(jié)的優(yōu)勢,適合自閉癥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質,支持幼兒通過反復觀看進行學習。錄像示范的內容可包括社交習慣和生活自理習慣,每個錄像中要包含一個具體的習慣。幼兒園可以直接使用出版機構提供的示范錄像,以高質量的視頻內容引導幼兒學習.也可以有針對性地自制部分示范錄像,再由班級帶教老師進行播放。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連續(xù)的過程,是幼兒個性化發(fā)展的過程。錄像示范法應與一日生活的常規(guī)引導結合起來使用。教師在生活中可通過親身示范、及時評價來鞏固幼兒通過錄像習得的行為。
輔助溝通系統(tǒng)由符號、輔具、策略與技術組成,可以提升個體溝通能力的系統(tǒng),能夠應對師幼互動中存在的問題。自閉癥幼兒在語言表達上存在問題,難以勝任溝通場景。語言溝通上產生的誤解,易引起幼兒的激惹反應。自閉癥幼兒在語言經驗上的不足,容易造成他們有問題時不與教師溝通,進而造成更為復雜的適應問題。輔助溝通系統(tǒng)可以通過文字、短語、圖片等符號擴大和代替自然語言,是一個雙方都能理解和掌握的媒介,可以令使用者輸出更多的信息,解決自閉癥幼兒的溝通問題。傳統(tǒng)工具可以發(fā)揮輔助溝通系統(tǒng)的作用,如常用的表意圖片可以促進師幼有效溝通。與此同時,可以運用有聲音輸出的電子溝通板來輔助幼兒溝通,讓幼兒根據(jù)自身需求進行輸出。在特殊教育不斷升級的背景下,還出現(xiàn)了裝有特定軟件和替代性鍵盤的個人計算機,可以充當輔助溝通系統(tǒng),其能夠傳達的意義更為豐富。幼兒園可以引入輔助溝通系統(tǒng),并結合具體的情境引導自閉癥幼兒學習使用,將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促進師幼有效互動。
家園溝通在自閉癥幼兒的融合教育中至關重要。只有在家長充分支持與配合下,“雙主體”才能形成合力,共促幼兒健康成長。線上家園溝通借助信息化手段展開,具有信息反饋及時、溝通頻率高的優(yōu)勢,能夠更好地對自閉癥幼兒起到支持作用。幼兒園可以使用“孩子通”APP,與家長溝通幼兒在園的成長情況,將幼兒參與晨練、午睡、集體教學活動的情況拍攝為照片或錄制成視頻,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狀態(tài)。要靈活使用“微信群”溝通載體,將幼兒在園的積極行為轉變反饋給家長,與家長一起分享幼兒成長帶來的喜悅。如自閉癥幼兒剛剛隨班就讀時,大多合群性較差,只獨自開展游戲。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幼兒開始嘗試與他人交往,出現(xiàn)了合作游戲、共同閱讀等行為,沖突處理能力也得到提升。教師要通過信息化家園溝通手段,讓家長了解幼兒的質性變化,進而促進信息協(xié)同,讓家長保持對孩子的耐心和信心,間接影響幼兒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
開展融合教育體現(xiàn)了兒童為本與教育公平的原則,可以讓自閉癥幼兒在一個開放性的環(huán)境中成長,將來能夠走上正常的生活道路。在融合教育模式中,對自閉癥幼兒與普通幼兒的教育方法具有一致性,但是也應當存在差異性,教師要有意識地運用個別化的教學策略。個別化教學與常規(guī)化的成長環(huán)境相輔相成,才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信息技術能夠適應幼兒的身心特點,可以在自閉癥幼兒的個別化教學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是提升融合教育成效的關鍵要素。教師要善于借助科技的力量促進幼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