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萍
在影視作品中,“鏡頭”的運用能夠直接呈現(xiàn)具體、生動的形象,尤其是特寫鏡頭、慢鏡頭、推移鏡頭等效果更為突出。試想,教師將影視作品中的這些“鏡頭”表達引入習作教學中,定會幫助學生找到習作表達的抓手,進而順利實現(xiàn)習作教學目標。筆者以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為例,談?wù)劸唧w的“鏡頭”運用的實踐路徑。
特寫鏡頭聚焦表達對象的局部,重視對細微特征的捕捉,把那種瞬間即逝又具有感染力的動作、神態(tài)加以定格,突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如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習作“那一刻,我長大了”,從題目看,無疑需要重點描寫生活中的某個瞬間發(fā)生的事情對自己情感的巨大沖擊,才能引發(fā)對人生的感悟。教學時,筆者指導學生引入特寫鏡頭來表達“那一刻”:首先找準鏡頭的聚焦點,即生活中讓自己銘記的那一刻;接著明確“那一刻”中最讓自己感動的是什么,尤其是那種深深刻在自己腦海中的畫面;之后學習課文《梅花魂》中特寫鏡頭的表達“想不到眼含淚水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帶給我一塊手絹——雪白的細亞麻布上繡著血色的梅花”,這個特寫鏡頭定格在手絹上繡著的“雪色的梅花”上,與外祖父的淚水相映,讓人充分感受到那不是血色的梅花,而是外祖父的一顆拳拳的愛國之心。學生受到啟發(fā)后,紛紛表達自己的感受,有的學生說:“……媽媽切好蛋糕遞過來,我伸手接時,眼光落在媽媽粗糙的手指上,那一道道深深的裂口,與細膩的奶油形成強烈的對比,仿佛根根細針直刺我的胸口;那一刻,我懂得了自己的快樂生活,都是媽媽用勤勞的雙手換來的,而我還常常抱怨媽媽手笨。我忍住淚,接過蛋糕,望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您辛苦了,您吃蛋糕吧!”在這樣的表達中,學生就找到了“那一刻”聚焦的對象——媽媽一雙滿是裂口的手,寫出了自己的具體感受。
在影視作品中,一些十分感人的鏡頭常常通過慢鏡頭回放,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
如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習作“讓真情自然流露”,習作要求是“選擇一種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寫,把內(nèi)容寫具體。教學時,筆者引導學生以慢鏡頭進行表達:把慢鏡頭對準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言行舉止,用多個連續(xù)的鏡頭實現(xiàn)對表達對象的有效切分,使最深的印象得以清楚地呈現(xiàn)出來。首先播放《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中邱少云忍受烈火焚燒的小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每一秒時間的漫長;再讓學生欣賞課文《慈母情深》中的慢鏡頭表達:“背直起來, 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的眼睛……”把母親抬起頭看“我”這一動作,分成了三個步驟,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慢鏡頭,表達此時此刻母親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辛苦、勞累。有了這樣的支架,學生寫起來就有了范例。有的學生寫道:“……我眼睛看向他,話到嘴邊還是隨著唾沫咽了回去;我自己錯了,必須拿出勇氣來,我再次抬起頭看他,他似乎一點兒也不在意,‘對不起又一次溜回到我肚子里;但我也找到了承認錯誤的方式,在他喜歡看的書中,夾著認錯的紙條送給他?!?h3>三、在推移鏡頭鋪陳中提格局
一般來說鏡頭推移是指拍攝對象不動,用各種鏡頭來表達拍攝對象的不同情形。在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把鏡頭推移的方法引入習作中,可以實現(xiàn)對表達對象的動態(tài)描寫,呈現(xiàn)出更豐富的畫面感。
如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習作“__________即景”,要求描繪一種自然現(xiàn)象或自然景觀,寫下觀察所得。教學時,筆者讓學生以自己的眼睛為鏡頭對準觀察對象,運用鏡頭推移的方法,實現(xiàn)虛實轉(zhuǎn)換、跟蹤對象等表達。有的學生寫道:“稻子熟了,一片一片的稻田連在一起,鋪向遠方,在陽光照耀下,黃澄澄、金燦燦,好不迷人;迷得老農(nóng)取下草帽,從口袋里掏出手機,前前后后拍了幾張照片,發(fā)給月亮上的吳剛,釀桂花酒最好的稻子要收割了……”這一鏡頭推移,從物到人,從眼前到天空,讓傳統(tǒng)的田野有了時代的特色,也讓習作的格局大有提升。
總之,在小學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影視作品中“鏡頭”運用的方法,幫助學生順利達成表達目標。